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66237发布日期:2019-07-13 09:37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气雾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不干胶、双面胶具有使用方便、粘贴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包装、物流、医药、电器等行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不干胶广告,在电线杆上,公交站牌上,立交桥栏杆上,墙面,地面,电梯间等地方随处可见,这些广告残留胶痕迹极难清除,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目前,人们用于去除不干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用洗洁精水浸泡后,用钢丝球或刀片挂掉不干胶等黏贴物,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容易对被处理物体的表面造成损伤;其二是采用向物体上喷洒用甲醇、乙醇、苯系物、丙酮、松节油等有机溶剂和含有有机溶剂的不干胶气雾剂,这种气雾剂溶解能力强,能够有效去除物体表面的残留的胶渍,但是这些有机溶剂和含有有机溶剂的气雾剂会产生诸多问题,比如:1,立即挥发到空气中,被人吸收后会刺激呼吸道,甚至刺激视神经,继而造成健康隐患,特别是在家庭、办公室、汽车内等对健康要求较高的及经常需要关闭门窗的封闭环境中;2,直接接触会损伤人体皮肤;3,在清除物体表面胶渍的同时也会对物体的表面产生溶解作用,特别是会对树脂、塑料材质的物体进行溶解,降低物体的使用寿命;4,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些问题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无腐蚀性的,环境友好的,对人体无刺激的,不会对物体本身造成损伤的,去除胶渍效率高的环保型气雾剂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按重量份组分如下:膨胀颗粒5-10份、渗透助剂3-7份、抛射剂80-150份、烷基苯磺酸钠2-5份。

优选地,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其中所述抛射剂为三氯一氟甲烷、二氟甲烷、三氯四氟乙烷之一或组合。

优选地,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其中所述膨胀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浓度为0.1-0.3mol/l的碳酸钾溶液10-20份,浓度为0.1-0.3mol/l的碳酸钠溶液5-15份,混合后制得混合盐溶液,然后取锂皂石10-15份加入到混合盐溶液中,在转速为800-1000r/min下机械搅拌3-5h,然后置于-10--15℃下低温冷冻10-20h后自然解冻20-25h,重复冷冻解冻4-5次后置于离心机中以3500-4500r/min的速率离心10-15min,倾去上清液后置于70-8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备用;

2)将经过预处理的锂皂石加入到马弗炉中,以10-1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150-200℃,保温10-30min后再以20-3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400-500℃,高温煅烧3-4h,然后以3-5℃/min的降温速度缓慢降温至室温,重复上述升温煅烧降温3-5次,即可制得改性锂皂石;

3)取黄原胶13-17份,加入到30-50份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制得黄原胶溶液,然后加热至50-60℃,然后加入过硫酸铵0.1-0.2份,保温5-10min后再加入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4-6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2-0.3份、丙烯酸5-8份和改性锂皂石,混合搅拌后加热至70-80℃,恒温反应3-5h,待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置于50-6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经超微粉碎,即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0-20um的膨胀颗粒。

优选地,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其中所述渗透助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95-98%的浓硫酸15-20份,65-70%的浓硝酸3-5份,混合后制得混合酸溶液,然后取纳米石墨粉5-8份,加入到混合酸溶液中,加热至60-70℃,浸泡1-2h,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20-30min,置于60-7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再置于800-1000℃马弗炉中煅烧3-7h,制得膨胀纳米石墨粉;

2)将膨胀纳米石墨粉加入到蒸馏水中,混合搅拌后制得浓度为0.5-0.8%的膨胀纳米石墨粉水溶液,然后取己二酸3-5份,在400-600w超声波下振荡分散1-1.5h,再加入丙烯酸4-7份,继续振荡分散1-1.5h,然后加入过硫酸铵0.1-0.2份,浓度10-15%的盐酸5-10份,在转速为50-100r/min的冰水浴中搅拌反应3-4h,将产物用乙醇和蒸馏水交替洗涤至中性,然后置于40-6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经超细微粉碎机粉碎后过纳米级筛网,即可制得渗透助剂。

优选地,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其中所述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膨胀颗粒加入到密闭容器中,在400-600w超声波下进行振荡,然后往容器中通入流速为20-40ml/min,温度为50-70℃的氮气,持续通入30-50min,待氮气通入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以30-50ml/min的流速通入携带有渗透助剂的氮气,待含有渗透助剂的氮气完全通入容器中后继续振荡1-2h,然后将产物迅速移出,与抛射剂、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后共同封装在具有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即可制得。

优选地,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其中所述气雾剂的使用方法如下:取少量自来水喷洒在不干胶残胶表面上,然后用手在残胶表面揉搓1-2min,然后在残胶表面喷洒气雾剂,继续揉搓2-3min,待揉搓结束后继续喷洒自来水,静置3-5min后用手揉搓即可达到清除不干胶的效果。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制备的用于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为固相气雾剂,通过气相吸附法,使得渗透助剂吸附在膨胀颗粒表面形成复合固体微粒,该固体微粒具有很好的吸水膨胀性和渗透性,在外力的揉搓作用下可以有效的渗透进不干胶残胶中,降低胶黏物的黏性以及减小残胶与物体材质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残胶的清除,加入的膨胀颗粒具有极强的吸水膨胀性能,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有效的渗透进不干胶残胶中,通过吸水膨胀可以增大残胶中胶黏物孔隙的孔容,使得胶黏物的化学键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降低化学键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使得胶黏物失去/降低黏性,同时膨胀颗粒还可以渗透进残胶与物体材质的接触面之间,通过吸水膨胀从而增大残胶与物体材质接触面的间距,从而降低接触面积,使得残胶在外力的揉搓下容易快速去除;加入的渗透助剂中含有阴离子基团羧酸基,与自来水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之间具有很好的吸附性,使得渗透助剂在外力的揉搓作用下可以很好的渗透进不干胶残胶中,从而提高气雾剂中固体微粒的渗透性;加入的抛射剂作为气雾剂的喷射动力来源,可以使得气雾剂中的固体微粒以雾状喷出,不仅可以使固体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残胶表面,而且还可以降低固体颗粒的用量,提高利用率;加入的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湿润后的残胶表面张力,有利于固体颗粒渗透进残胶中;该气雾剂可以快速有效的清除塑料、金属、木板、玻璃等表面的不干胶残留胶痕,并且不含甲醇、乙醇、苯系物等有机溶剂,对人体皮肤、视神经以及呼吸系统无刺激性,也不会对物体材质本身造成二次伤害,可广泛适用于家庭、办公室、汽车内等对健康要求较高的以及需要经常关闭门窗的密封环境中。

2.本发明制备的用于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其中添加的膨胀颗粒具有极强的吸水膨胀性能,首先将锂皂石浸泡在由碳酸钾和碳酸钠组成的混合盐溶液中,可以提高锂皂石的膨胀容,然后经多次的冷冻解冻,可以增大锂皂石空间结构的孔容孔径,从而提高锂皂石的膨胀容;其次将经过处理的锂皂石进行高温煅烧,可以增大锂皂石结构中的片状层间距,可以进一步提高锂皂石的膨胀容以及提高锂皂石的吸附性;最后在引发剂和交联剂的作用下与黄原胶和丙烯酸发生接枝聚合反应,形成具有极强吸水膨胀性的颗粒,其中添加的黄原胶可以提高膨胀颗粒的亲水性,从而提高膨胀颗粒的吸水速度,从而实现快速吸水膨胀的效果。

3.本发明制备的用于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其中添加的渗透助剂在外力的揉搓作用以及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下,可以很好的渗透进不干胶残胶中,从而提高气雾剂的作用效果,首先将纳米石墨浸泡在由浓硫酸和浓硝酸组成的混合酸溶液中,经氧化处理可以提高纳米石墨在水中的分散性,再经高温煅烧可以增大石墨表面的层间距,从而降低石墨的松装密度,提高石墨的膨胀度,增大石墨的吸附性;其次,利用超声波使得膨胀石墨、丙烯酸和己二酸在水中均匀分散,然后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在聚丙烯酸中引入阴离子基团羧酸基,使得改性聚丙烯酸对阳离子具有吸附作用,并且通过引发原位聚合和大分子反应,使得氧化石墨的层间和改性聚丙烯酸的大分子键接起来,形成具有很好吸附性的渗透助剂。

4.本发明制备的用于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的使用方法,首先将不干胶残胶表面润湿后用手揉搓,可以促进自来水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渗透进残胶中,然后再喷洒气雾剂进行揉搓,再外力的作用下和钙、镁等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下,气雾剂中的固体微粒可以渗透进残胶与物体接触面的缝隙中以及残胶的孔隙中,然后再喷洒自来水进行静置,通过不断的吸水可以使固体微粒膨胀,从而降低残胶中胶黏剂的粘性,从而实现残胶的去除;该使用方法可以提高气雾剂的利用率,提高气雾剂的清除效果,从而实现对残胶的去除率达到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按重量份组分如下:膨胀颗粒5份、渗透助剂3份、抛射剂80份、烷基苯磺酸钠2份。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抛射剂为三氯一氟甲烷、二氟甲烷、三氯四氟乙烷之一或组合。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膨胀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浓度为0.1mol/l的碳酸钾溶液10份,浓度为0.1mol/l的碳酸钠溶液5份,混合后制得混合盐溶液,然后取锂皂石10份加入到混合盐溶液中,在转速为800r/min下机械搅拌5h,然后置于-10℃下低温冷冻20h后自然解冻25h,重复冷冻解冻5次后置于离心机中以3500r/min的速率离心15min,倾去上清液后置于7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备用;

2)将经过预处理的锂皂石加入到马弗炉中,以1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150℃,保温10min后再以2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400℃,高温煅烧4h,然后以3℃/min的降温速度缓慢降温至室温,重复上述升温煅烧降温5次,即可制得改性锂皂石;

3)取黄原胶13份,加入到30份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制得黄原胶溶液,然后加热至50℃,然后加入过硫酸铵0.1份,保温5min后再加入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4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2份、丙烯酸5份和改性锂皂石,混合搅拌后加热至70℃,恒温反应5h,待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置于5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经超微粉碎,即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0um的膨胀颗粒。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渗透助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95%的浓硫酸15份,65%的浓硝酸3份,混合后制得混合酸溶液,然后取纳米石墨粉5份,加入到混合酸溶液中,加热至60℃,浸泡2h,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20min,置于6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再置于800℃马弗炉中煅烧7h,制得膨胀纳米石墨粉;

2)将膨胀纳米石墨粉加入到蒸馏水中,混合搅拌后制得浓度为0.5%的膨胀纳米石墨粉水溶液,然后取己二酸3份,在400w超声波下振荡分散1.5h,再加入丙烯酸4份,继续振荡分散1.5h,然后加入过硫酸铵0.1份,浓度10%的盐酸5份,在转速为50r/min的冰水浴中搅拌反应4h,将产物用乙醇和蒸馏水交替洗涤至中性,然后置于4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经超细微粉碎机粉碎后过纳米级筛网,即可制得渗透助剂。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膨胀颗粒加入到密闭容器中,在400w超声波下进行振荡,然后往容器中通入流速为20ml/min,温度为50℃的氮气,持续通入30min,待氮气通入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以30ml/min的流速通入携带有渗透助剂的氮气,待含有渗透助剂的氮气完全通入容器中后继续振荡2h,然后将产物迅速移出,与抛射剂、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后共同封装在具有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即可制得。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气雾剂的使用方法如下:取少量自来水喷洒在不干胶残胶表面上,然后用手在残胶表面揉搓1min,然后在残胶表面喷洒气雾剂,继续揉搓2min,待揉搓结束后继续喷洒自来水,静置3-5min后用手揉搓即可达到清除不干胶的效果。

实施例2

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按重量份组分如下:膨胀颗粒7份、渗透助剂5份、抛射剂120份、烷基苯磺酸钠3份。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抛射剂为三氯一氟甲烷、二氟甲烷、三氯四氟乙烷之一或组合。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膨胀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浓度为0.2mol/l的碳酸钾溶液15份,浓度为0.2mol/l的碳酸钠溶液10份,混合后制得混合盐溶液,然后取锂皂石13份加入到混合盐溶液中,在转速为900r/min下机械搅拌4h,然后置于-12℃下低温冷冻15h后自然解冻23h,重复冷冻解冻4次后置于离心机中以4000r/min的速率离心13min,倾去上清液后置于7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备用;

2)将经过预处理的锂皂石加入到马弗炉中,以12℃/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180℃,保温20min后再以2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450℃,高温煅烧3.5h,然后以4℃/min的降温速度缓慢降温至室温,重复上述升温煅烧降温4次,即可制得改性锂皂石;

3)取黄原胶15份,加入到40份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制得黄原胶溶液,然后加热至55℃,然后加入过硫酸铵0.1份,保温7min后再加入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5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2份、丙烯酸7份和改性锂皂石,混合搅拌后加热至75℃,恒温反应4h,待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置于5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经超微粉碎,即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5um的膨胀颗粒。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渗透助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97%的浓硫酸17份,68%的浓硝酸4份,混合后制得混合酸溶液,然后取纳米石墨粉7份,加入到混合酸溶液中,加热至65℃,浸泡1.5h,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25min,置于6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再置于900℃马弗炉中煅烧5h,制得膨胀纳米石墨粉;

2)将膨胀纳米石墨粉加入到蒸馏水中,混合搅拌后制得浓度为0.7%的膨胀纳米石墨粉水溶液,然后取己二酸4份,在400w超声波下振荡分散1.3h,再加入丙烯酸5份,继续振荡分散1.3h,然后加入过硫酸铵0.1份,浓度13%的盐酸7份,在转速为70r/min的冰水浴中搅拌反应3.5h,将产物用乙醇和蒸馏水交替洗涤至中性,然后置于5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经超细微粉碎机粉碎后过纳米级筛网,即可制得渗透助剂。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膨胀颗粒加入到密闭容器中,在500w超声波下进行振荡,然后往容器中通入流速为30ml/min,温度为60℃的氮气,持续通入40min,待氮气通入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以40ml/min的流速通入携带有渗透助剂的氮气,待含有渗透助剂的氮气完全通入容器中后继续振荡1.5h,然后将产物迅速移出,与抛射剂、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后共同封装在具有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即可制得。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气雾剂的使用方法如下:取少量自来水喷洒在不干胶残胶表面上,然后用手在残胶表面揉搓1.5min,然后在残胶表面喷洒气雾剂,继续揉搓2.5min,待揉搓结束后继续喷洒自来水,静置4min后用手揉搓即可达到清除不干胶的效果。

实施例3

一种清除不干胶残胶的气雾剂,按重量份组分如下:膨胀颗粒10份、渗透助剂7份、抛射剂150份、烷基苯磺酸钠5份。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抛射剂为三氯一氟甲烷、二氟甲烷、三氯四氟乙烷之一或组合。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膨胀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浓度为0.3mol/l的碳酸钾溶液20份,浓度为0.3mol/l的碳酸钠溶液15份,混合后制得混合盐溶液,然后取锂皂石15份加入到混合盐溶液中,在转速为1000r/min下机械搅拌3h,然后置于-15℃下低温冷冻10h后自然解冻20h,重复冷冻解冻4次后置于离心机中以4500r/min的速率离心10min,倾去上清液后置于8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备用;

2)将经过预处理的锂皂石加入到马弗炉中,以1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200℃,保温30min后再以3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500℃,高温煅烧3h,然后以5℃/min的降温速度缓慢降温至室温,重复上述升温煅烧降温3次,即可制得改性锂皂石;

3)取黄原胶17份,加入到50份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制得黄原胶溶液,然后加热至60℃,然后加入过硫酸铵0.2份,保温10min后再加入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6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3份、丙烯酸8份和改性锂皂石,混合搅拌后加热至80℃,恒温反应3h,待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置于6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经超微粉碎,即可制得平均粒径为20um的膨胀颗粒。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渗透助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98%的浓硫酸20份,70%的浓硝酸5份,混合后制得混合酸溶液,然后取纳米石墨粉8份,加入到混合酸溶液中,加热至70℃,浸泡1h,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0min,置于7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再置于1000℃马弗炉中煅烧3h,制得膨胀纳米石墨粉;

2)将膨胀纳米石墨粉加入到蒸馏水中,混合搅拌后制得浓度为0.8%的膨胀纳米石墨粉水溶液,然后取己二酸5份,在600w超声波下振荡分散1h,再加入丙烯酸7份,继续振荡分散1h,然后加入过硫酸铵0.2份,浓度15%的盐酸10份,在转速为100r/min的冰水浴中搅拌反应3h,将产物用乙醇和蒸馏水交替洗涤至中性,然后置于6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经超细微粉碎机粉碎后过纳米级筛网,即可制得渗透助剂。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膨胀颗粒加入到密闭容器中,在600w超声波下进行振荡,然后往容器中通入流速为40ml/min,温度为70℃的氮气,持续通入30min,待氮气通入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以50ml/min的流速通入携带有渗透助剂的氮气,待含有渗透助剂的氮气完全通入容器中后继续振荡1h,然后将产物迅速移出,与抛射剂、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后共同封装在具有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即可制得。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气雾剂的使用方法如下:取少量自来水喷洒在不干胶残胶表面上,然后用手在残胶表面揉搓2min,然后在残胶表面喷洒气雾剂,继续揉搓3min,待揉搓结束后继续喷洒自来水,静置5min后用手揉搓即可达到清除不干胶的效果。

对比例1:去除膨胀颗粒,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去除渗透助剂,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试验例1:以下试验例采用本申请提供的使用方法,针对塑料、金属。剥离和木板基材上残留的同种双面胶(长5cm,宽1cm)做处理,以静置5min后用手揉搓恰好能清除各种基材上的双面胶残胶的时间为依据来判断气雾剂的除胶效果。为了减少测试的误差,每次试剂的用量保持相同,并进行20次平行试验,尽可能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试验误差,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气雾剂具有很好的除胶效果,并且除胶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

试验例2:取3g膨胀颗粒,平均分成6组,分别放入底面积为3cm2的容器中,记下初始高度,然后往容器中加水至液面高于膨胀颗粒3cm,静置5min后,倒出容器中的水,施加荷载直至膨胀颗粒恢复初始高度,记录荷载重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气雾剂中的膨胀颗粒在吸水膨胀后可以产生极大的膨胀力,从而快速有效的使不干胶残胶脱离基材表面,从而实现残胶的快速清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