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片、电气电子设备、及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1390发布日期:2019-05-22 02:1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发泡片、电气电子设备、及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发泡片、使用该发泡片的电气电子设备、及使用该发泡片的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将固定于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构件、装载于所谓“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等的显示构件、照相机、透镜等光学构件固定于规定的部位(例如,壳体等)时,使用发泡材料。作为这样的发泡材料,除了将低发泡且具有独立气泡结构的微细泡孔氨基甲酸酯系发泡体、高发泡氨基甲酸酯压缩成形而成者以外,还使用了具有独立气泡的发泡倍率30倍左右的聚乙烯系发泡体等。具体而言,例如,使用包含密度0.3~0.5g/cm3的聚氨酯系发泡体的垫片(参照专利文献1)、包含平均气泡直径为1~500μm的发泡结构体的电气/电子设备用片材(参照专利文献2)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002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09198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对这样的发泡材料要求在施加冲击时将其吸收的特性(冲击吸收性)。例如,为了在将“智能手机”等带显示构件的电气电子设备掉落到地面等时吸收撞击时的冲击、防止显示构件的破损,使用了冲击吸收性优异的发泡片。但是,现有的冲击吸收性优异的发泡片越柔软,越有冲击吸收性优异的倾向,但另一方面有自冲击解除后恢复到原来的厚度为止花费时间的倾向。因此,对于冲击吸收性优异的现有的发泡片,大多在反复施加冲击时,在返回到原来的厚度前会遭受冲击,因此不会完全吸收第2次以后的冲击,对反复冲击的耐性差。因此,谋求冲击吸收性优异、并且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也优异的发泡片。进而,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等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的普及,用户用手指、触摸笔等工具(触笔)触摸、按压画面的机会增多了。另外,随着这些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的薄型化显著地进展,构成它们的构件(例如,以lcd面板为代表的显示面板、与接触部位有关的触摸面板等)的薄型化也正在进展。因此,用户按压画面时,显示面板、触摸面板变得非常容易弯曲(挠曲)。若发生弯曲,则随着其弯曲,显示面板与内部的其他构件(例如,电路基板、电池等)相互干涉,从而有时在显示面板发生显示不均(波纹状的模糊图案)。作为显示不均的发生原因,认为显示面板受内部的其他构件挤压,从而对显示面板施加应力,液晶分子的取向紊乱。针对有时通过对该显示面板施加应力而产生的显示不均(波纹状的模糊图案)的问题,提出了如下方案:在显示面板周边设置间隙,从而即使显示面板发生变形,也不易对显示面板施加应力;改变显示面板、触摸面板的设计,从而增厚,不易弯曲;增大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的壳体的刚性,从而不易变形等。但是,有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变厚、变重的弊病。因此,对于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要求应对正在显著进展的薄型化、并且解决有时通过对显示面板施加应力而产生的显示不均(波纹状的模糊图案)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冲击吸收性优异、并且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优异的发泡片。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冲击吸收性优异、并且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优异、而且在用于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时能够高度地抑制伴随用户的触摸操作的显示部中的显示不均的发生的发泡片。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厚度非常小,上述特性也优异的发泡片。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上述特性的基础上、在层叠其他构件时即使不具有粘合粘接层也能够防止位置偏移的发泡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平均泡孔直径为特定的范围内、将厚度压缩了50%时的回弹力为6.0n/cm2以下、并且解除施加了特定载荷的压缩状态0.5秒后的厚度恢复率为90%以上的发泡片,冲击吸收性优异,并且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也优异。本发明是基于所述见解而完成的。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泡片,其特征在于,平均泡孔直径为10~200μm,将厚度压缩了50%时的回弹力为6.0n/cm2以下,由下式定义的厚度恢复率为90%以上。厚度恢复率(%)=(解除压缩状态0.5秒后的厚度)/(初始厚度)×100初始厚度:施加载荷前的发泡片的厚度解除压缩状态0.5秒后的厚度:在对发泡片施加100g/cm2的载荷的状态下维持120秒钟,解除压缩,自解除0.5秒后的发泡片的厚度前述发泡片优选厚度为30~1000μm、密度为0.2~0.7g/cm3。前述发泡片优选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在角频率1rad/s下的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的比率即损耗角正切(tanδ)在-6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峰顶。前述发泡片中,使用了摆锤型冲击试验机的冲击吸收性试验中的、使冲击件以1秒钟的间隔连续5次撞击于由支撑板和发泡片形成的结构体的支撑板上时的、第5次撞击时的冲击力相对于首次撞击时的冲击力的上升率优选为5%以下。前述发泡片优选包含交联剂及有机硅化合物。前述发泡片优选不溶于甲乙酮的溶剂不溶成分为80重量%以上。前述发泡片优选损耗角正切(tanδ)在-6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的最大值为0.2以上。前述发泡片优选下述定义的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为50%以上。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将发泡片在80℃气氛下沿厚度方向压缩,以使相对于初始厚度成为50%的厚度,经过22小时后,在23℃气氛下放置2小时,然后解除压缩状态,自压缩状态解除后24小时后的厚度相对于初始厚度的比例前述发泡片优选为使用了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树脂材料的发泡片。前述发泡片优选至少一个面相对于sus304ba板的剪切粘接力(23℃、拉伸速度50mm/分钟)为0.5n/100mm2以上。前述发泡片优选为乳液树脂组合物的机械发泡体。前述发泡片可以在单面或两面具有粘合剂层。前述发泡片优选用作电气电子设备用冲击吸收片。前述发泡片优选用于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电子设备,其具有前述发泡片。前述电气电子设备优选具备显示构件,且具有前述发泡片被夹持于该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与前述显示构件之间的结构。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其具有前述发泡片。前述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优选具有前述发泡片、显示面板、及触摸面板,在前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的空间配置有前述发泡片。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发泡片的冲击吸收性优异、并且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优异。另外,本发明的发泡片用于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时,冲击吸收性优异、并且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优异、而且能高度地抑制伴随用户的触摸操作的显示部中的显示不均的发生。另外,本发明的发泡片即使在厚度非常小的情况下,冲击吸收性也优异、并且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优异,在用于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时能高度地抑制伴随用户的触摸操作的显示部中的显示不均的发生。另外,本发明的发泡片可以采用在层叠其他构件时即使不具有粘合粘接层也能够防止位置偏移的构成。附图说明图1为摆锤型冲击试验机(冲击试验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2为示出摆锤型冲击试验机(冲击试验装置)的保持构件的概略构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发明的发泡片,平均泡孔直径为10~200μm,将厚度压缩了50%时的回弹力为6.0n/cm2以下,由下式定义的厚度恢复率为9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上述中定义的厚度恢复率简称为“0.5秒后的厚度恢复率”。厚度恢复率(%)=(解除压缩状态0.5秒后的厚度)/(初始厚度)×100初始厚度:施加载荷前的发泡片的厚度解除压缩状态0.5秒后的厚度:在对发泡片施加100g/cm2的载荷的状态下维持120秒钟,解除压缩,自解除0.5秒后的发泡片的厚度本发明的发泡片的平均泡孔直径如上所述为10~200μm。其下限优选15μm、更优选为20μm、上限优选为180μm、更优选为150μm、进一步优选为100μm。通过使平均泡孔直径为10μm以上,从而发挥更优异的冲击吸收性。另外,通过使平均泡孔直径为200μm以下,从而压缩恢复性也优异,另外,受到冲击后能够以短时间恢复到原来的厚度附近,因此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优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泡片的最大泡孔直径例如为40~400μm,其下限优选60μm、更优选80μm,上限优选为300μm、更优选为220μm。另外,上述发泡片的最小泡孔直径例如为5~70μm,其下限优选8μm、更优选10μm,上限优选为60μm、更优选为50μm、进一步优选为30μm。将本发明的发泡片的厚度压缩了50%时的回弹力如上所述为6.0n/cm2以下,优选为4.0n/cm2以下、更优选为2.9n/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n/cm2以下。通过使上述回弹力为6.0n/cm2以下,从而本发明的发泡片的冲击吸收性更优异。上述回弹力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0.1n/cm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压缩了50%时的回弹力可以依据jisk6767中记载的压缩硬度测定法来测定。本发明的发泡片的0.5秒后的厚度恢复率如上所述为90%以上,优选为90.5%以上、更优选为91%以上。本发明的发泡片通过使上述厚度恢复率为90%以上,从而能够在受到冲击后以短时间恢复到原来的厚度附近,因此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优异。另外,防尘性、密封性也优异。上述0.5秒后的厚度恢复率为以某一程度的面积对发泡片施加载荷从而压缩来测定的恢复率,与局部施加载荷从而仅使一部分凹陷而测定的所谓凹陷恢复率不同。本发明的发泡片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0~1000μm。其下限优选为40μm、更优选为50μm,上限优选为700μm、更优选为500μm、进一步优选为300μm。发泡片的厚度为30μm以上时,能够均匀地含有气泡,能够发挥更优异的冲击吸收性。另外,发泡片的厚度为1000μm以下时,即使对微小的间隙也能够容易地追随。发泡片的厚度为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尽管厚度薄,冲击吸收性也优异。本发明的发泡片的密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2~0.7g/cm3。其下限优选为0.21g/cm3、更优选为0.22g/cm3,上限优选为0.50g/cm3、更优选为0.40g/cm3、进一步优选为0.35g/cm3。上述密度为0.2g/cm3以上时,容易维持发泡片的强度。上述密度为0.7g/cm3以下时,发挥更高的冲击吸收性。另外,上述密度为0.2~0.7g/cm3的范围内时,进而发挥更高的冲击吸收性。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发泡片(发泡体)的密度是指“表观密度”。本发明中,从冲击吸收性的观点出发,平均泡孔直径(μm)与发泡片的厚度(μm)的比(前者/后者)优选处于0.1~0.8的范围内。上述平均泡孔直径(μm)与发泡片的厚度(μm)的比的下限优选为0.15、更优选为0.2,上限优选为0.75、更优选为0.6。本发明的发泡片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在角频率1rad/s下的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的比率即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处于-6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存在上述损耗角正切的峰顶的温度范围的下限优选为-50℃、更优选为-40℃、进一步优选为-30℃,上限优选为10℃、更优选为0℃、进一步优选为-10℃、特别优选为-15℃(例如-20℃)。具有2个以上损耗角正切的峰顶的材料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其中至少1个落入上述范围内。峰顶为上述范围内时,发泡片的温度依赖性低,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可发挥更优异的压缩恢复性,另外,表现出高的柔软性,发挥优异的冲击吸收性。若峰顶高,则有柔软性降低的倾向,若峰顶低,则有压缩恢复性降低的倾向。特别是上述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温度处于-50~-10℃、尤其-30~-15℃的范围内时,更容易将发泡片的如下特性分别设计在说明书中记载的范围内,即,所述特性为上述将厚度压缩了50%时的回弹力、上述0.5秒后的厚度恢复率、及后述的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等各种特性。从冲击吸收性的观点出发,-6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强度(最大值)较高是优选的,例如为0.2以上,优选为0.3以上。上述峰顶强度(最大值)的上限值例如为2.0。对于本发明的发泡片,上述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强度与上述密度的比(前者/后者)优选处于1~5的范围内。上述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强度与上述密度的比的下限优选为1.5、更优选为2,上限优选为4.5、更优选为4、进一步优选为3。上述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强度与上述密度的比为上述范围内时,发挥更优异的冲击吸收性。从冲击吸收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发泡片的初始弹性模量较低是理想的。初始弹性模量(由23℃环境下、初始样品尺寸10mm宽度×40mm长度、拉伸速度300mm/分钟下的拉伸试验中的10%应变时的斜率算出的值)优选为5n/mm2以下、更优选为3n/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n/mm2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初始弹性模量的下限值例如为0.1n/mm2。从冲击吸收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发泡片的初始弹性模量较低是理想的。初始弹性模量(由0℃环境下、初始样品尺寸10mm宽度×40mm长度、拉伸速度300mm/分钟下的拉伸试验中的10%应变时的斜率算出的值)优选为5n/mm2以下、更优选为3n/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n/mm2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初始弹性模量的下限值例如为0.1n/mm2。0℃环境下的初始弹性模量高时,由柔软性容易降低的倾向,0℃环境下的初始弹性模量低时,有压缩恢复性降低的倾向。本发明的发泡片只要具有上述的特性,就对其组成、气泡结构等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气泡结构,可以为连续气泡结构、独立气泡结构、半连续半独立气泡结构中的任意者。从冲击吸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连续气泡结构、半连续半独立气泡结构。本发明的发泡片具有优异的冲击吸收性。另外,即使对于非常弱的冲击也具有高的冲击吸收性,无论冲击的大小,均发挥优异的冲击吸收性。例如,使用了摆锤型冲击试验机的冲击吸收性试验中,由下式定义的冲击吸收率(%)除以发泡片的厚度(μm),求出单位厚度的冲击吸收率r。冲击吸收率(%)={(f0-f1)/f0}×100(上述式中,f0为使冲击件仅撞击支撑板时的冲击力,f1为使冲击件撞击于由支撑板和发泡片形成的结构体的支撑板上时的冲击力)利用图1及图2对摆锤型冲击试验机(冲击试验装置)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冲击试验装置1(摆锤试验机1)由如下构件等构成:作为以任意保持力保持试验片2(发泡片2)的保持手段的保持构件3、对试验片2负荷冲击应力的冲击负荷构件4、作为检测冲击负荷构件4对试验片2造成的冲击力的冲击力检测手段的压力传感器5。另外,以任意保持力保持试验片2的保持构件3由固定夹具11和保持夹具12构成,所述保持夹具12可滑动,使得其能够与固定夹具11相对从而夹持保持试验片2。进而,在保持夹具12设置有保持压力调整手段16。进而,对由保持构件3保持的试验片2负荷冲击力的冲击负荷构件4由支撑棒23(轴23)和臂21构成,所述支撑棒23的一端22以可相对于支柱20转动的方式枢转支撑,且在另一端侧具有冲击件24,所述臂21用于将冲击件24抬起至规定角度并保持。此处使用钢球作为冲击件24,因此通过在臂的一端设置电磁体25,能将冲击件24一体地抬起至规定角度。进而,检测由冲击负荷构件4作用于试验片2的冲击力的压力传感器5设置在固定夹具11的接触试验片的面的相反面侧。冲击件24为钢球(铁球)。另外,冲击件24利用臂21被抬起的角度(图1中的向上摆动角度a)为40°。钢球(铁球)的重量为66g。如图2所示,试验片2(发泡片2)借助由树脂性板材(亚克力板、聚碳酸酯板等)、金属制板材等高弹性的板材构成的支撑板28被夹持于固定夹具11与保持夹具12之间。对于冲击吸收率,使用上述的冲击试验装置,求出通过将固定夹具11和支撑板28密合固定后使冲击件24撞击支撑板28而测定的冲击力f0、及通过在固定夹具11与支撑板28之间插入试验片2并密合固定后使冲击件24撞击支撑板28而测定的冲击力f1,根据上述式算出。需要说明的是,冲击试验装置为与日本特开2006-47277号公报的实施例1同样的装置。上述冲击件的重量为66g、向上摆动角度为40°的情况下的f1、即使用了摆锤型冲击试验机的冲击吸收性试验中使冲击件撞击于由支撑板和发泡片形成的结构体的支撑板上时的冲击力优选1000n以下、更优选为900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n以下、特别优选为750n以下。上述冲击力为1000n以下时,发泡片的冲击吸收力更优异。上述冲击力的下限可以为0n以上、100n以上、300n以上、或500n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冲击力为未受到大的冲击的初始的发泡片的冲击力。将使用了摆锤型冲击试验机的冲击吸收性试验中的、使冲击件以1秒钟的间隔连续5次撞击于由支撑板和发泡片形成的结构体的支撑板上时的、冲击次数作为x轴、冲击力(n)作为y轴,绘制5点,由该5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近似直线的斜率没有特别限定,优选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特别优选为0.5以下。上述斜率为10以下时,对反复冲击的耐性更优异。上述斜率的下限例如为-5。使用了摆锤型冲击试验机的冲击吸收性试验中的、使冲击件以1秒钟的间隔连续5次撞击于由支撑板和发泡片形成的结构体的支撑板上时的、第5次撞击时的冲击力相对于首次撞击时的冲击力的上升率(%)[(第5次撞击时的冲击力-首次撞击时的冲击力)/首次撞击时的冲击力×100]优选5%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上述上升率为5%以下时,对反复冲击的耐性更优异。上述上升率的下限例如为-10%。对于本发明的发泡片,下述定义的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优选50%以上、更优选为70%、进一步优选为80%、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特别优选为94%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下述定义的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简称为“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将发泡片在80℃气氛下沿厚度方向压缩以使相对于初始厚度成为50%的厚度,经过22小时后,在23℃气氛下放置2小时,然后解除压缩状态,自压缩状态解除后24小时后的厚度相对于初始厚度的比例本发明的发泡片的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为50%以上时,不仅是在常温环境下,而且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例如40~120℃的温度环境下),施加冲击后的厚度的恢复速度也快,对高温环境下的反复冲击的耐性更优异。本发明的发泡片可以由包含树脂材料(聚合物)的树脂组合物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未发泡状态的该树脂组合物[未发泡时的树脂组合物(固体物质)]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在角频率1rad/s下的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的比率即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优选处于-6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存在上述损耗角正切的峰顶的温度范围的下限优选为-50℃、更优选为-40℃、进一步优选为-30℃,上限优选为10℃、更优选为0℃、进一步优选为-10℃、特别优选为-15℃(例如-20℃)。具有2个以上损耗角正切的峰顶的材料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其中至少1个落入上述范围内。从冲击吸收性的观点出发,该树脂组合物(固体物质)在-6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强度(该值相当于上述发泡片在-6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强度除以发泡片的密度(g/cm3)所得的值)较高是优选的。例如,上述树脂组合物(固体物质)在-6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强度优选为0.9(g/cm3)-1以上,上限例如为3左右。另外,未发泡状态的该树脂组合物(固体物质)的初始弹性模量(23℃、初始样品尺寸10mm宽度×40mm长度、拉伸速度300mm/分钟)较低是理想的,优选为50n/mm2以下、更优选为30n/mm2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初始弹性模量的下限值例如为0.3n/mm2。另外,未发泡状态的该树脂组合物(固体物质)的初始弹性模量(0℃、初始样品尺寸10mm宽度×40mm长度、拉伸速度300mm/分钟)较低是理想的,优选为50n/mm2以下、更优选为30n/mm2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初始弹性模量的下限值例如为0.3n/mm2。0℃环境下的初始弹性模量高时,有柔软性容易降低的倾向,0℃环境下的初始弹性模量低时,有压缩恢复性降低的倾向。本发明的发泡片的不溶于甲乙酮的溶剂不溶成分(凝胶率)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0重量%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溶于甲乙酮的溶剂不溶成分通常为100重量%以下。如下地来求出上述不溶于甲乙酮的溶剂不溶成分(凝胶率)。由发泡片得到约0.2g的样品,精确称量该样品,将通过精确称量得到的重量设为“保存前重量(g)”。接着,将该样品投入至50g的甲乙酮(mek)中,在室温条件下保存5天。然后,将样品从甲乙酮中取出,使取出的样品在130℃下干燥1小时。干燥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30分钟,然后精确称量样品。将通过该精确称量得到的重量设为“保存后重量(g)”。然后,通过下式算出不溶于甲乙酮的溶剂不溶成分。不溶于甲乙酮的溶剂不溶成分(重量%)=(保存后重量)/(保存前重量)×100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发泡片的树脂材料(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构成发泡体的公知乃至周知的树脂材料。作为该树脂材料,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类聚合物、橡胶、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这些当中,从减小永久应变、耐热性(对变形应变的耐性)优异、能够容易减小压缩载荷、冲击吸收性更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丙烯酸类聚合物。构成发泡片的树脂材料(聚合物)可以为单独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发泡片在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在角频率1rad/s下的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的比率即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为-6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可以将上述树脂材料(聚合物)的tg作为指标或标准。例如,作为上述树脂材料(聚合物),可以从tg处于-60℃以上且20℃以下(下限优选-50℃、更优选-30℃,上限优选10℃、更优选0℃、进一步优选-10℃、特别优选-15℃(例如-20℃))的范围内的树脂材料(聚合物)之中选择。上述树脂材料(聚合物)在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在角频率1rad/s下的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的比率即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强度优选为0.8以上、更优选为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特别优选为1.7以上。峰顶强度大时,冲击吸收性变得更良好。作为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将均聚物的tg为-10℃以上的单体和均聚物的tg不足-10℃的单体作为必须单体成分而形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通过使用这样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并调整前者的单体与后者的单体的量比,从而能够较容易地得到动态粘弹性测定中在角频率1rad/s下的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的比率即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处于-60℃以上且20℃以下的发泡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形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有时简称为“均聚物的tg”)是指“该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具体而言,可列举出“polymerhandbook”(第3版、johnwiley&sons,inc、1987年)中的数值。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文献中未记载的单体的均聚物的tg例如是指通过以下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参照日本特开2007-51271号公报)。即,在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氮气导入管及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器中投入单体100重量份、2,2’-偶氮双异丁腈0.2重量份及作为聚合溶剂的乙酸乙酯200重量份,边导入氮气边搅拌1小时。这样去除了聚合体系内的氧后,升温至63℃,反应10小时。接着,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3重量%的均聚物溶液。接着,将该均聚物溶液流延涂布在隔离膜上,进行干燥,制造厚度约2mm的试验样品(片状的均聚物)。然后,将该试验样品冲裁为直径7.9mm的圆盘状,用平行板夹持,使用粘弹性试验机(ares、rheometrics,inc.制)边施加频率1hz的剪切应变,边在温度区域-70~150℃、以5℃/分钟的升温速度通过剪切模式测定粘弹性,将tanδ的峰顶温度作为均聚物的tg。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树脂材料(聚合物)的tg也可以通过该方法来测定。均聚物的tg为-10℃以上的单体中,该tg例如为-10℃~250℃,优选为10~230℃、进一步优选为50~200℃、特别优选为100~200℃。作为上述均聚物的tg为-10℃以上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酰胺、n-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等均聚物的tg为-10℃以上的含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均聚物的tg为-10℃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均聚物的tg为-10℃以上的(甲基)丙烯酸脂环族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tg为-10℃以上的(甲基)丙烯酸芳香族酯;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丙烯酰基吗啉等含杂环的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等含羟基单体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具有羧基、羟基、腈基等含氮原子的基团等官能团的单体(特别是(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特别优选丙烯腈、丙烯酸。若使用均聚物的tg为-10℃以上的单体,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或能够增大发泡片的上述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强度。对于均聚物的tg不足-10℃的单体,该tg例如为-70℃以上且不足-10℃、优选-70℃~-12℃、更优选为-65℃~-15℃。作为上述均聚物的tg不足-10℃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均聚物的tg不足-1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当中,优选丙烯酸c2-8烷基酯、特别优选丙烯酸c4-8烷基酯。相对于形成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单体成分总量),均聚物的tg为-10℃以上的单体的含量例如为2~30重量%,下限优选为3重量%、更优选为4重量%,上限优选为25重量%、更优选为20重量%。另外,相对于形成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单体成分总量),均聚物的tg不足-10℃的单体的含量例如为70~98重量%,下限优选为75重量%、更优选为80重量%、上限优选为97重量%、更优选为96重量%。作为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特别是作为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优选相对于全部单体成分,包含50重量%以上(优选70重量%以上、更优选80重量%以上)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状的碳数4~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2~20重量%(优选3~15重量%、更优选5~10重量%)的均聚物的tg为10℃以上且具有羧基、羟基、腈基等含氮原子的基团等官能基的单体。作为上述橡胶,可以为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中的任意者。作为上述橡胶,例如,可列举出腈橡胶(nbr)、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橡胶(m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丙烯酸类橡胶(acm、anm)、氨基甲酸酯橡胶(au)、硅橡胶等。这些当中,优选腈橡胶(nbr)、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橡胶(mbr)、硅橡胶。作为上述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例如,可列举出聚碳酸酯系聚氨酯、聚酯系聚氨酯、聚醚系聚氨酯等。作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可以使用公知乃至周知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本发明的发泡片除了树脂材料(聚合物)以外,根据需要,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交联剂、增稠剂、防锈剂、有机硅系化合物等添加物。其中,从能够容易地得到上述将厚度压缩了50%时的回弹力为6.0n/cm2以下、上述0.5秒后的厚度恢复率为90%以上的发泡片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交联剂、有机硅系化合物。进而,更容易将上述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等发泡片的各种特性分别设计在说明书中记载的范围内。例如,为了气泡直径的微细化、起泡而成的泡的稳定性,可以包含任意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中的任意者,从气泡直径的微细化、起泡而成的泡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特别是更优选硬脂酸铵等脂肪酸铵系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可以组合使用不同种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组合使用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包含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例如相对于树脂材料(聚合物)[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100重量份超过0重量份且为10重量份以下,下限优选为0.5重量份,上限优选为8重量份。对于本发明的发泡片,由于容易得到上述将厚度压缩了50%时的回弹力为6.0n/cm2以下、上述0.5秒后的厚度恢复率为90%以上的发泡片,因此进而容易将上述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等发泡片的各种特性分别设为说明书中记载的范围内,另外,为了提高发泡片的强度、耐热性、耐湿性,可以包含任意交联剂。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油溶性、水溶性中的任意者。作为交联剂,例如,可列举出环氧系、噁唑啉系、异氰酸酯系、碳二亚胺系、三聚氰胺系、有机硅系(例如,硅烷偶联剂等)、金属氧化物系等。作为上述交联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至少包含噁唑啉系交联剂。包含交联剂的情况下,交联剂的添加量[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例如相对于树脂材料(聚合物)[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100重量份超过0重量份且为10重量份以下,下限优选为0.01重量份,上限优选为9重量份。进而,为了提高起泡而成的泡的稳定性、成膜性,可以包含任意增稠剂。作为增稠剂,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聚乙烯醇系等。其中,优选聚丙烯酸系增稠剂、氨基甲酸酯系增稠剂。包含增稠剂的情况下,增稠剂的添加量[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例如相对于树脂材料(聚合物)[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100重量份超过0重量份且为10重量份以下,下限优选为0.1重量份,上限优选为5重量份。另外,为了与发泡片邻接的金属构件的防腐蚀,可以包含任意防锈剂。作为该防锈剂,优选含唑环的化合物。使用含唑环的化合物时,能够以高水平兼顾对金属的防腐蚀性和对被粘物的密合性。作为上述含唑环的化合物,只要为具有在环内包含1个以上氮原子的5元环的化合物即可,例如,可列举出具有二唑(咪唑、吡唑)环、三唑环、四唑环、噁唑环、异噁唑环、噻唑环、或异噻唑环的化合物等。这些环可以与苯环等芳香环稠合而形成稠环。作为具有这样的稠环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具有苯并咪唑环、苯并吡唑环、苯并三唑环、苯并噁唑环、苯并异噁唑环、苯并噻唑环、或苯并异噻唑环的化合物等。上述唑环、上述稠环(苯并三唑环、苯并噻唑环等)各自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等碳数1~6(优选碳数1~3)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等碳数1~12(优选碳数1~3)的烷氧基;苯基、甲苯基、萘基等碳数6~10的芳基;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等(单或二)c1-10烷基氨基;氨基甲基、2-氨基乙基等氨基-c1-6烷基;n,n-二乙基氨基甲基、n,n-双(2-乙基己基)氨基甲基等单或二(c1-10烷基)氨基-c1-6烷基;巯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碳数1~6的烷氧基羰基;羧基;羧基甲基等羧基-c1-6烷基;2-羧基乙硫基等羧基-c1-6烷硫基;n,n-双(羟基甲基)氨基甲基等n,n-双(羟基-c1-4烷基)氨基-c1-4烷基;磺基等。另外,上述含唑环的化合物可以形成钠盐、钾盐等盐。从对金属的防锈作用的方面出发,优选唑环与苯环等芳香环形成稠环的化合物,其中,特别优选苯并三唑系化合物(具有苯并三唑环的化合物)、苯并噻唑系化合物(具有苯并噻唑环的化合物)。作为上述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1,2,3-苯并三唑、甲基苯并三唑、羧基苯并三唑、羧基甲基苯并三唑、1-[n,n-双(2-乙基己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1-[n,n-双(2-乙基己基)氨基甲基]甲基苯并三唑、2,2’-[[(甲基-1h-苯并三唑-1-基)甲基]亚氨基]双乙醇、或它们的钠盐等。作为上述苯并噻唑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2-巯基苯并噻唑、3-(2-(苯并噻唑基)硫代)丙酸、或它们的钠盐等。含唑环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包含防锈剂的情况下,防锈剂(例如,上述含唑环的化合物)[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的添加量[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只要在不损害发泡体本来的特性的范围内即可,例如,相对于树脂材料(聚合物)[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100重量份,例如优选0.2~5重量份。其下限更优选为0.3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4重量份,其上限更优选为3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重量份。另外,未来提高压缩后的发泡片的厚度的恢复性、恢复速度(特别是为了使上述0.5秒后的厚度恢复率为90%以上),进而,容易将上述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等发泡片的各种特性分别设为说明书中记载的范围内,优选添加有机硅系化合物。另外,出于同样的目的,作为上述树脂材料(聚合物)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使用有机硅改性聚合物(例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类聚合物、有机硅改性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等)。这些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作为上述有机硅系化合物,优选硅氧烷键为2000以下的有机硅系化合物。作为有机硅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硅油、改性硅油、硅树脂等。作为硅油(普通硅油(straightsiliconeoil)),例如,可列举出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等。作为改性硅油,例如,可列举出聚醚改性硅油(聚醚改性二甲基硅油等)、烷基改性硅油(烷基改性二甲基硅油等)、芳烷基改性硅油(芳烷基改性二甲基硅油等)、高级脂肪酸酯改性硅油(高级脂肪酸酯改性二甲基硅油等)、氟烷基改性硅油(氟烷基改性二甲基硅油等)等。这些当中,优选聚醚改性有机硅。作为聚醚改性硅油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peg11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peg/ppg-20/22丁醚聚二甲基硅氧烷”、“peg-9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peg-32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peg-9聚二甲基硅氧烷”、“peg-3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等直链型;“peg-9聚二甲基硅氧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月桂基peg-9聚二甲基硅氧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支链型(以上为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等。硅树脂包含普通硅树脂(straightsiliconeresin)、改性硅树脂。作为普通硅树脂,例如,可列举出甲基硅树脂、甲基苯基硅树脂等。另外,作为改性硅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醇酸改性硅树脂、环氧改性硅树脂、丙烯酸类改性硅树脂、聚酯改性硅树脂等。对于本发明的发泡片中的、上述有机硅系化合物与存在于上述有机硅改性聚合物中的有机硅链部的总含量,相对于本发明的发泡片中的树脂材料(聚合物)100重量份,以不挥发成分换算(固体成分换算)计例如为0.01~5重量份。上述总含量的下限优选为0.0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1重量份,上限优选为4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重量份。本发明的发泡片中的有机硅成分及有机硅链部的总含量为上述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容易提高压缩后的恢复性及恢复速度而不损害作为发泡片的特性。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发泡片中的、上述有机硅系化合物和存在于上述有机硅改性聚合物中的有机硅链部的总含量,以不挥发成分换算(固体成分换算)计例如为0.01~5重量%。上述总含量的下限优选为0.0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1重量%,上限优选为4重量%、进一步优选为3重量%。本发明的发泡片中的有机硅成分及有机硅链部的总含量为上述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容易进一步提高压缩后的恢复性及恢复速度而不损害作为发泡片的特性。另外,在不损害冲击吸收性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任意适当的其他成分。这样的其他成分可以仅包含1种,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作为该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除上述以外的聚合物成分、软化剂、抗氧化剂、防老化剂、凝胶化剂、固化剂、增塑剂、填充剂、强化剂、发泡剂、阻燃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ph调节剂、溶剂(有机溶剂)、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等。作为上述填充剂,例如,可列举出二氧化硅、粘土(云母、滑石、蒙脱石等)、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沸石、碳酸钙、石墨、碳纳米管、无机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有机纤维、金属粉(银、铜等)等。另外,作为填充剂,也可以添加压电颗粒(氧化钛等)、导电性颗粒、导热性颗粒(氮化硼等)、有机填料(有机硅粉末等)等。作为上述填充剂,其中,优选二氧化硅、碳酸钙。使用二氧化硅或碳酸钙作为上述填充剂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另外,容易进一步提高压缩后的恢复性及恢复速度。本发明的发泡片包含填充剂的情况下,上述填充剂的含量相对于本发明的发泡片中的树脂材料(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0.5~10重量份、更优选为0.8~6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9~5重量份。上述含量为0.5重量份以上时,能够更进一步提高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另外,容易更进一步提高压缩后的恢复性及恢复速度。上述含量为10重量份以下时,容易进一步提高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压缩后的恢复性及恢复速度而不降低发泡片的柔软性。本发明的发泡片可以通过将包含构成其的树脂材料(聚合物)的树脂组合物供于发泡成形来制造。作为发泡方法(气泡的形成方法),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发泡成形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即,本发明的发泡片可以为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发泡而形成的发泡体(物理发泡体),也可以为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发泡而形成的发泡体(化学发泡体)。通常物理方法为使空气、氮气等气体成分分散于聚合物溶液中,通过机械混合形成气泡(机械发泡体)的方法。另外,化学方法为利用通过添加至聚合物基础中的发泡剂的热解而产生的气体形成泡孔、得到发泡体的方法。从环境问题等观点出发,优选物理方法。通过物理方法形成的气泡大多为连续气泡。作为要供于发泡成形的包含树脂材料(聚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使用将树脂材料溶解于溶剂而成的树脂溶液,从气泡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包含树脂材料的乳液。即,本发明的发泡片优选为乳液树脂组合物的发泡体。作为乳液,可以将2种以上乳液混合来使用。另外,上述树脂组合物可以以不含交联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形式预先保存,在即将供于发泡成形前混合交联剂。从成膜性的观点出发,乳液的固体成分浓度高是优选的。乳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3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重量%以上。本发明中,优选经过使乳液树脂组合物机械发泡从而起泡化的工序(工序a)来制作发泡体的方法。即,本发明的发泡片优选为乳液树脂组合物的机械发泡体。作为起泡装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高速剪切方式、振动方式、加压气体的排出方式等装置。这些当中,从气泡直径的微细化、大容量制作的观点出发,优选高速剪切方式。通过机械搅拌起泡时的气泡是气体(gas)被卷入乳液中而成的。作为气体,只要对乳液为非活性就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其中,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空气。通过经过如下工序而能够得到本发明的发泡片:将通过上述方法起泡化的乳液树脂组合物涂覆于基材上并干燥的工序(工序b)。作为上述基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塑料薄膜(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塑料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导热层(后述的导热层)等。涂覆导热层作为基材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发泡片与导热层的密合性,另外,也能提高发泡片制作时的干燥工序的效率。上述工序b中,作为涂覆方法、干燥方法,可以采用通常的方法。工序b优选包括将涂布于基材上的含气泡的乳液树脂组合物在50℃以上且不足125℃下干燥的预备干燥工序b1、及然后进而在125℃以上且200℃以下进行干燥的正式干燥工序b2。通过设置预备干燥工序b1和正式干燥工序b2,从而能够防止急剧的温度上升导致的气泡的合一、气泡的破裂。厚度特别小的发泡片因温度的急剧的上升而导致气泡发生合一、破裂,因此设置预备干燥工序b1的意义很大。预备干燥工序b1中的温度优选为50℃以上且100℃以下。预备干燥工序b1的时间例如为0.5分钟~30分钟,优选为1分钟~15分钟。另外,正式干燥工序b2中的温度优选为130℃以上且180℃以下、更优选为130℃以上且160℃以下。正式干燥工序b2的时间例如为0.5分钟~30分钟,优选为1分钟~15分钟。10~200μm的范围的平均泡孔直径的发泡片可以通调整表面活性剂的种类、量、调整机械搅拌时的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来获得。0.2~0.7g/cm3的密度的发泡片可以通过调整机械搅拌时卷入至乳液树脂组合物中的气体(gas)成分量来获得。本发明的发泡片可以在发泡片的单面或两面具有粘合剂层(粘合层)。作为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等中的任意者。另外,设置粘合剂层的情况下,可以在其表面层叠用于保护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直到使用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本发明的发泡片的发泡片具有微粘性的情况下,即使不设置粘合剂层也能够固定构件等。对于本发明的发泡片,对于发泡片的至少一个面相对于sus304ba板的剪切粘接力(测定条件:23℃、拉伸速度50mm/分钟)为0.5n/100mm2以上者而言,将该发泡片与其他构件(例如导热层等)层叠而使用的情况下,即使不在发泡片设置粘合粘接层,也可获得能够防止位置偏移而不剥离上述其他构件的效果。另外,由于可以不设置粘合粘接层,因此能够减小发泡片与其他构件的层叠体的厚度,能够有助于作为安装的对象的电气电子设备等的进一步的薄型化。进而,能够提高该层叠体的制造效率,也能够减少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的发泡片与其他构件(例如导热层等)的层叠体的层构成的例子,例如,可列举出其他构件/发泡片、其他构件/粘合剂层/发泡片、发泡片/其他构件/发泡片、发泡片/粘合剂层/其他构件/粘合剂层/发泡片等。本发明的发泡片具有粘性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发泡片相对于sus304ba板的剪切粘接力例如可以通过选择构成本发明的发泡片的树脂材料(聚合物)的单体的种类及其组成比来调整。例如,作为形成构成本发明的发泡片的树脂材料(丙烯酸类聚合物等聚合物)的单体,可以相对于构成上述树脂材料(丙烯酸类聚合物等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单体成分总量),使用例如70~98重量%(下限优选75重量%、上限优选97重量%)的均聚物的tg不足-10℃(例如-70℃以上不足-10℃、优选-70℃~-12℃、进一步优选-65℃~-15℃)的单体,并适宜选择其他单体的种类及量,由此将发泡片相对于sus304ba板的剪切粘接力设为0.5n/100mm2以上。本发明的发泡片相对于sus304ba板的剪切粘接力的下限优选为0.5n/100mm2、进一步优选为0.7n/100mm2。另外,上述剪切粘接力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00n/100mm2。本发明的发泡片可以以卷绕成卷状的卷绕体(卷状物)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本发明的发泡片的冲击吸收性优异,并且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优异。因此,例如作为电气电子设备中将各种构件或部件(例如光学构件等)安装(装载)于规定的部位(例如壳体等)时使用的电气电子设备用构件、特别是冲击吸收片有用。本发明的电气电子设备使用了本发明的发泡片,因此不易因落下时的冲击而破损,另外,在受到反复冲击时也不易破损。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发泡片,即使在厚度非常薄的情况下,冲击吸收性也优异、并且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优异,因此本发明的电气电子设备即使进行了小型化、薄型化,也不易因落下时的冲击而破损,另外,在受到反复冲击时也不易破损。需要说明的是,“电气电子设备”是指相当于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设备。作为利用本发明的发泡片可安装(装载)的光学构件,例如,可列举出装载于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构件(特别是小型的图像显示构件)、装载于所谓“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等移动通信的装置中的触摸面板等显示构件、照相机、透镜(特别是小型的照相机、透镜)等。本发明的电气电子设备使用了本发明的发泡片。这样的电气电子设备包括例如作为具备显示构件的电气电子设备、且具有上述的发泡片夹持在该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与上述显示构件之间的结构的电气电子设备。作为该电气电子设备,例如,可列举出所谓“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等移动通信的装置等。另外,本发明的发泡片在用于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时,即使随着用户的触摸操作而显示面板、触摸面板发生了弯曲、变形,也能够有效地将随着该变形产生的力分散·吸收。因此,本发明的发泡片能够高度地抑制有时通过对显示面板施加应力产生的显示部中的显示不均(波纹状的模糊图案)的发生。因此,本发明的发泡片可以优选用于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上述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是指具有显示面板且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作为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pda);平板电脑;台式型、笔记本型、平板型等各种个人计算机(电脑);等离子体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各种显示器(监视器);便携式游戏机;数字音频播放器;电子图书阅读器(电子书籍阅览用设备、电子书籍专用终端);可穿戴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数字标牌(电子广告牌);自动取款机(atm);票、各种兑换券、饮料、食品、香烟、杂志、报纸等售卖中使用的自动售票机/自动售货机;电视接收机(电视);电子黑板(交互式白板)等。本发明的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使用了本发明的发泡片。作为这样的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例如,可列举出具有上述发泡片、显示面板、及触摸面板,且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的空间配置有上述发泡片者。本发明的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使用了本发明的发泡片,因此不易因落下时的冲击而破损,另外,在受到反复冲击时也不易破损。另外,本发明的发泡片即使在厚度非常薄的情况下,冲击吸收性也优异、并且对反复冲击的耐性优异,因此本发明的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即使进行了小型化、薄型化,也不易因落下时的冲击而破损,另外,受到反复冲击时也不易破损。进而,本发明的装设有触摸面板的设备高度地抑制了伴着用户的触摸操作的显示部中的显示不均的发生。实施例以下,举出实施例更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含量的“%”是指重量%。需要说明的是,配混份数(重量份)全部为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换算的值。实施例1将丙烯酸类乳液溶液(固体成分量57%、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重量比91:4:3:2))100重量份、脂肪酸铵系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铵的水分散液、固体成分量33%)(表面活性剂a)1.5重量份、羧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amogencb-h”、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表面活性剂b)1.0重量份、噁唑啉系交联剂(“epocrosws-50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固体成分量39%)0.35重量份、聚丙烯酸系增稠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20%)、固体成分量28.7%)0.78重量份、润滑剂(改性硅油、“x-22-163c”、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0重量份用分散机(“robomix”、primixcorporation制)搅拌混合,使其起泡。将该发泡组合物涂布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38μm、商品名“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上,在80℃下干燥5分钟、140℃下干燥5分钟,得到厚度150μm、密度0.31g/cm3、最大泡孔直径110μm、最小泡孔直径20μm、平均泡孔直径45μm的连续气泡结构的发泡体(发泡片)。实施例2将丙烯酸类乳液溶液(固体成分量57%、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重量比91:4:3:2))100重量份、脂肪酸铵系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铵的水分散液、固体成分量33%)(表面活性剂a)1.5重量份、羧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amogencb-h”、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表面活性剂b)1.0重量份、噁唑啉系交联剂(“epocrosws-50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固体成分量39%)2.0重量份、聚丙烯酸系增稠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20%)、固体成分量28.7%)1.5重量份、润滑剂(改性硅油、“x-22-163c”、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0重量份用分散机(“robomix”、primixcorporation制)搅拌混合,使其起泡。将该发泡组合物涂布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38μm、商品名“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上,在80℃下干燥5分钟、140℃下干燥5分钟,得到厚度200μm、密度0.25g/cm3、最大泡孔直径110μm、最小泡孔直径20μm、平均泡孔直径40μm的连续气泡结构的发泡体(发泡片)。实施例3将丙烯酸类乳液溶液(固体成分量57%、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重量比91:4:3:2))100重量份、脂肪酸铵系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铵的水分散液、固体成分量33%)(表面活性剂a)1.5重量份、羧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amogencb-h”、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表面活性剂b)1.0重量份、噁唑啉系交联剂(“epocrosws-50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固体成分量39%)1.0重量份、聚丙烯酸系增稠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20%)、固体成分量28.7%)1.0重量份、润滑剂(改性硅油、“x-22-163c”、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0重量份用分散机(“robomix”、primixcorporation制)搅拌混合,使其起泡。将该发泡组合物涂布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38μm、商品名“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上,在80℃下干燥5分钟、140℃下干燥5分钟,得到厚度80μm、密度0.35g/cm3、最大泡孔直径60μm、最小泡孔直径20μm、平均泡孔直径40μm的连续气泡结构的发泡体(发泡片)。实施例4将丙烯酸类乳液溶液(固体成分量57%、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重量比91:4:3:2))100重量份、脂肪酸铵系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铵的水分散液、固体成分量33%)(表面活性剂a)1.5重量份、羧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amogencb-h”、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表面活性剂b)1.0重量份、噁唑啉系交联剂(“epocrosws-50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固体成分量39%)1.0重量份、聚丙烯酸系增稠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20%)、固体成分量28.7%)1.0重量份、润滑剂(改性硅油、“x-22-163c”、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0重量份用分散机(“robomix”、primixcorporation制)搅拌混合,使其起泡。将该发泡组合物涂布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38μm、商品名“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上,在80℃下干燥5分钟、140℃下干燥5分钟,得到厚度300μm、密度0.24g/cm3、最大泡孔直径120μm、最小泡孔直径30μm、平均泡孔直径50μm的连续气泡结构的发泡体(发泡片)。实施例5将丙烯酸类乳液溶液(固体成分量57%、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重量比91:4:3:2))100重量份、脂肪酸铵系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铵的水分散液、固体成分量33%)(表面活性剂a)1.5重量份、羧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amogencb-h”、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表面活性剂b)1.0重量份、噁唑啉系交联剂(“epocrosws-50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固体成分量39%)1.0重量份、聚丙烯酸系增稠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20%)、固体成分量28.7%)1.0重量份、润滑剂(改性硅油、“x-22-163c”、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0重量份、填充剂(二氧化硅颗粒、平均粒径:1μm)0.9重量份用分散机(“robomix”、primixcorporation制)搅拌混合,使其起泡。将该发泡组合物涂布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38μm、商品名“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上,在80℃下干燥5分钟、140℃下干燥5分钟,得到厚度150μm、密度0.30g/cm3、最大泡孔直径110μm、最小泡孔直径20μm、平均泡孔直径45μm的连续气泡结构的发泡体(发泡片)。实施例6将丙烯酸类乳液溶液(固体成分量57%、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重量比91:4:3:2))100重量份、脂肪酸铵系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铵的水分散液、固体成分量33%)(表面活性剂a)1.5重量份、羧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amogencb-h”、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表面活性剂b)1.0重量份、噁唑啉系交联剂(“epocrosws-50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固体成分量39%)1.0重量份、聚丙烯酸系增稠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20%)、固体成分量28.7%)1.0重量份、润滑剂(改性硅油、“x-22-163c”、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0重量份、填充剂(二氧化硅颗粒、平均粒径:1μm)5重量份用分散机(“robomix”、primixcorporation制)搅拌混合,使其起泡。将该发泡组合物涂布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38μm、商品名“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上,在80℃下干燥5分钟、140℃下干燥5分钟,得到厚度150μm、密度0.30g/cm3、最大泡孔直径110μm、最小泡孔直径20μm、平均泡孔直径45μm的连续气泡结构的发泡体(发泡片)。比较例1将丙烯酸类乳液溶液(固体成分量55%、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共聚物(重量比45:48:7))100重量份、脂肪酸铵系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铵的水分散液、固体成分量33%)(表面活性剂a)1.5重量份、羧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amogencb-h”、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表面活性剂b)1.0重量份、噁唑啉系交联剂(“epocrosws-50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固体成分量39%)0.35重量份、聚丙烯酸系增稠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20%)、固体成分量28.7%)0.78重量份用分散机(“robomix”、primixcorporation制)搅拌混合,使其起泡。将该发泡组合物涂布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38μm、商品名“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上,在80℃下干燥5分钟、140℃下干燥5分钟,得到厚度150μm、密度0.32g/cm3、最大泡孔直径110μm、最小泡孔直径20μm、平均泡孔直径45μm的连续气泡结构的发泡体(发泡片)。比较例2将丙烯酸类乳液溶液(固体成分量55%、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共聚物(重量比45:48:7))100重量份、脂肪酸铵系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铵的水分散液、固体成分量33%)(表面活性剂a)1.5重量份、羧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amogencb-h”、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表面活性剂b)1.0重量份、噁唑啉系交联剂(“epocrosws-50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固体成分量39%)0.35重量份、填充剂(二氧化硅颗粒、平均粒径:5μm)25重量份用分散机(“robomix”、primixcorporation制)搅拌混合,使其起泡。将该发泡组合物涂布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38μm、商品名“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上,在80℃下干燥5分钟、140℃下干燥5分钟,得到厚度150μm、密度0.31g/cm3、最大泡孔直径110μm、最小泡孔直径20μm、平均泡孔直径45μm的连续气泡结构的发泡体(发泡片)。比较例3将作为硬链段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作为软链段的聚醚的嵌段共聚物(商品名“pelprenep-90bd”、东洋纺株式会社制、230℃的熔体流动速率:3.0g/10分钟、熔点:204℃):100重量份、丙烯酸类润滑剂(商品名“metablenl-1000”、mitsubishirayonco.,ltd.制):5重量份、用硅烷偶联剂进行了表面处理加工的硬粘土(商品名“st-301”、白石钙株式会社制):1重量份、炭黑(商品名“旭#35”、asahicarbonco.ltd.制):5重量份及环氧系改质剂(环氧改性丙烯酸类聚合物、重均分子量(mw):50000、环氧当量:1200g/eq、粘度:2850mpa·s):2重量份用双轴混炼机在220℃的温度下混炼后,以线料状挤出,水冷后切断成形为粒料状。将该粒料投入到单螺杆挤出机中,在240℃的气氛中、在17(注入后13)mpa的压力下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二氧化碳气体充分饱和后,冷却至适于发泡的温度后,从模具中挤出,得到厚度为2.0mm的片状的聚酯系弹性体发泡体。对所得发泡体进行切片,得到厚度200μm、密度0.07g/cm3、最大泡孔直径80μm、最小泡孔直径20μm、平均泡孔直径30μm的连续气泡结构的发泡体(发泡片)。<评价>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发泡体(发泡片)进行以下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示出各实施例、比较例中的各成分的配混份数(重量份)[固体成分(不挥发成分)换算]。(平均泡孔直径)用低真空扫描电镜(“s-3400n型扫描电镜”、hitachihigh-techsciencesystemsco.,ltd.制),获取发泡体截面的放大图像,进行图像分析,由此求出平均泡孔直径(μm)。需要说明的是,分析的气泡数为10~20个左右。另外,通过与平均泡孔直径同样的方法求出发泡片的最小泡孔直径(μm)及最大泡孔直径(μm)。(密度)用100mm×100mm的冲裁刀模对发泡体(发泡片)进行冲裁,测定经冲裁的试样的尺寸。另外,用测定端子的直径为20mm的1/100千分表(dialgauge)测定厚度。根据这些值算出发泡体的体积。接着,将发泡体的重量用最小刻度0.01g以上的托盘天平进行测定。由这些值算出发泡体的密度(g/cm3)。(动态粘弹性)在粘弹性测定装置(“ares2kfrtn1-fco”、tainstrumentsjapan公司制)的薄膜拉伸测定模式下、在角频率1rad/s、升温速度5℃/分钟下进行温度分散性试验。测定此时的储能模量e’与损耗模量e”的比率即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的温度(℃)和强度(最大值)。表1的“tanδ温度”的栏中记载了发泡体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顶的温度(℃)、“tanδ最大值”的栏中记载了该峰顶的强度(最大值)、“tanδ最大值/密度”的栏中记载了上述峰顶的强度(最大值)除以发泡体的密度所得的值[相当于构成发泡体的材料自身(不包括气泡)的tanδ的峰顶强度(最大值)]。(初始弹性模量(0℃环境下))将发泡体切成为宽度:10mm、长度:40mm,制成片状的试验片。对该试验片用粘弹性测定装置(“rsa-iii”、tainstrumentsjapan公司制),在测定温度0℃、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拉伸试验,由10%应变时的斜率算出初始弹性模量(n/mm2)。将评价结果记载于表1的“初始弹性模量”的栏中。(厚度恢复率)将发泡体切成为宽度:25mm、长度:40mm,制成片状的试验片。对该试验片用电磁力式微小试验机(微伺服)(商品名“mmt-25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社制),在23℃气氛下、沿厚度方向施加1kg(每1cm2为100g)的载荷,维持120秒钟压缩状态。在23℃气氛下、解除压缩状态,用高速照相机(highspeedcamera)对发泡体的厚度的恢复举动(厚度变化、厚度恢复)进行拍摄,根据拍摄的影像,求出解除压缩状态后0.5秒后的发泡体的厚度。然后,通过下式求出恢复率。将评价结果记载于表1的“厚度恢复率”的栏中。厚度恢复率(%)=(解除压缩状态0.5秒后的厚度)/(初始厚度)×100(50%压缩时的回弹力(50%压缩时的抗回弹载荷、50%压缩载荷))依据jisk6767中记载的压缩硬度测定法进行测定。将发泡体切成为宽度:30mm、长度:30mm,制成片状的试验片。接着,将对该试验片以压缩速度:10mm/分钟、沿厚度方向、进行压缩直至压缩率变为50%为止时的应力(n)按单位面积(1cm2)进行换算,作为回弹力(n/cm2)。将评价结果记载于表1的“50%压缩载荷”的栏中。(冲击吸收性试验)使用上述的摆锤型冲击试验机(冲击试验装置)(参照图1及图2)进行冲击吸收性试验。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发泡片(样品尺寸:20mm×20mm),在使66g的铁球倾斜40°的条件下、以1秒钟的间隔连续5次使铁球撞击,进行冲击试验,测定各撞击时的冲击力(n)。将评价结果记载于表1的“冲击吸收试验”的栏中。另外,对于各撞击时的冲击力(n),以冲击次数为x轴、以冲击力(n)为y轴绘制5点,得到由该5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近似直线,求出其斜率。将评价结果记载于表1的“反复冲击力的斜率”的栏中。(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将发泡体切成为宽度:30mm、长度:30mm,制成片状的试验片。正确测定该试验片的厚度,记为厚度a。接着,对试验片,利用夹具以2张压缩板(铝板)从试验片的两面沿厚度方向以相对于初始的厚度成为50%的厚度的方式使用间隔物(间隔物的厚度c)进行压缩(即,50%压缩状态),维持该压缩状态,在湿度50%、温度80℃的条件下保管22小时。经过22小时后,在23℃气氛下保管2小时,然后解除试验片的压缩状态,放置24小时。放置后,准确测定试验片的厚度,记为厚度b。由厚度a、厚度b、及厚度c,通过下式算出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将评价结果记载于表1的“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的栏中。高温时的厚度恢复率(%)=(1-(厚度a-厚度b)/(厚度a-厚度c))×10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厚度a及厚度b,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下进行测定。[表1]如表1所示,对于实施例的发泡片,平均泡孔直径为10~200μm、将厚度压缩了50%时的回弹力为6.0n/cm2以下、上述0.5秒后的厚度恢复率为90%以上,显示出了高的冲击吸收性,并且在第5次撞击时显示出了与第1次撞击时相同程度的冲击吸收性。与此相对,对于比较例1~3的发泡片,上述0.5秒后的厚度恢复率未达到90%以上,在第5次撞击时,冲击吸收性比第1次撞击时大幅降低。附图标记说明1摆锤型冲击试验机(冲击试验装置)2试验片(发泡片)3保持构件4冲击负荷构件5压力传感器11固定夹具12保持夹具16压力调整手段20支柱21臂22支撑棒(轴)的一端23支撑棒(轴)24冲击件25电磁体28支撑板a向上摆动角度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