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制沼气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69359发布日期:2018-11-24 13:00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秸秆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秸秆制沼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废弃物,我国每年约产生6.4亿吨。目前主要以焚烧的手段进行处理,大量秸秆的露天燃烧,不仅不能有效利这部分资源,还导致co2,so2等气体的排放,污染了空气,加重了全球气候变暖。因此,研究可行的秸秆处理利用方法,实现其资源化,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缓解当今中国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粪为发酵原料,以沼气反应器为主要形式,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新的能量——物质循环装置,使秸秆中的生物能以沼气这种可燃气体的形式缓慢地释放出来,实现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的高效洁净能源化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有的沼气制作方法的产气量不稳定,产气效率低,对农作物秸秆的能量的转化效率低,如何更好的利用秸秆中的能量,需要我们去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秸秆制沼气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分离系统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避免了秸秆堆积造成秸秆中的能量无法有效的转化,有效的提高了秸秆中能量的转化效率,同时秸秆被粉碎成细小的颗粒,有效的提高了秸秆中能量的转化速度,提高了沼气的产量,同时使得产气量更加稳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秸秆制沼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干燥的秸秆经农作物秸秆粉碎分离系统粉碎到0.1-0.5cm后加水拌匀,加水量以料堆下部不出水为宜,然后加入发酵菌剂、碳酸氢氨拌匀;

步骤二:步骤一中拌匀后,在30℃的恒温条件下,向沼气池中加入厌氧活性污泥,调节沼气池内溶液的ph6.8-7.3,厌氧发酵40-70天,等待产气;

步骤三:步骤二中产气后,把粉碎的秸秆投料,同时加水喷洒;

步骤四:步骤三中喷洒后,每天按当天的进料量,由沼气池下部排出一定量的已发酵完毕的废沼渣;

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分离系统包括箱体、固定板、落料框、电机、粉碎块、安装板、研磨模块、滤网与收集框;所述固定板安装在箱体上方,固定板上左右对称设置有通孔;所述落料框安装在箱体上,落料框位于固定板上方,落料框为环形结构,落料框内壁设有环形凹槽,落料框用于将秸秆送入研磨机;所述电机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粉碎块为圆锥形结构,粉碎块下底面设有圆形凹槽,粉碎块的圆形凹槽的顶部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粉碎块上设有切刀,粉碎块用于对秸秆进行粉碎;所述安装板为环形结构,安装板通过弹簧安装在落料框的环形凹槽内,安装板为弹性材质;所述研磨模块位于箱体内,研磨模块位于固定板下方,研磨模块用于对秸秆进行研磨;所述滤网位于箱体内,滤网位于研磨模块下方,滤网用于对研磨后的秸秆碎屑进行筛分,从而得到颗粒细小的秸秆碎屑;所述收集框位于箱体内,收集框位于滤网下方,收集框用于收集筛分后的秸秆碎屑。工作时,通过落料框中向粉碎块上添加秸秆,秸秆经过粉碎块与安装板之间的缝隙中,电机带动粉碎块转动,使得秸秆在粉碎块的切刀的作用下被切碎,切割后的秸秆随着粉碎块转动,并通过固定板上的通孔进入箱体内,粉碎后的秸秆在滑道的作用下滑落至研磨模块上完成研磨,研磨后的秸秆碎屑通过滤网的筛分,最终颗粒大小达到标准的秸秆碎屑落入收集框中收集,从而得到所需的秸秆碎屑。

所述落料框顶部为漏斗形,漏斗形使得秸秆更好的由落料框进入粉碎块中。工作时,落料框顶部的漏斗形设计使得秸秆更好的由落料框进入粉碎块中,方便了秸秆的添加,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滑道,滑道数量为二,滑道左右对称设置在箱体的内壁上,滑道用于将粉碎后的秸秆输送至研磨模块,避免了粉碎后的秸秆洒落到箱体的其他部位,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同时不方便清理;所述研磨模块包括一号研磨板、二号研磨板、一号气缸与二号气缸;所述一号研磨板位于滑道下方,一号研磨板中间设有落料孔,一号研磨板用于对秸秆进行研磨;所述二号研磨板位于一号研磨板的下方,二号研磨板用于对秸秆进行研磨;所述一号气缸位于箱体外,一号气缸安装在箱体左侧,一号气缸活塞杆穿过箱体内壁与一号研磨板左端连接,一号气缸用于带动一号研磨板左右移动;所述二号气缸位于箱体外,二号气缸固定在箱体右侧,二号气缸活塞杆穿过箱体内壁与二号研磨板右端相连接,二号气缸用于带动二号研磨板左右移动;所述箱体外还设有一号导气管,一号导气管数量为二,两个一号导气管下端分别与一号气缸和二号气缸相连接,两个一号导气管的上端与落料框的环形凹槽相连通,一号导气管用于向一号气缸与二号气缸中导入气体。工作时,秸秆在粉碎块上的切刀的作用下被粉碎,粉碎后的秸秆碎屑通过滑道输送到一号研磨板上,再由一号研磨板的落料孔进入一号研磨板与二号研磨板之间进行研磨,滑道的存在避免了粉碎后的秸秆洒落到箱体的其他部位,造成原材料的浪费,避免了箱体受到污染,造成清理困难;过程中,秸秆在粉碎块的切刀的作用下对安装板进行挤压,由于安装板为弹性材质,使得安装板在挤压时产生形变,安装板挤压弹簧并压缩落料框的环形凹槽内的气体,使得气体通过一号导气管分别进入一号气缸与二号气缸中,一号气缸与二号气缸在一号导气管的作用下运动,带动一号研磨板与二号研磨板左右运动,使得进入一号研磨板与二号研磨板之间的秸秆被不断的研磨,从而使得秸秆被研磨到合适的大小,同时利用秸秆对安装板挤压产生的能量带动一号研磨板与二号研磨板运动,对能量进行了合理的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所述一号研磨板的下底面设有碗型凸起;所述二号研磨板的上表面设有碗型凹槽,碗型凹槽的底部设有过滤孔,碗型凹槽用于和碗型凸起相配合对秸秆进行研磨。工作时,二号研磨板的碗型凹槽使得秸秆碎屑被集中,避免了因秸秆碎屑分布面积过大,导致秸秆碎屑无法从二号研磨板上落入滤网上,同时一号研磨板的碗型凸起与二号研磨板的碗型凹槽,使得一号研磨板与二号研磨板左右运动对秸秆研磨时,同时对大颗粒的秸秆进行挤压,使得大颗粒的秸秆被挤压成细小的秸秆碎屑,提高了研磨的效率,提高了研磨模块的性能,提高了研磨的速度,加快了工作效率,同时使得秸秆被研磨成细小的碎屑,提高了制得的秸秆碎屑的品质。

所述箱体内还设有一号气囊、三号气缸与二号导气管;所述一号气囊数量为二,一号气囊分别位于一号研磨板右侧与二号研磨板左侧,一号气囊固定在箱体内壁上,一号气囊为弹性气囊,弹性气囊使得一号气囊受挤压后可以自动恢复;所述三号气缸数量为二,三号气缸左右对称铰接安装在箱体内壁上,三号气缸位于研磨模块下方,三号气缸的活塞杆与滤网相连接,三号气缸用于带动滤网抖动,从而使得滤网上的秸秆碎屑被快速的筛分,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所述二号导气管数量为二,二号导气管左右对称设置,二号导气管一端与一号气囊相连接,二号导气管另一端与三号气缸相连接,二号导气管用于将一号气囊中的气体输送至三号气缸中。工作时,一号气囊为弹性气囊,使得一号气囊受压后自动恢复,一号研磨板与二号研磨板的左右运动使得一号气囊受到挤压并恢复,一号气囊受压后,一号气囊中的气体通过二号导气管进入三号气缸中,带动三号气缸工作,一号气囊不断的压缩恢复使得三号气缸的活塞杆不断地伸缩,从而使得滤网在三号气缸的作用下不断的抖动,使得滤网上的秸秆碎屑快速的通过滤网,避免了滤网的堵塞,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利用一号研磨板与二号研磨板运动产生的能量,节约了成本,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分选框、喷头、二号气囊与三号导气管;所述分选框位于箱体内部,分选框通过拉绳安装在固定板下方,分选框用于收集灰尘;所述喷头数量为二,喷头左右对称安装在箱体内壁上,喷头用于将灰尘吹向分选框,使得灰尘与粉碎后的秸秆分离,从而提高了制得的秸秆碎屑的品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所述二号气囊数量为二,二号气囊左右对称设置,二号气囊安装在滤网与收集框之间,二号气囊为弹性气囊,二号气囊上设有单向进气阀,二号气囊用于向喷头中提供气体;所述三号导气管数量为二,三号导气管左右对称设置,三号导气管一端与二号气囊相连接,三号导气管另一端与喷头相连接,三号导气管内设有单向出气阀,三号导气管用于将二号气囊中的气体向喷头运输。工作时,三号气缸带动滤网挤压二号气囊,二号气囊为弹性气囊,使得二号气囊在受挤压时可以自动恢复,二号气囊上的单向进气阀使得二号气囊可以不断的从箱体中吸收空气,三号导气管将二号气囊中的气体输送向喷头,三号导气管中的单向出气阀,使得三号导气管只能单向的向喷头中输送气体,气体通过喷头吹向粉碎后下落的秸秆,使得秸秆中的灰尘被吹向分选框,实现了灰层与秸秆的分离,从而提高了最终制得的秸秆碎屑的品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通过利用滤网抖动产生的能量来实现灰尘与秸秆的分离,实现了能量的合理利用,节约了成本。

所述三号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挂钩;所述滤网上设有固定环,固定环用于与挂钩相连接。工作时,通过挂钩与固定环实现三号气缸与滤网的连接,使得滤网容易拆卸,方便了滤网的清洗,同时方便了滤网上的大颗粒的秸秆的清理、再研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秸秆制沼气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分离系统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避免了秸秆堆积造成秸秆中的能量无法有效的转化,有效的提高了秸秆中能量的转化效率,同时秸秆被粉碎成细小的颗粒,有效的提高了秸秆中能量的转化速度,提高了沼气的产量,同时使得产气量更加稳定。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秸秆制沼气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分离系统,通过粉碎块上的切刀对秸秆进行初步切割,再通过研磨装置对秸秆进行进一步的粉碎,使得秸秆被粉碎的更加细小,从而使得制作沼气时,秸秆中的能量能够快速的转化,提高了沼气的生成速度。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秸秆制沼气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分离系统,通过三号气缸与滤网相互配合,提高了秸秆碎屑通过滤网的速度,避免了细小的秸秆碎屑粘附在滤网上,从而提高了秸秆的粉碎速度,保证了有足够的粉碎的秸秆向沼气池中添加,保证了沼气的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中:箱体1、固定板2、落料框3、电机4、粉碎块5、安装板6、研磨模块7、滤网8、收集框9、滑道11、一号导气管12、一号气囊13、三号气缸14、二号导气管15、分选框16、喷头17、二号气囊18、三号导气管19、切刀51、一号研磨板71、二号研磨板72、一号气缸73、二号气缸74。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2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秸秆制沼气的方法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秸秆制沼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干燥的秸秆经农作物秸秆粉碎分离系统粉碎到0.1-0.5cm后加水拌匀,加水量以料堆下部不出水为宜,然后加入发酵菌剂、碳酸氢氨拌匀;

步骤二:步骤一中拌匀后,在30℃的恒温条件下,向沼气池中加入厌氧活性污泥,调节沼气池内溶液的ph6.8-7.3,厌氧发酵40-70天,等待产气;

步骤三:步骤二中产气后,把粉碎的秸秆投料,同时加水喷洒;

步骤四:步骤三中喷洒后,每天按当天的进料量,由沼气池下部排出一定量的已发酵完毕的废沼渣;

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分离系统包括箱体1、固定板2、落料框3、电机4、粉碎块5、安装板6、研磨模块7、滤网8与收集框9;所述固定板2安装在箱体1上方,固定板2上左右对称设置有通孔;所述落料框3安装在箱体1上,落料框3位于固定板2上方,落料框3为环形结构,落料框3内壁设有环形凹槽,落料框3用于将秸秆送入研磨机;所述电机4安装在固定板2上;所述粉碎块5为圆锥形结构,粉碎块5下底面设有圆形凹槽,粉碎块5的圆形凹槽的顶部与电机4输出轴相连接,粉碎块5上设有切刀51,粉碎块5用于对秸秆进行粉碎;所述安装板6为环形结构,安装板6通过弹簧安装在落料框3的环形凹槽内,安装板6为弹性材质;所述研磨模块7位于箱体1内,研磨模块7位于固定板2下方,研磨模块7用于对秸秆进行研磨;所述滤网8位于箱体1内,滤网8位于研磨模块7下方,滤网8用于对研磨后的秸秆碎屑进行筛分,从而得到颗粒细小的秸秆碎屑;所述收集框9位于箱体1内,收集框9位于滤网8下方,收集框9用于收集筛分后的秸秆碎屑。工作时,通过落料框3中向粉碎块5上添加秸秆,秸秆经过粉碎块5与安装板6之间的缝隙中,电机4带动粉碎块5转动,使得秸秆在粉碎块5的切刀51的作用下被切碎,切割后的秸秆随着粉碎块5转动,并通过固定板2上的通孔进入箱体1内,粉碎后的秸秆在滑道11的作用下滑落至研磨模块7上完成研磨,研磨后的秸秆碎屑通过滤网8的筛分,最终颗粒大小达到标准的秸秆碎屑落入收集框9中收集,从而得到所需的秸秆碎屑。

如图2所示,所述落料框3顶部为漏斗形,漏斗形使得秸秆更好的由落料框3进入粉碎块5中。工作时,落料框3顶部的漏斗形设计使得秸秆更好的由落料框3进入粉碎块5中,方便了秸秆的添加,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滑道11,滑道11数量为二,滑道11左右对称设置在箱体1的内壁上,滑道11用于将粉碎后的秸秆输送至研磨模块7,避免了粉碎后的秸秆洒落到箱体1的其他部位,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同时不方便清理;所述研磨模块7包括一号研磨板71、二号研磨板72、一号气缸73与二号气缸74;所述一号研磨板71位于滑道11下方,一号研磨板71中间设有落料孔,一号研磨板71用于对秸秆进行研磨;所述二号研磨板72位于一号研磨板71的下方,二号研磨板72用于对秸秆进行研磨;所述一号气缸73位于箱体1外,一号气缸73安装在箱体1左侧,一号气缸73活塞杆穿过箱体1内壁与一号研磨板71左端连接,一号气缸73用于带动一号研磨板71左右移动;所述二号气缸74位于箱体1外,二号气缸74固定在箱体1右侧,二号气缸74活塞杆穿过箱体1内壁与二号研磨板72右端相连接,二号气缸74用于带动二号研磨板72左右移动;所述箱体1外还设有一号导气管12,一号导气管12数量为二,两个一号导气管12下端分别与一号气缸73和二号气缸74相连接,两个一号导气管12的上端与落料框3的环形凹槽相连通,一号导气管12用于向一号气缸73与二号气缸74中导入气体。工作时,秸秆在粉碎块5上的切刀51的作用下被粉碎,粉碎后的秸秆碎屑通过滑道11输送到一号研磨板71上,再由一号研磨板71的落料孔进入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之间进行研磨,滑道11的存在避免了粉碎后的秸秆洒落到箱体1的其他部位,造成原材料的浪费,避免了箱体1受到污染,造成清理困难;过程中,秸秆在粉碎块5的切刀51的作用下对安装板6进行挤压,由于安装板6为弹性材质,使得安装板6在挤压时产生形变,安装板6挤压弹簧并压缩落料框3的环形凹槽内的气体,使得气体通过一号导气管12分别进入一号气缸73与二号气缸74中,一号气缸73与二号气缸74在一号导气管12的作用下运动,带动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左右运动,使得进入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之间的秸秆被不断的研磨,从而使得秸秆被研磨到合适的大小,同时利用秸秆对安装板6挤压产生的能量带动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运动,对能量进行了合理的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如图2所示,所述一号研磨板71的下底面设有碗型凸起;所述二号研磨板72的上表面设有碗型凹槽,碗型凹槽的底部设有过滤孔,碗型凹槽用于和碗型凸起相配合对秸秆进行研磨。工作时,二号研磨板72的碗型凹槽使得秸秆碎屑被集中,避免了因秸秆碎屑分布面积过大,导致秸秆碎屑无法从二号研磨板72上落入滤网8上,同时一号研磨板71的碗型凸起与二号研磨板72的碗型凹槽,使得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左右运动对秸秆研磨时,同时对大颗粒的秸秆进行挤压,使得大颗粒的秸秆被挤压成细小的秸秆碎屑,提高了研磨的效率,提高了研磨模块7的性能,提高了研磨的速度,加快了工作效率,同时使得秸秆被研磨成细小的碎屑,提高了制得的秸秆碎屑的品质。

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一号气囊13、三号气缸14与二号导气管15;所述一号气囊13数量为二,一号气囊13分别位于一号研磨板71右侧与二号研磨板72左侧,一号气囊13固定在箱体1内壁上,一号气囊13为弹性气囊,弹性气囊使得一号气囊13受挤压后可以自动恢复;所述三号气缸14数量为二,三号气缸14左右对称铰接安装在箱体1内壁上,三号气缸14位于研磨模块7下方,三号气缸14的活塞杆与滤网8相连接,三号气缸14用于带动滤网8抖动,从而使得滤网8上的秸秆碎屑被快速的筛分,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所述二号导气管15数量为二,二号导气管15左右对称设置,二号导气管15一端与一号气囊13相连接,二号导气管15另一端与三号气缸14相连接,二号导气管15用于将一号气囊13中的气体输送至三号气缸14中。工作时,一号气囊13为弹性气囊,使得一号气囊13受压后自动恢复,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的左右运动使得一号气囊13受到挤压并恢复,一号气囊13受压后,一号气囊13中的气体通过二号导气管15进入三号气缸14中,带动三号气缸14工作,一号气囊13不断的压缩恢复使得三号气缸14的活塞杆不断地伸缩,从而使得滤网8在三号气缸14的作用下不断的抖动,使得滤网8上的秸秆碎屑快速的通过滤网8,避免了滤网8的堵塞,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利用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运动产生的能量,节约了成本,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分选框16、喷头17、二号气囊18与三号导气管19;所述分选框16位于箱体1内部,分选框16通过拉绳安装在固定板2下方,分选框16用于收集灰尘;所述喷头17数量为二,喷头17左右对称安装在箱体1内壁上,喷头17用于将灰尘吹向分选框16,使得灰尘与粉碎后的秸秆分离,从而提高了制得的秸秆碎屑的品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所述二号气囊18数量为二,二号气囊18左右对称设置,二号气囊18安装在滤网8与收集框9之间,二号气囊18为弹性气囊,二号气囊18上设有单向进气阀,二号气囊18用于向喷头17中提供气体;所述三号导气管19数量为二,三号导气管19左右对称设置,三号导气管19一端与二号气囊18相连接,三号导气管19另一端与喷头17相连接,三号导气管19内设有单向出气阀,三号导气管19用于将二号气囊18中的气体向喷头17运输。工作时,三号气缸14带动滤网8挤压二号气囊18,二号气囊18为弹性气囊,使得二号气囊18在受挤压时可以自动恢复,二号气囊18上的单向进气阀使得二号气囊18可以不断的从箱体1中吸收空气,三号导气管19将二号气囊18中的气体输送向喷头17,三号导气管19中的单向出气阀,使得三号导气管19只能单向的向喷头17中输送气体,气体通过喷头17吹向粉碎后下落的秸秆,使得秸秆中的灰尘被吹向分选框16,实现了灰层与秸秆的分离,从而提高了最终制得的秸秆碎屑的品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通过利用滤网8抖动产生的能量来实现灰尘与秸秆的分离,实现了能量的合理利用,节约了成本。

如图2所示,所述三号气缸14的活塞杆上设有挂钩;所述滤网8上设有固定环,固定环用于与挂钩相连接。工作时,通过挂钩与固定环实现三号气缸14与滤网8的连接,使得滤网8容易拆卸,方便了滤网8的清洗,同时方便了滤网8上的大颗粒的秸秆的清理、再研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通过落料框3箱体1中输送秸秆,落料框3顶部的漏斗形设计使得秸秆更好的由落料框3进入粉碎块5中,方便了秸秆的添加,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秸秆洒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秸秆经过粉碎块5与安装板6之间的缝隙中,电机4带动粉碎块5转动,使得秸秆在粉碎块5上的切刀51的作用下被粉碎,研磨后的秸秆随着粉碎块5转动,并通过固定板2上的通孔进入箱体1内,秸秆碎屑在滑道11的作用下滑落至研磨模块7上完成研磨,研磨后的秸秆碎屑通过滤网8的筛分,最终颗粒大小达到标准的秸秆碎屑落入收集框9中收集,从而得到所需的秸秆碎屑。

过程中,秸秆在粉碎块5与安装板6之间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通过滑道11输送到一号研磨板71上,再由一号研磨板71的落料孔进入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之间进行研磨,滑道11的存在避免了粉碎后的秸秆洒落到箱体1的其他部位,避免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同时避免了箱体1受到污染,造成清理困难;过程中,秸秆在粉碎块5的切刀51的作用下对安装板6进行挤压,由于安装板6为弹性材质,使得安装板6在挤压时产生形变,安装板6挤压弹簧并压缩落料框3的环形凹槽内的气体,使得气体通过一号导气管12分别进入一号气缸73与二号气缸74中,一号气缸73与二号气缸74在一号导气管12的作用下运动,带动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左右运动,使得进入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之间的秸秆被不断的研磨,从而使得秸秆被研磨到合适的大小,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同时利用秸秆对安装板6挤压产生的能量带动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运动,对能量进行了合理的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二号研磨板72的碗型凹槽使得秸秆碎屑被集中,避免了因秸秆碎屑分布面积过大,导致秸秆碎屑无法从二号研磨板72上落入滤网8上,同时一号研磨板71的碗型凸起与二号研磨板72的碗型凹槽相互配合,使得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左右运动对秸秆研磨时,同时对大颗粒的秸秆进行挤压,使得大颗粒的秸秆被挤压成细小的秸秆碎屑,提高了研磨的效率,提高了研磨模块7的性能,提高了研磨的速度,加快了工作效率,同时使得秸秆被研磨成细小的碎屑,提高了制得的秸秆碎屑的品质。

由于一号气囊13为弹性气囊,使得一号气囊13受压后可自动恢复,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的左右运动使得一号气囊13受到挤压并恢复,一号气囊13受压后,一号气囊13中的气体通过二号导气管15进入三号气缸14中,带动三号气缸14工作,一号气囊13不断的压缩恢复使得三号气缸14的活塞杆不断地伸缩,从而使得滤网8在三号气缸14的作用下不断的抖动,使得滤网8上的秸秆粉末快速的通过滤网8,避免了滤网8的堵塞,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利用一号研磨板71与二号研磨板72运动产生的能量,节约了成本,避免了能量的浪费。同时,三号气缸14通过挂钩与滤网8的固定环连接,使得滤网8容易拆卸,方便了滤网8的清洗,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过程中,三号气缸14带动滤网8挤压二号气囊18,二号气囊18为弹性气囊,使得二号气囊18在受挤压时可以自动恢复,二号气囊18上的单向进气阀使得二号气囊18可以不断的从箱体1中吸收空气,三号导气管19将二号气囊18中的气体输送向喷头17,三号导气管19中的单向出气阀,使得三号导气管19只能单向的向喷头17中输送气体,气体通过喷头17吹向粉碎后下落的秸秆,使得秸秆中的灰尘被吹向分选框16,实现了灰尘与秸秆的分离,从而提高了最终制得的秸秆碎屑的品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通过利用滤网8抖动产生的能量来实现灰尘与秸秆的分离,实现了能量的合理利用,节约了成本。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三号气缸上的挂钩与滤网上的固定环实现三号气缸与滤网的连接,使得滤网方便拆卸,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三号气缸的活塞杆与滤网上设置极性相反的磁铁,从而实现三号气缸与滤网的连接,同时使得滤网方便拆卸。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此方法能够有效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得沼气,并且沼气产量稳定,从而此秸秆制作沼气的方法在秸秆能利用技术领域中是有用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