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缸过滤用暗舱式强制分流生物培菌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6137发布日期:2019-05-03 18:52阅读:1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缸过滤用暗舱式强制分流生物培菌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缸过滤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专门用于培育硝化细菌的滤材。



背景技术:

水族箱中鱼类粪便、食物残渣等垃圾在水中会分解为有毒元素氨,只能通过亚硝酸菌来将水中的氨转化为亚硝酸盐,进一步通过硝酸菌转化为硝酸盐,从而保障鱼类的生活。硝化细菌无法单独存活于水中,必须依附于生物滤材上来生存,目前常见的生物滤材有烧制滤材及其他形式的生物滤材等。传统的烧制滤材存在孔隙度有限,容易掉粉尘,陶土性质容易引起饲养水质硬度、酸碱度的大幅度改变等问题;而其他形式的生物滤材,体积较小,真正实用工作空间小。这两种滤材都存在水流不均的问题,降低了滤材的实用性和生物净化效率,且没有创造出硝化细菌的最佳生存环境——暗环境,需要定期更换,消耗成本较高。目前所有生物滤材在鱼缸过滤槽中普遍堆积使用,摆放不规整,易造成空间浪费,降低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生物滤材的使用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专为培育硝化细菌而设计的新型滤材结构即暗舱式强制分流生物培菌仓,其能够解决传统滤材孔隙度有限、易掉粉尘、陶土材料易改变水质指标、实用体积小、水流不均、须定期更换以及空间浪费等问题,创造硝化细菌最佳生存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缸过滤用暗舱式强制分流生物培菌仓,包括导流帽、培菌仓主体以及生化滤芯;所述导流帽、培菌仓主体上下安装且互相连通,所述生化滤芯设置在培菌仓主体内;其中:

所述导流帽包括内腔贯通且外围为盒体框架结构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部间隔并排分布有多根分流齿梳、下部用于与培菌仓主体的上部连接;

所述培菌仓主体包括内腔贯通的筒状主体,所述筒状主体的底部开口间隔并排分布有多根导流齿梳,且相邻的导流齿梳之间构成导流槽;所述筒状主体的内壁上间隔分布有多根竖向延伸的导流凸起,且相邻的导流凸起之间构成导流通道;

所述生化滤芯安装在所述筒状主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齿梳的下端面以及导流齿梳的左右两端面均为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多根分流齿梳中由中央向两侧高度依次递减。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帽底座的下部通过插接配合座在所述培菌仓主体筒状主体的上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多根导流齿梳之间架设至少一根加固梁。

进一步的,所述生化滤芯为生化棉。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帽、培菌仓主体均为塑料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培菌仓主体为深色不透明塑料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梁的下端面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能够为生物净化的主力细菌硝化细菌提供最佳生存条件,与现有生物滤材技术相比较,具体有以下优点:

1、创造了黑暗环境,满足硝化细菌暗环境下硝化作用更旺盛的条件;

2、强制分流使得通过滤芯的水流更均匀无死角,提高了硝化细菌的工作效率;

3、采用中性材料,满足硝化细菌需要中性或者弱碱性的最佳生存条件;

4、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不会造成饲养水质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

5、形状规整,摆放使用时极大节约了空间,减少了空间浪费,且维护方便,易清洗,使用寿命长,正常使用可实现终生免换;

6、滤芯体积大,孔隙度高,为硝化细菌的依附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同时增加了滤芯通透性,能更好的为好氧的硝化细菌提供营养和氧气供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培菌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4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图7的俯视图;

图10是图7的仰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在水族箱底部过滤槽中实际使用时水流流向示意图;

图12分流齿梳底面、导流齿梳两端面以及加固梁底面的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流帽,1.1、底座,1.2、分流齿梳;2、培菌仓主体;2.1、导流齿梳;2.2、加固梁,2.3、导流凸起;3、生化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11所示,一种鱼缸过滤用暗舱式强制分流生物培菌仓,包括导流帽1、培菌仓主体2以及生化滤芯3;导流帽1、培菌仓主体2上下通过插接配合安装且二者内腔互相连通构成水流通道,导流帽1、培菌仓主体2均为深色不透明塑料材质;生化滤芯3选择为生化棉,填充在培菌仓主体2内;导流帽1、培菌仓主体2以及生化滤芯3三者共同构成暗舱式强制分流生物培菌仓。

导流帽1包括内腔贯通且为方形盒体结构的底座1.1,底座1.1的上部间隔并排分布有多根分流齿梳1.2、下部用于与培菌仓主体2的上部连接。

培菌仓主体2包括内腔贯通的方筒状主体,方筒状主体的底部开口间隔并排分布有多根导流齿梳2.1,且相邻的导流齿梳2.1之间构成导流槽,多根导流齿梳2.1之间架设两根加固梁2.2;方筒状主体的内壁上间隔分布有多根竖向延伸的导流凸起2.3,且相邻的导流凸起2.3之间构成导流通道;生化滤芯3即生化棉填充在筒状主体内。

工作时,将生化滤芯3即生化棉放在培菌仓主体2中,盖好导流帽1放入鱼缸底滤的过滤槽中使用。培菌仓整体2为深色不透明塑料材质,为硝化细菌的生存创造了黑暗环境,同时不会对水质指标产生影响。培菌仓主体2内壁上设有由导流凸起2.3构成的导流通道,若生化滤芯2中残留垃圾多度时,能起到防堵的作用,不会影响水流通过。培菌仓主体2底部设有导流齿梳2.1构成的导流槽,当水流流过时会通过导流槽分流成数股。导流槽间设有两根加固梁2.2,增加了导流槽的强度。通过导流槽分流,使得自下而上通过生化滤芯的水流均匀无死角,为好氧的硝化细菌提供营养和氧气供给。水流到达顶端被导流帽分流,确保了全程水流均匀无死角。

实施例2

参照图1-11所示,一种鱼缸过滤用暗舱式强制分流生物培菌仓,其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包括以下优选设计:参见图12,导流帽1的分流齿梳1.2底面设计成圆弧状,导流槽的导流齿梳2.1左右两端面设计成圆弧状;加固梁2.2底面设计为圆弧形;以上各面均是相对与水流方向相对,因此圆弧形即弧面的设计均能够减小水流冲击力(箭头为水流方向),更易于分流。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同实施例1,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