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糖打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7083发布日期:2019-03-22 20:35阅读:1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糖打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糖打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红糖是指带蜜的甘蔗成品糖,因没有经过高度精炼,它们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含有蔗糖外,还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类物质、维生素和铁、锌、锰、铬等矿物元素,营养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补品。中医认为,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特别适于产妇、儿童及贫血者食用,同时红糖含有的丰富的多酚类物质更是使红糖兼具保健和美容的作用。

红糖是甘蔗经榨汁、撇泡、过滤、蒸发、熬制、打砂、浇模成型等工序制作而成。熬制完成达到出锅浓度的糖浆经过激烈搅拌后,糖浆中会产生大量细小的蔗糖砂粒,俗称“起砂”,促使糖浆起砂的过程称为“打砂”。打砂的好坏对产品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打砂打得好的红糖通常质感松软,从糖的断面可看到清晰、细腻的砂粒和明显的砂线。

打砂时需要对糖浆进行持续搅动,其作用有三,一是刺激起晶,二是促进散热,三是保持糖浆的均匀性。在靠近容器壁的地方,由于降温速度较快,糖浆结晶速度快并容易粘附和凝固在器壁上,需要及时铲(刮)起并与糖浆混匀,否则会形成糖块导致无法浇模成型,同时还会影响打砂效果和打砂的均匀性。

传统红糖打砂工序几乎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通过人工方式完成,随着打砂过程的进行,糖膏浓度越来越高,打砂阻力也越来越大,操作劳动强度较大。人们尝试采用电动搅拌器代替人工打砂,将熬制好的糖浆倒入一个桶内,采用单轴搅拌器的旋转代替人工打砂。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搅拌桨叶必须与容器壁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桨叶会与容器壁发生碰撞,导致桨叶损坏、器壁受损或者发生更严重的安全事故。由于该方法无法实现刮壁操作,搅拌过程留有死角,容器壁附近的糖膏无法搅拌,导致糖膏混合不均匀,影响打砂效果以及对浇注成型时机的把握,因此目前传统红糖生产尚无适宜的机械打砂设备,仍以人工打砂为主。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传统红糖打砂工序几乎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通过人工方式完成,随着打砂过程的进行,糖膏浓度越来越高,打砂阻力也越来越大,操作劳动强度较大。人们尝试采用电动搅拌器代替人工打砂,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搅拌桨叶必须与容器壁保持一定的距离,无法实现刮壁操作,搅拌过程留有死角,糖膏混合不均匀,打砂效果不理想,目前仍以人工打砂为主。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是为了减少红糖打砂过程繁重的人工劳动,以设备代替人工劳动,同时可实现标准化操作,减少人工操作的随意性。

难度在于:目前尚无适宜的适用于传统红糖生产的打砂设备,人们尝试采用立式单轴搅拌器代替人工打砂,将熬制好的糖浆转移到立式容器中,然后放入桨叶式搅拌器进行搅拌。桨叶选择过小,无法实现高粘度浓稠糖膏的搅拌效果,靠近容器壁的糖膏容易凝固,影响糖膏的均匀性;选择与容器直径配套的大桨叶,由于单轴搅拌器旋转过程中离心力的作用,桨叶会与容器壁发生碰撞,导致桨叶损坏、器壁受损或者发生更严重的安全事故。为防止桨叶与容器壁刮擦碰撞,必须保持5-10cm的距离,导致靠近容器壁的糖膏无法搅到,造成糖膏凝固,影响打砂效果及成型浇注时机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糖打砂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糖打砂装置,包括搅拌槽、搅拌装置、传动装置等。

所述的搅拌槽为卧式布置,底部为半圆槽结构,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搅拌槽内安装有搅拌装置,在传动装置带动下实现旋转搅拌。

所述的搅拌槽为卧式布置,底部为半圆槽结构,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搅拌槽内安装有搅拌装置,在传动装置带动下实现旋转搅拌。

所述的搅拌槽为可翻转设计,工作时通过定位销固定后保持直立,打砂完成后,拉开定位销搅拌槽即可手动翻转,最大翻转角度为120°,当翻转角度达到120°时,搅拌槽侧边被机箱顶住,即停止转动,此时搅拌槽的口向下倾斜,槽内糖膏可以自动流出,粘附在槽壁上的部分可以通过搅拌装置的转动将其刮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桨叶式搅拌器无法刮壁、搅拌留有死角、糖膏无法均匀混合的问题。搅拌槽设计成可翻转式,翻转角度为120°,完成打砂的糖膏通过自身重力和搅拌装置的推(刮)实现自动出料。通过上述技术的实现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也为机械打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所述的搅拌装置的搅拌器为绞龙式,由绞龙轴、绞龙臂及绞龙刮板组成,绞龙臂垂直固定于绞龙轴上,两片绞龙刮板固连于绞龙臂上,绞龙刮板外沿包裹有尼龙层,可避免绞龙与器壁的硬摩擦,绞龙刮板边缘与容器的间隙为1mm,可最大程度减小搅拌死角。

所述搅拌装置的每个绞龙刮板均由三个绞龙臂与绞龙轴连接,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绞龙刮板工作时的稳定性,不会出现由于离心力导致刮板运动轨迹偏移而与容器壁碰撞的情况。

所述的传动装置由电机、带轮、传动齿轮及传动轴组成;传动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

打砂机工作时,电机带动皮带轮转动,带轮与小齿轮安装在同一传动轴的两端,并通过与之啮合的大齿轮变速;传动轴安装在两侧的传动轴支撑座上;大齿轮与绞龙轴连接,绞龙轴两端安装在绞龙轴支撑座上,传动齿轮带动搅拌器转动实现对搅拌槽内糖膏的搅拌。

传动轴支撑座、绞龙轴支撑座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上。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机箱内。

所述的红糖打砂设备在机箱正面靠左上位置装有启停开关,可方便打砂过程启停操作。启停开关与传动装置电机连接。

所述的红糖打砂设备机箱下面通过螺栓装有脚轮,可轻松移动打砂设备并与上下工序衔接,减少了人工搬运物料的劳动强度。工作时通过脚轮上的锁定装置锁定脚轮,避免搅拌时设备自行移动。

所述的红糖打砂设备的运动零部件均放置于机箱内,较好的保证使用者操作安全。

所述的红糖打砂设备结构简单,造型美观,造价低廉,卸料、清洗、维修方便,可与其它设备完成连续性生产,

本实用新型采用绞龙式桨叶,可实现低速大扭矩搅拌,可使高粘度糖膏产生轴向和径向的分散,搅拌混匀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糖打砂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糖打砂装置A-A线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A线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装置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装置右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搅拌装置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搅拌装置左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部放大图。

图中:1、搅拌槽;2、机箱;3、定位销;4、启停开关;5、轮子;6、搅拌装置;61、绞龙刮板;62、绞龙臂;63、绞龙轴;7、传动齿轮;71、小齿轮;72、大齿轮;8、电机;9、带轮;10、支架;11、传动轴;12、传动轴支撑座;13、绞龙轴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传统红糖打砂工序几乎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通过人工方式完成,随着打砂过程的进行,糖膏浓度越来越高,打砂阻力也越来越大,操作劳动强度较大。人们尝试采用电动搅拌器代替人工打砂,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搅拌桨叶必须与容器壁保持一定的距离,无法实现刮壁操作,搅拌过程留有死角,糖膏混合不均匀,打砂效果不理想,目前仍以人工打砂为主。

如图1-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糖打砂装置,包括搅拌槽1、搅拌装置6、传动装置等。

所述的搅拌槽1为卧式布置,底部为半圆槽结构,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搅拌槽内安装有搅拌装置,在传动装置带动下实现旋转搅拌。

所述的搅拌槽1为可翻转设计,工作时通过定位销3固定后保持直立,打砂完成后,拉开定位销3,搅拌槽即可手动翻转120°,到120°时搅拌槽侧边被机箱顶住,即停止转动,此时搅拌槽的口向下倾斜,槽内糖膏可以自动流出,粘附在槽壁上的部分可以通过搅拌装置的转动将其刮出。

所述的搅拌装置6的搅拌器为绞龙式,由绞龙轴63、绞龙臂62及绞龙刮板61组成,绞龙臂62垂直固定于绞龙轴上,两片绞龙刮板固连于绞龙臂上,绞龙刮板外沿包裹有尼龙层,可避免绞龙与器壁的硬摩擦,绞龙刮板边缘与容器的间隙为1mm,可最大程度减小搅拌死角。

所述搅拌装置6的每个绞龙刮板与三个绞龙臂连接,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绞龙刮板工作时的稳定性。

所述的传动装置由电机8、带轮9、传动齿轮7(两级齿轮)及传动轴11组成,打砂机工作时,电机8带动皮带9轮转动,带轮9与小齿轮71安装在同一传动轴11的两端,并通过与之啮合的大齿轮72变速;传动轴11安装在传动轴支撑座12的轴承上进行支撑;大齿轮72与绞龙轴63连接,绞龙轴两端安装在绞龙轴支撑座13的轴承上进行支撑,传动齿轮7带动搅拌器转动实现对搅拌槽1内糖膏的搅拌。

传动轴支撑座12、绞龙轴支撑座13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10上。

所述的红糖打砂设备在机箱2正面靠左上位置装有启停开关4,可方便电机8打砂过程启停操作。

所述的红糖打砂设备机箱2下面装有轮子5,可轻松移动打砂设备而与上下工序衔接,减少了人工搬运物料的劳动强度。

所述的红糖打砂设备的运动零部件均放置于机箱2内,较好的保证使用者操作安全。

所述的红糖打砂设备结构简单,造型美观,造价低廉,卸料、清洗、维修方便,可与其它设备完成连续性生产,

本实用新型采用绞龙式桨叶,可实现低速大扭矩搅拌,可使高粘度糖膏产生轴向和径向的分散,搅拌混匀效果更好。

工作原理:

红糖打砂的原理:将糖浆熬制到很高的浓度,达到高度过饱和区,然后放到打砂容器中进行打砂,一方面由于不断的搅动使糖浆散热比较快,加速了糖浆的降温,降温过程进一步提高了糖浆的过饱和度,为自然起晶提供了更足的动力;另一方面,搅动使得高过饱和度的糖浆受到外界刺激,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蔗糖晶体大量析出,于是在糖浆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砂粒析出,同时结晶过程释放的结晶热使得糖浆中的水分继续蒸发,维持糖浆的高过饱和度,如此循环,糖浆逐渐变成浓稠的含有丰富砂粒的糖膏。

打砂过程中靠近容器壁的糖浆降温速度快,起砂速度也很快,糖浆逐渐浓稠并凝固粘附于器壁上;而中间的糖浆由于降温速度慢,起砂速度也较慢,如果容器壁的糖膏不能及时铲(刮)下,将会结成糖块影响糖膏的均匀性和打砂效果。所以机械打砂设备的关键在于搅拌均匀、可以刮壁或尽量减少搅拌死角。

本实用新型机构主要针对红糖打砂环节的需要设计,搅拌容器设计为卧式,搅拌轴可两端固定,克服了立式单轴搅拌器只有一个固定点容易甩动的问题;底部为半圆形,可最大程度的保证减少搅拌死角。采用两片镜像绞龙式搅拌叶片,可使糖膏形成轴向和径向分散,既减小了搅拌阻力同时也提高了混合效果。每个绞龙刮板采用三个绞龙臂进行固定,较好的保证了搅拌过程中搅拌叶片的稳定定,从而可以使得搅拌叶片与容器壁的间隙足够小(1mm),尽量减少搅拌死角。绞龙刮板外沿包裹有尼龙层,可避免热膨胀导致绞龙与器壁发生硬摩擦。

运行原理中,电机与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电机转动带动皮带轮转动,皮带轮和小齿轮分别安装在传动轴的两端,皮带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大齿轮转动,实现减速的目的。绞龙轴与大齿轮连接,大齿轮转动带动绞龙轴转动,使得通过绞龙臂固定在绞龙轴上的绞龙刮板一起转动,实现对搅拌槽内糖膏的搅拌混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桨叶式搅拌器无法刮壁、搅拌留有死角、糖膏无法混合均匀的问题。搅拌槽设计成可翻转式,翻转角度为120°,打砂完成的糖膏通过自身重力和搅拌装置的推力实现自动出料。通过上述技术的实现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也为生产过程机械化提供了可行方案。

所述的搅拌槽为卧式布置,底部为半圆槽结构,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搅拌槽内安装有搅拌装置,在传动装置带动下实现旋转搅拌。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