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7021发布日期:2018-10-23 23:2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光学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新型平板显示(LCD,OLED,LED)技术和产品发展迅速,显示行业及其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更迭变迁日新月异。最早未经处理的平板表面会反射内部或外部强光进入人眼,产生眩光,导致眼睛刺痛,视觉模糊。为解决这类问题,通常的办法是在显示器的表面进行微细的粗糙处理。一种是用物理方法在表面进行粗糙刻蚀或印刷,但这种手段产生粗糙表面精细化不够,只能用于低分辨率的显示屏中,另一种方法是在硬化涂液中添加微粒,涂层固化后在表面会形成微凹凸的纹路,这种涂层在防眩的同时,可以提供膜表面一定的硬度和抗刮擦性能,是目前显示器防眩的主流处理方法。

公布号为CN 102890297A(公开日为2013年1月23日)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制备的防眩层为,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涂敷含有透光性树脂和透光性粒子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而形成,且表面上具备凹凸,这种方法制备的硬化膜虽然可以对外部的光线可以达到防眩光的目的,但对于显示器内部背光透过的光打在最表面的凹凸形状时,这种结构会起到细微透镜的作用,产生显示的像素闪烁的状态,即所谓的“闪点”。同时会由于表面过于粗糙导致观察会有发白的现象。

申请号为201210314648.7(公开日为2013年7月17日)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紫外光固化防眩硬涂膜,该紫外光固化防眩硬涂膜有较好的防眩性能和防污效果,硬度高,有较好的抗划伤性能,但是不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尤其是耐UV性能,不能大面积的户外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因光源照射到屏幕表面而在屏幕表面上产生眩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该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具有优异的防眩光性能,同时,该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不会因表面过于粗糙而导致所制成的显示装置表面发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所述涂膜包括基材层以及位于基材层表面的至少一层硬涂层;在制备过程中,所述硬涂层的原材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包括:丙烯酸类低聚物40-80份、丙烯酸类单体15-35份、有机粒子或无机粒子3-12份、光引发剂2-7份、润湿分散剂0.1-1份、流平剂0.1-1份、紫外光吸收剂0.1-1份以及溶剂120-180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

所述基材层是透明薄膜。所述硬涂层具有防眩光功能。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中,在制备过程中,所述硬涂层的原材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包括:丙烯酸类低聚物60-78份,丙烯酸类单体15-25份,有机粒子或无机粒子4-9份,有机粒子或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是2-5微米,光引发剂2-5份,润湿分散剂0.5-1份,流平剂0.2-0.3份,紫外光吸收剂0.2-0.8份,溶剂130-150份。前述技术方案对应实施例1-3,实施例6和7,实施例11。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粒子或无机粒子统称为透明粒子,均为透光性颗粒。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中,所述基材层选自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玻璃纸、二乙酰基纤维素薄膜、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丁酸乙酰纤维素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偏氯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戊烯薄膜、聚砜薄膜、聚醚醚酮薄膜、聚醚砜薄膜、聚酰亚胺薄膜、氟树脂薄膜、聚酰胺薄膜或丙烯酸树脂薄膜中的一种。

所述聚酯薄膜,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薄膜。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中,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5-250μm。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0-200μm。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0-100μm。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中,所述丙烯酸类低聚物选自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酯丙烯酸酯或聚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选自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羟基五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亚甲基丙基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乙氧基三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基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中,所述有机粒子的材质选自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砜、聚苯醚、聚缩醛、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硅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胍胺、聚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苯-苯乙烯共聚物、二乙烯基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或异氰脲酸三烯丙酯聚合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或者是上述至少两种的聚合物。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中,所述有机粒子具有球形或椭球形的形状,且所述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12μm。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8μm。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5μm。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中,所述无机粒子选自二氧化硅粒子、硅粒子、氢氧化铝粒子、氢氧化镁粒子、氧化铝粒子、氧化锆粒子和二氧化钛粒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无机粒子的形状为球形或椭球形,且平均粒径为1-12μm。优选的,所述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8μm,更优选为2-5μm。

进一步的,所述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8微米。进一步的,所述无机粒子为东曹公司生产的牌号为SS-55YC的产品。

本发明所述的防眩涂膜中,不含有机粒子或无机粒子的涂层的折射率优选地为1.46-1.65,更优选地为1.49-1.60,特别优选地为1.49-1.53。

在上述粒径范围及涂层的折射率范围内,不会留下可见的涂覆不平度和干扰不均性,并且可以获得防眩层的高硬度。

本发明防眩涂膜中透明粒子(有机粒子或无机粒子)与丙烯酸酯低聚物及丙烯酸酯单体形成的树脂的折射率差控制在0.01-0.3之间,当折射率差小于0.01时,难以得到足够的雾度值,当折射率差大于0.3时,雾度值会增加而透光率会降低,导致对比度降低。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光引发剂选自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异丙醚、安息香正丁醚、安息香异丁醚、苯乙酮、二甲基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对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基噻吨酮、2-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苄基二甲基缩酮、苯乙酮二甲基缩酮、或对二甲基氨基安息香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润湿分散剂选自BYK-161,BYK-162,BYK-163,BYK-164,BYK-166,BYK-184,BYK-2000,BYK-2008,BYK-2009、或BYK-2050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流平剂为低表面能的流平剂。所述流平剂选自氟类流平剂或硅氧烷类流平剂。所述硅氧烷类流平剂选自BYK-3570,BYK-3500,BYK-310,BYK-342,BYK-3505,TEGO-100或TEGO-432。所述氟类流平剂选自BYK-354,KY-1203,FS-6170,JF-1128或JF-1129。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选自UV-326,UV-327,UV-328,UV-329,UV-292,UV-531,UV-770,UV-1130,UV-0或UV-9。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溶剂选自醇类、酮类、烷类、苯类、酯类或醚类溶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醇类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甲基溶纤剂、或乙基溶纤剂。

所述酮类溶剂选自甲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二乙基酮、二丙基酮、或环己酮。

所述烷类溶剂选自己烷、庚烷、或辛烷。

所述苯类溶剂选自苯、甲苯、或二甲苯。

所述酯类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或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所述醚类溶剂选自丙二醇甲醚。

上述被列举的溶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而使用。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丙烯酸类低聚物选自长兴公司生产的牌号6195-100的产品,或沙多玛公司生产的牌号CN9013NS的产品。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选自长兴公司生产的牌号EM339的产品,或牌号EM331的产品。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有机粒子选自平均粒径3微米,积水公司生产的牌号SSX-102的产品、或牌号SSX-100的产品。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光引发剂选自双键化工公司生产的牌号184的产品。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润湿分散剂选自BYK公司生产的牌号BYK-2009的产品、或牌号BYK-2050的产品。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流平剂选自BYK公司生产的牌号BYK-3500的产品。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紫外光吸收剂选自巴斯夫公司生产的牌号1130的产品。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涂膜中,所述混合溶剂为甲苯和丙二醇甲醚的混合物,其中甲苯和丙二醇甲醚的质量比是:6: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的应用,所述涂膜用于显示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涂膜用作显示屏幕。

进一步的,在制备本发明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的过程中,硬涂层的原材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涂布液通过湿涂法涂布,涂布液的涂布方法选自辊涂法、丝棒涂布、喷涂法、浸渍涂法、旋涂法,或狭缝涂布。优选辊涂法。更优选微凹涂布。

进一步的,本发明防眩涂膜在固化前先要进行涂膜干燥,可以选择自然干燥,吹风干燥,加热干燥等方式。

进一步的,本发明防眩涂膜在固化方式优选放射线固化,更优选紫外线固化。

进一步的,作为能量源,可以选择水银灯,卤素灯,氙灯,金属卤化物灯,氮激光等。

进一步的,能量的照射量以紫外线波长365nm的累积曝光量计,优选50-500mJ/cm2

进一步的,本发明防眩涂膜的雾度控制在1%-25%之间,透过率在90%以上。

进一步的,本发明防眩涂膜的涂布干膜厚度控制在2-15μ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具有以下优点:该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具有优异的防眩光性能,同时,该涂膜不会因表面过于粗糙而导致所制成的显示装置表面发白的问题;该涂膜还具有较高的硬度,较好的耐磨擦性,较好的耐紫外性,综合性能较好。本发明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而且,所述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的光泽度(20°)适中,保证入射到眼睛的光线柔和,且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具有优异的耐紫外线性能,可以适应大面积的户外应用。所述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具有耐紫外线的性能,可用于高精细显示器表面以防止外部光源照射到表面而产生眩光。所述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应用于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OA机器(办公自动化机器)、移动电话、钟表、数码照相机、便携式信息终端(PDA)、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式机器、摄像机、电视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商店用信息见识器等展示机器、监视用监控器等警备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在灯光下反射光晕状况;

图2是对比例1中的防眩涂膜在灯光下反射光晕状况;

图3是对比例3中的防眩涂膜在灯光下反射光晕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防眩涂膜,在灯光下有光晕,不发白。

如图2所示,对比例1制备的防眩涂膜,在灯光下有光晕,发白。虽然具有防眩光功能,但影响面板的显示效果,降低观赏体验。

如图3所示,涂膜上没有光晕,对比例3提供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就没有防眩功能。

实施例中的涂膜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一、涂布液的配制:

向配方量的混合溶剂中添加配方量的有机或无机粒子和润湿分散剂,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配方量的丙烯酸类低聚物和丙烯酸类单体,混合搅拌均匀后;然后加入配方量的光引发剂、流平剂和紫外光吸收剂,搅拌混合均匀后,制成涂布液。

二、涂布:

将上述获得的涂布液,涂布在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柯尼卡公司生产,膜厚40微米,牌号KC4UA)的表面上,75-85℃烘箱内烘干1-10min,取出用累积能量为50-500mJ/cm2紫外光固化,得到防眩涂膜。

进一步的,涂布液选用18#丝棒涂布(湿膜厚度12微米)。

进一步的,涂布液涂布之后,在80℃烘箱内烘干2min,取出用累积能量为300mJ/cm2紫外光固化,得到防眩涂膜。

得到的防眩涂膜的各项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雾度

按照标准ASTMD 1003中规定,使用雾度计NDH-2000检测样片雾度。

(2)光泽度

使用一思通ETB-0833光泽度仪,测试样片在20°下的光泽度数值。

(3)铅笔硬度:

参照JIS K-5600-5-4规范,用3M-P1000型号砂纸将三菱不同数的H铅笔笔尖端面磨平,然后将铅笔固定在手推式铅笔硬度计上。在薄膜全宽幅方向选取五个区域,加500g砝码,分别测量。用手水平方向用力,轻轻推动铅笔硬度计,移动速度为1mm/s,移动30-50mm距离,用橡皮擦轻轻擦拭表面后,借助日光灯以各个方向目视检查,看有无划伤,如果没有划伤则表示通过(开头3mm不计)。H前的数字越大,硬度越高。

(4)耐摩擦性:

使用Model 339耐磨耗试验机,裁取5cm×10cm样品,固定于耐磨耗试验机平台上,使用#0000号钢丝绒,250g负载,来回摩擦N次,取出样品,目视观察有无划伤。记录出现划伤的摩擦次数N,N越高,次数越多,说明耐磨性越好。

(5)耐UV性能

将样品在非涂布面贴黑后放入UV老化箱中,设置工作程序是:紫外光照射1w/m2,辐射8h,无照射50℃环境下喷淋4h,以此12h为一个循环,共进行8个这样的循环,此后取出样片,参照JIS K-5600标准,使用百格刀在防眩涂层面水平用力,划出十字交叉的10×10的一百个小格子。然后用3M百格测试胶带紧贴于10×10的百格上,等待90s,保持180°快速撕除胶带,观察百格中涂层有无脱落。如果不脱落则表示OK(合格),如果脱落,则表示耐UV性能NG(不合格)。

(6)反射光晕状况:将防眩样片用透明OCA胶水贴在纯黑的亚克力板上,在日光灯下观察膜面反射光光晕状况。有光晕为具有防眩光功能。有光晕,不发白,为合格。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所述涂膜包括基材层以及位于基材层表面的一层硬涂层。所述硬涂层的原材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的配方如下:

丙烯酸类低聚物(长兴公司生产,牌号6195-100)60份、丙烯酸类单体(长兴公司生产,牌号EM339)25份、有机粒子(平均粒径3微米,积水公司生产,牌号SSX-102)9份、光引发剂(双键化工公司生产,牌号184)5份、润湿分散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2009)0.5份、流平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3500)0.25份、紫外光吸收剂(巴斯夫公司生产,牌号1130)0.25份、混合溶剂(甲苯:丙二醇甲醚=6:4)150份。

涂布层在80℃烘箱内烘干2min,取出用累积能量为300mJ/cm2紫外光固化。

所述基材层为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厚度为40微米。

所得涂膜的性能见表1。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所述涂膜包括基材层以及位于基材层表面的一层硬涂层。所述硬涂层的原材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的配方如下:

丙烯酸类低聚物(沙多玛公司生产,牌号CN9013NS)60份、丙烯酸类单体(长兴公司生产,牌号EM331)25份、有机粒子(平均粒径3微米,积水公司生产,牌号SSX-102)9份、光引发剂(双键化工公司生产,牌号184)5份、润湿分散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2050)0.5份、流平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3500)0.25份、紫外光吸收剂(巴斯夫公司生产,牌号1130)0.25份、混合溶剂(甲苯:丙二醇甲醚=6:4)150份。

涂布层在80℃烘箱内烘干2min,取出用累积能量为300mJ/cm2紫外光固化。

所述基材层为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厚度为40微米。

所得涂膜的性能见表1。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所述涂膜包括基材层以及位于基材层表面的一层硬涂层。所述硬涂层的原材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的配方如下:

丙烯酸类低聚物(沙多玛公司生产,牌号CN9013NS)78份、丙烯酸类单体(长兴公司生产,牌号EM339)15份、有机粒子(平均粒径3微米,积水公司生产,牌号SSX-100)4份、光引发剂(双键化工公司生产,牌号184)2份、润湿分散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2050)1份、流平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3500)0.2份、紫外光吸收剂(巴斯夫公司生产,牌号1130)0.8份、混合溶剂(甲苯:丙二醇甲醚=6:4)150份。

涂布层在80℃烘箱内烘干2min,取出用累积能量为300mJ/cm2紫外光固化。

所述基材层为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厚度为40微米。

所得涂膜的性能见表1。

实施例4

如实施例1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其中,涂布液的配方如下:

丙烯酸类低聚物40份,丙烯酸类单体35份,有机粒子3份,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是2微米,光引发剂7份,润湿分散剂0.1份,流平剂0.1份,紫外光吸收剂0.1份。混合溶剂120份。基材层是厚度为15微米的PET。

涂布层在75℃烘箱内烘干10min,取出用累积能量为50mJ/cm2紫外光固化。涂布液固化后,硬化层的干膜厚度为2-6μm。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其中,涂布液的配方如下:

丙烯酸类低聚物80份,丙烯酸类单体15份,有机粒子12份,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是8微米,光引发剂6份,润湿分散剂0.2份,流平剂1份,紫外光吸收剂1份。混合溶剂180份。基材层是厚度为250微米的PBT。涂布层在85℃烘箱内烘干1min,取出用累积能量为500mJ/cm2紫外光固化。涂布液固化后,硬化层的干膜厚度为9-16μm。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其中,涂布液的配方如下:

丙烯酸类低聚物65份,丙烯酸类单体18份,有机粒子6份,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是5微米,光引发剂3份,润湿分散剂0.8份,流平剂0.25份,紫外光吸收剂0.2份。混合溶剂130份。基材层的厚度为30微米。

实施例7

如实施例2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其中,涂布液的配方如下:

丙烯酸类低聚物72份,丙烯酸类单体20份,有机粒子7份,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是2微米,光引发剂4份,润湿分散剂0.9份,流平剂0.3份,紫外光吸收剂0.5份。混合溶剂140份。基材层的厚度为100微米。

实施例8

如实施例7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其中,基材层的厚度为150微米。

实施例9

如实施例7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其中,基材层的厚度为200微米。

实施例10

如实施例3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其中,涂布液的配方如下:

丙烯酸类低聚物75份,丙烯酸类单体30份,有机粒子10份,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是7微米,光引发剂4份,润湿分散剂0.6份,流平剂0.2份,紫外光吸收剂0.6份。混合溶剂160份。基材层是厚度为100微米的聚丙烯薄膜。

实施例11:

如实施例1提供的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所述涂膜包括基材层以及位于基材层表面的一层硬涂层。所述硬涂层的原材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的配方如下:

丙烯酸类低聚物(长兴公司生产,牌号6195-100)60份、丙烯酸类单体(长兴公司生产,牌号EM339)25份、无机粒子(平均粒径2.8微米,东曹公司生产,牌号SS-55YC)9份、光引发剂(双键化工公司生产,牌号184)5份、润湿分散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2009)0.5份、流平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3500)0.25份、紫外光吸收剂(巴斯夫公司生产,牌号1130)0.25份、混合溶剂(甲苯:丙二醇甲醚=6:4)150份。

涂布层在80℃烘箱内烘干2min,取出用累积能量为300mJ/cm2紫外光固化。

所得涂膜的性能见表1。

对比例1:

向150份的混合溶剂(甲苯:丙二醇甲醚=6:4)添加9份有机粒子(平均粒径3微米,积水公司生产,牌号SSX-102)和0.5份润湿分散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2009),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60份丙烯酸类低聚物(长兴公司生产,牌号6195-100),25份丙烯酸类单体(长兴公司生产,牌号EM339),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5份光引发剂184,0.5份流平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3500),搅拌混合均匀后,制成涂布液。涂布在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柯尼卡公司生产,膜厚40微米,牌号KC4UA)上,选用18#丝棒涂布(湿膜厚度12微米),80℃烘箱内烘干2min,取出用累积能量为300mJ/cm2紫外光固化,得到防眩涂膜。对比例1得到的防眩涂膜的硬化层中不含紫外光吸收剂。

对比例2:

向150份的混合溶剂(甲苯:丙二醇甲醚=6:4)添加13份无机粒子(平均粒径10微米,格雷斯公司生产,牌号ED80)和0.5份润湿分散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2009),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60份丙烯酸类低聚物(长兴公司生产,牌号6195-100),25份丙烯酸类单体(长兴公司生产,牌号EM339),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5份光引发剂184,0.25份流平剂(BYK公司生产,牌号BYK-3500),紫外光吸收剂(巴斯夫公司生产,牌号1130)0.25份,搅拌混合均匀后,制成涂布液。涂布在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柯尼卡公司生产,膜厚40微米,牌号KC4UA)上,选用18#丝棒涂布(湿膜厚度12微米),80℃烘箱内烘干2min,取出用累积能量为300mJ/cm2紫外光固化,得到防眩涂膜。对比例2得到的防眩涂膜的硬化层中的无机粒子的含量过高。

对比例3:

未经任何涂液涂布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柯尼卡公司生产,膜厚40微米,牌号KC4UA)。

表1本发明提供实施例及对比例提供的涂膜的各项性能检测数据

由表1的性能检测结果可以得出,本发明提供的防眩涂膜的雾度,光泽度的数值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没有象对比例中的那样过高或过低,导致膜的反射光晕不佳。本发明提供的防眩涂膜具有较高的耐紫外线性能,防眩光效果较好。其中,实施例1-3,实施例6-7,和实施例11提供的防眩涂膜的综合性能更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