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计数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3602发布日期:2018-11-16 23:3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皿,尤其是一种新型计数培养皿。



背景技术:

微生物检测常涉及到活菌菌落计数和菌落形态大小的观察。目前活菌计数的方法是:取菌液样品,进行10倍稀释的方式,逐级稀释到合适的稀释倍数,取该稀释菌液注入培养皿,加入冷却至46℃固体培养基混合,待冷却,倒置培养于合适温度条件下,24小时-48小时后进行平板菌落计数。计数平板菌落数在30-300个,过300个则记为多不可计,如平板中菌落分布均匀,但是数目较多,可将平板平均分为多个区域进行计数,再将该数乘以分区数(如分4份,则分区菌落数×4)记为该平板上菌落总数。

但这种计数方法存在弊端:一是分区方法主要凭个人感觉划分,准确性较低;二是计数通过记号笔在平板上以“点点”方式进行,如进行大量的计数,清洗平板较费力。而且在微生物试验中常需要对菌落的形态和大小进行观察,菌落形态可以通过体式显微镜进行观察,菌落大小用卡尺测量,但是测量操作很不方便。

除此之外,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培养皿盖不易扣严,会导致杂菌进入,影响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测量菌落大小、易于清洗,杂菌不易进入,便于统计的一种新型计数培养皿。

一种新型计数培养皿,包括培养皿盖,培养皿外壳,计数贴膜,内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培养皿外壳为两端设置有开口的中空圆柱体,底部开口处设置计数贴膜,顶部开口处设置培养皿盖,内培养皿设置在培养皿外壳空腔内。

培养皿外壳顶部设置有缺口。

培养皿盖直径与培养皿外壳内径相匹配,培养皿盖径向设置凸出,与培养皿外壳顶部缺口相匹配。

内培养皿的直径与培养皿外壳内径相匹配。

计数贴膜上设置有分区线和刻度线。

计数贴膜径向设置有凸出。

计数贴膜直径与培养皿外壳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可更换的计数贴膜,能满足不同的计数要求,提高计数精度和效率,并且可以测量菌落大小。易于清洁,使用方便,培养皿盖卡入培养皿外壳中,防止杂菌进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培养皿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计数贴膜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未装配培养皿盖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培养皿结构示意图;

图7是带有分区线和刻度线的计数贴膜示意图;

图中,1、培养皿盖,2、培养皿外壳,3、计数贴膜,4、内培养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培养皿外壳2为两端设置有开口的中空圆柱体,底部开口处设置计数贴膜3,顶部开口处设置缺口,培养皿盖1为圆形,培养皿盖1径向设置凸出,与培养皿外壳2顶部缺口相匹配,使用时,把培养皿盖1凸出对准培养皿外壳2顶部缺口,然后把培养皿盖1盖在培养皿外壳2顶部开口,因培养皿盖1直径与培养皿外壳2内径相匹配,所以不会松动,起到防止杂菌进入的效果,当需要打开时,用手抬起培养皿盖1的凸出即可。

实施例2

如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计数贴膜3为圆形TPU或PET材质,径向设置有凸出,其直径与培养皿外壳2直径相同,根据需要把带有分区线和刻度线的计数贴膜3沾水贴到培养皿外壳2底部,把装有菌落的内培养皿4放入到培养皿外壳2的空腔内,培养皿外壳2能对内培养皿4起到保护作用,使用完后可把计数贴膜3取下进行清洗。

实施例3

使用分区法计数时,将计数贴膜3贴在培养皿外壳2,然后在对应分区上进行局部计数,再乘以等分数,注意计数扇面两条边上的菌落时,只计一条线上的菌落,另一条不计。

实施例4

观察菌落大小时,将计数贴膜3贴在培养皿外壳2,然后根据菌落对应的刻度线,测量菌落大小。

实施例5

计数菌落时,将空白的计数贴膜3贴在培养皿外壳2,用记号笔在计数贴膜3上点点计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