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抗静电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3739发布日期:2018-12-28 20:2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通过玻璃纤维在基体构建网络为有机盐提供离子传输轨道,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上的极性基团引导有机盐的分散以及阻燃剂来获得兼具优异抗静电和阻燃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954年意大利natta教授在实验室首次合成出聚丙烯,1957年聚丙烯即实现了工业化。聚丙烯价格低廉,易加工成型,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耐热性,在五大通用塑料领域之中,聚丙烯增长速度最快、新产品研发最多,越来越多的聚丙烯制品被研究出来并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聚丙烯塑料这一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汽车部件以及电器用品等等。纵使聚丙烯有众多的优点,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在导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方面。由于聚丙烯材料较低的吸水性以及较强的电绝缘性使得其在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极易在表面积累静电荷,易引起一系列的危害以及事故;其次聚丙烯的极限氧指数通常只有17%~18%,小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21%,在空气中遇火即可燃烧且不能自熄,同时伴有滴落现象,属于易燃的高分子材料,增加了聚丙烯材料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潜在的风险。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机械性能,且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作为添加剂在聚合物材料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添加玻璃纤维改性复合材料,提高材料的各方面性能,扩展其应用领域。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强度大、弹性模量高、热变形温度高、尺寸稳定性高、价格低廉、电性能优良等优点,在汽车、船舶、管道、飞机及日用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聚丙烯和玻璃纤维均为电绝缘体,因此制备聚丙烯/玻璃纤维抗静电复合材料是学术和工业界的重要课题。而高强度的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需要较强的界面结合力,为有效增加增强聚丙烯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界面粘结性,通常会对聚丙烯基体进行极性改性或通过硅烷偶联剂对玻纤表面进行修饰。提高聚丙烯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作为增容剂。长久以来,煤矿一直使用钢管进行瓦斯抽放,但是钢管不耐腐蚀,使用年限较短,锈蚀脱落,导致管道堵塞,造成全线不通,还易因地层变动产生应力而断裂。虽然利用改性聚丙烯制作的管材可以解决钢管的缺点,但使用塑料管材会与悬浮的煤粉或其他粉尘相互摩擦碰撞,产生静电,造成危害。因此为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解决塑料管材用于煤矿生产所需要的抗静电阻燃性能以及力学性能是一个重要有意义的课题。通常为使塑料兼具抗静电和阻燃性能,则应使抗静电剂与阻燃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以及耐久性。好的相容性一方面能使材料发挥出预期的阻燃抗静电效果,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填料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丙烯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抗静电剂或导电填料分别与阻燃剂共同复合,发挥其作用。抗静电剂法与阻燃剂的复合主要是指在熔融共混时,将抗静电剂混入材料中使其均匀分散在整个聚合物内。经一段时间后,带有亲水基团的抗静电剂借助聚合物的链段运动不断迁移至材料表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制品表面形成水膜从而使电荷泄漏。【张贵贤,等.弹性体,2011,21(1):28–32.】提出用乙氧基烷基胺类、脂肪酸酯类、烷基硫酸盐类及聚合物四种抗静电剂对阻燃抗静电abs体系进行了考察,发现当抗静电剂的质量分数达到4%时,体系的表面电阻达到108ω,同时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材料的表面电阻也随之增大。【郭学林.一种低烟无卤阻燃抗静电耐老化电线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201010555525.3[p].2010-11-23.】提出通过在pe体系中加入乙二醇月桂酸酰胺抗静电剂和复合无机阻燃剂,研究发现当抗静电剂的含量为0.8%时,材料的表面电阻就达到107ω,极限氧指数为32%,但其力学性能较差,拉伸强度只能达到12mpa。【何璟.一种阻燃抗静电abs/pvc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201010563672.5[p].2010-11-29.】提出使用4%的阴离子型抗静电剂、20%的阻燃剂十溴二苯醚和sb2o3以及3%的苯乙烯-丙烯腈增容剂,开发出一种阻燃抗静电abs/pvc合金,研究发现抗静电剂的加入后能使材料的表面电阻显著下降,获得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且力学性能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材料的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别。导电填料与阻燃剂的复合使用主要是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将导电填料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使填料在聚丙烯内部形成导电通路或网络来泄漏电荷。【刘罡.塑料工业,2011,39(s1):116–118.】提出使用抗静电剂和炭黑共同添加来改进聚乙烯的抗静电性,同时添加十溴二苯醚/sb2o3作为阻燃剂。研究发现当炭黑的含量为11%时,在复合材料内部形成导电网络,并通过加入分散剂来改善炭黑在基体中的分散情况,使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大幅度提升,同时垂直燃烧等级也达到v-0级别,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章于川,等.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23(2):284-288.】提出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表面处理过的炭黑进行复合作为导电填料,探究了pa6的抗静电效果,并通过添加阻燃剂,考察了导电填料与阻燃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功制备出阻燃性能达到标准并具有优异抗静电性能的pa6材料。【林琳,等.高等化学学报,2008.29(6):1276-1281.】提出使用新型导电填料聚并苯纳米颗粒,制备出阻燃抗静电聚丙烯/纳米聚并苯材料,当纳米聚并苯质量分数添加到28%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效果且获得较好的阻燃性能。总而言之,抗静电剂或导电填料分别与阻燃剂共同复合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抗静电剂法的抗静电效果以及持久性往往不如导电填料法,但其能够较好地保持聚合物基体原有的性能。而导电填料的加入通常会较大的影响聚合物本身的性能,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抗静电效果并且弥补两者的缺陷将成为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此外,在不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情况下同时保证材料抗静电性能,如何使阻燃剂和抗静电剂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并提高聚丙烯材料的阻燃性能也是一个重要课题。申请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创新性地发现玻璃纤维能够在聚丙烯基体构建网络,从而为有机盐提供离子传输轨道,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上的极性基团可以引导有机盐的分散以及阻燃剂,最终获得兼具优异抗静电和阻燃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同时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用于煤矿、石油开采等行业。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阻燃抗静电聚丙烯,该聚丙烯材料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阻燃性能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阻燃抗静电聚丙烯材料为共混物,该共混物包括聚丙烯、玻璃纤维、有机盐、阻燃剂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有机盐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为20~80:10~40:10~40:0.1~10:1~20。所述的有机盐为一种或多种复配有机盐,其阳离子为金属阳离子、季膦类阳离子、季铵类阳离子、咪唑类阳离子、吡啶类阳离子、吡咯类阳离子或哌啶类阳离子:除金属阳离子以外的各阳离子的结构如下所示:(a)季膦类阳离子:其中r1、r2、r3均为c1~c24烷基;r4为c1~c24烷基、h或含腈基、羟基、羧基中任意一种官能团的基团;(b)季铵类阳离子:其中r5、r6、r7均为c1~c24烷基;r8为c1~c24烷基、h或含腈基、羟基、羧基中任意一种官能团的基团;(c)咪唑类阳离子:其中r9为c1~c24的烷基;r10为c1~c24烷基或含c2~c24烯基、羟基、腈基、羧基、氨基、苄基、醚键中任意一种官能团的基团;(d)吡啶类阳离子:其中r11为c1~c24的烷基;(e)吡咯类阳离子:其中r12、r13为c1~c24的烷基;(f)哌啶类类阳离子;其中r14、r15为c1~c24的烷基;所述有机盐中的阴离子为(cf3so2)2n-、pf6-、bf4-、br-、cl-、i-、no3-、cf3co2-。所述的阻燃剂为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无机氢氧化物、无机物纳米填料阻燃剂、含硅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复合物。所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马来酸酐接枝率为0.1wt%~3wt%。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有机盐为金属阳离子有机盐,最优选为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或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聚丙烯材料内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有机盐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为40~60:20~30:20~30:0.1~3:5~15。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上述的阻燃抗静电的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有机盐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在80~120℃下真空干燥24~48h;步骤(2):将干燥后的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有机盐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加入熔融混炼(挤出)设备170~250℃下进行熔融混炼(挤出),得到混合物;所述的熔融混炼设备为密炼机、双螺杆挤出机;步骤(3):将复合物从熔融混炼(挤出)设备中出料,降至常温,得到所需的聚丙烯材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加入密炼机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10~30rpm,熔融混炼1~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45~75rpm,熔融混炼5~10min。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加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其温度参数按区分别设定为:20~80℃、150~200℃、180~220℃、180~220℃、180~220℃、180~220℃、200~230℃、220~250℃、220~250℃、220~250℃;机头温度220~250℃;喂料转速为20~80rpm;螺杆转速为80~500rp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采用有机盐作为抗静电剂:①有机盐是一种绿色环保型抗静电剂,材料抗静电效果可以通过调整有机盐的加入量来调节;②有机盐具有优异的化学以及热稳定性;③有机盐与聚丙烯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在一定含量的情况下,所得聚丙烯材料具优异的抗静电性能。2)本发明创新性地发现玻璃纤维能够在聚丙烯基体构建网络,从而为有机盐的传递提供离子传输轨道,降低了有机盐的抗静电阈值。3)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加入增容了聚丙烯基体与玻璃纤维的界面,改善了体系的力学性能,且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上的极性基团与有机盐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引导了有机盐的分散,并进一步降低了有机盐的抗静电阈值。4)在本发明独有的原料配方下,阻燃剂的加入为聚丙烯材料不仅提供了阻燃性能且不影响体系的力学性能。5)本发明仅需使用常用的熔融混炼(挤出)设备,工业制备简单。综述可知本发明中聚丙烯材料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以及阻燃性能。本发明是在聚丙烯中加入玻璃纤维、阻燃剂、有机盐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技术,得到兼具阻燃和抗静电性能良好的聚丙烯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7、9、10、11、19、20、21、29、30以及31所制得聚丙烯材料的断裂强度折线图。其中聚丙烯(pp)、玻璃纤维(gf)、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阻燃剂(fr)、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li-tfsi)、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tbop-tfsi)、复配型离子液体(tbop-li)tfsi。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对比例1步骤(1):将聚丙烯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50g干燥后的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共混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对比例2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对比例2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的质量比例为70:30。对比例3步骤(1):将聚丙烯、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50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对比例3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的聚丙烯、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的质量比例为100:3。对比例4步骤(1):将聚丙烯、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50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对比例4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的聚丙烯、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的质量比例为100:3。对比例5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复配型离子液体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50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复配型离子液体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对比例5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复配型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例为100:3。对比例6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对比例6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70:30:9。实施例1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和0.12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1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的质量比例为70:30:0.25。实施例2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和0.2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2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的质量比例为70:30:0.5。实施例3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和0.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3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的质量比例为70:30:1。实施例4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0.12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4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70:30:0.25:9。实施例5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0.2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5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70:30:0.5:9。实施例6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0.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6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70:30:1:9。实施例7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7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50:25:25:9。实施例8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和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和0.2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8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和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的质量比例为50:25:25:0.5。实施例9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0.12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9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50:25:25:0.25:9。实施例10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0.2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10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50:25:25:0.5:9。实施例11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0.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11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50:25:25:1:9。实施例12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和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和0.1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12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和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的质量比例为70:30:0.25。实施例13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和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和0.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13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和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的质量比例为70:30:0.5。实施例14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和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和0.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14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和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的质量比例为70:30:1。实施例15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0.1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15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70:30:0.25:9。实施例16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0.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16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70:30:0.5:9。实施例17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0.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17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70:30:1:9。实施例18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和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和0.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18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和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的质量比例为50:25:25:0.5。实施例19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0.1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19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50:25:25:0.25:9。实施例20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0.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20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50:25:25:0.5:9。实施例21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0.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21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50:25:25:1:9。实施例22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复配型离子液体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和0.125g复配型离子液体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22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复配型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例为70:30:0.25。实施例23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复配型离子液体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和0.25g复配型离子液体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23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复配型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例为70:30:0.5。实施例24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复配型离子液体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和0.5g复配型离子液体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24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复配型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例为70:30:1。实施例25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复配型离子液体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0.125g复配型离子液体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25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复配型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例为70:30:9:0.25。实施例26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复配型离子液体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0.25g复配型离子液体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26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复配型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例为70:30:9:0.5。实施例27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复配型离子液体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35g干燥后的聚丙烯、15g玻璃纤维、0.5g复配型离子液体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27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复配型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例为70:30:9:1。实施例28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和复配型离子液体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和0.25g复配型离子液体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28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和复配型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例为50:25:25:0.5。实施例29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复配型离子液体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0.125g复配型离子液体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29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复配型离子液体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50:25:25:0.25:9。实施例30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复配型离子液体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0.25g复配型离子液体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30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复配型离子液体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50:25:25:0.5:9。实施例31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复配型离子液体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2.5g阻燃剂、0.5g复配型离子液体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31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复配型离子液体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50:25:25:1:9。实施例32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2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5g阻燃剂、0.2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32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45:25:30:0.5:9。实施例33步骤(1):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2):将2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5g阻燃剂、0.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33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质量比例为45:25:30:0.5:9。实施例34步骤(1):在100℃下,将5g双(三氟甲磺酰)亚铵锂盐于25g三正丁基辛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搅拌约2小时,得到复配型离子液体;步骤(2):将聚丙烯、玻璃纤维、阻燃剂、复配型离子液体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分别在80℃下真空干燥24h;步骤(3):将22.5g干燥后的聚丙烯、12.5g玻璃纤维、15g阻燃剂、0.25g复配型离子液体和4.5g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加入密炼机190℃下进行熔融混炼,预混时密炼机的转子速度为20rpm,熔融混炼2min,然后将转子速度提升至50rpm,熔融混炼5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混合物从熔融混炼设备出料,降至室温,得到聚丙烯材料。实施例34制备的聚丙烯材料中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复配型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例为45:25:30:0.5:9。实施例35:对比例1~5与实施例1、2、3、8、9、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8、29、30以及31的抗静电测试。样品的测试结果见附件表1、2、3。表1.对比例1、2、3与实施例1、2、3、5、8、9、10、11的抗静电测试表2.对比例1、2、4与实施例12、13、14、16、18、19、20、21的抗静电测试表3.对比例1、2、5与实施例22、23、24、26、28、29、30、31的抗静电测试从表中可以看出,有机盐的加入能显著提升聚丙烯材料的抗静电效果,对于聚丙烯/有机盐体系,当有机盐的含量添加到3%才能使材料的抗静电达到1011,而加入一定量的玻璃纤维后,当有机盐的含量降低至0.25%就能使材料的抗静电达到1011,申请人发现玻璃纤维的加入能够大幅度降低聚丙烯材料的抗静电阈值,也正是因为玻璃纤维在基体中形成的网络为有机盐提供了离子传输轨道,且随着有机盐含量的增加,抗静电效果也随之变好;而使用复配型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效果要优于使用单独有机盐的体系;对比加入阻燃剂后的体系,发现阻燃剂的加入并没有影响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效果。实施例36:对比例1、2、3与实施例2、5、7、8、9、10、11、13、16、18、19、20、21、23、26、28、29、30以及31的拉伸性能测试。样品的测试结果见附件表4、5、6。表4.对比例1、2、6与实施例2、5、7、8、9、10、11的拉伸测试表5.对比例1、2、6与实施例13、16、7、18、19、20、21的拉伸测试表6.对比例1、2、6与实施例23、26、7、28、29、30、31的拉伸测试可以看出,少量有机盐的加入使材料的拉伸强度大幅度下降,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加入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有一定的增强效果,明显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且阻燃剂的加入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实施例37:对比例1与实施例7、9、10、11、19、20、21、29、30、31、32、33以及34的极限氧指数测试。样品的测试结果见附加表7。表7.对比例1与实施例7、9~11、19~21、29~34的极限氧指数测试样品极限氧指数/%对比例116.8实施例724.5实施例924.9实施例1025.4实施例1125实施例1925.6实施例2025实施例2125.5实施例2926实施例3025.4实施例3125实施例3228.4实施例3328实施例3428.5可以看出,阻燃剂的加入确实提高了聚丙烯材料的阻燃性能,且有机盐的含量与种类对材料的阻燃性能没有影响。图1为实施例7、9、10、11、19、20、21、29、30以及31所制得聚丙烯材料的断裂强度折线图。上述实施例并非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符合本发明要求,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