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糖熬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3514发布日期:2020-05-26 18:1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糖熬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糖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糖熬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红糖熬制是将当天收割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去除泥土、细菌、纤维等杂质,多口连环锅以小火熬煮,经过榨汁、开泡、赶水、过滤、摇瓢、打沙、成型等过程,不同的锅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历经“五榨三滤两浮一沉”,约10-12个小时后,即可将红糖舀入模子,冷却成型;而现有的熬制环节需经过三锅七道工序,即将甘蔗汁倒入第一锅中,大火烧开,继传小火熬制,在此过程中需适时搅拌、防止糊浆,待甘蔗汁沸腾时,撇去水沫,将甘蔗汁撇去水沫后移到第二口锅中,大火烧开,继转小火熬制,适时搅拌,并用勺子撇去沸腾糖糊泛起的水泡,打泡后糖糊舀入第三口锅中,一样大火烧开,小火熬制,适时搅拌,让水分充分蒸发,提高甜度,该种方式需人工撇沫、打泡、搅拌劳动强度大,生产能力受到限制,而在移锅时糖降温较快,需重新烧开,浪费资源,也加长熬制时间,因需人工搅拌,锅盖基本上是不用的,所以空气中的飞灰和尘埃,对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可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产能大、生产效率高、熬制过程温度易于控制、生产得到的红糖产品质量好而稳定、安全可靠、环保节能的生产红糖的熬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红糖熬制装置,包括去沫锅、打泡锅、赶水锅,所述去沫锅、打泡锅、赶水锅呈阶梯状顺序排列并逐级降低,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沫锅、打泡锅、赶水锅底部均设置有电磁炉,顶部可拆卸设置有锅盖,所述锅盖上设置有电机、观察窗和排气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锅盖与搅拌杆连接,所述去沫锅的底侧通过带第一截流阀的第一管道与打泡锅的一顶侧连通,所述去沫锅内设置有去沫挡板位于第一管道的连接处,所述打泡锅另一底侧通过带第二截流阀的第二管道与赶水锅的一顶侧连通,该赶水锅的另一底侧设置有放料口和塞子。

所述去沫挡板倾斜设置在去沫锅的底侧,其上、左、右与去沫锅的内壁连接并且与去沫锅的底壁留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使甘蔗汁流向第一管道,而沫子侧留在去沫挡板上,起到拦截泡沫的作用。

所述观察窗是透明耐高温材质制成的环形观察窗,环形观察窗可以从各个视角观察,观察效果更好。

所述电磁炉采用火力可调节的电磁炉,可根据需要调节火力。

所述放料口是矩形,配套的塞子为带凸头的矩形塞,矩形放料口方便清洗和排放效果好。

所述锅盖的搅拌杆位于去沫锅或打泡锅或赶水锅内,与锅盖中部的电机连接,搅拌杆在去沫锅或打泡锅或赶水锅中旋转,防止糖汁糊锅。

所述电机是微型伺服电机,重量轻、功率小,但能满足需求。

所述搅拌杆是倒“t”形搅拌杆,结构简单,清洗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去沫锅、打泡锅、赶水锅的底部均设置有电磁炉,顶部可拆卸安装有锅盖,电磁炉可单独控制火力和温度,操作方便,适用性强;锅盖上设置搅拌杆来对甘蔗汁进行搅拌,解放人工搅拌,减少劳动力,甘蔗汁移锅采用管道转移,既减少了热量的流失又避免了人工舀入移锅容易烫伤,也减轻了劳动力,去沫锅的底部设置有挡沫板在甘蔗汁移到第二锅时将泡沫挡下来,省去的人工去沫的工序;赶水锅的底侧设置有放料口,当红糖熬好后,打开塞子将红糖放出来排入成型台,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去沫锅,2—打泡锅,3—赶水锅,4—电磁炉,5—锅盖,6—去沫挡板,7—第一管道,8—第一截流阀,9—第二截流阀,10—第二管道,11—放料口,12—塞子,51—搅拌杆,52—排气孔,53—观察窗,5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去沫锅1、打泡锅2、赶水锅3,所述去沫锅1、打泡锅2、赶水锅3呈阶梯状顺序排列并逐级降低,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沫锅1、打泡锅2、赶水锅3底部均设置有电磁炉4,顶部可拆卸设置有锅盖5,所述锅盖5上设置有电机54、观察窗53和排气孔52,所述电机54的输出轴穿过锅盖与搅拌杆51连接,所述去沫锅1的底侧通过带第一截流阀8的第一管道7与打泡锅2的一顶侧连通,所述去沫锅1内设置有去沫挡板6位于第一管道7的连接处,所述打泡锅2另一底侧通过带第二截流阀9的第二管道10与赶水锅3的一顶侧连通,该赶水锅3的另一底侧设置有放料口11和塞子12。

所述去沫挡板6倾斜设置在去沫锅1的底侧,其上、左、右与去沫锅1的内壁连接并且与去沫锅的底壁留有间隙。

所述观察窗53是透明耐高温材质制成的环形观察窗。

所述电磁炉4采用火力可调节的电磁炉。

所述放料口11是矩形,配套的塞子12为带凸头的矩形塞。

所述锅盖5的搅拌杆51位于去沫锅1或打泡锅2或赶水锅3内,与锅盖5中部的电机54连接。

所述电机54是微型伺服电机。

所述搅拌杆51是倒“t”形搅拌杆。

在使用时,先将去沫锅1内注入甘蔗汁,盖好锅盖5,开启电磁炉4上的开关选择大火,并且开启电机54使搅拌杆51转动,通过观察窗53观看甘蔗汁在去沫锅1内的情况,当甘蔗汁烧开后,将电磁炉4调节为小火,熬制45-60分钟,打开第一截流阀8,使去沫锅1的甘蔗汁进入打泡锅2,通过观察窗53观看去沫锅1和打泡锅2的情况,及时关闭第一截流阀8避免沫子进入打泡锅,甘蔗汁在进入打泡锅2时,关闭去沫锅1底部的电磁炉4,开启打泡锅底部的电磁炉4,选小火慢熬,并开启打泡锅锅盖上的电机进行搅拌,在关闭第一截流阀8后可重新注入新的甘蔗汁重复上述工序,甘蔗汁在打泡锅2内熬45-60分钟后,开启第二截流阀9将甘蔗汁转入赶水锅3,可根据含水量选择中火或小火熬制,搅拌杆沿着一个方向搅拌,通过观察窗53观察,达到成型浓度后关闭电磁炉,打开塞子12,将糖浆排出,搅拌杆继续搅拌给糖浆排出提供推力,使排出的更快,该红糖熬制装置可连续生产,提供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红糖熬制装置,包括去沫锅、打泡锅、赶水锅,所述去沫锅、打泡锅、赶水锅呈阶梯状顺序排列并逐级降低,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沫锅、打泡锅、赶水锅底部均设置有电磁炉,顶部可拆卸设置有锅盖,所述锅盖上设置有电机、观察窗和排气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锅盖与搅拌杆连接,所述去沫锅的底侧通过带第一截流阀的第一管道与打泡锅的一顶侧连通,所述去沫锅内设置有去沫挡板位于第一管道的连接处,所述打泡锅另一底侧通过带第二截流阀的第二管道与赶水锅的一顶侧连通,该赶水锅的另一底侧设置有放料口和塞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红糖熬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沫挡板倾斜设置在去沫锅的底侧,其上、左、右与去沫锅的内壁连接并且与去沫锅的底壁留有间隙。

3.按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红糖熬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是透明耐高温材质制成的环形观察窗。

4.按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红糖熬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采用火力可调节的电磁炉。

5.按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红糖熬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口是矩形,配套的塞子为带凸头的矩形塞。

6.按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红糖熬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搅拌杆位于去沫锅或打泡锅或赶水锅内,与锅盖中部的电机连接。

7.按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红糖熬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是微型伺服电机。

8.按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红糖熬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是倒“t”形搅拌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糖熬制装置。包括去沫锅、打泡锅、赶水锅,所述去沫锅、打泡锅、赶水锅呈阶梯状顺序排列并逐级降低,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沫锅、打泡锅、赶水锅底部均设置有电磁炉,顶部可拆卸设置有锅盖,所述锅盖上设置有电机、观察窗和排气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锅盖与搅拌杆连接,所述去沫锅的底侧通过带第一截流阀的第一管道与打泡锅的一顶侧连通,所述去沫锅内设置有去沫挡板位于第一管道的连接处,所述打泡锅另一底侧通过带第二截流阀的第二管道与赶水锅的一顶侧连通,该赶水锅的另一底侧设置有放料口和塞子。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可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生产效率高、生产得到的红糖产品质量好而稳定、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舒巍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麻阳苗族自治县福寿糖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7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