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胶棒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37007发布日期:2018-12-19 06:38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服装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采用双面胶类生产服装的胶印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服装工艺的日益提高的要求,目前已有通过双面胶替代缝纫将两个衣片连接在一起的工艺,这种工艺由于没有缝纫工艺后留下的针眼,因而大多用于对防水、防跑绒要求较高的服装生产中,如冲锋衣、羽绒服。

虽然采用双面胶实现了将两个衣片的连接,但是由于时常还会出现多余胶印的存留,使得产品的外观受到直接影响。

为了去除这些多余胶印,现有厂家多用酒精、丙酮、橡皮除胶块等,这几种处理方法会伤害面料,且胶印清除不净,有残留,另外,丙酮不仅是违禁产品购买困难,还会对操作人员健康造成伤害。酒精、丙酮的原理是与胶产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但是残留物会扩大并渗透,并且酒精、丙酮会伤害面料本布的颜色,橡皮除胶块不能把胶点清除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去除多余胶印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便使用、无毒的除胶棒。

本发明由聚氨酯、苯并三唑、硬酯酸锌和异氰酸酯组成的棒状材料。

由于为棒状,所以方便操作工手持对多余胶印处进行直接涂抹,便于手工操作且不易伤害面料,具有良好的除胶印效果。去除胶印的方法:把有胶印地方的布料放平在台板上,用胶棒对准胶印处来回擦试,就可将胶印去除干净。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摩擦生热,使胶棒与面料接触处发生溶化,由于聚氨酯具有粘性,在溶化后可粘走脏物和同类残留,所以可以使面料上的胶印被胶棒来回擦试带走,脱离面料。硬酯酸锌可防止产品发生氧化。苯并三唑能强烈地吸收聚合物敏感的紫外光,并能将能量转变为无害的热能形式放出,它本身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

所述聚氨酯、苯并三唑、硬酯酸锌和异氰酸酯分别占除胶棒总质量的98%、0.1%、0.9%和1%。如聚氨酯过多,则胶棒擦试时易在面料上发生残留,硬脂酸锌防止胶棒氧化,如多了会使胶棒发硬不好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以上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制作方法是:在150℃条件下,将聚氨酯、苯并三唑、硬酯酸锌和异氰酸酯混合后经过模具定形,冷却后脱模,取得除胶棒。

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合理,通过模具定形取得除胶棒。

聚氨酯在150℃的条件下可以得到85%的溶体而不破坏其分子结构,并且可把硬酯酸锌和异氰酸酯充分溶进聚氨酯里。

为了获得稳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述聚氨酯、苯并三唑、硬酯酸锌和异氰酸酯的混合为98∶0.1∶0.9∶1。

另外,冷却时,置于温25℃的环境下放置至少24小时,使产品由原青绿色变为乳白色,并且硬化。聚氨酯和硬酯酸锌、异氰酸酯溶化后会成为青绿色,在25℃的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约24小时,会慢慢降低自身温度,最终会呈现乳白色并且胶棒变成硬棒。

具体实施方式

1、称量:

分别称取聚氨酯98kg、苯并三唑0.1kg、硬酯酸锌0.9kg和异氰酸酯1kg。

2、混合:

将混炼机的压力调至4.5kg,温度升至150℃后,将以上各料投入其中,混炼20s的条件下,使各料充分混合溶化成一体。

3、成形:

将混合成一体的材料趁热置于备好的模具中定形。

4、冷却:

条件下,将聚氨酯、苯并三唑、硬酯酸锌和异氰酸酯混合后经过模具定形,在恒温25℃的环境下自然冷却,放置24小时使其自然变色,由原青绿色变为乳白色并且硬化,脱模后,即取得圆柱形除胶棒。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除胶棒及其制作方法,涉及采用双面胶类生产服装的胶印处理技术领域。在150℃条件下,将聚氨酯、苯并三唑、硬酯酸锌和异氰酸酯混合后经过模具定形,冷却后脱模,取得除胶棒。把有胶印地方的布料放平在台板上,用胶棒对准胶印处来回擦试,通过摩擦生热,使胶棒与面料接触处发生溶化,由于聚氨酯具有粘性,在溶化后可粘走脏物和同类残留,所以可以使面料上的胶印被胶棒来回擦试带走,脱离面料,就可将胶印去除干净。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久程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0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