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珠宝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11781发布日期:2018-07-24 22:37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洗涤剂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珠宝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珠宝首饰已成为人们日常佩戴的装饰用品,而珠宝首饰佩戴时间长了,其表面往往会沾染污垢,如不及时清洗,就有可能会损害珠宝本身的色泽,甚至出现化学反应,从而影响珠宝的外观美观性;另外,人体分泌的油性物质也粘附在首饰上,极易滋生细菌,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为此人们日常佩戴的珠宝首饰应经常进行清洗,以充分保持它们的清洁美观。如将珠宝首饰送到专门清洗首饰的店铺中清洗,既花费金钱又耗费时间;同时作为顾客,将珍贵的珠宝首饰交付他人清洗,难免有一种不放心的感觉,所以,人们更加倾向于在家自行清洗。然而,人们在家对珠宝的常规清洗方式大多数是用水或者洗洁精等清洗,清洁的效果不佳,尤其对于造型比较复杂的珠宝,其清洗效果更差。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珠宝清洗剂,旨在解决使用水或者洗洁精等对珠宝进行清洗,清洁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8%~10%;酶制剂:0.5%~1.5%;有机溶剂:24.5%~32.5%;余量为去离子水。优选的,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酶制剂:1.5%;有机溶剂:26.5%;余量为去离子水。优选的,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8%~10%;酶制剂:0.5%~1.5%;有机溶剂:24.5%~32.5%;香精:0.2%~0.3%;余量为去离子水。优选的,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酶制剂:1.5%;有机溶剂:26.5%;香精:0.2%;余量为去离子水。优选的,所述酶制剂为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或者溶菌酶中的至少三种的混合物。更优选的,所述酶制剂为蛋白酶、脂肪酶和溶菌酶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或者蔗糖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乙二醇、2-乙氧基乙醇、二丙二醇丁醚或者乙二醇单丁醚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更为优选的,有机溶剂为乙醇和二丙二醇丁醚的混合物,二者组合使用不仅能够增溶表面活性剂,提高配方的稳定性、降低配方的浊点,还有助于溶解油脂、促进污垢的去除,同时不会影响酶制剂的活性。优选的,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如下重量比例的物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烷基糖苷3%;所述酶制剂包括如下重量比例的物质:蛋白酶0.5%、脂肪酶0.6%、溶菌酶0.4%;所述有机溶剂包括如下重量比例的物质:二丙二醇丁醚4.5%、乙醇2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珠宝清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照上述珠宝清洗剂的配方称取各组分,备用。步骤二:向配料锅中加入部分去离子水;优选的,加入50%~60%(重量比例)的去离子水。步骤三:向配料锅中投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并搅拌至完全溶解。步骤四:加入剩余的去离子水。步骤五:向配料锅中加入酶制剂,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珠宝清洗剂。以下对上述珠宝清洗剂中的各原料的功效及成分做具体的说明:蛋白酶: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从而很容易被洗去,如血、汗渍、咖啡等蛋白污垢。脂肪酶:能够有效人体分泌的油性物质。淀粉酶:可将淀粉类污垢如巧克力、土豆泥、面条、粥等,分解成糊精或者麦芽糖。溶菌酶: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且安全性高。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可以去除残留在珠宝缝隙中的的微毛和绒球。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浅黄色软膏状物,是性能良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各种清洗剂,纺织工业助剂,润滑油、树脂的乳化剂等。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是一类多功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出众的润湿性、去污力、硬表面与金属清洁性能,以及卓越的乳化性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来源于可持续能源,极其温和,无刺激性和致敏性,健康安全,泡沫尤其丰富稳定且清洁能力可观,生物降解性好。烷基糖苷:能与各种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生增效作用,起泡性好,泡沫丰富细腻,溶解性好,耐强碱和电解质,有良好的增稠能力,与皮肤相溶性好,显著改善配方的温和性,无毒、无刺激、易生物降解。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没有浊点。性状为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具有良好的发泡、稳泡、渗透去污、抗硬水等功能。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呈酸性时与之配伍增稠效果特别明显,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配伍。蔗糖脂肪酸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蔗糖和脂肪酸经酯化反应生成的单质或混合物。它以其无毒、易生物降解及良好的表面性能,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生物工程的酶制剂、石油开采、纺织及农牧业等行业。2-乙氧基乙醇:易于生物降解,环境友好。二丙二醇丁醚性能高,可极大提升清洗效果,低气味,杂质少,具有优异的渗透、溶解性能。乙醇:全球通用的化妆品组分,多用作溶剂、收敛剂、减粘剂等,当配方中质量分数大于15%,转化为自防腐体系;用作杀菌防腐作用,质量分数大于60%一分钟内完全起作用。异丙醇、乙二醇:在化妆品中起到溶解作用,可以用来溶解其他成分,使产品具有一定的性能和剂型。二丙二醇丁醚、乙二醇单丁醚:二者常用作水性木器漆、水性油墨、家用清洁剂、湿纸巾中。香精:香精的选取可根据需要选择符合《gb/t22731-2008》日用香精标准、国际香精香料协会(ifra)、欧盟化妆品指令(欧洲法规26个香精过敏原避免)要求,适量的香精可使清洗后的珠宝首饰带有怡人清新的味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利用酶制剂和表面活性剂具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珠宝首饰表面的各种污渍,且不损伤珠宝首饰的色泽等性能,同时配方温和,对皮肤无刺激,安全性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利用酶制剂和表面活性剂具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珠宝首饰表面的各种污渍,且不损伤珠宝首饰的色泽等性能,同时配方温和,对皮肤无刺激,安全性高。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4%、烷基糖苷4.2%),共10.6%;酶制剂(蛋白酶0.2%、脂肪酶0.2%、溶菌酶0.1%),共0.5%;有机溶剂(乙醇25%、二丙二醇丁醚7.5%),共32.5%;香精0.2%;余量为去离子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珠宝清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照上述珠宝清洗剂的配方称取各组分,备用。步骤二:向配料锅中加入部分去离子水;优选的,加入50%~60%(重量比例)的去离子水。步骤三:向配料锅中投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并搅拌至完全溶解。步骤四:加入剩余的去离子水。步骤五:向配料锅中加入酶制剂,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再投入香精,搅拌均匀,得到珠宝清洗剂。实施例2:一种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烷基糖苷4.2%),共10.2%;酶制剂(蛋白酶0.3%、脂肪酶0.4%、溶菌酶0.3%),共1%;有机溶剂(乙醇20%、二丙二醇丁醚5.5%),共25.5%;香精0.3%;余量为去离子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珠宝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一种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8%、烷基糖苷2.5%),共9.3%;酶制剂(蛋白酶0.5%、脂肪酶0.5%、溶菌酶0.5%),共1.5%;有机溶剂(乙醇20%、二丙二醇丁醚4.5%),共24.5%;香精0.2%;余量为去离子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珠宝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一种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烷基糖苷3%),共10%;酶制剂(蛋白酶0.5%、脂肪酶0.6%、溶菌酶0.4%),共1.5%;有机溶剂(乙醇22%、二丙二醇丁醚4.5%),共26.5%;香精0.2%;余量为去离子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珠宝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一种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2%、烷基糖苷2.5%),共9.7%;酶制剂(蛋白酶0.3%、脂肪酶0.3%、溶菌酶0.4%),共1%;有机溶剂(乙醇22%、二丙二醇丁醚5.5%),共27.5%;香精0.3%;余量为去离子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珠宝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6:一种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烷基糖苷3%),共10%;酶制剂(蛋白酶0.3%、脂肪酶0.3%、淀粉酶0.3%、溶菌酶0.3%),共1.2%;有机溶剂(乙醇25%);香精0.25%;余量为去离子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珠宝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7:一种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烷基糖苷4%、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1%),共10%;酶制剂(蛋白酶0.2%、纤维素酶0.2%、溶菌酶0.1%),共0.5%;有机溶剂(乙醇24%、异丙醇8%),共32%;余量为去离子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珠宝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五:向配料锅中加入酶制剂,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珠宝清洗剂。实施例8:一种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5%、烷基糖苷4.5%、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1%、蔗糖脂肪酸酯1%),共9%;酶制剂(蛋白酶0.3%、脂肪酶0.3%、淀粉酶0.3%、纤维素酶0.3%、溶菌酶0.3%),共1.5%;有机溶剂(乙醇20%、乙二醇2%、二丙二醇丁醚2.5%),共24.5%;余量为去离子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珠宝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7相同。实施例9:一种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烷基糖苷4.5%),共8%;酶制剂(蛋白酶0.2%、脂肪酶0.2%、纤维素酶0.4%、溶菌酶0.3%),共1.1%;有机溶剂(乙醇23%、2-乙氧基乙醇3%、二丙二醇丁醚4.5%、乙二醇单丁醚2%),共32.5%;余量为去离子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珠宝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7相同。实施例10:一种珠宝清洗剂,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烷基糖苷2.5%、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1%、蔗糖脂肪酸酯1.5%),共10%;酶制剂(蛋白酶0.3%、脂肪酶0.2%、纤维素酶0.5%、溶菌酶0.5%),共1.5%;有机溶剂(乙醇21%、异丙醇2%、二丙二醇丁醚3.5%),共26.5%;余量为去离子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珠宝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7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酶制剂为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或者溶菌酶中的至少三种的混合物。为了便于说明,上述实施例仅示出了其中的几种优选组合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任意选取其中的三种、四种或者五种酶进行复配,只需要保持该复配物在配方中所占的重量比例为0.5%~1.5%即可,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其中的各种组合方式。基于上述相同的理由,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或者蔗糖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乙二醇、2-乙氧基乙醇、二丙二醇丁醚或者乙二醇单丁醚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上述这些组分的各种组合方式也不在此一一列举。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的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试验例进一步做详细说明:试验一:急性经口毒性试验1、试验样品:本发明实施例1~10提供的珠宝清洗剂。2、试验液的制备:分别称取实施例1~10提供的珠宝清洗剂25克至编号为1~10的容量瓶中,加入超纯水定容至100ml,混匀作为试验液。预试验:采用5000mg/kg体重剂量的试验液对试验动物进行经口灌胃试验,未发现试验动物出现死亡,故正式试验设计剂量为5000mg/kg体重。正式试验:选取110只健康的、体重18~20克的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成11组,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并编号为1~11,其中,组1为空白对照组,按0.2ml/10g体重的量用灌胃针经口1次灌胃给予超纯水;组2~组11分别按0.2ml/10g体重的量用灌胃针经口1次灌胃给予1~10号试验液,即组2给予1号试验液,组3给予2号试验液,组4给予3号试验液,组5给予4号试验液……以此类推,组11给予10号试验液。灌胃前各组动物禁食16小时,自由饮水,灌胃后给予正常饮食,在室温22±1℃,湿度60±5%的条件下常规管理;饲养相同的天数,每天观察小鼠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14天试验完成后,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其中,在本试验过程中,中毒指试验过程中,小鼠出现震颤、抽搐、流涎、腹泻、嗜睡和昏迷等症状。经口毒性分级如下表1所示:表1ld50(mg/kg)≤5051~500501~5000>5000毒性分级高毒中等毒低毒实际无毒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组受试动物的饮食活动正常未见明显中毒征状及死亡。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的小鼠经口毒性ld50>5000mg/kg体重,安全性好。试验二:皮肤刺激性试验(一)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1、试验样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样品。2、试验方法:从某一区域选择55名志愿者,志愿者的年龄在20~45岁之间,身体健康,近期未服用药物,非哺乳妇女或妊娠妇女,非体质敏感者。随机将志愿者平均分成11组,每组五个人。其中,组1为空白对照组,斑试器小室内不放置任何物质,将斑试器用低致敏胶带贴敷于志愿者的背部或者前臂屈侧,用手掌轻压使之均匀地贴敷在皮肤上;组2~组11与组1的处理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分别将加有0.025ml本发明实施例1~10提供的珠宝清洗剂放入斑试器小室内;即组2对应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珠宝清洗剂,组3对应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珠宝清洗剂,组4对应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珠宝清洗剂……以此类推,组11对应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的珠宝清洗剂。各组试验持续24小时、48小时后,去除斑试器后30min,待压痕消失后,观察贴敷处皮肤的反应情况并记录。其中,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皮肤反应分级标准见下表2。表2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组1-组11的受试者的受试部位的皮肤反应均呈阴性反应。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不会引起皮肤的过敏和刺激反应,安全性好。(二)重复性开放型涂抹试验1、试验样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样品。2、试验方法:从某一区域中选择55名志愿者,志愿者的年龄在20-45岁之间,身体健康,近期未服用药物,非哺乳妇女或妊娠妇女,非体质敏感者。随机将志愿者平均分成11组,每组五个人。其中,组1为空白对照组,以前臂屈作为受试部位,面积3×3cm2,受试部位保持干燥,受试前和受势期间避免接触其他外用制剂,用超纯水0.05±0.005g/次,均匀地涂抹受试部位;组2~组11分别为试验组,与组1不同的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10提供的珠宝清洗剂样品0.05±0.005g/次均匀地涂抹受试部位;其中,组2对应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珠宝清洗剂样品,组3对应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珠宝清洗剂样品,组4对应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珠宝清洗剂样品……以此类推,组11对应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的珠宝清洗剂样品。各组每天进行2次均匀地涂抹受试部位,连续试验7天后完成试验,每天观察受试者的受试部位的皮肤反应情况并记录。在试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如下表3中的3分以上的皮肤反应情况时,可停止继续试验并记录结果。其中,表3为皮肤重复性开放型涂抹试验皮肤反应评判标准表。表3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组1~11的受试者的受试部分皮肤反应均呈阴性反应,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不会引起皮肤的过敏和刺激性反应,对皮肤十分温和,安全性好。试验三:去污能力测试1、试验样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以及对比产品(立白洗洁精)。2、试验方法:人工污垢的制备:在500ml烧杯中称取50g黄泥土、30g尿素,加入20ml清水,边搅拌边加入1g花生油、10g白糖、5g鸡蛋清液,混合均匀。测试溶液的制备:用250mg/kg硬水将本发明实施例1~10提供的珠宝清洗剂以及对比产品—立白洗洁精配制成浓度为1%的测试溶液。并分别将每个实施例的测试溶液分装于4个烧杯中,备用(例如,实施例1的测试溶液分别盛放在1~4号烧杯中;实施例2的测试溶液分别盛放在5~8号烧杯中……)。选取干净的珠宝手链(红宝石手链、水晶手链、钻石手链、玛瑙手链)各24条,并分别称量各手链的质量,记为m0(精确至1mg)。然后,在每条手链上均匀地涂抹一定量的人工污垢(每条手链上的污垢量为0.5g~1g),并在室温条件下放置4h后,称量每条手链的质量,记为m1(精确至1mg)。下面以红宝石手链的去污清洗步骤做详细说明:将24条红宝石手链分成12组,每组两条,然后将各组红宝石手链分别置于清水(自来水)、立白洗洁精测试溶液以及实施例1~10的测试溶液中浸泡清洗,10min后将各组手链取出并置于室温晾干,挂晾3h后称量各手链的质量,记为m2(精确至1mg),计算去污力值,并且在同等条件下,用肉眼观察手链的缝隙处的污垢残留情况并用手触摸感觉手链是否有油腻感并记录。其中,水晶手链、钻石手链、玛瑙手链的去污清洗步骤参照红宝石手链的测试方法,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清洗的对象不一样,其他均相同。3、试验结果:详见下表4,其中,去污力值=100%×(m1-m2)/(m1-m0)。表4手链相较于其他首饰,更容易沾染汗渍及其他复杂的污渍,因此污垢的污染情况一般会比其他首饰要严重,而从上表4的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对红宝石手链、水晶手链、钻石手链、玛瑙手链的去污力值均达99%以上,明显高于水洗或立白洗洁精清洗的去污力值,所以本发明产品对手链的去污效果好。另外,在同等的条件下,肉眼观察和触摸清洗后的各组手链的结果如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10的珠宝清洗剂清洗后的手链表面洁净如新,手链缝隙处没有残留的污垢,触感不油腻;使用清水清洗后的手链,其表面污垢仍然存在,且触感油腻;使用立白洗洁精清洗后的手链,其表面的污渍大部分去除,触感不油腻,但是手链的缝隙处仍残留有部分污垢。由此可知,本次试验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能够有效地去除各种手链表面上的污垢,且不损坏手链的色泽等,清洁效果最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珠宝清洗剂,利用酶制剂和表面活性剂具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珠宝首饰表面的各种污渍,且不损伤珠宝首饰的色泽等性能,同时配方温和,对皮肤无刺激,安全性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