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细胞工程用细胞培养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3500发布日期:2020-05-26 18:1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细胞工程用细胞培养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细胞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细胞工程用细胞培养液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无菌、适宜温度、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等),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细胞培养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中重要和常用技术,通过细胞培养既可以获得大量细胞,又可以借此研究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合成代谢、细胞的生长增殖等。

目前细胞培养需要用到适合细胞在外界生存的培养液,培养液中混合有多种细胞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科研人员在制取细胞培养液时需要把营养物质加入到组织液中,然后对其进行摇匀混合使其混合均匀。

但是现有的混合装置还存在着混合效率低,不具备导出滤杂功能和不便于移动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多功能细胞工程用细胞培养液混合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细胞工程用细胞培养液混合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混合装置存在着混合效率低,不具备导出滤杂功能和不便于移动的问题。一种多功能细胞工程用细胞培养液混合装置,包括培养液进斗,导流管,混合桶,移动机座,排管,机械阀门,支撑腿,移动轮,吸附片,收集盒,提手,控制开关,可拆卸式调节混合叶结构和可拆卸式过滤导出芯结构,所述的培养液进斗的下部中间位置螺纹连接在导流管的右上端;所述的导流管的左下端螺纹连接在混合桶的右上侧进口处;所述的混合桶纵向底部螺栓连接在移动机座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排管纵向上部贯穿移动机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并螺纹连接在混合桶的底部中间位置出口处;所述的机械阀门螺纹连接在排管的前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腿分别纵向一端螺栓连接在移动机座的底部四角位置,另一端螺栓连接在移动轮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吸附片分别纵向吸附在右侧设置的所述的支撑腿的右下侧;所述的吸附片分别纵向螺栓连接在收集盒的左侧前后两部;所述的收集盒的右部中间位置螺钉连接有提手;所述的控制开关横向螺栓连接在移动机座的前部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拆卸式调节混合叶结构和可拆卸式过滤导出芯结构分别与混合桶相连接;所述的可拆卸式调节混合叶结构包括混合电机,调节座,混合轴,可拆混合叶,调节管,支撑杆,方头螺栓和移动把手,所述的混合电机纵向下端螺栓连接在调节座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混合轴纵向上端贯穿调节座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混合轴纵向上端联轴器连接在混合电机的输出轴下端;所述的可拆混合叶横向从上到下依次套接在混合轴的外壁下部;所述的调节座横向左端螺栓连接在调节管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管套接在支撑杆的外壁,并通过方头螺栓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移动把手右端螺栓连接在调节管的左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可拆卸式过滤导出芯结构包括排放管,清理底盖,封底筒,滤杂芯,控制管,连接套管和控制阀门,所述的排放管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清理底盖的下端中间位置出口处;所述的清理底盖螺纹连接在封底筒的下端出口处;所述的滤杂芯纵向设置在封底筒的内部,并下部与清理底盖螺钉连接设置;所述的控制管一端与封底筒的顶部中间位置进口处螺纹连接设置,另一端与排放管的右端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的控制阀门螺纹连接在控制管的左下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片采用两个永久磁铁片。

优选的,所述的混合轴和可拆混合叶之间螺栓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可拆混合叶采用多个不锈钢螺旋叶。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杆纵向下端螺栓连接在移动机座的左上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混合轴和可拆混合叶活动设置在混合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套管横向左端螺栓连接在混合桶的右下侧中间位置出口处。

优选的,所述的滤杂芯具体采用纵截面为倒梯形的碳纤维滤芯。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开关和混合电机之间导线连接设置,所述的控制开关具体采用kcd1型开关,所述的混合电机具体采用775型电动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混合电机,调节座,混合轴和可拆混合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混合效率,保证混合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管,支撑杆,方头螺栓和移动把手的设置,有利于根据混合需求进行调节调节座的位置,以保证混合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排放管,清理底盖,封底筒和滤杂芯的设置,有利于对取出的培养液进行滤杂,可保证使用便捷性,同时可保证检测准确性。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控制管,连接套管和控制阀门的设置,有利于控制流出量。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腿和移动轮的设置,有利于移动该装置,便于使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附片,收集盒和提手的设置,有利于收集滴落的培养液,避免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调节混合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过滤导出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培养液进斗;2、导流管;3、混合桶;4、移动机座;5、排管;6、机械阀门;7、支撑腿;8、移动轮;9、吸附片;10、收集盒;11、提手;12、控制开关;13、可拆卸式调节混合叶结构;131、混合电机;132、调节座;133、混合轴;134、可拆混合叶;135、调节管;136、支撑杆;137、方头螺栓;138、移动把手;14、可拆卸式过滤导出芯结构;141、排放管;142、清理底盖;143、封底筒;144、滤杂芯;145、控制管;146、连接套管;147、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细胞工程用细胞培养液混合装置,包括培养液进斗1,导流管2,混合桶3,移动机座4,排管5,机械阀门6,支撑腿7,移动轮8,吸附片9,收集盒10,提手11,控制开关12,可拆卸式调节混合叶结构13和可拆卸式过滤导出芯结构14,所述的培养液进斗1的下部中间位置螺纹连接在导流管2的右上端;所述的导流管2的左下端螺纹连接在混合桶3的右上侧进口处;所述的混合桶3纵向底部螺栓连接在移动机座4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排管5纵向上部贯穿移动机座4的内部中间位置,并螺纹连接在混合桶3的底部中间位置出口处;所述的机械阀门6螺纹连接在排管5的前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腿7分别纵向一端螺栓连接在移动机座4的底部四角位置,另一端螺栓连接在移动轮8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吸附片9分别纵向吸附在右侧设置的所述的支撑腿7的右下侧;所述的吸附片9分别纵向螺栓连接在收集盒10的左侧前后两部;所述的收集盒10的右部中间位置螺钉连接有提手11;所述的控制开关12横向螺栓连接在移动机座4的前部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拆卸式调节混合叶结构13和可拆卸式过滤导出芯结构14分别与混合桶3相连接;所述的可拆卸式调节混合叶结构13包括混合电机131,调节座132,混合轴133,可拆混合叶134,调节管135,支撑杆136,方头螺栓137和移动把手138,所述的混合电机131纵向下端螺栓连接在调节座132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混合轴133纵向上端贯穿调节座13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混合轴133纵向上端联轴器连接在混合电机131的输出轴下端;所述的可拆混合叶134横向从上到下依次套接在混合轴133的外壁下部;所述的调节座132横向左端螺栓连接在调节管135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管135套接在支撑杆136的外壁,并通过方头螺栓137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移动把手138右端螺栓连接在调节管135的左侧中间位置,将培养液经过培养液进斗1通过导流管2导入混合桶3内部,启动控制开关12,使得混合电机131带动混合轴133和可拆混合叶134旋转,可进行混合工作,根据混合需求,可以放松方头螺栓137,手持移动把手138移动调节调节管135在支撑杆136外壁动作,即可改变调节座132的位置,可便于进行混合工作,保证混合效率。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拆卸式过滤导出芯结构14包括排放管141,清理底盖142,封底筒143,滤杂芯144,控制管145,连接套管146和控制阀门147,所述的排放管141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清理底盖142的下端中间位置出口处;所述的清理底盖142螺纹连接在封底筒143的下端出口处;所述的滤杂芯144纵向设置在封底筒143的内部,并下部与清理底盖142螺钉连接设置;所述的控制管145一端与封底筒143的顶部中间位置进口处螺纹连接设置,另一端与排放管141的右端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的控制阀门147螺纹连接在控制管145的左下侧中间位置,取用时,可拧开控制阀门147,使得混合桶3内部的培养液通过连接套管146经由控制管145流入封底筒143内部,并通过滤杂芯144滤杂,最后经过排放管141排出,可将试管或者其他器皿放置在收集盒10内部,即可进行取用培养液,避免环境污染。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吸附片9采用两个永久磁铁片。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混合轴133和可拆混合叶134之间螺栓连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可拆混合叶134采用多个不锈钢螺旋叶。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杆136纵向下端螺栓连接在移动机座4的左上侧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混合轴133和可拆混合叶134活动设置在混合桶3的内部。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套管146横向左端螺栓连接在混合桶3的右下侧中间位置出口处。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滤杂芯144具体采用纵截面为倒梯形的碳纤维滤芯。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控制开关12和混合电机131之间导线连接设置,所述的控制开关12具体采用kcd1型开关,所述的混合电机131具体采用775型电动机。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将培养液经过培养液进斗1通过导流管2导入混合桶3内部,启动控制开关12,使得混合电机131带动混合轴133和可拆混合叶134旋转,可进行混合工作,根据混合需求,可以放松方头螺栓137,手持移动把手138移动调节调节管135在支撑杆136外壁动作,即可改变调节座132的位置,可便于进行混合工作,保证混合效率,取用时,可拧开控制阀门147,使得混合桶3内部的培养液通过连接套管146经由控制管145流入封底筒143内部,并通过滤杂芯144滤杂,最后经过排放管141排出,可将试管或者其他器皿放置在收集盒10内部,即可进行取用培养液,避免环境污染,通过移动轮8可进行移动该装置,方便操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