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透气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10931发布日期:2020-09-04 14:50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微生物透气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透气培养皿。



背景技术:

在某些特定的生物学实验中,包括微生物或者细胞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气体环境,然而普通的培养皿不能满足透气的条件,这就要求一种新的透气培养皿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生物透气培养皿,结构合理,操作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生物透气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盖设在皿体上端的皿盖,所述皿盖的内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绕皿盖的轴线呈圆周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由透气封口膜密封,皿盖的内侧壁于透气孔的下方固联有分离圆环,所述分离圆环的底面位于皿盖底面的上方并用于与皿体的顶面相抵接。

进一步的,每个透气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在皿盖内侧壁的竖直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顶面与皿盖的内顶面相抵接,支撑条的底面与分离圆环的顶面相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位于皿盖内侧壁的上半部。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封口膜设于皿盖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皿盖的外顶面边缘固联有防滑圈。

进一步的,所述皿体和皿盖均为圆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1)通过在皿盖的侧壁开设透气孔,方便培养皿内外气体的交换,实现透气的功能;并且透气孔还经由透气封口膜密封,在接完菌饼后有效降低污染的概率;

(2)在皿盖的外顶面设置防滑圈,使得多个培养皿可以稳固的进行堆积,节约空间,多个样本同时进行,减少使用人工气候室的数量和通入室内气体及熏蒸剂的数量;

(3)通过在皿盖的内侧壁下端设置分离圆环与皿体相抵接,增加了整个培养皿的内部空间,更有利于菌物的生长;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透气培养皿,包括圆形状的皿体1和盖设在皿体1上端的圆形状皿盖2,所述皿盖2的内侧壁上半部开设有四干个绕皿盖2的轴线呈圆周分布的透气孔3,便培养皿内外气体的交换,实现透气的功能;所述透气孔3由透气封口膜4密封,在接完菌饼后透气孔由透气封口膜密封,有效降低污染的概率;皿盖2的内侧壁于透气孔3的下方固联有分离圆环5,所述分离圆环5的底面位于皿盖2底面的上方并用于与皿体1的顶面相抵接,分离圆环将整个皿盖撑起,大大增加了培养皿内部的空间,更有利于菌物的生长。

本实施例中,每个透气孔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在皿盖内侧壁的竖直支撑条6,所述支撑条6的顶面与皿盖2的内顶面相抵接,支撑条6的底面与分离圆环5的顶面相抵接,利用支撑条顶抵在皿盖与分离圆环之间,起到加强的作用,提高分离圆环的支撑、分隔效果。通过设置分离圆环,使得皿盖在使用时较普通9cm塑料皿盖加高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封口膜4设于皿盖2的外侧壁。

本实施例中,所述皿盖2的外顶面边缘固联有防滑圈7。在皿盖的外顶面设置防滑圈,使得多个培养皿可以稳固的进行堆积,节约空间,多个样本同时进行,减少使用人工气候室的数量和通入室内气体及熏蒸剂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使用上,此透气皿空间更大更有利于菌物的生长,透气孔侧置的设计使培养皿可以堆叠,防滑圈的加入更添加了保障,无论是倒皿的过程还是培养的过程都方便很多。在接人菌饼后密封,在最易发生污染的菌物生长初期就可以观察菌物的生长情况,后期实时观察的问题也得以解决。在接完菌饼之后用透气封口膜密封透气孔,降低污染的概率。而且透气孔口和空间的增加更有利于气体实验精准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透气孔的设置,方便培养皿内外气体交换:透气孔位于加高的皿盖侧壁,可以直接顶端观察,可以用封口膜封口,使得不易污染;由于透气孔侧置和防滑圈,使得培养皿可以堆积,节约培养空间,多个样本同时进行,减少使用人工气候室的数量和通入室内气体及熏蒸剂的数量;分离圆环的设置保障了通气孔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方便;加工简单,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生物透气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体和盖设在皿体上端的皿盖,所述皿盖的内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绕皿盖的轴线呈圆周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由透气封口膜密封,皿盖的内侧壁于透气孔的下方固联有分离圆环,所述分离圆环的底面位于皿盖底面的上方并用于与皿体的顶面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透气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每个透气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在皿盖内侧壁的竖直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顶面与皿盖的内顶面相抵接,支撑条的底面与分离圆环的顶面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透气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位于皿盖内侧壁的上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透气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封口膜设于皿盖的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透气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盖的外顶面边缘固联有防滑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透气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和皿盖均为圆形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透气培养皿,包括圆形状的皿体和盖设在皿体上端的圆形状皿盖,所述皿盖的内侧壁上半部开设有四干个绕皿盖的轴线呈圆周分布的透气孔,便培养皿内外气体的交换,实现透气的功能;所述透气孔由透气封口膜密封,在接完菌饼后透气孔由透气封口膜密封,有效降低污染的概率;皿盖的内侧壁于透气孔的下方固联有分离圆环,所述分离圆环的底面位于皿盖底面的上方并用于与皿体的顶面相抵接,分离圆环将整个皿盖撑起,大大增加了培养皿内部的空间,更有利于菌物的生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杨丽娜;詹家绥;王艳平;刘诗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农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1.28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