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醒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4239发布日期:2020-04-21 18:1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醒酒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醒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醒酒器。



背景技术:

在葡萄酒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二氧化硫是酿造葡萄酒的必备物质,可以杀死果皮表面的杂菌,保护葡萄酒的天然型,防止葡萄酒老化,但是二氧化硫又是有害的,同时也会让葡萄酒的色泽很深沉,闻起来有杂味,饮用时产生苦涩口感,所以一般在饮用葡萄酒之前,会有一个醒酒过程,让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挥发,达到软化的效果,提升葡萄酒的口感。

醒酒是指将葡萄酒注入醒酒器使其与空气进行开放式的接触,可使葡萄酒与外界的空气充分接触进行氧化,从而加速单宁软化、充分释放封闭的香气,催化了醒酒的过程,进而达到增加葡萄酒的香气与口感的目的。现有的醒酒器,为了提高醒酒效率,通过曝气的手段,将葡萄酒通过管道输送进醒酒器皿中,同时,将外界空气通过泵体鼓入管道中,从而使得空气混入葡萄酒,使得葡萄酒与空气充分接触,实现对葡萄酒的醒酒,但是现有的醒酒器通常采用固定式的结构设计,其体积较大,在携带时显得极为不便。此外,不同类别的葡萄酒在醒酒的过程中与空气充分混合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气量是不同的,所以亟需有改良的醒酒器结构,以实现针对不同类别的葡萄酒在醒酒时与空气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醒酒器。

一种醒酒器,包括出酒管嘴和与出酒管嘴连接的出酒管,所述出酒管包括上管和与所述上管通过连接件伸缩连接的下管,在所述上管的上端设有增氧部,沿所述增氧部圆周表面设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增氧孔,在所述增氧部外套设有气孔旋钮,在所述气孔旋钮上设有穿透所述气孔旋钮侧壁的通孔,旋转所述气孔旋钮使所述通孔分别与每个所述增氧孔相对应。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增氧部的上端和下端沿所述增氧部的外壁一周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卡槽和第二限位卡槽,在所述气孔旋钮的上端和下端沿所述气孔旋钮的内表面一周向内分别延伸出第一环形限位台和第二环形限位台,所述气孔旋钮套设在所述增氧部上时,第一环形限位台和第二环形限位台分别卡位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和第二限位卡槽中。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氧部的上端通过水平管与所述出酒管嘴的进酒口连接;所述进酒口位于所述出酒管嘴的上端,在所述出酒管嘴的底部设有管嘴滤网。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上管连接件和第一下管连接件,所述上管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上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管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下管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下管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下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管连接件的上端通过第一阻尼件与所述上管活动连接并带动所述下管沿所述上管做轴向运动。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上管连接件的上端内表面向上延伸出环形的第一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嵌入安装进所述上管的下端并与所述上管固定连接,所述上管连接件的下端嵌入安装进所述下管中。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下管连接件的下端嵌套安装在所述下管的上端,在所述第一下管连接件的上端内表面沿所述第一下管连接件内壁一周设有安装所述第一阻尼件的第一环形限位槽。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上管连接件的上端和下端沿所述上管连接件外壁一周分别设有第二环形限位槽和第三环形限位槽,在所述第二环形限位槽和第三环形限位槽与下管的接触面之间分别设有第二阻尼件和第三阻尼件。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上管的下端内表面沿所述上管内壁一周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台相匹配的环形的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嵌入安装进所述上管的下端并与所述第二限位台相抵。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下管连接件的下端内表面沿所述第一下管连接件内壁一周设有与所述下管上端相匹配的环形的第三限位台,所述下管嵌入安装进所述第一下管连接件的下端并与所述第三限位台相抵。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下管的下端部设有第二下管连接件,所述第二下管连接件的上端嵌入安装在所述下管的下端并与所述下管的下端内表面形成第四限位台以对所述上管进行限位;在所述第二下管连接件设有下管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醒酒器,起到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醒酒器通过对其出酒管上端设置的增氧部设置多个不同直径的增氧孔,同时设置与之匹配的气孔旋钮,在对不同类别的葡萄酒在醒酒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增氧孔,使得葡萄酒与空气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醒酒器的出酒管通过连接件调节出酒管的长度,从而改变醒酒器的结构,使其适应多种场所,同时,运输时,缩小了包装尺寸,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增氧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增氧部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孔旋钮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气孔旋钮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增氧部与气孔旋钮组装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出酒管爆炸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出酒管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出酒管爆炸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出酒管组装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下管与第一下管连接件组装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下管与第二下管连接件组装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下管与第二下管连接件爆炸剖视图。

其中,出酒管嘴为1、进酒口为11、管嘴滤网为12、上管为2、第二限位台为21、下管为3、第四限位台为31、连接件为4、上管连接件为41、第二环形限位槽为411、第三环形限位槽为412、第一限位台为413、第一下管连接件为42、第三限位台为421、第一阻尼件为5、第二下管连接件为6、第五限位台为61上、下管滤网为62、增氧部为7、增氧孔为71、第一限位卡槽为72、第二限位卡槽为73、气孔旋钮为8、通孔为81、第一环形限位台为82、第二环形限位台为83、水平管为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醒酒器,如图1-图3所示,包括出酒管嘴1和与出酒管嘴连接的出酒管,出酒管包括与出酒管嘴1连接的上管2和与上管2通过连接件4伸缩连接的下管3,在上管2的上端设有增氧部7,在增氧部7外套设有气孔旋钮8,增氧部7的上端通过水平管9与出酒管嘴1的进酒口11连接,在下管3的下端部设有第二下管连接件6;其中,进酒口11位于出酒管嘴1的上端,在出酒管嘴1的底部设有管嘴滤网1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8所示:沿增氧部7圆周表面设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增氧孔71,在增氧部7外套的气孔旋钮8上设有穿透气孔旋钮8侧壁的通孔81,旋转气孔旋钮8使通孔81分别与每个增氧孔71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中,增氧孔71的数量至少为2个,例如,可以是2个、3个、4个或5个等,多个增氧孔71直径不同;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增氧孔71的数量为3个,3个增氧孔71可均匀分布,也可不规则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两个增氧孔71对称分布,第三个增氧孔71位于前两个增氧孔71之间。而通孔81的直径大于任一增氧孔71的直径,当不同的葡萄酒需要不同量的空气时,旋转气孔旋钮8,使其通孔81与不同的增氧孔71相对应,同时,为了方便旋转气孔旋钮8,气孔旋钮8的外壁设置为多边形。

在增氧部7的上端和下端沿增氧部7的外壁一周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卡槽72和第二限位卡槽73,在气孔旋钮8的上端和下端沿气孔旋钮8的内表面一周向内分别延伸出第一环形限位台82和第二环形限位台83,气孔旋钮8套设在增氧部7上时,第一环形限位台82和第二环形限位台83分别卡位安装在第一限位卡槽72和第二限位卡槽73中。从而对气孔旋钮8进行限位,使得气孔旋钮8在旋转的过程中不会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出酒管如图9-图13所示:包括与出酒管嘴1连接的上管2和与上管2通过连接件4伸缩连接的下管3。其中,上管2的直径小于下管3的直径,因此,上管2在下管3内活动以达到伸缩的目的。

连接件4包括上管连接件41和第一下管连接件42,上管连接件41的上端与上管2的下端固定连接,上管连接件41的下端与下管3活动连接,第一下管连接件42的下端与下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下管连接件42的上端通过第一阻尼件5与上管2活动连接并带动下管3沿上管2做轴向运动。

其中,第一下管连接件42的下端嵌套安装在下管3的上端,在第一下管连接件42的上端内表面沿第一下管连接件42内壁一周设有安装第一阻尼件5的第一环形限位槽。

在本实施例中,下管3的上端嵌入安装进第一下管连接件42的下端中后与第一阻尼件5相抵。或者,如图13所示:在第一下管连接件42的下端内表面沿第一下管连接件42内壁一周设有与下管3上端相匹配的环形的第三限位台421,下管3嵌入安装进第一下管连接件42的下端并与第三限位台421相抵。

在上管连接件41的上端内表面向上延伸出环形的第一限位台413,第一限位台413嵌入安装进上管2的下端并与上管2固定连接,上管连接件41的下端嵌入安装进下管3中。优选的,在上管2的下端内表面沿上管2内壁一周设有与第一限位台413相匹配的环形的第二限位台21,第一限位台413嵌入安装进上管2的下端并与第二限位台21相抵。

在上管连接件41的上端和下端沿上管连接件41外壁一周分别设有第二环形限位槽411和第三环形限位槽412,在第二环形限位槽411和第三环形限位槽412与下管3的接触面之间分别设有第二阻尼件414和第三阻尼件415,可使上管2和下管3的长度调节好后固定的更加紧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5、第二阻尼件414和第三阻尼件415均为橡胶圈,即对上管2和下管3起到密封的作用,又使上管2和下管3的长度调节好后固定的更加紧固。

如图14-1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下管连接件6的上端嵌入安装在下管3的下端并与下管3的下端内表面形成第四限位台31以对上管2进行限位,使得上管2在沿下管3向下轴向运动时,第四限位台31对上管2进行阻挡限位,防止下管3整体套设在上管2上。同时,在第二下管连接件6的上端内表面沿第二下管连接件6的内壁一周设有内陷的第五限位台61,在第五限位台61上设有下管滤网62。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