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1228发布日期:2018-09-15 00:0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油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榨油系统。



背景技术:

榨油机是油料加工机械的一种,是把经过预处理的油料坯以挤压的方法榨取植物油的机械。在压榨生产过程中,油料经过蒸炒锅炒料,依据不同油料物理特性与采用榨油机型号不同、压榨与预榨需求目的不一样,一般油料的炒料温度达到100至130度之间选择,入榨水分控制在2%至6%之间。

在连续生产过程中,油料先经过蒸炒锅进行炒料,直至符合入榨工艺要求后,熟料依次经过蒸炒锅的出料口、出料口与榨油机间的连接漏斗、榨油机的进料斗,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但是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在出料口处经常发生物料搭桥现象,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榨油系统,具有防止物料搭桥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榨油系统,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炒料装置和榨油机本体,所述榨油机本体包括进料斗和传动轴,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有驱动传动轴转动的电机,所述炒料装置包括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进料斗之间连接有连接斗,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一端伸入连接斗内的第一防堵机构,所述第一防堵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叶片和设置在机架上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一端插入连接斗内,所述第一叶片固定连接在位于连接斗内的第一转轴上,所述连接斗内设置有第二防堵机构。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榨油系统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叶片旋转,旋转的第一叶片破坏油料在连接斗内的搭桥,而第二防堵机构能够进一步破坏油料的搭桥,有效地防止油料在出料口位置发生堵塞。

进一步,所述连接斗侧壁开设有供第一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一皮带,所述第一主动轮固定设置在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轮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远离连接斗的一端,所述第一皮带绕设在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上。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带动传动轴转动,转动的传动轴带动第一主动轮旋转,第一主动轮带动第一皮带运动,第一皮带带动第一从动轮转动,第一从动轮驱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使第一叶片旋转以实现破拱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通孔内设置密封圈。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油料穿过通孔泄露到连接斗外。

进一步,所述第二防堵机构包括导气管、喷嘴和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与导气管连通的气泵,所述喷嘴安装在导气管于连接斗内的一端上。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气泵,空气通过气泵加压后经过导气管从喷嘴吹出,从而破坏油料的搭桥结构,有效地防止连接斗堵塞。

进一步,所述喷嘴上铰接有防止油料进入喷嘴内的防护盖,所述喷嘴内设置有拉簧且所述拉簧另一端与防护盖内壁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气泵未工作时,防护盖在拉簧的作用下处于盖合的状态,有效地防止油料进入喷嘴而导致喷嘴堵塞。

进一步,所述进料斗顶端设置有支架,所述进料斗内设置有第三防堵机构,所述第三防堵机构包括第二转轴、第二叶片和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支架上且伸入进料斗内,所述第二叶片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上。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第二驱动机构,使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叶片旋转,从而破坏进料斗内油料的搭桥结构,有效地防止油料堵塞进料斗。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连接轴、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皮带、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连接轴转动设置在支架上且一端伸出进料斗外,所述第二主动轮固定设置在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从动轮固定设置在连接轴上,所述第二皮带绕设在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顶端,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设置在连接轴上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的传动轴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第二主动轮带动第二皮带运动,第二皮带带动第二从动轮转动,第二从动轮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使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进而使第二转轴与第二叶片转动以达到破坏进料斗内油料搭桥结构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盖合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防护罩。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下落的油料进入附着在第一锥齿轮或第二锥齿轮上,避免影响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正常传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使用该榨油系统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叶片旋转,旋转的叶片破坏油料在连接斗内的搭桥,而第二防堵机构能够进一步破坏油料的搭桥,有效地防止油料在出料口位置发生堵塞;

二、当气泵未工作时,防护盖在拉簧的作用下处于盖合的状态,有效地防止油料进入喷嘴而导致喷嘴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榨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榨油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架;2、炒料装置;21、出料口;3、榨油机本体;31、进料斗;311、支架;32、传动轴;4、电机;5、连接斗;51、通孔;61、第一转轴;62、第一叶片;631、第一主动轮;632、第一从动轮;633、第一皮带;71、导气管;72、喷嘴;731、防护盖;732、拉簧;73、气泵;81、第二转轴;82、第二叶片;831、连接轴;832、第二主动轮;833、第二从动轮;834、第二皮带;835、第一锥齿轮;836、第二锥齿轮;9、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地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榨油系统,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炒料装置2和榨油机本体3,榨油机本体3包括进料斗31和传动轴32;机架1上固定设置有驱动传动轴32转动的电机4,炒料装置2包括出料口21,出料口21与进料斗31之间连接有连接斗5,机架1上设置有一端伸入连接斗5内的第一防堵机构;具体地,第一防堵机构包括第一转轴61、第一叶片62和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驱动第一转轴61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转轴61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且一端插入连接斗5内,第一叶片62固定连接在位于连接斗5内的第一转轴61上,连接斗5内设置有第二防堵机构。

如图1、2所示,连接斗5侧壁开设有供第一转轴61穿过的通孔51,进一步,通孔51内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以防止油料穿过通孔51泄露到连接斗5外;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631、第一从动轮632和第一皮带633,第一主动轮631固定设置在传动轴32上,第一从动轮632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61远离连接斗5的一端,第一皮带633绕设在第一主动轮631与第一从动轮632上。

如图2、3所示,第二防堵机构包括导气管71、喷嘴72和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的与导气管71连通的气泵73,喷嘴72安装在导气管71于连接斗5内的一端上。

具体工作过程:使用该榨油系统时,电机4启动带动传动轴32转动,转动的传动轴32带动第一主动轮631旋转,第一主动轮631带动第一皮带633运动,第一皮带633带动第一从动轮632转动,第一从动轮632驱动第一转轴61转动,进而使第一叶片62旋转,旋转的第一叶片62破坏油料在连接斗5内的搭桥;启动气泵73,空气通过气泵73加压后经过导气管71从喷嘴72吹出,从而破坏油料的搭桥结构,有效地防止油料在出料口21位置发生堵塞。

如图2、3所示,喷嘴72上铰接有防止油料进入喷嘴72内的防护盖731,喷嘴72内设置有拉簧732且拉簧732另一端与防护盖731内壁连接。当气泵73未工作时,防护盖731在拉簧732的作用下处于盖合的状态,有效地防止油料进入喷嘴72而导致喷嘴72堵塞。

如图2所示,进料斗31顶端设置有支架311,进料斗31内设置有第三防堵机构,第三防堵机构包括第二转轴81、第二叶片82和驱动第二转轴81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转轴81转动设置在支架311上且伸入进料斗31内,第二叶片82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81上。

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连接轴831、第二主动轮832、第二从动轮833、第二皮带834、第一锥齿轮835和第二锥齿轮836,连接轴831转动设置在支架311上且一端伸出进料斗31外,第二主动轮832固定设置在传动轴32上,第二从动轮833固定设置在连接轴831上,第二皮带834绕设在第二主动轮832与第二从动轮833上,第一锥齿轮835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81顶端,第二锥齿轮836固定设置在连接轴831上且与第一锥齿轮835啮合。

转动的传动轴32带动第二主动轮832转动,第二主动轮832带动第二皮带834运动,第二皮带834带动第二从动轮833转动,第二从动轮833带动连接轴831转动,从而使第二锥齿轮836转动,第二锥齿轮836带动第二转轴81转动,第二转轴81带动第二叶片82旋转,从而破坏进料斗31内油料的搭桥结构,有效地防止油料堵塞进料斗31。

如图2所示,支架311上设置有盖合第一锥齿轮835与第二锥齿轮836的防护罩9。防护罩9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下落的油料进入附着在第一锥齿轮835或第二锥齿轮836上,避免影响第一锥齿轮835与第二锥齿轮836的正常传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