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检测用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2035发布日期:2018-07-24 22:4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检测用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微生物与食品卫生、食品特性有重要关系,为了获取食品的相关特征,以便企业更好地把控食品质量,需要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而对微生物的检测过程中恒温箱是重要的设备。通常,恒温箱为带有开关门的矩形盒体,盒体的外壳或盒体内设有加热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这类盒体用于盛放样品的腔室较深,仅通过透明的开关门能看到腔室内样品的摆放,拿取样品及查看腔室内样品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检测用恒温装置,该恒温装置中拿取样品简单,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物检测用恒温装置,包括:容器件和加热件;所述容器件包括第一容器体和第二容器体,所述第一容器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容器体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容器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容器体的另一侧可拆卸相连,所述容器件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加热件部分插设在所述容置腔内,剩余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上部开口以密封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容器体和第二容器体的内壁均设有用于盛放样品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插设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所述加热件部分相对设置;所述容器件包括第一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器、测量容置腔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至少能够控制加热器加热时间的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容器件可拆卸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柱和盖体,所述加热柱与所述盖体相连所述加热柱插设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上部开口以密封所述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还包括加热管和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设在所述加热柱内,所述加热管部分设置在所述加热柱内,并与所述相变材料相接触,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在所述盖体外显露。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均与所述加热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柱为圆柱形,所述容置腔为圆柱形,且所述加热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置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截面面积额大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件为上部开口的筒体,且所述第一容器体和第二容器体的截面均为半圆形。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检测用恒温装置,容器件用于盛放样品,加热件用于对容器件中盛放样品的空间进行加热及保温。通过第一容器体和第二容器体的开合能够实现容置槽的向外的敞开或关闭,即:当第一容器体的另一侧与第二容器体的另一侧相分离时,第一容器体与第二容器体均沿其相铰接的一侧旋转打开,容置槽会敞开,便于取放样品。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物检测用恒温装置的一种可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容器体的另一侧与第二容器体的另一侧相分离时容置槽向外敞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中第一容器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容器件10;第一容器体11;第二容器体12;加热件20;加热柱21;盖体22;加热管30;容置槽40;容置腔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物检测用恒温装置,包括:容器件10和加热件20;容器件10包括第一容器体11和第二容器体12,第一容器体11的一侧与第二容器体12的一侧铰接,第一容器体11的另一侧与第二容器体12的另一侧可拆卸相连,容器件10内设有容置腔50,加热件20部分插设在容置腔50内,剩余部分设置在容置腔50上部开口以密封容置腔50;第一容器体11和第二容器体12的内壁均设有用于盛放样品的容置槽40,容置槽40与插设在容置腔50内的加热件20部分相对设置;容器件10包括第一加热件20包括加热器、测量容置腔50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至少能够控制加热器加热时间的控制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加热件20用于对容器件10中盛放样品的空间进行加热及保温。第一容器体11的一侧与第二容器体12的一侧铰接可通过铰接轴实现,例如:第一容器体11与第二容器体12可分别独立地绕铰接轴旋转。容置腔50和容置槽40相通,当第一容器体11和第二容器体12可拆卸的一侧相连接时,两者配合围合成容置腔50,当第一容器体11和第二容器体12可拆卸的一侧相分离时,容置腔50被打开,容置槽40向外敞开,如图2所示,可方便样品的取放。为了更加方便的观察样放置槽中样品情况,可以将容器件10的外侧壁用透明材质做成,如此便不用打开容置腔50就能全部观察到样品情况,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加热件20与容器件10可拆卸相连。

具体地,加热件20和容器件10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部件,当需要打开容置腔50时,先将加热件20取出,关闭容置腔50后,再放入加热件20即可。加热件20可通过与容置腔50形状的配合而实现可拆卸,两者之间可不需要任何额外的零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加热件20包括加热柱21和盖体22,加热柱21与盖体22相连加热柱21插设在容置腔50内,盖体22设置在容置腔50上部开口以密封容置腔50。

具体地,加热件20可利用自身重力作用,通过盖体22将容置腔50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加热件20还包括加热管30和相变材料,相变材料设在加热柱21内,加热管30部分设置在加热柱21内,并与相变材料相接触,加热管30的两端在盖体22外显露。

相变材料便于储存和释放热量,保温效果好,加热管30的两端在盖体22外显露可用于连接水等热量媒介,还可连接控制阀等便于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与加热管30相连。加热器通过加热加热管30内的热量媒介来对相变材料进行加热,恒温效果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加热柱21为圆柱形,容置腔50为圆柱形,且加热柱21的直径小于容置腔50的直径。

加热柱21直径小于容置腔50能够保证放置槽与容置腔50不接触,避免加热件20直接对样品进行加热,有利于保证恒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盖体22的截面面积额大于容置腔50的开口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容器件10为上部开口的筒体,且第一容器体11和第二容器体12的截面均为半圆形。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容器体11和第二容器体12的截面为半圆形两者合并后可围设出圆柱形容置腔50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