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6323发布日期:2019-04-09 20:34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牡丹籽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



背景技术:

牡丹籽是油用牡丹的种子,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油用牡丹种类有两种,分别为丹凤牡丹和紫斑牡丹,二者结出的牡丹籽的含油率均在20%以上,由于牡丹籽仁的含油量较高,富含a-亚麻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且抗旱、抗寒以及抗病性强,在岭地和坡地均可以栽培,无需在粮食种植用平原生长,所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牡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所以油用牡丹种植以及牡丹籽油生产的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在对牡丹籽进行榨油操作之前,需要先将牡丹籽与荚壳进行分离,再将牡丹籽仁从外壳中剥离,进行后续的压榨操作,而目前采用较多牡丹籽油提取方法为压榨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离法和亚临界低温萃取分离法,压榨法采用机械压榨的方式,出油率低,且杂质含量高,并且在挤压牡丹籽的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对牡丹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造成破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离法虽然萃取分离效果很好,且不会对牡丹籽油造成污染,但是必须在超高压状态下进行,生产设备对气密性的要求很高,导致生产设备的容积很小,无法对牡丹籽油进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生产,所以不适用于牡丹籽油的大规模生产,而亚临界低温萃取分离法则将萃取溶剂保持亚临界状态,即溶剂在高于其沸点但低于临界温度的温度区间内,在一定压力下以液态存在的状态,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为成熟技术,且不会对物料中的热敏性成分造成损害,并且对设备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大批量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设备要求高,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所述该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采用的主要溶剂为:丁烷,所述该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采用的主要设备有脱荚机、风选机、种子烘干机、筛选机、剥壳机、破碎机、萃取罐、蒸发罐、溶剂贮罐和压缩机。

优选的,所述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如下:

准备工作:

(1)将采摘下的带有荚壳的牡丹籽使用脱荚机进行荚壳与籽粒的脱离,收集籽粒与荚壳碎屑、灰尘和叶片等杂质的混合物;

(2)将收集的脱荚完成后混有荚壳碎屑、灰尘和叶片等杂质的牡丹籽通过风选机进行风选;

(3)将风选后的牡丹籽放入种子风干机中进行第一次加热烘干操作,方便后续的脱壳粉碎操作的进行;

(4)将脱壳后的牡丹籽仁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破碎完成后,利用烘干机进行第二次烘干操作,第二次烘干完成后备用;

低温萃取过程:

(1)将烘干完成后的牡丹籽仁装入萃取袋置于萃取罐中,通过溶剂泵和管道将溶剂贮罐中储存的丁烷通入萃取罐中,保证液态丁烷溶剂可以将装有牡丹籽仁的萃取袋完全浸没;

(2)使用与萃取罐相连的真空泵对萃取罐进行抽真空操作,要求萃取罐气压达到0.1mpa后,真空泵继续工作10min,通过萃取罐上安装的压力仪表观察罐内气压保持稳定后,真空泵停止工作;

(3)开始萃取操作,通过外部循环供水管道对萃取罐进行循环热水保温,令萃取罐的温度保持在50℃-60℃之间,萃取时间为1h-1.5h;

(4)达到萃取时间后,通过溶剂泵,将已经混合有牡丹籽油的丁烷液体从萃取罐中抽出,并通过密封管道传输至蒸发罐中;

(5)萃取罐和蒸发罐均与压缩机相连,压缩机工作降低萃取罐内的压力至0.1mpa,将萃取罐中萃取袋里牡丹籽粕残留的丁烷汽化进入压缩机,并通过压缩机和冷凝器冷凝液化,输送进溶剂贮罐中,留以循环使用,取出萃取袋,将萃取袋中的牡丹籽粕清出;

(6)溶剂泵抽出的牡丹籽油和丁烷混合液体处于蒸发罐中,通过压缩机将蒸发罐内的气压抽至0.1mpa,丁烷汽化蒸发,并进过压缩机和冷凝器压缩液化回流至溶剂贮罐,留以循环备用;

(7)上述步骤完成后,蒸发罐中进行存在低温萃取后得到的牡丹籽油,将牡丹籽油排出,完成低温萃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流程。

优选的,所述牡丹籽第一次加热烘干温度为100℃-120℃,持续时间为5min,共进行3次,每次间隔3min。

优选的,所述破碎机破碎后的牡丹籽仁颗粒的直径为70-80目。

优选的,所述牡丹籽第二次加热烘干温度为50℃-60℃,持续时间为1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采用了新的处理方法,使得进行低温萃取操作的牡丹籽仁颗粒的直径合适,保证丁烷溶剂在低温状态下可以对牡丹籽仁颗粒进行充分的萃取,提高了萃取的产量,大大减少了牡丹籽粕中残留的油量,且整个工艺流程大多为自动化,人力消耗少,成本减小,且对于萃取和分离容器内压力的要求仅为0.1mpa,达到0.1mpa所需要的抽真空设备以及能在0.1mpa条件下保持密封状态的萃取灌和分离容器的制作成本较低,符合规模化生产的要求,整体的设备采购和运行维护成本较低,适合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该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采用的主要溶剂为:丁烷,所述该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采用的主要设备有脱荚机、风选机、种子烘干机、筛选机、剥壳机、破碎机、萃取罐、蒸发罐、溶剂贮罐和压缩机。

本例的一种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牡丹籽油生产的低温压榨萃取工艺如下:

准备工作:

(1)将采摘下的带有荚壳的牡丹籽使用脱荚机进行荚壳与籽粒的脱离,收集籽粒与荚壳碎屑、灰尘和叶片等杂质的混合物;

(2)将收集的脱荚完成后混有荚壳碎屑、灰尘和叶片等杂质的牡丹籽通过风选机进行风选;

(3)将风选后的牡丹籽放入种子风干机中进行第一次加热烘干操作,方便后续的脱壳粉碎操作的进行;

(4)将脱壳后的牡丹籽仁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破碎完成后,利用烘干机进行第二次烘干操作,第二次烘干完成后备用;

低温萃取过程:

(1)将烘干完成后的牡丹籽仁装入萃取袋置于萃取罐中,通过溶剂泵和管道将溶剂贮罐中储存的丁烷通入萃取罐中,保证液态丁烷溶剂可以将装有牡丹籽仁的萃取袋完全浸没;

(2)使用与萃取罐相连的真空泵对萃取罐进行抽真空操作,要求萃取罐气压达到0.1mpa后,真空泵继续工作10min,通过萃取罐上安装的压力仪表观察罐内气压保持稳定后,真空泵停止工作;

(3)开始萃取操作,通过外部循环供水管道对萃取罐进行循环热水保温,令萃取罐的温度保持在50℃-60℃之间,萃取时间为1h-1.5h;

(4)达到萃取时间后,通过溶剂泵,将已经混合有牡丹籽油的丁烷液体从萃取罐中抽出,并通过密封管道传输至蒸发罐中;

(5)萃取罐和蒸发罐均与压缩机相连,压缩机工作降低萃取罐内的压力至0.1mpa,将萃取罐中萃取袋里牡丹籽粕残留的丁烷汽化进入压缩机,并通过压缩机和冷凝器冷凝液化,输送进溶剂贮罐中,留以循环使用,取出萃取袋,将萃取袋中的牡丹籽粕清出;

(6)溶剂泵抽出的牡丹籽油和丁烷混合液体处于蒸发罐中,通过压缩机将蒸发罐内的气压抽至0.1mpa,丁烷汽化蒸发,并进过压缩机和冷凝器压缩液化回流至溶剂贮罐,留以循环备用;

(7)上述步骤完成后,蒸发罐中进行存在低温萃取后得到的牡丹籽油,将牡丹籽油排出,完成低温萃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流程。

本例的牡丹籽第一次加热烘干温度为100℃-120℃,持续时间为5min,共进行3次,每次间隔3min,上述操作可以将牡丹籽外壳中的水进行充分的烘干蒸发,令牡丹籽外壳处于干燥脆弱的状态,保证在后续的脱壳操作中,牡丹籽外壳可以与牡丹籽仁顺利的脱离,而加热时长和间隔时间的设置,是为了避免持续高温对外壳内的牡丹籽中含有的物质造成破坏。

本例的述破碎机破碎后的牡丹籽仁颗粒的直径为70-80目,牡丹籽仁颗粒的直径为70-80目,可以保证在后续萃取过程中,牡丹籽仁颗粒与丁烷溶剂能充分接触,提高萃取的效率。

本例的牡丹籽第二次加热烘干温度为50℃-60℃,持续时间为1h,上述的操作采用较低温度持续烘干,能有效将脱壳后的牡丹籽中的水分蒸发,避免在后期的萃取过程中,大量水分对萃取处的牡丹籽油的品质造成影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