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菜籽油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6219发布日期:2018-11-07 11:0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菜籽油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加工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菜籽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油很容易受光、热、氧、酶、金属离子等作用的影响而氧化酸败变质,其中,脂类的氧化主要有自动氧化、光敏氧化和酶促氧化,以脂类与氧分子直接反应的自动氧化最为常见;油脂氧化酸败会造成脂中营养成分的破坏,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破坏更加严重,使其营养价值降低。人体长期摄入氧化酸败的油脂,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体质减轻和皮肤受损,严重者会导致过早衰老、肿瘤、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防止食用油发生氧化酸败、保证质量安全成为油脂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使用抗氧化剂是防止食用油氧化酸败、延长其货架期最为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抗氧化剂是一类能阻止、延迟防护对象自动氧化过程的物质,它通过氧化迁移降低食品内部氧含量,稳定氢过氧化物,与离子自由基竞争性化合,破坏过氧化物,抑制或降低催化剂及氧化酶的活性阻碍氧化作用,使油脂保藏时间增加。抗氧化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合成抗氧化剂两种,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使用最广泛的有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酸丙酯(pg)、2,6-二叔丁基对甲(bht)和2,4,5-三羟基苯丁酮(thbp)等,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而,天然抗氧剂更受消费者的喜爱,其中,天然抗氧化剂使用最广泛的有维生素e、茶多酚、维生素c等。但是,现有天然抗氧化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加工昂贵、或抗氧化效果不佳的缺点。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菜籽油的制备方法,旨在提高菜籽油的抗氧化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菜籽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菜籽翻炒后,投入双螺杆榨油机中榨油,制得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分别收集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提取菜籽饼粕中的菜籽多酚;将菜籽多酚与姜黄素混合,制成复合抗氧化剂;将菜籽毛油精炼制成菜籽油成品,加入复合抗氧化剂,制得抗氧化菜籽油。优选地,将菜籽毛油精炼制成菜籽油成品,再加入复合抗氧化剂,制得抗氧化菜籽油的步骤中:所述复合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为所述菜籽油成品质量的0.05~0.2%。优选地,将菜籽多酚与姜黄素混合,制成复合抗氧化剂的步骤中:所述菜籽多酚和姜黄素的质量比为5:1~3:1。优选地,将菜籽多酚与姜黄素混合,制成复合抗氧化剂的步骤中:所述菜籽多酚和姜黄素的质量比为4:1。优选地,将菜籽多酚与姜黄素混合,制成复合抗氧化剂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将菜籽多酚和姜黄素溶解于棕榈酸中,制成复合抗氧化剂。优选地,将菜籽多酚和姜黄素溶解于棕榈酸中,制成复合抗氧化剂的步骤中:所述菜籽多酚和姜黄素溶解于棕榈酸中的溶解浓度为30~40%。优选地,提取菜籽饼粕中的菜籽多酚的步骤,包括:将菜籽饼粕加入到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中,然后加入浓度为1%的磷酸溶液调节ph值为5~6,于60~70℃温度下搅拌提取30~40min后过滤,得第一滤渣和第一提取液;向第一滤渣中加入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于40~50℃温度下超声提取20~30min后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于40~50℃、0.05~0.1mpa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产物水洗后离心,收集沉淀物进行喷雾干燥,得菜籽多酚提取物。优选地,将油菜籽翻炒后,投入双螺杆榨油机中榨油,制得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分别收集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油菜籽清洗后,在70~80℃温度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8%,然后在120~130℃温度下翻炒30~40min,再投入双螺杆榨油机中榨油,制得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分别收集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优选地,将油菜籽翻炒后,投入双螺杆榨油机中榨油,制得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分别收集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的步骤中:所述双螺杆榨油机的温度设置为90~100℃,转速设置为30~40rpm。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充分利用油菜籽榨油过程中产生的菜籽饼粕,提取出其中的菜籽多酚,然后与姜黄素复配制成复合抗氧化剂,加入到菜籽油中,提高了菜籽油的抗氧化性能,具有抗氧剂来源广泛、提取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另一方面,由于菜籽饼粕中的菜籽多酚被提取出来,也提高了菜籽饼粕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菜籽油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本发明提出一种菜籽油的制备方法,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菜籽油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菜籽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油菜籽翻炒后,投入双螺杆榨油机中榨油,制得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分别收集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油菜籽采用常规工艺进行榨油即可,具体实施时,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将油菜籽清洗后,在70~80℃温度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8%,然后在120~130℃温度下翻炒30~40min,再投入双螺杆榨油机中榨油,制得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过滤后,分别收集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优选地,在油菜籽榨油过程中,所述双螺杆榨油机的温度设置为90~100℃,转速设置为30~40rpm。s20、提取菜籽饼粕中的菜籽多酚;多酚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是一类复杂的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元酚结构,部分植物多酚的酚羟基中的临位酚羟基极易被氧化,且对活性氧等自由基有较强的捕捉能力,因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菜籽中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38~45%的油脂、20~25%的蛋白质以及1.5~3%的多酚类物质,其多酚含量是其他油料种子的10~30倍,有研究表明,菜籽多酚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抑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然而,油菜籽在制取菜籽油后,大部分的多酚都残留在菜籽饼粕中,只有极少量多酚转移至油脂中,而由于菜籽多酚能与蛋白质结合,影响菜籽蛋白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所以,对于菜籽饼粕而言,多酚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对于菜籽油而言,多酚是一种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营养物质。因此,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将多酚从菜籽饼粕中分离除去,提高菜籽饼粕的利用率,林一方面又要使多酚尽可能多地保留在菜籽油中,提高菜籽油的品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回收的菜籽饼粕进行菜籽多酚的提取,一方面用作菜籽油的抗氧化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菜籽饼粕在用作动物饲料等用途的利用率。进一步地,提取菜籽饼粕中的菜籽多酚的步骤包括:将菜籽饼粕加入到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中,然后加入浓度为1%的磷酸溶液调节ph值为5~6,于60~70℃温度下搅拌提取30~40min后过滤,得第一滤渣和第一提取液;向第一滤渣中加入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于40~50℃温度下超声提取20~30min后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于40~50℃、0.05~0.1mpa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产物水洗后离心,收集沉淀物进行喷雾干燥,得菜籽多酚提取物。如此,提高了从菜籽饼粕中提取菜籽多酚的提取率,且操作简便,能耗低,缩短了提取时间,其提取率可达20~30%左右。较佳地,所述搅拌提取和超声提取的固液比为1g:8ml;所述超声提取时的功率为20kw、频率为40hz;所述离心条件为5000rpm、10min;所述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00℃,出风温度为70℃,干燥时间约为2h。s30、将菜籽多酚与姜黄素混合,制成复合抗氧化剂;姜黄素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化学成分,姜黄约含3%~6%,为二酮类化合物,医学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炎、利胆、抗氧化等作用。将提取的菜籽多酚与姜黄素复配,制成复合抗氧化剂,加入菜籽油中后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菜籽油的抗氧化性。其中,在所述菜籽多酚与姜黄素复配制成所述复合抗氧化剂的过程中,所述菜籽多酚和姜黄素的质量比为5:1~3: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所述菜籽多酚与姜黄素复配制成所述复合抗氧化剂的过程中,所述菜籽多酚和姜黄素的质量比为4:1。由于多酚类物质多为水溶性物质,用作油脂的抗氧化剂时,其抗氧化效果不强,为提高所述复合抗氧化剂在菜籽油中的分散性,优选为将所述菜籽多酚和姜黄素溶解于棕榈酸中,制成复合抗氧化剂,其中,所述红衣多酚和冬青多酚溶解于棕榈酸中的溶解浓度为30~40%,在溶解时,可以采用机械搅拌、磁力搅拌等方式,也可采用超声波振荡辅助溶解。s40、将菜籽毛油精炼制成菜籽油成品,加入复合抗氧化剂,制得抗氧化菜籽油。将双螺杆榨油机压榨获得的菜籽毛油,通过脱胶、脱酸、脱色等精炼工艺(采用本领域常用的食用植物油精炼方法即可)制成菜籽油成品,然后再向菜籽油成品中加入所制备的复合抗氧化剂,混合均匀,即制得抗氧化菜籽油,其中,所述复合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为所述菜籽油成品质量的0.05~0.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充分利用油菜籽榨油过程中产生的菜籽饼粕,提取出其中的菜籽多酚,然后与姜黄素复配制成复合抗氧化剂,加入到菜籽油中,提高了菜籽油的抗氧化性能,具有抗氧剂来源广泛、提取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另一方面,由于菜籽饼粕中的菜籽多酚被提取出来,也提高了菜籽饼粕的利用率。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1)将油菜籽清洗后,在70℃温度下干燥至含水量为8%,然后在120℃温度下翻炒40min,再投入双螺杆榨油机中榨油,双螺杆榨油机的温度设置为90℃、转速设置为40rpm,压榨后制得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过滤并分别收集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2)将菜籽饼粕加入到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中,然后加入浓度为1%的磷酸溶液调节ph值为5,于60℃温度下搅拌提取40min后过滤,得第一滤渣和第一提取液;向第一滤渣中加入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于40℃温度下超声提取30min后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于40℃、0.1mpa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产物水洗后离心,收集沉淀物进行喷雾干燥,得菜籽多酚提取物;(3)将质量比为5:1的菜籽多酚和姜黄素,按照30%的溶解浓度溶解于棕榈酸中,制成复合抗氧化剂;(4)菜籽油毛油通过精炼工艺制成菜籽油成品,向100份菜籽油成品中加入0.05份复合抗氧化剂,制得抗氧化菜籽油。实施例2(1)将油菜籽清洗后,在80℃温度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然后在130℃温度下翻炒30min,再投入双螺杆榨油机中榨油,双螺杆榨油机的温度设置为100℃、转速设置为30rpm,压榨后制得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过滤并分别收集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2)将菜籽饼粕加入到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中,然后加入浓度为1%的磷酸溶液调节ph值为6,于70℃温度下搅拌提取30min后过滤,得第一滤渣和第一提取液;向第一滤渣中加入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于50℃温度下超声提取20min后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于50℃、0.05mpa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产物水洗后离心,收集沉淀物进行喷雾干燥,得菜籽多酚提取物;(3)将质量比为4:1的菜籽多酚和姜黄素,按照40%的溶解浓度溶解于棕榈酸中,制成复合抗氧化剂;(4)菜籽油毛油通过精炼工艺制成菜籽油成品,向100份菜籽油成品中加入0.1份复合抗氧化剂,制得抗氧化菜籽油。实施例3(1)将油菜籽清洗后,在75℃温度下干燥至含水量为6%,然后在120~130℃温度下翻炒30~40min,再投入双螺杆榨油机中榨油,双螺杆榨油机的温度设置为90~100℃、转速设置为30~40rpm,压榨后制得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过滤并分别收集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2)将菜籽饼粕加入到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中,然后加入浓度为1%的磷酸溶液调节ph值为5.5,于65℃温度下搅拌提取35min后过滤,得第一滤渣和第一提取液;向第一滤渣中加入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于45℃温度下超声提取25min后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于45℃、0.08mpa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产物水洗后离心,收集沉淀物进行喷雾干燥,得菜籽多酚提取物;(3)将质量比为3:1的菜籽多酚和姜黄素,按照35%的溶解浓度溶解于棕榈酸中,制成复合抗氧化剂;(4)菜籽油毛油通过精炼工艺制成菜籽油成品,向100份菜籽油成品中加入0.2份复合抗氧化剂,制得抗氧化菜籽油。实施例4(1)将油菜籽清洗后,在80℃温度下干燥至含水量为7%,然后在122℃温度下翻炒40min,再投入双螺杆榨油机中榨油,双螺杆榨油机的温度设置为95℃、转速设置为30rpm,压榨后制得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过滤并分别收集菜籽毛油和菜籽饼粕;(2)将菜籽饼粕加入到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中,然后加入浓度为1%的磷酸溶液调节ph值为5,于65℃温度下搅拌提取30min后过滤,得第一滤渣和第一提取液;向第一滤渣中加入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于45℃温度下超声提取30min后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于40℃、0.06mpa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产物水洗后离心,收集沉淀物进行喷雾干燥,得菜籽多酚提取物;(3)将质量比为4:1的菜籽多酚和姜黄素,按照38%的溶解浓度溶解于棕榈酸中,制成复合抗氧化剂;(4)菜籽油毛油通过精炼工艺制成菜籽油成品,向100份菜籽油成品中加入0.15份复合抗氧化剂,制得抗氧化菜籽油。将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制备的抗氧化菜籽油放置在40℃、避光条件下贮存3天,检测其过氧化物值(peroxidevalue,pov)大小,并与未添加复合抗氧化剂的空白菜籽油做对照。过氧化物值的检测参考中国食品质量标准gb/t5009.37-2003食用油卫生标准分析方法,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菜籽油的过氧化值检测结果对照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pov(mep/kg)5.8963.7443.6823.8423.625由表1中的检测结果可知,在相同贮存条件下,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抗氧化菜籽油的过氧化值明显低于不添加复合抗氧化剂的菜籽油,说明其中的复合抗氧化剂提高了菜籽油的抗氧化性能。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类,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