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36282发布日期:2019-01-16 07:03阅读:1189来源:国知局
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吡啶化合物、特别是具有吡啶环彼此连接而成的结构作为基本骨架的联吡啶化合物、具有在吡啶环上连接有苯环的结构的苯基吡啶化合物等在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材料、医药、农药等的中间体、原料以及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中有用。

吡啶环、苯环等环结构间的连接通过在环结构间形成碳-碳键的偶联反应而进行。该偶联反应开发出了各种方法,通用使用以钯为代表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偶联反应。例如,作为制造具有一个取代基的吡啶环二聚化而得的二取代联吡啶化合物的方法,已知有如下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非质子性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作为反应溶剂,使被烷基、氰基、羧基或由-co2m(m=碱金属)表示的基团取代的卤代吡啶化合物在钯催化剂、肼类和碱金属氢氧化物等碱的存在下进行偶联反应而得到二取代联吡啶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099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以往的偶联反应由于利用非常昂贵的钯等催化剂,因而成本增加。而且,为了在工业上利用,需要用于催化剂的回收和再生等的繁琐的工序,在工序数增加的同时工序复杂化。特别是,钯即便在贵金属中稀有性也较高,因此在可持续性方面也存在问题。

因此,期望构建一种不使用钯催化剂等昂贵的试剂类,能够以较少的工序数简便地进行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反应。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卤代吡啶化合物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与使碱金属分散于分散溶剂而得的分散体或碱金属的熔融体反应,从而即便不使用钯催化剂等也能够使两者稳定且有效地偶联。该偶联反应不需要钯催化剂等昂贵的试剂类且在经济上有利,并且不需要繁琐的化学方法,能够以较少的工序数简便且短时间进行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反应。本发明人等基于这些见解,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方法,其特征构成在于具备如下工序:使下述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和下述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与含有碱金属的液体在反应溶剂中反应,通过上述卤代吡啶化合物与上述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而得到下述通式(iii)表示的吡啶化合物。

(在此,在通式(i)中,x1为卤素原子,r1为氢原子或烃基)

(在此,在通式(ii)中,x2为卤素原子,可以与通式(i)中的x1相同也可以不同,r2为氢原子或烃基,可以与通式(i)中的r1相同也可以不同,y为碳原子或氮原子)

(在此,在通式(iii)中,x’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x’为卤素原子时与通式(ii)中的x2相同,r1为氢原子或烃基,与通式(i)中的r1相同,r2为氢原子或烃基,与通式(ii)中的r2相同,y为碳原子或氮原子,与通式(ii)中的y相同)

以往,在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反应时,通用以钯为代表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然而,由于钯等催化剂非常昂贵,因而成本增大。而且,为了在工业上利用,需要设置催化剂的回收和再生等工序,存在工序数增加并且工序复杂化的问题点。在本构成中,由于使用使碱金属分散于分散溶剂而得的分散体或碱金属的熔融体等含有碱金属的液体,因此,不需要使用钯等催化剂。因此,实现成本的降低并且不需要繁琐的化学方法,能够以较少的工序数简便且短时间使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偶联,在经济上和工业上都非常有利。特别是,以钠为代表的碱金属在地球上极其广泛地分布,因而是可持续性也优异的技术。而且,该偶联反应能够稳定且有效地进行。

其它特征构成在于,上述x1和上述x2为氯原子,上述r1和上述r2为氢原子,上述y为氮原子,上述x’为氢原子或氯原子。

根据本构成,能够提供一种不使用钯等催化剂而使2-氯吡啶彼此稳定且有效地偶联的方法。由此,能够简便且短时间、而且便宜地生成可适用于有机el材料、医药、农药、染料等的制造、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的2,2’-联吡啶、4,4’-联吡啶和6-氯-2,2’-联吡啶。

其它特征构成在于,上述反应溶剂包含氯苯。

根据本构成,能够特别高效地生成2,2’-联吡啶,能够高纯度地获得2,2’-联吡啶。

其它特征构成在于,上述x1为氯原子,x2为溴原子,上述r1和上述r2为氢原子,上述y为碳原子,上述x’为氢原子。

根据本构成,能够提供一种不使用钯等催化剂而使2-氯吡啶与溴苯稳定且有效地偶联的方法。由此,能够简便且短时间、而且便宜地生成可适用于有机el材料、医药、农药、染料等的制造、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的2-苯基吡啶。

其它特征构成在于,上述x1和上述x2为氯原子,上述r1和上述r2为甲基,上述y为氮原子,上述x’为氢原子或氯原子。

根据本构成,能够提供一种不使用钯等催化剂而使2-氯-4-甲基吡啶彼此稳定且有效地偶联的方法。由此,能够简便且短时间、而且便宜地生成可适用于有机el材料、医药、农药、染料等的制造、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的4,4’-二甲基-2,2’-联吡啶、6-氯-4,4’-二甲基-2,2’-联吡啶。

其它特征构成在于,上述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

根据本构成,通过使用便宜且在该技术领域中通用的溶剂即四氢呋喃(以下,有时称为“thf”),能够提供一种在经济上进一步有利的偶联方法。另外,thf由于具有优异的物质溶解性,因此,能够提高偶联对象化合物与使碱金属溶解于分散溶剂而得的分散体或碱金属的熔融体的接触效率,进一步实现偶联反应的效率化。因此,能够高纯度地获得偶联产物。

其它特征构成在于,为了在上述吡啶化合物中得到规定的卤化率,对上述含有碱金属的液体的使用量进行调整。

根据本构成,能够控制作为偶联产物的吡啶化合物的卤化率,由此,能够生成与用途对应的吡啶化合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对进行了本实施方式的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方法的研究的实施例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结果进行概括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后述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通过使下述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和下述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与使碱金属分散于分散溶剂而得的分散体或碱金属的熔融体等含有碱金属的液体在反应溶剂中反应而使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偶联,得到下述通式(iii)表示的吡啶化合物。该偶联方法不需要以钯为代表的过渡金属催化剂。

(在此,在通式(i)中,x1为卤素原子,r1为氢原子或烃基)

(在此,在通式(ii)中,x2为卤素原子,可以与通式(i)中的x1相同也可以不同,r2为氢原子或烃基,可以与通式(i)中的r1相同也可以不同,y为碳原子或氮原子)

(在此,在通式(iii)中,x’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x’为卤素原子时与通式(ii)中的x2相同,r1为氢原子或烃基,与通式(i)中的r1相同,r2为氢原子或烃基,与通式(ii)中的r2相同,y为碳原子或氮原子,与通式(ii)中的y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包含使具有相同结构的二个分子键合而形成一个分子的自偶联以及使具有不同结构的二个分子键合而形成一个分子的交叉偶联这两者。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的偶联对象化合物的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可以利用卤素原子取代吡啶环上的2位的氢原子。卤素原子选自氟原子(f)、氯原子(cl)、溴原子(br)和碘原子(i)。

对于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吡啶环的2位以外的位置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例如被烃基取代。烃基只要碳原子数优选为1~10,特别优选为1~5就没有特别限制。因此,烃基为直链型、支链型和环状型均可,为饱和型和不饱和型也均可。优选烃基为饱和型的直链或支链型的烷基,具体而言,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仲戊基、2-甲基丁基、1-乙基丙基、2-乙基丙基、正己基、异己基、新己基、叔己基、2,2-二甲基丁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1-丙基丙基、正庚基、异庚基、仲庚基、叔庚基、2,2-二甲基戊基、3,3-二甲基戊基、1-甲基己基、2-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4-甲基己基、1-乙基戊基、2-乙基戊基、3-乙基戊基、1-丙基丁基、2-丙基丁基、正辛基、异辛基、叔辛基、新辛基、2,2-二甲基己基、3,3-二甲基己基、4,4-二甲基己基、1-甲基庚基、2-甲基庚基、3-甲基庚基、4-甲基庚基、5-甲基庚基、1-乙基己基、2-乙基己基、3-乙基己基、4-乙基己基、1-丙基戊基、2-丙基戊基、3-丙基戊基、正壬基、异壬基、叔壬基、1-甲基辛基、2-甲基辛基、3-甲基辛基、4-甲基辛基、5-甲基辛基、6-甲基辛基、正癸基、异癸基、叔癸基、1-甲基壬基、2-甲基壬基、3-甲基壬基、4-甲基壬基、5-甲基壬基、6-甲基壬基、7-甲基壬基等。

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可以使用市售的卤代吡啶化合物,也可以使用通过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制造的卤代吡啶化合物。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的另一个偶联对象化合物的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可以在一个位置利用卤素原子取代芳香族环上的任意位置的氢原子。芳香族环为吡啶环时,吡啶环上的2位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所取代。卤素原子选自氟原子(f)、氯原子(cl)、溴原子(br)和碘原子(i)。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中的卤素原子可以与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中的卤素原子相同也可以不同。

对于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环上的被上述卤素原子取代的位置以外的任意位置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例如被烃基取代。烃基只要碳原子数优选为1~10,特别优选为1~5就没有特别限制。对于烃基的具体例,可举出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中所述的烃基。

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被烃基取代时,该烃基可以与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中的烃基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和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中的仅一者可以被烃基取代,另外,也可以两者被取代。

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可以使用市售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也可以使用通过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制造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

在此,芳香族化合物是含有芳香环的化合物的通称,芳香环定义为满足休克尔规则的环结构,且是指环上的π电子体系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n+2(n=0或整数)个的共轭不饱和环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芳香族化合物包含环结构的骨架仅由碳构成的芳香族烃化合物以及环结构的骨架含有碳以外的元素的杂芳族化合物,碳以外的元素优选为氮。具体而言,优选为含有苯环的芳香族烃化合物或含有吡啶环的杂芳族化合物。

如果按照上述定义,则上述的卤代吡啶化合物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一种。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中,由于偶联对象化合物中至少一个为卤代吡啶化合物,因此为了使其明确,将偶联对象化合物表述为卤代吡啶化合物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的偶联对象化合物的卤代吡啶化合物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组合,优选例示以下的组合。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组合。

a.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中x1为氯原子以及r1为氢原子的2-氯吡啶与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中x2为氯原子、r2为氢原子以及y为氮原子的2-氯吡啶的组合,即,2-氯吡啶的自偶联。

b.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中x1为氯原子以及r1为氢原子的2-氯吡啶与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中x2为溴原子、r2为氢原子以及y为碳原子的溴苯的组合,即,2-氯吡啶与溴苯的交叉偶联。

c.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中x1为氯原子以及r1为甲基的2-氯-4-甲基吡啶与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中x2为氯原子、r2为甲基以及y为氮原子的2-氯-4-甲基吡啶的组合,即,2-氯-4-甲基吡啶的自偶联。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中的含有碱金属的液体,例如可举出使碱金属分散于分散溶剂而得的分散体。该使碱金属分散于分散溶剂而得的分散体为使碱金属以微粒的形式分散于不溶性溶剂的分散体或使碱金属以液体状态分散于不溶性溶剂的分散体。作为碱金属,可举出钠、钾、锂或它们的合金等。作为微粒的平均粒径,可以使用优选小于10μm、特别优选小于5μm的平均粒径。平均粒径用具有与通过显微镜照片的图像解析而得到的投影面积同等的投影面积的球的直径表示。

作为分散溶剂,只要能够将碱金属以微粒形式分散,或者能够将碱金属以液体状态分散于不溶性溶剂且不阻碍偶联对象化合物与碱金属的分散体的反应就可以使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溶剂。例如可举出二甲苯、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癸烷等正构烷烃系溶剂或它们的混合溶剂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中,除了使碱金属分散于分散溶剂而得的分散体以外,使碱金属熔融而得的熔融体也可以同样地使用。熔融体可以通过利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将碱金属加热至其熔融温度而获得。

以下,对于使碱金属分散于分散溶剂而得的分散体和使碱金属熔融而得的熔融体。有时略为“sd”。sd是钠分散体(sodiumdispersion)的缩写,下述进行说明的实施例中使用利用钠作为碱金属的分散体,因此,标注sd的符号。然而,sd的符号并不排除钠以外的碱金属,也并非意图仅为分散体,理解为也包括熔融体。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中的反应溶剂,只要不阻碍偶联对象化合物与sd的反应就可以使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溶剂。例如可以使用醚系溶剂、正构烷烃系溶剂、芳香族系溶剂、胺系溶剂、杂环化合物溶剂。作为醚系溶剂,优选环状醚溶剂,特别优选四氢呋喃(以下,有时略为“thf”)。作为正构烷烃系溶剂,特别优选正癸烷等。作为芳香族系溶剂,优选二甲苯、甲苯和苯等,可以利用氯苯、氟苯等卤代芳香族系溶剂。作为胺系溶剂,可以优选使用乙二胺(以下,有时简称为“eda”。)等。作为杂环化合物溶剂,可以利用四氢噻吩等。另外,它们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而作为混合溶剂使用。在此,上述的分散溶剂和反应溶剂可以使用相同种类的溶剂,也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溶剂。

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是在反应溶剂中,在sd存在下进行作为偶联对象化合物的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与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反应的方法。以下对该偶联反应进行详细说明。

偶联反应时的反应温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偶联对象化合物、sd和反应溶剂的种类、量以及反应压力等而适当设定。具体而言,反应温度优选设定为不超过反应溶剂的沸点的温度。在加压下,变得比大气压下的沸点高,因此,可以将反应温度设定为较高温度。也可以在室温下进行,优选为0~100℃,特别优选为20~80℃。不需要设置特别的用于加热、冷却等的温度控制机构,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温度控制机构。

对反应时间也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根据反应温度、偶联对象化合物、sd和反应溶剂的种类、量以及反应压力等而适当设定即可。通常以1~24小时、优选1~6小时进行。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中需要的偶联对象化合物、sd和反应溶剂等所有试剂类能够在大气下稳定地进行处理,因此,反应能够在大气下的常压条件下进行。然而,也可以在填充有氩气、氮气等的非活性气体气氛下进行,还可以在加压下或减压下进行,没有特别限定。

在此,偶联对象化合物与sd的反应优选相对于偶联对象化合物1mmol,在1~4ml的反应溶剂中,使偶联对象化合物与该偶联对象化合物:sd以摩尔当量比计为1:1~1:3的量的sd反应。在交叉偶联的情况下,优选以卤代吡啶化合物:卤代芳香族化合物:sd以摩尔当量比计为1:1:1~1:1:3的方式进行制备。在此,sd的物质量表示以sd中含有的碱金属换算的物质量。

sd的使用量可以根据起始物质、反应溶剂的种类、量而适当设定,该sd使用量有时对偶联产物的卤化率造成影响。例如,sd使用量较少时,存在偶联产物中残留来自偶联对象化合物的卤素的趋势,另一方面,sd使用量增加时,存在偶联产物中不残留来自偶联对象化合物的卤素而卤素原子被取代为氢原子的趋势。因此,优选根据目标偶联产物来调整sd量。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能够得到通式(iii)表示的吡啶化合物。该吡啶化合物是将芳香族环通过碳-碳键连接于吡啶环而成的。通式(iii)表示的吡啶化合物的吡啶环和芳香族环可以被烃基取代,该烃基来自作为偶联对象化合物的通式(i)表示的卤代吡啶化合物和通式(ii)表示的卤代芳香族化合物。此外,通式(iii)表示的吡啶化合物的吡啶环或芳香族环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该卤素原子也来自上述的偶联对象化合物。

作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而得到的通式(iii)表示的吡啶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例示2,2’-联吡啶、4,4’-联吡啶、6-氯-2,2’-联吡啶、2-苯基吡啶、4,4’-二甲基-2,2’-联吡啶、6-氯-4,4’-二甲基-2,2’-联吡啶等。

得到的通式(iii)表示的吡啶化合物可以利用柱层析、蒸馏、再结晶等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精制方法进行精制。另外,可以以将未反应而残留的偶联对象化合物回收并再利用于偶联反应的方式构成。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能够通过添加sd而以一步工序进行,能够使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稳定且有效地偶联。

以往,在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反应时,通用以钯为代表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然而,钯等催化剂由于非常高价,因而成本增大。而且,为了在工业上利用,需要设置催化剂的回收和再生等工序,存在工序数增加并且工序复杂化的问题点。在本构成中,由于使用使碱金属分散于分散溶剂而得的分散体或碱金属的熔融体,因而不需要使用钯等催化剂。因此,实现成本的降低,并且不需要繁琐的化学方法,能够以较少的工序数简便且短时间使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偶联,在经济上和工业上都非常有利。特别是,由于以钠为代表的碱金属在地球上极其广泛地分布,因此是一种可持续性也优异的技术。

此外,以往,作为武尔兹反应,已知有通过使金属钠等碱金属单质与2分子的有机卤代化合物作用而使2分子偶联的反应。然而,武尔兹反应存在如下问题点:偶联对象化合物受到限制,并且在彼此不同的2分子的有机卤代合物的交叉偶联中,优选发生自偶联,作为目标产物的由交叉偶联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产量极低。本实施方式的偶联方法通过使用sd,能够使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稳定且有效地进行交叉偶联。本实施方式的偶联还存在能够通过sd的添加量来控制作为偶联产物的吡啶化合物的卤化率的优点,从该观点考虑,与武尔兹反应不同。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将以下的实施例中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结果概括于图1。图1中,a1和a2为起始物质,p1~p5为产物。而且,对于产物的存在比率,用百分率(%)表示相对于总产物的比例。应予说明,作为以下的实施例中的sd,使用使金属钠以微粒形式分散于正构烷烃油的分散体,sd的物质量为以sd中含有的金属钠换算的数值。

(实施例1)基于2-氯吡啶的偶联的2,2’-联吡啶的生成

使2-氯吡啶2mmol、氯苯1mmol溶解于thf1ml中,接着,在0℃添加2mmol的sd使其反应3小时。反应在大气下进行。将结果示于图1的实验编号1。其结果,如下述的反应式(1)所示,得到2,2’-联吡啶作为主产物。虽然未在下述反应式(1)中示出,但6-氯-2,2’-联吡啶为副产物。

另外,以图1的实验编号2~5中示出的条件进行反应时,同样地得到2,2’-联吡啶作为主产物。

(实施例2)基于2-氯吡啶的偶联的6-氯-2,2’-联吡啶的生成

使2-氯吡啶2mmol、氯苯1mmol溶解于thf1ml中,接着,在0℃添加1mmol的sd使其反应3小时。反应在大气下进行。将结果示于图1的实验编号7。其结果,如下述的反应式(2)所示,得到6-氯-2,2’-联吡啶作为主产物。虽然未在下述反应式(2)中示出,但作为实施例1的主产物的2,2’-联吡啶成为副产物。

另外,以图1的实验编号6和8中示出的条件进行反应时,也同样地得到6-氯-2,2’-联吡啶作为主产物。另外,以图1的实验编号9和10中示出的条件进行反应时,也同样地得到6-氯-2,2’-联吡啶作为主产物。实验编号9和10虽然相对于sd增加了2-氯吡啶量,但未对6-氯-2,2’-联吡啶的生成造成较大影响。

根据实施例1和本实施例的结果,表明在thf1ml中的2-氯吡啶2mmol的反应体系中2-氯吡啶:sd为摩尔当量比1:1时2,2’-联吡啶成为主产物,2-氯吡啶:sd为摩尔当量比2:1时卤化物的6-氯-2,2’-联吡啶成为主产物(图1的实验编号1与实验编号7的比较)。

(实施例3)基于2-氯吡啶的偶联的4,4’-联吡啶的生成

使2-氯吡啶1mmol溶解于thf1ml中,接着,在25℃添加2mmol的sd使其反应1小时。反应在大气下进行。将结果示于图1的实验编号11。其结果,如下述的反应式(3)所示,得到4,4’-联吡啶作为主产物。虽然未在下述反应式(3)中示出,但2,2’-联吡啶为副产物。

另外,以图1的实验编号12和13中示出的条件进行反应时,也同样地得到4,4’-联吡啶作为主产物。

根据实施例1、2和本实施例的结果,表明在氯苯等卤代苯的存在下,对于2-氯吡啶的偶联,在thf1ml中添加2~4mmol的sd进行反应时2,2’-联吡啶为主产物,添加1~2mmol的sd进行反应时卤化物的6-氯-2,2’-联吡啶为主产物(图1的实验编号1~5与实验编号6~10的比较)。此外,表明在卤代苯不存在下或者少量添加且在50℃以上的反应温度时,4,4-联吡啶为主产物(图1的实验编号1~10与实验编号11~13的比较)。因此,在想要生成4,4-联吡啶的情况下,不添加卤代苯或者少量添加且在50℃以上的反应温度进行反应即可,相反,在想要阻止生成的情况下,使卤代苯的添加量与吡啶化合物的添加量之比为1:2~2:1左右或者以较低的反应温度进行反应即可。

(实施例4)基于2-氯吡啶与溴苯的偶联的2-苯基吡啶的生成

使2-氯吡啶:溴苯以摩尔当量比1:2(1mmol:2mmol)溶解于thf1ml中,接着,在50℃添加4mmol的sd使其反应3小时。反应在大气下进行。将结果示于图1的实验编号14。其结果,如下述的反应式4所示,得到2-苯基吡啶作为主产物。

另外,以图1的实验编号15~22中示出的条件进行反应时,也同样地得到2-苯基吡啶作为主产物。

(实施例5)基于2-氯-4-甲基吡啶的偶联的4,4’-二甲基-2,2’-联吡啶的生成

使2-氯-4-甲基吡啶2mmol溶解于thf1ml中,接着,在50℃添加2mmol的sd使其反应3小时。反应在大气下进行。将结果示于图1的实验编号23。其结果,如下述的反应式(5)所示,仅得到4,4’-二甲基-2,2’-联吡啶作为产物。

另外,以图1的实验编号24中示出的条件进行反应时,也同样地仅得到2-苯基吡啶作为产物。

(实施例6)基于2-氯-4-甲基吡啶的偶联的6-氯-4,4’-二甲基-2,2’-联吡啶的生成

使2-氯-4-甲基吡啶2mmol溶解于thf1ml中,接着,在25℃添加2mmol的sd使其反应3小时。反应在大气下进行。将结果示于图1的实验编号25。其结果,如下述的反应式(6)所示,得到4,4’-二甲基-2,2’-联吡啶作为主产物。虽然未在下述反应式(6)中示出,但也以较高的比率生成了作为副产物的6-氯-4,4’-二甲基-2,2’-联吡啶。

根据实施例5和本实施例的结果,表明在2-氯-4-甲基吡啶2mmol在thf1ml中在sd2mmol的反应体系下,通过降低反应温度,生成了作为副产物的6-氯-4,4’-二甲基-2,2’-联吡啶(图1的实验编号23与实验编号25的比较)。另一方面,在使sd添加量减少到0.5mmol的体系中,即便降低反应温度,产物也仅为4,4’-二甲基-2,2’-联吡啶,未确认到6-氯-4,4’-二甲基-2,2’-联吡啶的生成(图1的实验编号24)。由此,表明通过适当变更反应温度和sd添加量,能够控制4,4’-二甲基-2,2’-联吡啶和其卤化物的6-氯-4,4’-二甲基-2,2’-联吡啶的生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利用卤代吡啶化合物与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反应和通过该偶联反应得到的吡啶化合物的所有技术领域、特别是有机el材料、医药、农药、染料等的制造、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