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可高温发酵生产DHA的菌株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0666发布日期:2020-02-28 10:21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一株可高温发酵生产DHA的菌株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株可高温发酵生产dha的菌株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是一种重要的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俗称“脑黄金”,是备受瞩目的功能性油脂之一。dha主要存在于人体大脑的神经元表层,对细胞突出的再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dha能够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有效抑制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率,减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机率,并有抑癌抗炎提高水产存活率等生理功能。

dha的主要来源有深海鱼油与产油微生物,由于微生物发酵生产油脂具有不受季节气候影响等优点,故微生物发酵产dha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商业化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菌株主要由有寇氏隐甲藻、破囊壶菌和裂殖壶菌三种。其中裂殖壶菌的油脂含量高可达到细胞干重的50%,dha占总脂肪酸的含量更高达40%~60%。此外,该菌株还具有易培养、生长速度快,发酵周期短等优点,是目前工业化生产中最理想的dha菌株。

但现有方法中,裂殖壶菌发酵产dha的适宜温度一般为25-30度,发酵温度超过30℃,裂殖壶菌会受到生长抑制,dha产量明显降低,且其发酵生产成本高,市场价格昂贵,因此利用微生物生产的dha油脂商业化应用范围仍受到限制。中国专利cn104974944a公开了一种产dha的裂殖壶菌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菌株改造,获得的裂殖壶菌在20~30℃条件下生长;中国专利cn102888348a公开了一种裂殖壶菌及利用其高密度发酵生产dha油脂的方法,当温度在25~28℃时,裂殖壶菌的生长量最大,但当温度高于30℃时,裂殖壶菌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均迅速下降,且油脂中dha含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可高温发酵生产dha的菌株,该菌株可实现在高温环境下高产dha。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株可高温发酵生产dha的菌株,分类命名为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sp.)ale-ht,保藏编号为gdmccno:6088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菌株在发酵生产dha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应用方式,包括:将所述菌株进行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获取产物。

进一步的,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0~35℃。

进一步的,所述种子培养的方式为:将菌株以1%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活化培养,进行三代活化。每代种子活化的时间为24~48h。

进一步的,种子培养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30~60g/l,酵母粉3~5g/l,mgso4·7h2o4~6g/l,na2so43~5g/l、(nh4)2so44~6g/l,kh2po42~4g/l,kcl1~2g/l,谷氨酸钠18~20g/l。

进一步的,发酵培养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80~100g/l,酵母粉4~6g/l,mgso4·7h2o3~5g/l,na2so46~9g/l、(nh4)2so42~4g/l,kh2po42~4g/l,kcl0.1~0.5g/l,nacl5~8g/l,谷氨酸钠18~20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菌株具有在高温下快速生长、快速积累dha的能力,驯化后的菌株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补料发酵,生物量、油脂含量、dha产量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88、2.73、2.59倍,表明驯化菌株在高温培养条件下,展现了更佳的生长能力和油脂积累能力。

(2)本发明获取的经连续高温驯化后的裂殖壶菌,菌种的生长速度大幅度提升。在正常温度下进行分批发酵,细胞生长速度提高了75.43%,在高温条件下发酵周期缩短25h,细胞生长速度是原始菌株的2.10倍。同时,该菌株的β-胡萝卜素产率提高了57.75%。

(3)在工厂生产中,7-8月份一般都是停产状态,不能生产,温度很难控制在30度,此外高温条件下进行生产,需要大量的冷却手段,能耗高,采用本发明的菌株进行发酵生产可大量降低能耗,降低发酵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原始菌株和驯化菌株发酵性能对比;图中a:原始菌株;b:驯化菌株。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材料,其分类命名为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sp.)ale-ht,已于2019年10月2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60885,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涉及的原始菌株为schizochytriumsp.hx-308,由实验室自主筛选获得,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号为cctccno:m209059。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菌株的筛选方法。

(1)在30℃下对原始裂殖壶菌菌种进行活化;将原始菌株活化3代,每代时间为24-48小时。

(2)将经过活化的种子以1%(v/v)的接种量接入种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32℃、34℃、34.5℃和35℃,可根据菌种的生长情况进行升温驯化,例如菌种在32℃生长良好时,下一代驯化温度可设置为34℃,以此类推,转速170rpm,摇床培养至菌株对数生长期转接下一代;

种子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30~60g/l,酵母粉3~5g/l,mgso4·7h2o4~6g/l,na2so43~5g/l、(nh4)2so44~6g/l,kh2po42~4g/l。

(3)待步骤(2)中的菌种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即完成第一代驯化,对种子液进行转接,温度设置与步骤(2)中相同,此即为第二代驯化,以此类推,进行十代驯化;

(4)在驯化温度为35℃时,每第十代驯化菌进行单菌落平板划线分离,挑选生长占优势的单菌落进行种子性能测试;进行后续升温传代培养,直至获得在35℃下生长性能稳定的菌株,保藏最终获得的35℃驯化菌株。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利用裂殖壶菌发酵产dha的方法。

(1)种子培养

种子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30~60g/l,酵母粉3~5g/l,mgso4·7h2o4~6g/l,na2so43~5g/l、(nh4)2so44~6g/l,kh2po42~4g/l,kcl1~2g/l,谷氨酸钠18~20g/l。

将菌种以1%接种量接入种子培养基,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转速为170转/min,即完成第一代活化,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第二代种子活化,以此活化三代,获得种子。

(2)发酵培养

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80~100g/l,酵母粉4~6g/l,mgso4·7h2o3~5g/l,na2so46~9g/l、(nh4)2so42~4g/l,kh2po42~4g/l,kcl0.1~0.5g/l,nacl5~8g/l,谷氨酸钠18~20g/l。

将种子液以10%(v/v)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发酵温度为30~35℃,转速为170rpm,当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耗尽时停止发酵。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具体说明驯化菌株与原始菌株的摇瓶发酵性能对比

挑选出35℃下生长优良的菌种,采用实施例2的发酵方法,分别在在28℃、31℃和35℃下进行发酵,以比较不同驯化菌株和原始菌株在正常温度下的发酵性能(dha生产能力)。记录发酵时间,发酵完毕后分别测定细胞干重,脂肪酸产量以及dha含量等。不同驯化菌株和原始菌株的发酵参数对比见表1。

表1原始菌株与驯化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参数对比

由表中数据显示:在一定的初糖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始菌株的发酵时间逐渐延长。其中,35℃条件下的发酵时间延长至73小时。驯化后的菌株在正常28度发酵条件下,细胞生长速度大幅度提升,提高了75.43%,β-胡萝卜素积累速率提高了57.75%;在35度高温条件下,周期缩短25h,细胞生长速度是原始菌株的2.10倍,dha产量提高了38.58%。油脂积累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出发菌株的油脂产量逐渐降低。28℃的油脂积累速率为0.380g/(l·h),是35℃的2.70倍。然而驯化后的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油脂积累速率都稳定于0.4左右,说明驯化菌株油脂合成更为稳定。

实施例4

补料发酵效果对比

在实施例2摇瓶发酵的基础上进行葡萄糖补料发酵。发酵温度为28℃和35℃,转速为170rpm,配制600g/l的葡萄糖溶液于三角瓶中,灭菌后作为补料液,发酵过程保持葡萄糖的浓度在1~10g/l。发酵参数对比如图1、表2所示。

表2原始菌株与驯化菌株补料发酵参数对比

发酵条件为28℃时,驯化菌株的最终生物量、油脂含量分别为82.3g/l、40.2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1.82%、11.05%,dha含量从原始菌株的17.83g/l提高至19.49g/l。发酵条件为35℃时,驯化菌株的生物量、油脂含量、dha产量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88、2.73、2.59倍,表明驯化菌株在高温培养条件下,展现了更佳的生长能力和油脂积累能力。

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菌株不仅可在高温下生长,且生长速度大幅提升,并缩短了发酵周期,其原理可能在于,在生物体内,有系列热激蛋白,可在高于正常生长温度刺激下,诱导合成新蛋白。功能上防止蛋白变形,使其恢复原有的空间构象和生物活性。在连续高温刺激下,细胞被迫高表达大量的热激蛋白以适应恶劣的环境,同时只有表达量高的菌株才能在高温下存活,因此,同时达到筛选高产dha菌株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