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绿茶中提取叶绿素的小型设备及提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85827发布日期:2019-03-22 21:21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绿茶中提取叶绿素的小型设备及提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叶绿素提取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从绿茶中提取叶绿素的小型设备及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叶绿素是高等植物和其他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含有的一类绿色色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可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等溶剂,不溶于水和石油醚,因此,可以用极性溶剂如丙酮、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提取叶绿素。

在现有技术中,提取叶绿素存在时间长、提取率低等问题,当绿色植物内叶绿素含量不够高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地提取出叶绿素。同时,现有的提取设备都较为复杂、笨重,不易拆装,成本较高,不适合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绿茶中提取叶绿素的小型设备及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从绿茶中提取叶绿素的小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一侧焊接固定有立柱,立柱侧面设有阵列分布的固定孔,立柱上设有圆形套管,圆形套管一侧设有横杆,横杆上设有方形套管,方形套管上设有第二紧固螺栓,方形套管底部设有y型支撑架,y型支撑架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右侧的圆形套管上设有金属瓶颈,金属瓶颈贯穿圆形套管,金属瓶颈底端设有倒立漏斗,倒立漏斗底部设有金属圆管,金属圆管底部设有烧瓶,烧瓶底部设有酒精灯,酒精灯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端一侧设有阵列分布的晾干孔。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贯穿圆形套管,立柱和圆形套管采用间隙配合,圆形套管另一侧设有第一紧固螺栓,圆形套管和横杆关于横杆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瓶颈和圆形套管采用过渡配合,金属圆管上设有金属盘,金属盘上设有阵列分布的通孔,通孔内设有第三紧固螺栓,第三紧固螺栓贯穿金属盘将其固定,金属盘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

一种从绿茶中提取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原料处理:采摘饱满、叶绿素丰富的绿茶茶叶,去除根茎,然后浸泡在温水中1小时后清洗茶叶表面的杂质,将清洗过后的绿茶茶叶放置在晾干孔中摊晾1小时,当绿茶茶叶表面完全干燥的时候取出;

二、纤维素酶解:将步骤一表面完全干燥的绿茶茶叶用经过消毒液多次消毒的刀片切碎,然后放置在烧瓶中,用研磨棒将茶叶研磨20min,待茶叶成浆糊状后加入30℃纤维素酶搅拌,然后在室温下酶解10小时,每隔1小时搅拌2min;

三、乙醇提取:将步骤二中酶解后的茶叶浆倒入烧瓶内,往烧瓶内加入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入量为茶叶浆的5倍,使用酒精灯加热30min后,待烧瓶冷却后取出烧瓶,充分震荡烧瓶内溶液,静置45min后固液分层,将上层的液体倒入盛放容器内,将分离得到的固体物料再加入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入量为固体物料的2.5倍,使用酒精灯加热15min后,待烧瓶冷却后取出烧瓶,充分震荡烧瓶内溶液,静置30min后固液分层,将上层的液体倒入所述盛放容器内,将两次分离得到的液体混合得到提取液;

四、除杂蒸馏:将步骤三得到的提取液使用压滤机进行过滤除杂,将过滤得到的溶液放入烧瓶内,使用酒精灯加热蒸馏,除去乙醇,得到纯净的叶绿素溶液;

五、真空干燥:将步骤四得到的叶绿素溶液进行低温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55-60℃,得到叶绿素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素酶的加入量为茶叶量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提取溶剂浓度优选为90%的乙醇或者75%的丙酮。

进一步地,所述提取液使用压滤机进行过滤时精度优选为110目。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真空干燥的优选温度为5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设计的设备简单,整体上采用螺栓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同时在金属圆管上设有金属盘,金属盘内设有橡胶密封圈,密封性更好;

2、本发明采用绿茶茶叶作为原材料,绿茶中叶绿素含量高,提取方法中使用纤维素酶和乙醇溶剂加热的方法,使得叶绿素分解出来的较为彻底,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相对较高;

3、本发明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工艺简单适合手工操作生产,所需提取溶剂总量较少,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小型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小型设备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小型设备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从绿茶中提取叶绿素的小型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一侧焊接固定有立柱2,立柱2侧面设有阵列分布的固定孔21,立柱2上设有圆形套管22,圆形套管22一侧设有横杆24,立柱2贯穿圆形套管22,立柱2和圆形套管22采用间隙配合,圆形套管22另一侧设有第一紧固螺栓23,圆形套管22和横杆24关于横杆24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如图2所示,横杆24上设有方形套管25,方形套管25上设有第二紧固螺栓2501,第二紧固螺栓2501穿过横杆24和方形套管25的内孔将其固定,螺栓固定方便拆卸和安装,方形套管25底部设有y型支撑架26,y型支撑架26固定在底座1上。

如图1和3所示,右侧的圆形套管22上设有金属瓶颈3,金属瓶颈3贯穿圆形套管22,金属瓶颈3和圆形套管22采用过渡配合,金属瓶颈3不会脱离圆形套管22。金属瓶颈3底端设有倒立漏斗31,倒立漏斗31底部设有金属圆管32,金属圆管32上设有金属盘3201,金属盘3201上设有阵列分布的通孔3202,通孔3202内设有第三紧固螺栓3203,第三紧固螺栓3203贯穿金属盘3201将其固定,金属盘3201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3204,使得金属盘3201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金属圆管32底部设有烧瓶4,烧瓶4底部设有酒精灯5,酒精灯5放置在底座1上。

如图1所示,底座1上端一侧设有阵列分布的晾干孔11,用于晾干绿茶茶叶。

一种从绿茶中提取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实施例:

一、原料处理:采摘饱满、叶绿素丰富的绿茶茶叶,去除根茎,然后浸泡在温水中1小时后清洗茶叶表面的杂质,将清洗过后的绿茶茶叶放置在晾干孔11中摊晾1小时,当绿茶茶叶表面完全干燥的时候取出。

二、纤维素酶解:将步骤一表面完全干燥的绿茶茶叶用经过消毒液多次消毒的刀片切碎,然后放置在烧瓶4中,用研磨棒将茶叶研磨20min,待茶叶成浆糊状后加入30℃纤维素酶搅拌,纤维素酶的加入量为茶叶量的一半,然后在室温下酶解10小时,每隔1小时搅拌2min。

三、乙醇提取:将步骤二中酶解后的茶叶浆倒入烧瓶4内,往烧瓶4内加入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入量为茶叶浆的5倍,使用酒精灯5加热30min后,待烧瓶4冷却后取出烧瓶4,充分震荡烧瓶内溶液,静置45min后固液分层,将上层的液体倒入盛放容器内,将分离得到的固体物料再加入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入量为固体物料的2.5倍,使用酒精灯5加热15min后,待烧瓶4冷却后取出烧瓶4,充分震荡烧瓶内溶液,静置30min后固液分层,将上层的液体倒入所述盛放容器内,将两次分离得到的液体混合得到提取液。

四、除杂蒸馏:将步骤三得到的提取液使用压滤机进行过滤除杂,将过滤得到的溶液放入烧瓶4内,使用酒精灯5加热蒸馏,除去乙醇,得到纯净的叶绿素溶液。

五、真空干燥:将步骤四得到的叶绿素溶液进行低温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55-60℃,得到叶绿素产品。

对比例:

一、原料处理:采摘饱满、叶绿素丰富的绿茶茶叶,去除根茎,然后浸泡在温水中1小时后清洗茶叶表面的杂质,将清洗过后的绿茶茶叶放置在晾干孔11中摊晾1小时,当绿茶茶叶表面完全干燥的时候取出。

二、纤维素酶解:将步骤一表面完全干燥的绿茶茶叶用经过消毒液多次消毒的刀片切碎,然后放置在烧瓶4中,用研磨棒将茶叶研磨20min,待茶叶成浆糊状后加入30℃纤维素酶搅拌,纤维素酶的加入量为茶叶量的一半,然后在室温下酶解10小时,每隔1小时搅拌2min。

三、丙酮提取:将步骤二中酶解后的茶叶浆倒入烧瓶4内,往烧瓶4内加入浓度为70%-80%的丙酮,加入量为茶叶浆的4倍,充分震荡烧瓶内溶液,静置40min后固液分层,将上层的液体倒入盛放容器内,将分离得到的固体物料再加入浓度为70%-80%的丙酮,加入量为固体物料的2倍,充分震荡烧瓶内溶液,静置30min后固液分层,将上层的液体倒入所述盛放容器内,将两次分离得到的液体混合得到提取液。

四、除杂蒸馏:将步骤三得到的提取液使用压滤机进行过滤除杂,将过滤得到的溶液放入烧瓶4内,使用酒精灯5加热蒸馏,除去丙酮,得到纯净的叶绿素溶液。

五、真空干燥:将步骤四得到的叶绿素溶液进行低温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55℃-65℃,得到叶绿素产品。

将实施例和对比例相比较可以得出:乙醇和丙酮都可以作为叶绿素萃取的溶剂,不同的是丙酮在萃取时无需加热,乙醇在萃取时需要加热作为催化作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