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沼气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08186发布日期:2018-12-08 07:2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沼气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沼气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沼气作为新能源利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沼气作为环保、廉价的新能源,深受国家政府的重视,最初的沼气主要为农村家用的沼气池,在一段时间里,为解决农村的秸秆焚烧污染的问题以及农村燃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我国政府积极的推广沼气事业,沼气的应用也慢慢的从家庭燃料发展成照明、取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农业、养殖业的发展,大废弃物发酵沼气工程仍将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护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现有的产生沼气的方法,步骤较繁琐,而且现有的沼气往往通过沼气池产生,存在各种制约因素,不能有效的使用原料,从而导致无法高效的产生沼气。

目前,沼气池的沼气产量通常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说,它会随着季节和昼夜温度的变化而影响沼气的产量。一般情况下,当沼气池内的温度大于15°的时候,才能够正常产出沼气,而当沼气池内的温度小于15°的时候,沼气产率很低,甚至不再产生沼气。为了提高沼气池的产气效率,通常需要对秸秆等产气原料进行破碎处理。然而,现在人们大多采用手工搬运秸秆至沼气池进行发酵。秸秆经破碎后,长度短,质量轻,而且数量之多,如果人为搬运则会显得麻烦,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还浪费时间。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种沼气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3101142912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秸秆产生沼气的系统,包括秸秆破碎机、沼气池和设置在秸秆破碎机与沼气池之间的输送装置,秸秆破碎机上设有一能够带动动刀筒转动并使动刀片与定刀片相切的转动机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输送管和风机;沼气池包括池体、池盖、连接管一和存气罐,沼气池内设有能够稳定沼气池压力的控制机构一和能够调节沼气池温度的控制机构二。

该技术方案的一种利用秸秆产生沼气的系统,结构简单,安全稳定且自动化程度高。但是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未对切刀进行保护,从而使得切刀受到损害,进而降低切刀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秸秆的发酵未用到粉碎时产生的动力源,造成动力源的损失,从而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秸秆发酵时搅拌不充分,从而降低了秸秆的发酵效率;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沼气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粉碎发酵系统,粉碎发酵系统通过设置粉碎单元和搅拌单元,在秸秆粉碎中,对切刀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切刀的使用寿命;在秸秆发酵中,一方面,粉碎中产生的动力源用到秸秆的发酵搅拌中,通过棘轮、棘爪、叶轮和搅拌杆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秸秆均匀的平铺到发酵筒底部,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发酵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二号电机、三号轴、四号轴、棘轮、棘爪和搅拌杆间的相互配合,搅拌杆对秸秆等料液进行搅拌,使得料液的温度更加的均匀,且料液更好的吸收发酵筒内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发酵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沼气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小麦杆、玉米杆、水稻杆等其他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原料投入到粉碎发酵系统中,进行发酵处理;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产生的沼气通入到沼气净化装置中进行净化;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净化后的沼气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对沼气进行储存;

其中,步骤二中采用粉碎发酵系统,粉碎发酵系统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秸秆粉碎发酵系统,包括粉碎筒、发酵筒和存气罐;还包括切割台、一号板、粉碎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发酵筒一侧通过管道与粉碎筒连通,发酵筒另一侧通过管道与存气罐连通;所述粉碎筒内部设有切割台、一号板和粉碎单元,粉碎筒左侧设有入料口,粉碎筒右侧壁设有出料口;所述切割台固定安装在粉碎筒的左侧壁上,且切割台位于入料口下方,切割台用于为秸秆切割提供支撑平台;所述粉碎单元位于切割台的右侧,粉碎单元固定安装在粉碎筒的内壁上,粉碎单元用于秸秆的切割粉碎;所述一号板倾斜固定在粉碎筒的侧壁上,一号板用于将粉碎后的秸秆引入到发酵筒中;所述搅拌单元位于发酵筒中,搅拌单元用于秸秆的发酵;其中,

所述粉碎单元包括一号电机、一号轴、旋转轮、切刀、固定轮、一号气囊和二号轴;所述一号轴两端固定安装在粉碎筒侧壁上,一号轴的外圈上套设有旋转轮、固定轮和二号轴,一号轴通过轴承与一号电机输出轴固连;所述切刀滑动安装在固定轮上;所述固定轮中设有一号槽;所述旋转轮上设有二号槽;所述二号轴位于一号槽中,二号轴一端在二号槽中滑动,二号轴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固定轮固连,且二号轴另一端与固定轮间设有一号气囊;所述旋转轮和二号轴配合用于控制切刀在固定轮上的滑动;

所述搅拌单元包括二号电机、叶轮、三号轴、四号轴、棘轮、棘爪、支撑杆和搅拌杆;所述二号电机固定安装在发酵筒顶部;所述四号轴一端转动安装在发酵筒底部,四号轴另一端套设在三号轴外圈上;所述三号轴一端通过轴承与二号电机输出轴固连,三号轴另一端与四号轴接触;所述叶轮固定安装在三号轴上;所述三号轴和四号轴的外圈上铰接有棘爪,铰接处设有扭簧,扭簧扭力从下向上依次增大;所述棘爪在三号轴和四号轴上均匀分布;所述棘轮通过支撑杆固连在四号轴上,且棘轮位于棘爪处;所述搅拌杆固连在四号轴上,且搅拌杆在四号轴上交替分布。秸秆发酵产生沼气是农村解决能源问题的一项措施,且秸秆发酵清洁环保;秸秆发酵前需要对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再投入到发酵筒中发酵,从而提高了秸秆发酵的效率;现有技术方案中也存在秸秆的发酵,但是存在不足,在秸秆粉碎时,未对切刀进行保护,使得切刀易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切刀的使用寿命;在秸秆发酵时,一方面,未将秸秆粉碎中的动力源用到发酵筒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秸秆发酵前未对进入发酵筒的秸秆进行搅拌,使得秸秆均匀平铺在发酵筒底部,从而降低秸秆发酵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粉碎单元和搅拌单元,一方面,对切刀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切刀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将粉碎中产生的动力源用到秸秆的发酵搅拌中,搅拌单元对秸秆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发酵效率。

将秸秆从入料口输送到切割台处,此时驱动一号电机,一号电机带动旋转轮旋转,由于一号槽作用,旋转轮旋转带动二号轴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滑动;当二号轴向上运动时,二号轴将推动切刀向远离二号轴的一侧滑动,切刀对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通过一号板输送到发酵筒中进行发酵;当二号轴向下运动时,二号轴挤压一号气囊,一号气囊向外鼓气,而二号轴未对切刀产生挤压,切刀在弹簧的作用下,切刀向靠近二号轴的一侧滑动,切刀避开切割台,从而对切刀进行保护,进而提高了切刀的使用寿命;粉碎后的秸秆进入发酵筒时,一号气囊鼓出的气作用于叶轮上,叶轮逆时针转动,由于棘轮和棘爪作用,四号轴转动中受到一定的反转阻力,且该阻力由下向上依次增大,但由于扭簧扭力自下向上依次增大,位于秸秆上层的搅拌杆将秸秆均匀的平铺在发酵筒底部;当秸秆都投入到发酵筒中后,驱动二号电机,二号电机带动三号轴顺时针转动,此时棘爪将棘轮卡住,三号轴和四号轴均未受到阻力,搅拌杆对秸秆等料液进行搅拌,一方面使得料液的温度更加的均匀,另一方面使得料液更好的吸收发酵筒内的热量,从而提高了发酵筒中的沼气产量;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存气罐中储存。

优选的,所述切割台包括固定板、二号气囊和二号板;所述固定板的数目为四个,固定板拼接成一整体,相邻固定板之间通过弹簧固连,相邻弹簧之间设有二号气囊,其中一固定板固连在粉碎筒的侧壁上;所述二号板与固定板顶部接触,二号板防止秸秆掉落到相邻固定板的间隙内。现有的方案中切割台为一整体,切割台与切刀进行刚性碰撞,从而对切刀进行损坏,进而降低了切刀的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将切割台由几部分拼接而成,通过弹簧和二号气囊间的相互配合,使得二号板发生抖动,减小了切刀与切割台的刚性碰撞,从而对切刀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切刀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切刀由刀主体、刀头和橡胶块组成;所述刀头铰接在刀主体上;所述橡胶块一端与刀主体固连,橡胶块另一端与刀头接触;所述刀主体通过弹簧连接在固定轮上;所述固定轮上设有刃磨石,刃磨石用于刀头的刃磨。切刀长时间对秸秆进行粉碎中,切刀容易不锋利,现有方案中未对切刀进行刃磨,从而造成切刀不锋利,进而降低了秸秆的粉碎效率;本发明通过设有刃磨石,在切刀向靠近二号轴一侧滑动中,刀头遇到刃磨石,刀头先向橡胶块一侧转动,橡胶块受到挤压使得刀头向远离橡胶块一侧转动,通过橡胶块和刃磨石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刀头在刃磨石上进行刃磨;在切刀向远离二号轴一侧滑动中,刀头向远离橡胶块一侧转动,通过切刀的往复滑动,刃磨石对刀头进行充分刃磨,从而提高了刀头的锋利度,进而提高了秸秆的粉碎效率。

优选的,所述一号轴上设有压料单元;所述压料单元用于秸秆的碾压,压料单元包括压料块、一号杆、二号杆和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安装在一号轴上,凸轮位于旋转轮的后方;所述一号杆一端与压料块固连,一号杆另一端与二号杆铰接;所述二号杆一端与凸轮接触,且二号杆一端为圆弧形,二号杆的中部通过弹簧固连在粉碎筒内壁上,二号杆另一端与一号杆铰接,且铰接在粉碎筒的内壁上。对于很大的秸秆,切刀不易对秸秆进行完全的粉碎,从而影响后期的发酵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压料单元,先对秸秆进行初步压料,然后在对秸秆进行粉碎,从而提高后期秸秆的发酵效率;通过一号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当凸轮最低点与二号杆接触时,压料块对秸秆进行初步粉碎,从而提高了切刀对秸秆的粉碎效率;当凸轮最低点与二号杆接触时,压料块抬起,秸秆到粉碎单元处进行粉碎。

优选的,所述粉碎筒内部设有送料单元;所述送料单元用于将秸秆送至粉碎单元处进行粉碎,送料单元包括送料辊、皮带、一号轮、二号轮、五号轴和六号轴;所述送料辊的数目为两个,一个送料辊通过五号轴转动安装在粉碎筒内壁上,另一个送料辊通过六号轴转动安装在粉碎筒的内壁上;所述一号轮与二号轮位于送料辊的后方,一号轮和二号轮通过皮带传动;所述皮带上设有推块,推块用于推动皮带转动;所述皮带上方设有换向台,换向台用于改变推块的方向。在原有方案中,秸秆完全靠自身重力作用,秸秆从入料口到达粉碎单元处进行粉碎,此容易造成秸秆在某位置处进行堵塞,从而影响后续的秸秆粉碎;本发明设置送料单元,一号气囊通过气缸推动推块向左运动,推块推动皮带逆时针转动,当推块向左运动到换向台位置时,推块触碰换向台上的换向阀动作,使得气缸缩回,从而带动推块缩回,推块缩回时,推块相对皮带滑动,且皮带不反向转动,气缸和推块设置多组,多组气缸和推块在多组换向阀的作用下交替循环工作,从而实现皮带单方向的连续性转动,进而实现秸秆的连续性供给。

优选的,所述皮带上交替设有一组推块。推块在皮带上起伏运动,使得送料辊对秸秆进行送料,从而提高了送料辊的送料效率。

优选的,所述推块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远离换向台的一边与皮带夹角为锐角。本发明通过将其设置成锐角,增大了推块与一号气囊鼓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推块与皮带接触产生摩擦,带动送料辊转动,进而提高了送料辊的送料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沼气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粉碎发酵系统,粉碎发酵系统通过设置粉碎单元和搅拌单元,在秸秆粉碎中,对切刀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切刀的使用寿命;在秸秆发酵中,一方面,粉碎中产生的动力源用到秸秆的发酵搅拌中,通过棘轮、棘爪、叶轮和搅拌杆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秸秆均匀的平铺到发酵筒底部,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发酵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二号电机、三号轴、四号轴、棘轮、棘爪和搅拌杆间的相互配合,搅拌杆对秸秆等料液进行搅拌,使得料液的温度更加的均匀,且料液更好的吸收发酵筒内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发酵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沼气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粉碎发酵系统,粉碎发酵系统通过设置刃磨石,切刀在固定轮中往复滑动中,刃磨石对刀头进行刃磨,从而提高了刀头的锋利度,进而提高了秸秆的粉碎效率。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沼气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粉碎发酵系统,粉碎发酵系统通过设置压料单元,压料块、一号杆、二号杆和凸轮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压料块对秸秆进行初步碾压粉碎,从而提高了后续秸秆粉碎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粉碎发酵系统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送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d处的向视图;

图8是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e-e的剖视图;

图中:粉碎筒1、一号板11、入料口12、出料口13、发酵筒2、存气罐3、切割台4、固定板41、二号气囊42、二号板43、粉碎单元5、一号电机51、一号轴52、旋转轮53、二号槽531、切刀54、刀主体541、刀头542、橡胶块543、刃磨石544、固定轮55、一号槽551、一号气囊56、二号轴57、搅拌单元6、二号电机61、叶轮62、三号轴63、四号轴64、棘轮65、棘爪66、支撑杆67、搅拌杆68、压料单元7、压料块71、一号杆72、二号杆73、凸轮74、送料单元8、送料辊81、皮带82、一号轮83、二号轮84、五号轴85、六号轴86、推块87、换向台8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沼气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小麦杆、玉米杆、水稻杆等其他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原料投入到粉碎发酵系统中,进行发酵处理;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产生的沼气通入到沼气净化装置中进行净化;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净化后的沼气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对沼气进行储存;

其中,步骤二中采用粉碎发酵系统,粉碎发酵系统包括粉碎筒1、发酵筒2和存气罐3;还包括切割台4、一号板11、粉碎单元5和搅拌单元6;所述发酵筒2一侧通过管道与粉碎筒1连通,发酵筒2另一侧通过管道与存气罐3连通;所述粉碎筒1内部设有切割台4、一号板11和粉碎单元5,粉碎筒1左侧设有入料口12,粉碎筒1右侧壁设有出料口13;所述切割台4固定安装在粉碎筒1的左侧壁上,且切割台4位于入料口12下方,切割台4用于为秸秆切割提供支撑平台;所述粉碎单元5位于切割台4的右侧,粉碎单元5固定安装在粉碎筒1的内壁上,粉碎单元5用于秸秆的切割粉碎;所述一号板11倾斜固定在粉碎筒1的侧壁上,一号板11用于将粉碎后的秸秆引入到发酵筒2中;所述搅拌单元6位于发酵筒2中,搅拌单元6用于秸秆的发酵;其中,

所述粉碎单元5包括一号电机51、一号轴52、旋转轮53、切刀54、固定轮55、一号气囊56和二号轴57;所述一号轴52两端固定安装在粉碎筒1侧壁上,一号轴52的外圈上套设有旋转轮53、固定轮55和二号轴57,一号轴52通过轴承与一号电机51输出轴固连;所述切刀54滑动安装在固定轮55上;所述固定轮55中设有一号槽551;所述旋转轮53上设有二号槽531;所述二号轴57位于一号槽551中,二号轴57一端在二号槽531中滑动,二号轴57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固定轮55固连,且二号轴57另一端与固定轮55间设有一号气囊56;所述旋转轮53和二号轴57配合用于控制切刀54在固定轮55上的滑动;

所述搅拌单元6包括二号电机61、叶轮62、三号轴63、四号轴64、棘轮65、棘爪66、支撑杆67和搅拌杆68;所述二号电机61固定安装在发酵筒2顶部;所述四号轴64一端转动安装在发酵筒2底部,四号轴64另一端套设在三号轴63外圈上;所述三号轴63一端通过轴承与二号电机61输出轴固连,三号轴63另一端与四号轴64接触;所述叶轮62固定安装在三号轴63上;所述三号轴63和四号轴64的外圈上铰接有棘爪66,铰接处设有扭簧,扭簧扭力从下向上依次增大;所述棘爪66在三号轴63和四号轴64上均匀分布;所述棘轮65通过支撑杆67固连在四号轴64上,且棘轮65位于棘爪66处;所述搅拌杆68固连在四号轴64上,且搅拌杆68在四号轴64上交替分布。秸秆发酵产生沼气是农村解决能源问题的一项措施,且秸秆发酵清洁环保;秸秆发酵前需要对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再投入到发酵筒2中发酵,从而提高了秸秆发酵的效率;现有技术方案中也存在秸秆的发酵,但是存在不足,在秸秆粉碎时,未对切刀54进行保护,使得切刀54易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切刀54的使用寿命;在秸秆发酵时,一方面,未将秸秆粉碎中的动力源用到发酵筒2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秸秆发酵前未对进入发酵筒2的秸秆进行搅拌,使得秸秆均匀平铺在发酵筒2底部,从而降低秸秆发酵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粉碎单元5和搅拌单元6,一方面,对切刀54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切刀54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将粉碎中产生的动力源用到秸秆的发酵搅拌中,搅拌单元6对秸秆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发酵效率。

将秸秆从入料口12输送到切割台4处,此时驱动一号电机51,一号电机51带动旋转轮53旋转,由于一号槽551作用,旋转轮53旋转带动二号轴57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滑动;当二号轴57向上运动时,二号轴57将推动切刀54向远离二号轴57的一侧滑动,切刀54对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通过一号板11输送到发酵筒2中进行发酵;当二号轴57向下运动时,二号轴57挤压一号气囊56,一号气囊56向外鼓气,而二号轴57未对切刀54产生挤压,切刀54在弹簧的作用下,切刀54向靠近二号轴57的一侧滑动,切刀54避开切割台4,从而对切刀54进行保护,进而提高了切刀54的使用寿命;粉碎后的秸秆进入发酵筒2时,一号气囊56鼓出的气作用于叶轮62上,叶轮62逆时针转动,由于棘轮65和棘爪66作用,四号轴64转动中受到一定的反转阻力,且该阻力由下向上依次增大,但由于扭簧扭力自下向上依次增大,位于秸秆上层的搅拌杆68将秸秆均匀的平铺在发酵筒2底部;当秸秆都投入到发酵筒2中后,驱动二号电机61,二号电机61带动三号轴63顺时针转动,此时棘爪66将棘轮65卡住,三号轴63和四号轴64均未受到阻力,搅拌杆68对秸秆等料液进行搅拌,一方面使得料液的温度更加的均匀,另一方面使得料液更好的吸收发酵筒2内的热量,从而提高了发酵筒2中的沼气产量;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存气罐3中储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切割台4包括固定板41、二号气囊42和二号板43;所述固定板41的数目为四个,固定板41拼接成一整体,相邻固定板41之间通过弹簧固连,相邻弹簧之间设有二号气囊42,其中一固定板41固连在粉碎筒1的侧壁上;所述二号板43与固定板41顶部接触,二号板43防止秸秆掉落到相邻固定板41的间隙内。现有的方案中切割台4为一整体,切割台4与切刀54进行刚性碰撞,从而对切刀54进行损坏,进而降低了切刀54的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将切割台4由几部分拼接而成,通过弹簧和二号气囊42间的相互配合,使得二号板43发生抖动,减小了切刀54与切割台4的刚性碰撞,从而对切刀54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切刀54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切刀54由刀主体541、刀头542和橡胶块543组成;所述刀头542铰接在刀主体541上;所述橡胶块543一端与刀主体541固连,橡胶块543另一端与刀头542接触;所述刀主体541通过弹簧连接在固定轮55上;所述固定轮55上设有刃磨石544,刃磨石544用于刀头542的刃磨。切刀54长时间对秸秆进行粉碎中,切刀54容易不锋利,现有方案中未对切刀54进行刃磨,从而造成切刀54不锋利,进而降低了秸秆的粉碎效率;本发明通过设有刃磨石544,在切刀54向靠近二号轴57一侧滑动中,刀头542遇到刃磨石544,刀头542先向橡胶块543一侧转动,橡胶块543受到挤压使得刀头542向远离橡胶块543一侧转动,通过橡胶块543和刃磨石544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刀头542在刃磨石上进行刃磨;在切刀54向远离二号轴57一侧滑动中,刀头542向远离橡胶块543一侧转动,通过切刀54的往复滑动,刃磨石544对刀头542进行充分刃磨,从而提高了刀头542的锋利度,进而提高了秸秆的粉碎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轴52上设有压料单元7;所述压料单元7用于秸秆的碾压,压料单元7包括压料块71、一号杆72、二号杆73和凸轮74;所述凸轮74固定安装在一号轴52上,凸轮74位于旋转轮53的后方;所述一号杆72一端与压料块71固连,一号杆72另一端与二号杆73铰接;所述二号杆73一端与凸轮74接触,且二号杆73一端为圆弧形,二号杆73的中部通过弹簧固连在粉碎筒1内壁上,二号杆73另一端与一号杆72铰接,且铰接在粉碎筒1的内壁上。对于很大的秸秆,切刀54不易对秸秆进行完全的粉碎,从而影响后期的发酵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压料单元7,先对秸秆进行初步压料,然后在对秸秆进行粉碎,从而提高后期秸秆的发酵效率;通过一号电机51带动凸轮74转动,当凸轮74最低点与二号杆73接触时,压料块71对秸秆进行初步粉碎,从而提高了切刀54对秸秆的粉碎效率;当凸轮74最低点与二号杆73接触时,压料块71抬起,秸秆到粉碎单元5处进行粉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粉碎筒1内部设有送料单元8;所述送料单元8用于将秸秆送至粉碎单元5处进行粉碎,送料单元8包括送料辊81、皮带82、一号轮83、二号轮84、五号轴85和六号轴86;所述送料辊81的数目为两个,一个送料辊81通过五号轴85转动安装在粉碎筒1内壁上,另一个送料辊81通过六号轴86转动安装在粉碎筒1的内壁上;所述一号轮83与二号轮84位于送料辊81的后方,一号轮83和二号轮84通过皮带82传动;所述皮带82上设有推块87,推块87用于推动皮带82转动;所述皮带82上方设有换向台88,换向台88用于改变推块87的方向。在原有方案中,秸秆完全靠自身重力作用,秸秆从入料口12到达粉碎单元5处进行粉碎,此容易造成秸秆在某位置处进行堵塞,从而影响后续的秸秆粉碎;本发明设置送料单元8,一号气囊56通过气缸推动推块87向左运动,推块87推动皮带82逆时针转动,当推块87向左运动到换向台88位置时,推块87触碰换向台88上的换向阀动作,使得气缸缩回,从而带动推块87缩回,推块87缩回时,推块87相对皮带82滑动,且皮带82不反向转动,气缸和推块87设置多组,多组气缸和推块87在多组换向阀的作用下交替循环工作,从而实现皮带82单方向的连续性转动,进而实现秸秆的连续性供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皮带82上交替设有一组推块87。推块87在皮带82上起伏运动,使得送料辊81对秸秆进行送料,从而提高了送料辊81的送料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推块87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远离换向台88的一边与皮带82夹角为锐角。本发明通过将其设置成锐角,增大了推块87与一号气囊56鼓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推块87与皮带82接触产生摩擦,带动送料辊81转动,进而提高了送料辊81的送料效率。

使用时,将秸秆从入料口12送入,通过送料辊81将秸秆输送到压料单元7处,压料块71对秸秆进行初步粉碎;秸秆处于粉碎单元5时,旋转轮53旋转带动二号轴57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滑动;当二号轴57向上运动时,二号轴57将推动切刀54向远离二号轴57的一侧滑动,切刀54对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通过一号板11输送到发酵筒2中进行发酵;当二号轴57向下运动时,二号轴57挤压一号气囊56,一号气囊56向外鼓气,而二号轴57未对切刀54产生挤压,切刀54在弹簧的作用下,切刀54向靠近二号轴57的一侧滑动,且在滑动中刃磨石544对刀头542进行刃磨,从而提高了切刀54的锋利度;粉碎后的秸秆进入发酵筒2时,一号气囊56鼓出的气作用于叶轮62上,叶轮62逆时针转动,由于棘轮65和棘爪66作用,四号轴64转动中受到一定的反转阻力,且该阻力由下向上依次增大,但由于扭簧扭力自下向上依次增大,位于秸秆上层的搅拌杆68将秸秆均匀的平铺在发酵筒2底部;当秸秆都投入到发酵筒2中后,驱动二号电机61,二号电机61带动三号轴63顺时针转动,此时棘爪66将棘轮65卡住,三号轴63和四号轴64均未受到阻力,搅拌杆68对秸秆等料液进行搅拌,一方面使得料液的温度更加的均匀,另一方面使得料液更好的吸收发酵筒2内的热量,从而提高了发酵筒2中的沼气产量;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存气罐3中储存。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