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防静电功能的包装用复合塑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5169发布日期:2018-12-22 08:2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防静电功能的包装用复合塑料。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普通塑料一般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其表面电阻率较高而通常作为绝缘材料广泛使用,但是这种普通塑料在使用时极易产生静电,塑料表面容易吸附灰尘杂物。现有技术中,为了将已产生的静电荷尽快导出,通常会采取添加导电填料的方式来避免静电荷的大量积累,传统使用的导电填料为碳黑或金属纤维,一方面由于碳黑或金属纤维的导电性能太好,所加工出来的塑料其表面电阻率过低,使用时存在引发电击或爆炸事故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碳黑的亲和性较差,对于塑料的成型加工和机械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利用碳黑填充的防静电塑料一般只能制成黑色制品,其使用范围受限。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防静电功能的包装用复合塑料。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防静电功能的包装用复合塑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60-70份、热稳定剂2-6份、环氧氯丙烷4-8份、氧化锡锑3-5份、聚四氟乙烯6-12份、单硬脂酸甘油酯5-8份、天然纤维3-7份、混合增塑剂2-6份、纳米二氧化钛6-9份、聚乳酸1-4份、防霉剂2-3份。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热稳定剂为钙锌复合稳定剂或四苯基锡。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天然纤维为棉纤维、剑麻纤维、苎麻纤维以2:1: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石油磺酸苯酯以1: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防霉剂为五氯苯酚月桂酸酯。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复合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65份、热稳定剂4份、环氧氯丙烷6份、氧化锡锑4份、聚四氟乙烯9份、单硬脂酸甘油酯7份、天然纤维5份、混合增塑剂4份、纳米二氧化钛8份、聚乳酸2份、防霉剂3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以聚氯乙烯作为基体树脂,通过加入热稳定剂能够很好的避免聚氯乙烯在达到其所能加工成型的温度之前就已经开始的热分解动作;加入的聚四氟乙烯具有低摩擦系数,能够抗酸碱以及各种有机溶剂,同时兼具润滑作用,可降低塑料表面产生的摩擦,配合具有良好吸湿性的天然纤维,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塑料表面的光滑性,降低摩擦系数;在此基础上加入混合增塑剂、作为抗静电剂的环氧氯丙烷、以及作为导电填料的氧化锡锑,混合增塑剂的存在有利于环氧氯丙烷向塑料表面迁移从而提高所制得塑料的防静电性能,氧化锡锑与聚氯乙烯之间具有高相容性,能够进一步快速的将已产生的静电荷导出,并且由于氧化锡锑具有无色的特点,所制得防静电塑料不限制于黑色制品,扩大了其使用范围,此外,环氧氯丙烷与氧化锡锑的加入还能够与具有优异电绝缘性能的聚四氟乙烯之间起到平衡作用,从而避免制得的塑料表面电阻率过低;加入的纳米二氧化钛具有杀菌和防紫外线的功能,能够延长所制得塑料的使用寿命;加入的聚乳酸则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为本发明一种基于防静电功能的包装用复合塑料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65份、钙锌复合稳定剂4份、环氧氯丙烷6份、氧化锡锑4份、聚四氟乙烯9份、单硬脂酸甘油酯7份、天然纤维5份、混合增塑剂4份、纳米二氧化钛8份、聚乳酸2份、五氯苯酚月桂酸酯3份。其中,所述天然纤维为棉纤维、剑麻纤维、苎麻纤维以2:1: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所述混合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石油磺酸苯酯以1: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为本发明一种基于防静电功能的包装用复合塑料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60份、四苯基锡2份、环氧氯丙烷4份、氧化锡锑3份、聚四氟乙烯6份、单硬脂酸甘油酯5份、天然纤维3份、混合增塑剂2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聚乳酸1份、五氯苯酚月桂酸酯2份。其中,所述天然纤维为棉纤维、剑麻纤维、苎麻纤维以2:1: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所述混合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石油磺酸苯酯以1: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为本发明一种基于防静电功能的包装用复合塑料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70份、钙锌复合稳定剂6份、环氧氯丙烷8份、氧化锡锑5份、聚四氟乙烯12份、单硬脂酸甘油酯8份、天然纤维7份、混合增塑剂6份、纳米二氧化钛9份、聚乳酸4份、五氯苯酚月桂酸酯3份。其中,所述天然纤维为棉纤维、剑麻纤维、苎麻纤维以2:1: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所述混合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石油磺酸苯酯以1: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为本发明一种基于防静电功能的包装用复合塑料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62份、四苯基锡3份、环氧氯丙烷5份、氧化锡锑3.5份、聚四氟乙烯10份、单硬脂酸甘油酯5.5份、天然纤维4份、混合增塑剂3份、纳米二氧化钛7份、聚乳酸1.5份、五氯苯酚月桂酸酯2.5份。其中,所述天然纤维为棉纤维、剑麻纤维、苎麻纤维以2:1: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所述混合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石油磺酸苯酯以1: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为本发明一种基于防静电功能的包装用复合塑料的第五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68份、钙锌复合稳定剂5份、环氧氯丙烷5.5份、氧化锡锑4.5份、聚四氟乙烯11份、单硬脂酸甘油酯6.5份、天然纤维6份、混合增塑剂4.5份、纳米二氧化钛8.5份、聚乳酸3份、五氯苯酚月桂酸酯2份。其中,所述天然纤维为棉纤维、剑麻纤维、苎麻纤维以2:1: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所述混合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石油磺酸苯酯以1: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为本发明一种基于防静电功能的包装用复合塑料的第六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61份、四苯基锡3.5份、环氧氯丙烷7份、氧化锡锑3份、聚四氟乙烯8份、单硬脂酸甘油酯6份、天然纤维6.5份、混合增塑剂5份、纳米二氧化钛7.5份、聚乳酸2.5份、五氯苯酚月桂酸酯3份。其中,所述天然纤维为棉纤维、剑麻纤维、苎麻纤维以2:1: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所述混合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石油磺酸苯酯以1: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共混物。经测试,以上实施例的测试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表面电阻率(ω/㎡)拉伸强度(mpa)冲击强度(j/m)实施例11e810746实施例21e810142实施例31e810440实施例43e915653实施例52e913549实施例61.5e711245表1由表1可知,实施例6中表面电阻率最低,并且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较高,而纵观测试结果可知,以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料、配合各种组份最终制成的复合塑料其表面电阻率能够维持在1.5e7-3e9ω/㎡的范围内,既能满足快速将已产生的静电荷导出的要求,又能避免因表面电阻率过低而导致的意外事故的发生,所制得复合塑料在具有良好防静电性能的同时还具有防紫外线、可降解、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