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着色密胺餐具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13775发布日期:2018-11-20 21:10阅读:19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密胺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着色密胺餐具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密胺就是密胺树脂,化学名称三聚氰胺,以密胺制作的餐具具有轻巧、美观、能耐低温、不易碎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餐具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着色加工,现如今的着色加工多采用化工色彩材料,作为餐具使用对人体会造成伤害,本发明采用食用色素作为颜料进行着色,环保无污染,制备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施,制备过程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避免对人体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着色密胺餐具的生产方法,本发明采用环保型着色方法进行加工。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新型着色密胺餐具,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材料,

三聚氰胺:90-120份;

甲醛溶液:280-320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60份;

聚乙烯醇:75-90份。

优选地,所述的新型着色密胺餐具,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材料,

三聚氰胺:100份;

甲醛溶液:300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0份;

聚乙烯醇:80份。

新型着色密胺餐具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配方称取所需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作为反应备料;

步骤二,将称取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加入三口烧瓶进行混合;

步骤三,对三口烧瓶进行加热,使用氢氧化钠调ph值;

步骤四,对反应溶液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乳化操作;

步骤五,对乳化过程中的混合材料加热,并且加入催化剂聚乙烯醇;

步骤六,对液态混合材料加入所需色素;

步骤七,将液态材料注入模具注入材料之后需要进行排气;

步骤八,对加工材料进行降温成型;

步骤九,成型之后的成品进行修边、包装。

优选地,步骤一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的配比为按摩尔比1:3。

优选地,步骤三的加热温度范围为55℃-65℃,ph值调节范围为8-8.8。

优选地,步骤五中对乳化过程加热温度范围为80℃-90℃。

优选地,步骤六中的添加的色素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优选地,步骤七中的压模机的内模具温度为165℃-175℃。

优选地,步骤七中的模具需要满足出模斜度17°、光洁度▽10-▽11、侧面和底面均采用圆弧连接的要求。

优选地,对步骤七中的排气操作时间为1s,步骤八中的降温成型操作温度为15℃-20℃,时间为15s-25s,步骤九中的包装应符合《密胺塑料餐具》qb/t1999-199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采用食用色素作为颜料进行着色,环保无污染;

2、制备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施;

3、制备过程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避免对人体的二次伤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着色密胺餐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材料配比:三聚氰胺:107份;甲醛溶液:30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6份;聚乙烯醇:86份;

按摩尔比1:3称取所需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作为反应备料,将称取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加入三口烧瓶进行混合,对三口烧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范围为64℃,使用氢氧化钠调ph值,ph值调节范围为8.2,对反应溶液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乳化操作,对乳化过程中的混合材料加热,加热温度范围为81℃,并且加入催化剂聚乙烯醇,对液态混合材料加入所需色素,色素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将液态材料注入模具,内模具温度为168℃,模具需要满足出模斜度17°、光洁度▽10、侧面和底面均采用圆弧连接的要求,注入材料之后需要进行排气,排气时间为1s,对加工材料进行降温成型,降温成型操作温度为16℃,时间为24s,成型之后的成品进行修边、包装,包装应符合《密胺塑料餐具》qb/t1999-1994。

实施例2:

一种新型着色密胺餐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材料配比:三聚氰胺:98份;甲醛溶液:31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9份;聚乙烯醇:82份;

按摩尔比1:3称取所需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作为反应备料,将称取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加入三口烧瓶进行混合,对三口烧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范围为55℃,使用氢氧化钠调ph值,ph值调节范围为8.4,对反应溶液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乳化操作,对乳化过程中的混合材料加热,加热温度范围为80℃,并且加入催化剂聚乙烯醇,对液态混合材料加入所需色素,色素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将液态材料注入模具,内模具温度为173℃,模具需要满足出模斜度17°、光洁度▽11、侧面和底面均采用圆弧连接的要求,注入材料之后需要进行排气,排气时间为1s,对加工材料进行降温成型,降温成型操作温度为17℃,时间为24s,成型之后的成品进行修边、包装,包装应符合《密胺塑料餐具》qb/t1999-1994。

实施例3:

一种新型着色密胺餐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材料配比:三聚氰胺:110份;甲醛溶液:30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7份;聚乙烯醇:89份;

按摩尔比1:3称取所需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作为反应备料,将称取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加入三口烧瓶进行混合,对三口烧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范围为58℃,使用氢氧化钠调ph值,ph值调节范围为8.7,对反应溶液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乳化操作,对乳化过程中的混合材料加热,加热温度范围为89℃,并且加入催化剂聚乙烯醇,对液态混合材料加入所需色素,色素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将液态材料注入模具,内模具温度为165℃,模具需要满足出模斜度17°、光洁度▽11、侧面和底面均采用圆弧连接的要求,注入材料之后需要进行排气,排气时间为1s,对加工材料进行降温成型,降温成型操作温度为17℃,时间为22s,成型之后的成品进行修边、包装,包装应符合《密胺塑料餐具》qb/t1999-1994。

实施例4:

一种新型着色密胺餐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材料配比:三聚氰胺:94份;甲醛溶液:28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3份;聚乙烯醇:84份;

按摩尔比1:3称取所需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作为反应备料,将称取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加入三口烧瓶进行混合,对三口烧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范围为56℃,使用氢氧化钠调ph值,ph值调节范围为8.2,对反应溶液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乳化操作,对乳化过程中的混合材料加热,加热温度范围为86℃,并且加入催化剂聚乙烯醇,对液态混合材料加入所需色素,色素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将液态材料注入模具,内模具温度为170℃,模具需要满足出模斜度17°、光洁度▽10、侧面和底面均采用圆弧连接的要求,注入材料之后需要进行排气,排气时间为1s,对加工材料进行降温成型,降温成型操作温度为15℃,时间为18s,成型之后的成品进行修边、包装,包装应符合《密胺塑料餐具》qb/t1999-199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