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技术实验器材,涉及六孔板,具体涉及与细胞划痕实验的需求相适应的六孔板。
背景技术:
随着肿瘤相关课题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睐,研究肿瘤的相关病理特性也就成为了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在探究肿瘤特性的过程中,迁移能力作为探究肿瘤细胞行为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在验证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许多方法中,划痕实验作为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实验成为了判定细胞迁移能力的重要标准。
目前,一般划痕实验的做法是准备一六孔板,当细胞单层铺满后用中枪头在六孔板上对细胞铺层划线。用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的迁移情况。
大多数科研工作者一般是凭借经验进行手工划线。但是,对于线与线之间距离的把握,划线力度及划线的笔直程度的控制并不尽如人意。因此,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检索目前已有的解决方案,虽然利用可重复使用的划线槽作为划线的“尺子”在某种程度可以保证划线的笔直和便捷,可是忽视了划线槽将外界细菌带入细胞培养的无菌空间,缺少封闭划线槽的技术手段,无法达到无菌培养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划痕实验用六孔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六个孔槽以及双层盖板结构,所述双层盖板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固定盖板和滑移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与六个孔槽相连,所述固定盖板上与六个孔槽相对的区域分别设置有若干个镂空条形槽,所述滑移盖板可相对所述固定盖板滑动,所述镂空条形槽通过所述滑移盖板封闭。
所述双层盖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盖板上的用于作为所述滑移盖板的滑动轨道的滑道槽。
所述固定盖板上设置有用于标识所述镂空条形槽长度的刻度。
所述滑移盖板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镂空条形槽约束的划痕方向平行。
所述滑移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镂空条形槽位置重合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划痕针的橡胶塞,所述划痕针包括与所述橡胶塞相连的针杆以及设置于所述针杆端部的划痕头。
所述孔槽以及双层盖板结构采用硬质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滑移盖板上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双层盖板结构,既保留了划线槽,又解决了划痕操作后六孔板的封闭问题,有效防止了培养阶段发生的杂菌污染,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滑移盖板的安装示意图(俯视);
图4为安装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划痕针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为六孔板体部,11为孔槽,12为底板,2为固定盖板,3为滑移盖板,4为滑道槽,5为镂空条形槽,6为安装孔,7为橡胶塞,8为划痕针,9为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六孔板的盖子进行改装,使之适应实验需求,做到既防止细胞被污染,又能划出笔直整齐的划痕,同时提高划痕实验效率。
参见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针对细胞划痕实验的六孔板结构特点如下:
六孔板仍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六孔板体部1和盖子,材料为透明塑料或有机玻璃。六孔板体部1主要包括底板12以及六个按照两行三列矩阵形式排列的孔槽11。本实用新型为最大程度上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操作的无菌性,只对盖子进行相应的改造。改造后的盖子包括层叠设置的固定盖板2和滑移盖板3,固定盖板2覆盖于孔槽11上端开口上,固定盖板2上按照中枪头的直径和实验需求加工镂空式枪头滑行轨道(即镂空条形槽5),所述枪头滑行轨道加工位置与孔槽11相对,所述枪头滑行轨道既用于向孔槽11内移入细胞,又用作划痕中枪头的划线尺具。在固定盖板2两侧边沿(与所述枪头滑行轨道平行)设置高度为1-2mm的滑道槽4,槽的开口相对,用于形成滑移盖板3的滑动轨道,不仅对滑移盖板3进行了定位,而且使得滑移盖板3可相对固定盖板2滑动(滑动方向与划痕方向相同或相反)。
在划痕实验完毕后通过滑动滑移盖板3封盖六孔板(盖住所述枪头滑行轨道),防止细菌污染。滑移盖板3两侧设置小短把手,方便了抽推滑移盖板3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无菌操作。
上述针对细胞划痕实验的六孔板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科学地制定镂空条形槽的尺寸以及槽与槽的距离,可使划痕的笔直程度和划痕之间的距离达到最优化,使得获得的细胞迁移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2.利用六孔板盖子原有的结构基础进行改良,系统误差较小,不会因为器材的原因影响实验结果。
3.六孔板的盖子属于一次性无菌器材,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改造保证了正常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实验顺利进行,也避免了其它相关设计不注重无菌操作的弊端。
4.新增的滑移盖板可使细胞与外界细菌隔绝,保证了培养阶段无菌。
5.结构简单,应用潜力较大。
6.在原有基础上的改动较为新颖,功能较有针对性。材料增加投入费用较少。
为了可以一次同时完成对于多个孔槽内的划痕操作,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滑移盖板3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参见图4以及图5,即在滑移盖板3上开设安装孔6,孔内通过橡胶塞7固定划痕针8。安装孔6的位置与镂空式枪头滑行轨道的位置重合,通常位于该轨道两侧端部的位置,即划痕的起始位置。橡胶塞7将划痕针8针体部分(针杆)固定在滑移盖板3上,不仅可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而且也不妨碍对划痕针8进行升降位移操作,划痕针8的头部用于划痕,尺寸大于针体部分直径,与中枪头前端尺寸相同或相似。将滑移盖板3推入滑道槽4,直至安装孔6达到对应镂空式枪头滑行轨道一端,将预先准备好的划痕针8装入安装孔6并向下(穿过镂空式枪头滑行轨道)推至孔槽11底部,使划痕针8头部与培养细胞接触,然后继续推入滑移盖板3,直至划痕针8达到对应镂空式枪头滑行轨道另一端或确定位置(根据固定盖板3上的刻度9判断)。如此,不仅可同时完成多组划痕操作,而且划痕结束即可封闭六孔板,因此,可以提高划痕实验效率,并进一步降低染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