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温湿度控制的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1364发布日期:2020-01-18 05: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带温湿度控制的发酵装置,自带温度湿度控制且可用于红曲发酵,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和倾斜设置的柱形发酵罐;所述发酵罐从上部侧壁处的入料口输入物料,从底部侧壁处的出料口输出成品,罐体内设有绞龙;发酵罐上部的侧壁处设有用于提升罐内温度的蒸汽输入口、用于降低罐内温度的灭菌冷空气输入口和湿度调节口;发酵罐下部的侧壁处设有感测器;所述感测器包括气缸和设于气缸缸杆处的传感器,当需对罐内进行温湿度检测时,绞龙停止运行,所述感测器的气缸缸杆插入发酵罐内,以缸杆处的传感器对罐内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温湿度控制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入口、灭菌冷空气输入口、湿度调节口所连接的管道处均设有受控制模块控制的电磁阀;所述蒸汽输入口与蒸汽管相连以向发酵罐内通入蒸汽使罐内升温;所述灭菌冷空气输入口与冷空气管相连以向发酵罐内通入灭菌冷空气使罐内降温;所述湿度调节口与湿度调节管相通,所述湿度调节管可通过湿度调节口向发酵罐内喷淋水以提高罐内湿度,或是向发酵罐内通入干燥空气以降低罐内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温湿度控制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发酵罐进行发酵时,所述绞龙可搅拌物料;当发酵罐排出物料时,所述绞龙把物料向罐底推出以促进排料;所述绞龙由电机通过传动链、减速机进行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温湿度控制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料口盖;所述料口盖、出料口之间以卡扣结构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温湿度控制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口盖处还设有用于密封的氟制橡胶圈;所述卡扣结构在料口盖处的结构呈高压锅锅盖的卡口形;所述卡扣结构在出料口处的结构呈高压锅锅口的卡口形;料口盖处设有用于转动料口盖的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温湿度控制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上部处设有进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温湿度控制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装置生产红曲物料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1、将不大于800kg的大米输送至入料口进料,完毕以后将入料口的口盖密闭;

a2、控制模块系统控制进水口进水清洗大米,清洗完毕之后,控制模块打开发酵罐的排水口将水沥干;

a3、打开发酵罐的调压阀门,然后控制模块打开发酵罐的高温蒸汽阀门,向发酵罐内通入高温蒸汽将大米蒸熟;

a4、感测器的气缸缸杆插入发酵罐内,以缸杆处的传感器对罐内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当米饭温度降至35到38℃之后,将红曲菌种通过入料口接入,红曲菌种接种量为大米重量的0.5%至1%之间;

a5、接种完毕之后进入培菌阶段,此时以蒸汽输入口、灭菌冷空气输入口、湿度调节口对发酵罐内的温度、湿度进行控制;使红曲菌种开始进行繁殖,罐体内温度开始上升,待温度上升至45到48℃,并保持22小时后完成培菌;发酵罐内的物料形成曲料并进入发酵阶段;

a6、发酵时发酵罐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41℃,培养20~24h后,通过进水口进行第一次的洒水,洒水后等待5~6小时,通过绞龙对物料进行搅拌,使温度下降,当温度降至37℃时,每隔10小时左右喷水一次,每隔5小时左右搅拌一次,每一次喷水的量应该控制在总体曲料质量的30%左右;培养7~8天完成;

a7、出料时将出料口的料口盖拧开,通过电机控制绞龙,将物料统统推到出料口处完成出料;

在上述步骤中,当绞龙运行时,所述感测器的气缸缸杆从发酵罐内拔出以防止与绞龙运行产生干涉。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