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2005发布日期:2018-10-16 20:4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袋,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密度是指100mm×100mm编织物内,经纬纱的根数。

编制袋以聚丙烯(英文名pp)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拉伸成扁丝,再经织造、编制、制袋而成。

很多情况下运用在包装上,现有技术中对编织袋的耐候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适应不同环境产品的包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

包括下述重量份:

聚丙烯:100~200份

抗氧剂:0.2~1份

凹凸棒土:4~10份

硅烷偶联剂:0.04~0.1份

紫外线吸收剂:0.2~1份

液体石蜡:0.01~0.05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53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凹凸棒粉末为325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聚丙烯包括下述重量份:

pp粉料:20份

pp粒料:80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提供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凹凸棒土的前处理,将凹凸棒土进入到盐酸水溶液中,静置沉淀,去离子水清洗后过滤,煅烧得到扩孔凹凸棒土;

步骤二:照实例配方比例称取抗氧剂、凹凸棒土粉研磨机研磨混合;

步骤三:将研磨混合完成的粉末加入1000转高速混合机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10min;

步骤四:然后加入聚丙烯,高速混合10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液体石蜡,高速混合5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紫外线吸收剂高速混合10min得到混合料;

步骤五:将原料加入塑料扁丝挤出机,得到可制备编织袋扁丝,经过编制缝合制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五中塑料扁丝挤出机料筒温度设置为一区190℃,二区200℃,三区210℃,三区220℃,四区230℃,五区24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前处理,凹凸棒土粉末加入7倍质量量的0.1mol/l的盐酸水溶液搅拌、浸洗30min,静止沉淀4小时,倒掉上层水溶液,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300℃煅烧1小时,得到扩孔凹凸棒土,冷却,研磨成粉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为325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三和步骤四中混合速度均为1000r/min。

在本发明中,以聚丙烯为原料,制作成编织袋材料,其中添加的凹凸棒土作为载体,将抗氧剂负载在载体上,作为载体的凹凸棒土,凹凸棒土,又称坡缕石或坡缕缟石,是一种具链层状结构的含水富镁硅酸盐粘土矿物。其结构属2∶1型粘土矿物。在每个2∶1单位结构层中,四面体晶片角顶隔一定距离方向颠倒,形成层链状。在四面体条带间形成与链平行的通道,通道横断面约3.7*6.3a°,具有吸附作用。同时经过扩孔处理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凹凸棒土颗粒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对抗氧剂的负载能力,并且使得其能够缓慢释放。

在本发明的实验过程中,同时使用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时候,两种物质会产生相互干扰,从而导致抗氧效果和抗紫外线的效果均不良好,而凹凸棒土的加入,作为载体,能够使得抗氧剂被负载在其中,而通过液体石蜡的加入,可以将紫外线吸收剂通过液体石蜡黏附在聚丙烯上,这样就相当于形成抗紫外线吸收剂在聚丙烯上,而抗氧剂负载在凹凸棒土上,这样就通过凹凸棒土和聚丙烯,对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起到一个隔绝作用,保证了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在使用的时候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均能够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起到较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

包括下述重量份:

聚丙烯:100份

抗氧剂:0.5份

凹凸棒土:10份

硅烷偶联剂:0.04份

紫外线吸收剂:0.2份

液体石蜡:0.01份。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531。

所述凹凸棒粉末为325目。

所述聚丙烯包括下述重量份:

pp粉料:20份

pp粒料:80份。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凹凸棒土的前处理,将凹凸棒土进入到盐酸水溶液中,静置沉淀,去离子水清洗后过滤,煅烧得到扩孔凹凸棒土;

步骤二:照实例配方比例称取抗氧剂、凹凸棒土粉研磨机研磨混合;

步骤三:将研磨混合完成的粉末加入1000转高速混合机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10min;

步骤四:然后加入聚丙烯,高速混合10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液体石蜡,高速混合5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紫外线吸收剂高速混合10min得到混合料;

步骤五:将原料加入塑料扁丝挤出机,得到可制备编织袋扁丝,经过编制缝合制袋。

所述步骤五中塑料扁丝挤出机料筒温度设置为一区190℃,二区200℃,三区210℃,三区220℃,四区230℃,五区240℃。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前处理,凹凸棒土粉末加入7倍质量量的0.1mol/l的盐酸水溶液搅拌、浸洗30min,静止沉淀4小时,倒掉上层水溶液,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300℃煅烧1小时,得到扩孔凹凸棒土,冷却,研磨成粉末。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为325目。

所述步骤三和步骤四中混合速度均为1000r/min。

实施例二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

包括下述重量份:

聚丙烯:150份

抗氧剂:1份

凹凸棒土:4份

硅烷偶联剂:0.07份

紫外线吸收剂:0.6份

液体石蜡:0.03份。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531。

所述凹凸棒粉末为325目。:

所述聚丙烯包括下述重量份:

pp粉料:20份

pp粒料:80份。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凹凸棒土的前处理,将凹凸棒土进入到盐酸水溶液中,静置沉淀,去离子水清洗后过滤,煅烧得到扩孔凹凸棒土;

步骤二:照实例配方比例称取抗氧剂、凹凸棒土粉研磨机研磨混合;

步骤三:将研磨混合完成的粉末加入1000转高速混合机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10min;

步骤四:然后加入聚丙烯,高速混合10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液体石蜡,高速混合5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紫外线吸收剂高速混合10min得到混合料;

步骤五:将原料加入塑料扁丝挤出机,得到可制备编织袋扁丝,经过编制缝合制袋。

所述步骤五中塑料扁丝挤出机料筒温度设置为一区190℃,二区200℃,三区210℃,三区220℃,四区230℃,五区240℃。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前处理,凹凸棒土粉末加入7倍质量量的0.1mol/l的盐酸水溶液搅拌、浸洗30min,静止沉淀4小时,倒掉上层水溶液,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300℃煅烧1小时,得到扩孔凹凸棒土,冷却,研磨成粉末。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为325目。

所述步骤三和步骤四中混合速度均为1000r/min。

实施例三: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

包括下述重量份:

聚丙烯:200份

抗氧剂:0.2份

凹凸棒土:6份

硅烷偶联剂:0.1份

紫外线吸收剂:1份

液体石蜡:0.05份。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531。

所述凹凸棒粉末为325目。

所述聚丙烯包括下述重量份:

pp粉料:20份

pp粒料:80份。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凹凸棒土的前处理,将凹凸棒土进入到盐酸水溶液中,静置沉淀,去离子水清洗后过滤,煅烧得到扩孔凹凸棒土;

步骤二:照实例配方比例称取抗氧剂、凹凸棒土粉研磨机研磨混合;

步骤三:将研磨混合完成的粉末加入1000转高速混合机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10min;

步骤四:然后加入聚丙烯,高速混合10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液体石蜡,高速混合5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紫外线吸收剂高速混合10min得到混合料;

步骤五:将原料加入塑料扁丝挤出机,得到可制备编织袋扁丝,经过编制缝合制袋。

所述步骤五中塑料扁丝挤出机料筒温度设置为一区190℃,二区200℃,三区210℃,三区220℃,四区230℃,五区240℃。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前处理,凹凸棒土粉末加入7倍质量量的0.1mol/l的盐酸水溶液搅拌、浸洗30min,静止沉淀4小时,倒掉上层水溶液,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300℃煅烧1小时,得到扩孔凹凸棒土,冷却,研磨成粉末。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为325目。

所述步骤三和步骤四中混合速度均为1000r/min。

对比例一: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

包括下述重量份:

聚丙烯:100份

凹凸棒土:10份

硅烷偶联剂:0.04份

紫外线吸收剂:0.2份

液体石蜡:0.01份。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531。

所述凹凸棒粉末为325目。

所述聚丙烯包括下述重量份:

pp粉料:20份

pp粒料:80份。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凹凸棒土的前处理,将凹凸棒土进入到盐酸水溶液中,静置沉淀,去离子水清洗后过滤,煅烧得到扩孔凹凸棒土;

步骤二:照实例配方比例称取凹凸棒土粉在研磨机研磨混合;

步骤三:将研磨混合完成的粉末加入1000转高速混合机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10min;

步骤四:然后加入聚丙烯,高速混合10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液体石蜡,高速混合5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紫外线吸收剂高速混合10min得到混合料;

步骤五:将原料加入塑料扁丝挤出机,得到可制备编织袋扁丝,经过编制缝合制袋。

所述步骤五中塑料扁丝挤出机料筒温度设置为一区190℃,二区200℃,三区210℃,三区220℃,四区230℃,五区240℃。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前处理,凹凸棒土粉末加入7倍质量量的0.1mol/l的盐酸水溶液搅拌、浸洗30min,静止沉淀4小时,倒掉上层水溶液,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300℃煅烧1小时,得到扩孔凹凸棒土,冷却,研磨成粉末。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为325目。

所述步骤三和步骤四中混合速度均为1000r/min。

对比例二: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

包括下述重量份:

聚丙烯:100份

抗氧剂:0.5份

凹凸棒土:10份

硅烷偶联剂:0.04份

液体石蜡:0.01份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

所述凹凸棒粉末为325目。

所述聚丙烯包括下述重量份:

pp粉料:20份

pp粒料:80份。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凹凸棒土的前处理,将凹凸棒土进入到盐酸水溶液中,静置沉淀,去离子水清洗后过滤,煅烧得到扩孔凹凸棒土;

步骤二:照实例配方比例称取抗氧剂、凹凸棒土粉研磨机研磨混合;

步骤三:将研磨混合完成的粉末加入1000转高速混合机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10min;

步骤四:然后加入聚丙烯,高速混合10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液体石蜡,高速混合5min,得到混合料;

步骤五:将原料加入塑料扁丝挤出机,得到可制备编织袋扁丝,经过编制缝合制袋。

所述步骤五中塑料扁丝挤出机料筒温度设置为一区190℃,二区200℃,三区210℃,三区220℃,四区230℃,五区240℃。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前处理,凹凸棒土粉末加入7倍质量量的0.1mol/l的盐酸水溶液搅拌、浸洗30min,静止沉淀4小时,倒掉上层水溶液,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300℃煅烧1小时,得到扩孔凹凸棒土,冷却,研磨成粉末。

所述步骤一中凹凸棒土为325目。

所述步骤三和步骤四中混合速度均为1000r/min。

对比例三: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

包括下述重量份:

聚丙烯:100份

抗氧剂:0.5份

硅烷偶联剂:0.04份

紫外线吸收剂:0.2份

液体石蜡:0.01份。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uv531。

所述聚丙烯包括下述重量份:

pp粉料:20份

pp粒料:80份。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

一种耐候pp编织袋材料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照实例配方比例称取抗氧剂、凹凸棒土粉研磨机研磨混合;

步骤二:将研磨混合完成的粉末加入1000转高速混合机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10min;

步骤三:然后加入聚丙烯,高速混合10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液体石蜡,高速混合5min,然后加入配方量的紫外线吸收剂高速混合10min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将原料加入塑料扁丝挤出机,得到可制备编织袋扁丝,经过编制缝合制袋。

所述步骤四中塑料扁丝挤出机料筒温度设置为一区190℃,二区200℃,三区210℃,三区220℃,四区230℃,五区240℃。

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中混合速度均为1000r/min。

对对比例和实施例中的材料进行拉伸强度测试、热老化后拉伸测试、紫外老化后拉伸测试。

热老化试验参照gb/t3903.7;紫外老化试验参照gb/t16422.3;拉伸强度测试参照gb/t1040.3进行。

在本发明中,以聚丙烯为原料,制作成编织袋材料,其中添加的凹凸棒土作为载体,将抗氧剂负载在载体上,作为载体的凹凸棒土,凹凸棒土,又称坡缕石(palygorskite)或坡缕缟石,是一种具链层状结构的含水富镁硅酸盐粘土矿物。其结构属2∶1型粘土矿物。在每个2∶1单位结构层中,四面体晶片角顶隔一定距离方向颠倒,形成层链状。在四面体条带间形成与链平行的通道,通道横断面约3.7*6.3a°,具有吸附作用。同时经过扩孔处理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凹凸棒土颗粒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对抗氧剂的负载能力,并且使得其能够缓慢释放。

在本发明的实验过程中,同时使用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时候,两种物质会产生相互干扰,从而导致抗氧效果和抗紫外线的效果均不良好,而凹凸棒土的加入,作为载体,能够使得抗氧剂被负载在其中,而通过液体石蜡的加入,可以将紫外线吸收剂通过液体石蜡黏附在聚丙烯上,这样就相当于形成抗紫外线吸收剂在聚丙烯上,而抗氧剂负载在凹凸棒土上,这样就通过凹凸棒土和聚丙烯,对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起到一个隔绝作用,保证了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在使用的时候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均能够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起到较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