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改良菌剂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0932发布日期:2019-03-27 11:5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改良菌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各种有毒物质以及废弃污染物的增多,我国的土地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害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土壤质量状况整体较低,目前肥力低下、难于农林牧利用的土壤占据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随着连年开垦逐渐降低,像东北黑土地这样肥沃的土地也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问题;且随着农药的加剧使用、农田塑料等有机和固体污染物的增加构成了新的污染源,越来越多的污染物使土壤的压力已经不堪重负。

另外,严重的土地污染问题直接影响经济损失,导致农作物污染、减产。据统计,全国至少有1300万公顷到1600万公顷的耕地受到农药污染。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每年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约200亿。因此,治理土壤污染问题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改良菌剂,其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与粘性,激活土壤活力,促进土壤再生,有效的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出一种土壤改良菌剂,其主要由多种微生物菌群混合而成,多种微生物菌群按重量份计包括:放线菌群40-50份;光合细菌群30-40份;酵母菌群30-40份;乳酸菌群25-35份;枯草芽孢杆菌群30-40份;丝状菌群20-30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土壤改良菌剂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土壤改良菌剂及应用的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通过按照一定比例将放线菌群、光合细菌群、酵母菌群、乳酸菌群、枯草芽孢杆菌群以及丝状菌群配制成为土壤改良菌剂,使得土壤改良菌剂有效成分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粘性,激活土壤活力,促进土壤的再生,并且具有固肥、保肥目的,真正有效地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因此,将上述土壤改良菌剂应用于土壤改良中不但可以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还可以改善土质,促进植物的生长,达到荒山变绿林的生态保护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壤改良菌剂,其主要用于对土壤进行改良,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改良菌剂主要由多种微生物菌群混合而成,且多种微生物菌群按重量份计包括放线菌群40-50份;光合细菌群30-40份;酵母菌群30-40份;乳酸菌群25-35份;及枯草芽孢杆菌群30-40份;丝状菌群20-30份。

进一步地,在土壤改良菌剂中添加放线菌群,可以分解土壤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类物质等,通过这些作用来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便于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土壤养分。

进一步地,在土壤改良菌剂中添加光合菌群,能够在土壤中分解有机物、促进生物的循环,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地,在土壤改良剂中添加酵母菌群,可以消除施肥、施药过程中残留在土壤中的磷、氯等成分,进一步分解去除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

进一步地,在土壤改良剂中添加乳酸菌群,可以大大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促进微生物繁殖和有益动物的增加,进而提高土壤通透性和提高土壤对有害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进一步地,在土壤改良菌剂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群,不仅可以大大杀灭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提高作物抗病性能,还可以组织污染物的入侵。

进一步地,在土壤改良菌剂中添加丝状菌群,在自然土壤中,丝状菌的作用量,较之细菌占有压倒的优势。土壤动物通过排出的粪块,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改善通气性和保水性,并可使菌体和孢子在地下扩散等等,从而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土壤改良菌剂中还包括20-30份em菌、20-25份解磷菌、20-25份固氮菌、20-25份解钾菌、30-50份作物秸秆。

以作物秸秆作为生物载体,通过添加em菌、解磷菌、固氮菌和解钾菌,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分解、转移,最终达到固氮保肥,恢复土壤活力,为作物生长提供可靠的保证。

通过对以上各种菌群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可以使菌群之间达到协同合作,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微生物循环,从而提高土壤改良剂的质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土壤改良菌剂在制备过程中,首先是将上述的放线菌群、光合细菌群、酵母菌群、乳酸菌群、枯草芽孢杆菌群以及丝状菌群按照上述的定量比分别配制成菌悬液,再混合得到复合菌液;其次,将复合菌液与一定量的em菌、解磷菌、固氮菌和解钾菌进行混合并发酵,得到复合发酵菌液;最后,将复合发酵菌液与作物秸秆进行混合,即可得到上述的土壤改良菌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关于上述土壤改良菌剂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可以应用在沙土、粘性土、酸化土、盐碱地、荒山复绿,经济作物及农林用地等各类土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壤改良菌剂,其主要用于对土壤进行改良时使用,其包括50g放线菌群、40g光合细菌群、30g酵母菌群、30g乳酸菌群、35g枯草芽孢杆菌群、20g丝状菌群。将上述改良菌剂在粘性土壤改良中应用,具体为每亩地施撒1-1.5吨。改良周期为一个月,土壤表面绿色植物覆盖率达到8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壤改良菌剂,其主要用于对土壤进行改良时使用,其包括50g放线菌群、35g光合细菌群、30g酵母菌群、25g乳酸菌群、40g枯草芽孢杆菌群、20g丝状菌群。将上述改良菌剂在盐碱地改良中应用,具体为每亩地施撒0.8-1吨。改良周期为一个月,土壤表面绿色植物覆盖率达到6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壤改良菌剂,其主要用于对土壤进行改良时使用,其包括45g放线菌群、30g光合细菌群、35g酵母菌群、35g乳酸菌群、30g枯草芽孢杆菌群、30g丝状菌群。将上述改良菌剂在沙化土壤改良中应用,具体为每亩地施撒1-1.2吨。改良周期为一个月,土壤表面绿色植物覆盖率达到50%。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土壤改良菌剂及应用,涉及环境保护领域。本发明通过按照一定比例将放线菌群、光合细菌群、酵母菌群、乳酸菌群、枯草芽孢杆菌群、丝状菌群配置成为土壤改良菌剂的有效成分,使得其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粘性,激活土壤活力,提高土壤的固肥能力,有效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通过按照一定比例添加EM菌、解磷菌、固氮菌、解钾菌、发酵的作物秸秆作为载体,使微生物菌种对土壤的改良性能进一步提升。将上述土壤改良菌剂应用于土壤改良中不但可以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还可以整体上改善土质,促进植物的生长,达到荒山变绿林的生态保护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朱恩灿;杨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中海龙高新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7.09.19
技术公布日:2019.03.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