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状真菌菌丝刮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4351发布日期:2019-01-22 22:01阅读:1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丝状真菌菌丝刮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丝状真菌菌丝刮取器,属于细胞或微生物培养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对真菌的遗传改造成为植物病理实验室的常备手段,在真菌基因敲除或插入片段时会对培养皿中的转化子菌丝进行收集,提取DNA、RNA或蛋白质进行鉴定。通常采用牙签或棉签对培养皿中的菌丝进行刮取,存在刮取菌丝量偏少,造成大量浪费等问题,而且常常由于棉签或牙签灭菌不彻底容易造成实验污染。另外,在进行多批不同的样品的刮取时,最好更换刮取器以便更好的防止污染,因此在实验进行中不但需要准备多支刮取器备用,还需要在每次刮取样品前重复灭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丝状真菌菌丝刮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菌丝刮取量偏少,灭菌不彻底,成本高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丝状真菌菌丝刮取器,包括刮取头、刮取杆和手柄,刮取杆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与刮取头连接,所述刮取头上设有连接凸起,在连接凸起外表设有螺纹,所述刮取杆上设有与连接凸起相配的连接内腔,在连接内腔内设有螺纹,所述刮取头、刮取杆和手柄的材质为镍铬合金。

所述刮取头的侧表面贴附有可逆感温变色层。

所述刮取杆为伸缩结构。

所述手柄外表包裹有耐高温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刮取器采用镍铬合金材质制作,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可以利用酒精灯进行消毒灭菌,消毒较为彻底,极大减小实验操作中的污染。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刮取头与刮取杆采用螺纹连接,可针对不同直径的培养皿选择搭配不同大小的刮取头,可满足从60 mm到150 mm的培养皿刮取菌丝的需要;同时一个刮取杆可以替换多个刮取头,不但节省制作物料,还能节省高温灭菌时间及放置空间。本实用新型刮取器具有简便、高效、易操作等特点,有效解决了真菌遗传操作中收集菌丝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刮取头,2、刮取杆,3、手柄,4、连接凸起,5、连接内腔,6、可逆感温变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一种丝状真菌菌丝刮取器,包括采用镍铬合金制作而成的刮取头1、刮取杆2和手柄3,刮取杆2一端与手柄3连接,另一端与刮取头1连接,其中,在刮取头1上设有连接凸起4,在连接凸起4外表设有螺纹,在刮取杆2上设有与连接凸起4相配的连接内腔5,在连接内腔5内设有螺纹,连接凸起4与连接内腔5螺纹连接,以上结构是菌丝刮取器的核心构件,其工作原理是:可通过连接凸起4与连接内腔5实现不同规格刮取头的更换,以节省成本。同时,在需要对刮取头1进行消毒时,可利用酒精灯灼烧即可。

为了便于实验人员直观快速的判断刮取头1是否冷却到室温,在刮取头1侧表面贴附有可逆感温变色层6,其中,可逆感温变色层6为常规的变色材料。

所述刮取杆2采用常规的伸缩结构,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刮取器的占用空间。所述手柄3外表包裹有耐高温橡胶,具有防烫功能,在灼烧消毒时保护实验人员不被烫伤。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