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透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9838发布日期:2020-09-01 18:41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蛋白质透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分离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蛋白质透析装置。



背景技术:

蛋白质分离,是指从混杂的生物材料中将总蛋白或特定成分蛋白加以提取、分离的技术手段,是实现蛋白纯化的必要技术前提。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盐析与有机溶剂沉淀: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称为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盐析时,溶液的ph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效果最好。凡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均可引起蛋白质沉淀。2、电泳法:蛋白质分子在高于或低于其pi的溶液中带净的负或正电荷,因此在电场中可以移动。电泳迁移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量以及分子大小。3、透析法:利用透析袋膜的超滤性质,可将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分离开。4、层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在相互接触的两相(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布不同而进行分离。主要有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吸附层析及亲和层析等,其中凝胶层析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在上述方法中,透析方法以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透析是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使蛋白质和其它小分子物质分开;常用的半透膜包括玻璃纸、称赛璐玢纸、火棉纸和其它改性纤维素材料。尽管在膜材料方面已经相对成熟,但该方法的分离速度一直是制约其规模化应用的技术短板。透析方法以浓度差作为分子扩散的驱动力,因而分离速度缓慢;由于其浸泡式的分离模式,导致很难施加外界驱动力以促进分离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直蛋白质透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透析模式难以外加驱动力以促进透析袋内分子向外扩散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蛋白质透析装置,包括支架,下仓体,弹簧座,排液管,上仓体,铰接轴,锁扣,进液管,抽真空管,其中,下仓体通过若干弹簧座连接在支架上,在下仓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上仓体通过铰接轴与下仓体铰接,上仓体与下仓体通过法兰或锁扣锁固,在上仓体的顶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和抽真空管;在排液管、进液管、抽真空管上分别连接有阀门。

作为优选,还包括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固定连接在下仓体的下端。

作为优选,还包括废液筒,所述废液筒位于排液管的下方。

作为优选,还包括推车,所述废液筒承载于推车上。

作为优选,在支架连接有若干可调地脚。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过程如下:卸除锁扣,开启上仓体,将装有待处理溶液的透析袋放入其中,而后关闭上仓体,将锁扣锁固;关闭排液管阀门,从进液管输入透析缓冲液,使透析袋被浸泡于其中,注意透析缓冲液的液位要低于抽真空管端口6~8cm,而后关闭进液管阀门,再经抽真空管进行减压,使下仓体和上仓体所围成的空间中压强处于0.6~0.7个大气压,以该负压状态进行透析,过程中可开启振动电机促进内部振动;透析完成后,回归常压,而后开启排液管阀门,将废的透析缓冲液排入废液筒,而后卸除锁扣,将上仓体打开,取出透析袋,此时透析袋内容物即为透析后的蛋白溶液。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支架用于承载下仓体、弹簧座等上端机构;下仓体与上仓体围成一封闭容器,该容器用于容纳透析缓冲液和装有待处理溶液的透析袋,装有待处理溶液的透析袋浸泡于透析缓冲液中,起到透析作用;弹簧座用于放大振动电机对下仓体的振动幅度,以促进内部溶液振动;排液管用于在透析完成后排出废的透析缓冲液;上仓体一方面用于同下仓体围成封闭容器,另一方面用于承载进液管和抽真空管;下仓体和上仓体之间通过铰接轴铰接,因而便于开启;锁扣或法兰用于保持下仓体和上仓体的密封;进液管用于输入透析缓冲液;抽真空管用于起到减压作用;振动电机可用于在透析过程中进行振动,有助于促进物质交换;废液筒用于承接废的透析缓冲液;推车可便于废液筒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蛋白质透析装置,该技术方案为透析过程设计了专用的机械化装置。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以上、下仓体围成封闭空间,将含内容物的透析袋与透析缓冲液容纳于其中,再通过抽真空管进行减压,使透析体系处于负压环境中,因而有利于透析袋内容物中的小分子加速透过透析袋,从而加速透析进程。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增设了振动电机,并利用弹簧底座起到放大振幅的作用,通过引入振动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内部物质交换,对增进透析进程具有积极意义。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透析进程,同时使透析工艺的机械化水平得到提升,具有突出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端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下仓体与上仓体的配合结构图;

图中:

1、支架2、下仓体3、弹簧座4、排液管

5、上仓体6、铰接轴7、锁扣8、进液管

9、抽真空管10、振动电机11、推车12、废液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蛋白质透析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支架1,下仓体2,弹簧座3,排液管4,上仓体5,铰接轴6,锁扣7,进液管8,抽真空管9,其中,下仓体2通过若干弹簧座3连接在支架1上,在下仓体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4,上仓体5通过铰接轴6与下仓体2铰接,上仓体5与下仓体2通过法兰或锁扣7锁固,在上仓体5的顶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8和抽真空管9;在排液管4、进液管8、抽真空管9上分别连接有阀门。同时,还包括振动电机10,所述振动电机10固定连接在下仓体2的下端。还包括废液筒12,所述废液筒12位于排液管4的下方。还包括推车11,所述废液筒12承载于推车11上。在支架1连接有若干可调地脚。

该装置的运行过程如下:卸除锁扣7,开启上仓体5,将装有待处理溶液的透析袋放入其中,而后关闭上仓体5,将锁扣锁固7;关闭排液管4阀门,从进液管8输入透析缓冲液,使透析袋被浸泡于其中,注意透析缓冲液的液位要低于抽真空管9端口6~8cm,而后关闭进液管8阀门,再经抽真空管9进行减压,使下仓体2和上仓体5所围成的空间中压强处于0.6~0.7个大气压,以该负压状态进行透析,过程中可开启振动电机10促进内部振动;透析完成后,回归常压,而后开启排液管4阀门,将废的透析缓冲液排入废液筒12,而后卸除锁扣7,将上仓体5打开,取出透析袋,此时透析袋内容物即为透析后的蛋白溶液。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支架1用于承载下仓体2、弹簧座3等上端机构;下仓体2与上仓体5围成一封闭容器,该容器用于容纳透析缓冲液和装有待处理溶液的透析袋,装有待处理溶液的透析袋浸泡于透析缓冲液中,起到透析作用;弹簧座3用于放大振动电机10对下仓体2的振动幅度,以促进内部溶液振动;排液管4用于在透析完成后排出废的透析缓冲液;上仓体5一方面用于同下仓体2围成封闭容器,另一方面用于承载进液管8和抽真空管9;下仓体2和上仓体5之间通过铰接轴6铰接,因而便于开启;锁扣7或法兰用于保持下仓体2和上仓体5的密封;进液管8用于输入透析缓冲液;抽真空管9用于起到减压作用;振动电机10可用于在透析过程中进行振动,有助于促进物质交换;废液筒12用于承接废的透析缓冲液;推车11可便于废液筒12的移动。

实施例2

蛋白质透析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支架1,下仓体2,弹簧座3,排液管4,上仓体5,铰接轴6,锁扣7,进液管8,抽真空管9,其中,下仓体2通过若干弹簧座3连接在支架1上,在下仓体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4,上仓体5通过铰接轴6与下仓体2铰接,上仓体5与下仓体2通过法兰或锁扣7锁固,在上仓体5的顶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8和抽真空管9;在排液管4、进液管8、抽真空管9上分别连接有阀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