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钳记录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3736发布日期:2020-07-14 17:22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片钳记录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膜片钳记录槽。



背景技术:

细胞浴槽是膜片钳技术中放置脑片进行记录的容器,通常需要给予细胞外液(含氧脑脊液)进行灌流,维持细胞长时间存活,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传统的细胞浴槽有槽体、细胞槽、灌流液入液口、灌流液出液口、地线放置孔。在实验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细胞外液循环,循环的过程中又需要保留一定的细胞外液在细胞浴槽中,让脑片贴在底部不被灌流液冲走,以便实验者进行细胞记录等操作,而这个液体维持则需要通过调节蠕动泵以控制循环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实验者常常遇到一种情况:灌流液出口常常会被杂质(细胞脱落碎屑等)堵住灌流液出液口,导致细胞外液从细胞槽中充满并向外溢出;实验中实验者常专心于显微镜视野内的细胞钳夹和记录操作,而不能及时发现细胞外液的异常堆积,而一旦发现时细胞外液已经溢出过多,而导致载物台下显微镜等仪器浸湿,造成实验设备的损坏,使实验无法正常进行。这种不可控的细胞外液同时也带来高精度仪器损坏的高额维修费用,这大大增加了实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及时检测预警细胞外液外漏的膜片钳记录槽。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膜片钳记录槽,其包括托盘和漏液报警装置,所述托盘包括绝缘的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一个贯通的细胞槽,所述细胞槽的一侧设置有灌流液入液口,所述细胞槽的对侧设置有灌流液出液口,所述细胞槽的底端设置有与细胞槽底端外沿紧密封接的盖玻片,所述细胞槽和托盘的边缘之间设置有一圈排液槽,所述托盘的底端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排液槽相通的排液口,所述漏液报警装置包括电源、警报器、导线、两个金属探头、杯体、导液管,两所述金属探头的底端间隔设置在杯体的底部上端,两所述金属探头通过导线外接电源和警报器构成准电路回路,所述导液管一端排液口连接,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杯体上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液槽为设置在细胞槽和托盘边缘之间的一圈以细胞槽为中心的同心圆渠道。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细胞槽的顶端与排液槽的底端平面之间通过一斜面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液槽顶端的高度低于托盘外沿的高度。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两所述金属探头夹持安装在杯体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膜片钳记录槽,在主体上设置有排液槽和排液口,使得实验过程中因灌流液出液口堵塞而漫出的细胞外液得以及时排出排液槽,进而收集到杯体中,避免了细胞外液外渗至操作台进而污染和损坏显微镜相关精密仪器,设计漏液报警装置,通过外渗至杯体的细胞外液将电源、警报器、导线连接成导通回路,警报器发出警报,提示实验者有漏液情况,以便及时解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盘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盘的三维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膜片钳记录槽,其包括托盘1和漏液报警装置2,托盘1包括绝缘的主体11,主体11上设置有一个贯通的细胞槽1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细胞槽12为设置在主体11中心的菱形贯通孔,细胞槽12的大小按照实际需求确定。细胞槽12的一侧设置有灌流液入液口13,细胞槽12的对侧设置有灌流液出液口14,细胞槽12上还设置有地线放置孔16,地线放置孔16放置有地线,设置地线可以排除实验干扰。灌流液入液口13、灌流液出液口14、地线放置孔16均为贯通孔。细胞槽12的底端设置有与细胞槽12底端外沿紧密封接的盖玻片15。

细胞槽12和托盘1的边缘之间设置有一圈排液槽3,托盘1的底端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排液槽3相通的排液口4,排液口4用于排走流入排液槽3的细胞外液。具体地,排液槽3为设置在细胞槽12和托盘1边缘之间的一圈以细胞槽12为中心的同心圆渠道,细胞槽12的顶端与排液槽3的底端平面之间通过一斜面17连接,这样可以便于从细胞槽12漫出的细胞外液往下流进排液槽3。优选地,排液槽3顶端的高度低于托盘1外沿的高度。排液槽3顶端在垂直水平的高度较托盘1外缘高度略低,可以防止漫出的细胞外液从托盘1的外沿向托盘1外排出。

漏液报警装置2包括电源21、警报器22、导线23、两个金属探头24、杯体25、导液管26,两金属探头24的底端间隔设置在杯体25的底部上端,两金属探头24夹持安装在杯体25的边缘。两金属探头24通过导线23外接电源21和警报器22构成准电路回路,导液管26一端排液口4连接,导液管26的另一端设置在杯体25上端。

主体11与固定台上的孔相配合,细胞外液由灌流液入液口13进入,充盈细胞槽12后,经灌流液出液口14流出,当出现灌流液出液口14被杂质堵塞时,细胞外液从细胞槽12溢出,经斜面17,流入排液槽3,最后汇入排液口4。当细胞槽12内液体漫出时,细胞外液首先进入排液槽3,进而通过排液口4,进而通过导液管26转移至杯体25中,两金属探头24底端位于杯体25底部上方一定高度处,当细胞外液的液面达到金属探头24尖端时,含有电解质的细胞外液充当导电介质作用,电源21、警报器22、导线23、细胞外液构成一个电路回路,警报器22被触发,引起警报。

此膜片钳记录槽,在主体11上设置有排液槽3和排液口4,使得实验过程中因灌流液出液口14堵塞而漫出的细胞外液得以及时排出排液槽3,进而收集到杯体25中,避免了细胞外液外渗至操作台进而污染和损坏显微镜相关精密仪器,设计漏液报警装置2,通过外渗至杯体25的细胞外液将电源21、警报器22、导线23连接成导通回路,警报器22发出警报,提示实验者有漏液情况,以便及时解决。

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

本技术: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膜片钳记录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1)和漏液报警装置(2),所述托盘(1)包括绝缘的主体(11),所述主体(11)上设置有一个贯通的细胞槽(12),所述细胞槽(12)的一侧设置有灌流液入液口(13),所述细胞槽(12)的对侧设置有灌流液出液口(14),所述细胞槽(12)的底端设置有与细胞槽(12)底端外沿紧密封接的盖玻片(15),所述细胞槽(12)和托盘(1)的边缘之间设置有一圈排液槽(3),所述托盘(1)的底端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排液槽(3)相通的排液口(4),所述漏液报警装置(2)包括电源(21)、警报器(22)、导线(23)、两个金属探头(24)、杯体(25)、导液管(26),两所述金属探头(24)的底端间隔设置在杯体(25)的底部上端,两所述金属探头(24)通过导线(23)外接电源(21)和警报器(22)构成准电路回路,所述导液管(26)一端排液口(4)连接,所述导液管(26)的另一端设置在杯体(25)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钳记录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槽(3)为设置在细胞槽(12)和托盘(1)边缘之间的一圈以细胞槽(12)为中心的同心圆渠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钳记录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槽(12)的顶端与排液槽(3)的底端平面之间通过一斜面(1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钳记录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槽(3)顶端的高度低于托盘(1)外沿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钳记录槽,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金属探头(24)夹持安装在杯体(25)的边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膜片钳记录槽,在主体上设置有排液槽和排液口,使得实验过程中因灌流液出液口堵塞而漫出的细胞外液得以及时排出排液槽,进而收集到杯体中,避免了细胞外液外渗至操作台进而污染和损坏显微镜相关精密仪器,设计漏液报警装置,通过外渗至杯体的细胞外液将电源、警报器、导线连接成导通回路,警报器发出警报,提示实验者有漏液情况,以便及时解决。此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黄曙杰;张旺明;林泽璇;陈嘉志;文焕涛;李楠翔;郑家伟;陈荣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8.28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