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活性的青蒿素酯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71171发布日期:2018-07-31 23:44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药学活性的化合物,尤其是一种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活性的化合物。



背景技术:

青蒿素是由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为代表的科研团队于1971年首次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并将其应用于恶性疟疾的治疗。几十年来,为了达到提高青蒿素的药效、水溶性、脂溶性或者提升其生物利用率、延长其半衰期等目的,人们对青蒿素进行了系列的改进和衍生,开发出了大量的半合成衍生物,例如: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等。

在药物的长期模型试验及临床应用中发现,除了具有抗疟活性外,这些人工改进的化合物有时还具有其他方面的活性,并有望形成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药物研发和利用新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验证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活性的青蒿素酯类化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活性的青蒿素酯类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化合物为具体化学通式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n–(α-r1)r2二硫代甲酸基]亚甲基-6,9-二甲基-3,12-桥氧-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噻平-10(3h)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r1为甲氧羰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r1为羧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r2为甲氨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r2为苯乙氨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r1为甲氧羰基且所述r2为甲氨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r1为羧基且所述r2为苯乙氨基。

上述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活性的青蒿素酯类化合物的制备工艺,其路线流程为:

其中,所述反应溶剂采用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或醇类有机溶剂。

上述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活性的青蒿素酯类化合物用于制备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药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申请人的研究团队在青蒿素衍生物药物的长期模型试验及临床应用中发现,除了具有抗疟活性外,这些人工改进的化合物有时还具有其他方面的活性,基于此,申请人对一些青蒿素衍生物进行了一系列试验验证,并从中发现了上文所述的具有显著降血糖、降血脂效用的化合物,有望形成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心脑血管防治新药,并拓展相关药物的应用范围和研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本发明所使用的各种原料及各项设备均为常规市售产品,均能够通过市场购买直接获得。

实施例1

制备化合物:(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n–(α-甲氧羰基)甲氨基二硫代甲酸基]亚甲基-6,9-二甲基-3,12-桥氧-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噻平-10(3h)醇。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制备工艺流程:向反应釜中加入3.62g(0.01mol)的(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溴亚甲基-6,9-二甲基-3,12-桥氧-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噻平-10(3h)醇和25mldmf,搅拌,加入2.24g(0.012mol)的n-(α-甲氧羰基)甲基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反应12小时,减压蒸出溶剂;残渣加入20ml乙酸乙酯和20ml水,搅拌,分层,水层用乙酸乙酯提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过滤,浓缩,柱层析纯化,得目的化合物:(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n–(α-甲氧羰基)甲氨基二硫代甲酸基]亚甲基-6,9-二甲基-3,12-桥氧-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噻平-10(3h)醇,收率77.7%,经试验验证,具有良好的降血脂、降血糖等心脑血管病防治活性(参见实施例3)。

实施例2

制备化合物:(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n–(α-羧基)苯乙氨基二硫代甲酸基]亚甲基-6,9-二甲基-3,12-桥氧-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噻平-10(3h)醇。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制备工艺流程:向反应釜中加入3.62g(0.01mol)的(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溴亚甲基-6,9-二甲基-3,12-桥氧-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噻平-10(3h)醇和25mldmf,搅拌,加入3.32g(0.012mol)n–(α-甲氧羰基)苯乙基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反应12小时,减压蒸出溶剂;残渣加入20ml乙酸乙酯和20ml水,搅拌,分层,水层用乙酸乙酯提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过滤,浓缩,柱层析纯化,得到中间化合物;取5.37g(0.01mol)所得中间化合物,加入甲醇15ml和1mol·l-1的naoh溶液12ml,室温搅拌1小时,蒸出溶剂,反应液用1mol·l-1的hcl溶液3-4ml调ph=2,加入15ml乙酸乙酯,搅拌,分层,水层用乙酸乙酯提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过滤,浓缩,柱层析纯化,得目的化合物:(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n–(α-羧基)苯乙氨基二硫代甲酸基]亚甲基-6,9-二甲基-3,12-桥氧-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噻平-10(3h)醇,收率65.1%,经试验验证,具有良好的降血脂、降血糖等心脑血管病防治活性(参见实施例3)。

实施例3、目的化合物的药学活性试验

试验动物大鼠由郑州大学医学院提供。主要仪器及试剂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取正常spf级雄性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测量空腹血糖及体重,每天注射聚乙二醇水溶液(1mg·kg-1)持续30天;

取10只糖尿病模型大鼠作为试验对照组,测量空腹血糖及体重,每天注射聚乙二醇水溶液(1mg·kg-1)持续30天;

取10只糖尿病模型大鼠作为试验治疗组a,测量空腹血糖及体重,每天肌肉注射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水溶液(1mg·kg-1)持续30天;

取10只糖尿病模型大鼠作为试验治疗组b,测量空腹血糖及体重,每天肌肉注射实施例2制备的化合物水溶液(1mg·kg-1)持续30天;

取10只糖尿病模型大鼠作为试验治疗组ab,测量空腹血糖及体重,每天分别肌肉注射实施例1、2制备的化合物水溶液(分别0.5mg·kg-1)持续30天;

最后大鼠断尾取尾静脉血2ml,利用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同时称量大鼠体重,结果如下表所示:

另外,在处理结束后利用胆固醇试剂盒对各组大鼠的血脂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可见实施例1、2制备的化合物注射液在降血糖、降血脂及维持大鼠体重上均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p<0.01),有望开发为糖尿病相关疾病的防治或辅助用药。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发明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