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群培养用营养基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10926发布日期:2020-09-04 14:5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菌群培养用营养基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菌群培养用营养基制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实验室内对微生物研究时,通常需要先培育繁殖微生物,这就需要用到微生物培养基,对于不同种的微生物,其营养基也有所差异,其中就有一些液体培养基,一般在实验室液体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中,都是实验员利用量杯、底管、取钥匙等工具进行手工配制,将各原料按比例依次混合得到,实验室中缺少系统制作液体培养基的制备仪器,手工配制过程中各原料与空气接触时间长,易造成杂菌混入,且利用量杯、取钥匙这样的仪器其本身误差就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菌群培养用营养基制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菌群培养用营养基制备装置,包括制备罐、主药剂量杯和副药剂量杯,所述制备罐顶部内壁设有n个与顶部连通的顶管,且n为正整数,所述顶管内壁靠近底部处焊接有多孔架,且多孔架顶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顶部连接有塞体,所述制备罐一侧内壁设有粉末盒,且粉末盒顶部与其中一个顶管连接,所述主药剂量杯和副药剂量杯底部均设有连接管,且主药剂量杯一侧设有支管,所述连接管和支管外壁均设有截断阀,所述连接管和支管均与顶管相适配,所述制备罐内壁中部处卡接有玻璃板,且玻璃板顶部设有n个玻璃管,所述玻璃管与顶管和粉末盒底部相连接,所述制备罐底部设有搅拌机构和出料机构。

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外壁套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搅拌叶,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于制备罐底部,所述搅拌杆位于制备罐内。

优选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设置于制备罐一侧底部的出料管,且出料管外壁夹设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主药剂量杯和副药剂量杯外壁均蚀刻有刻度槽,且主药剂量杯和副药剂量杯外顶部均卡接有杯帽,所述杯帽外壁设有品名标签。

优选的,所述制备罐内壁和侧壁顶部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紫外灭菌灯。

优选的,所述粉末盒一侧设有盒门,所述盒门位于制备罐一侧顶部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各液体原料放入主药剂量杯和副药剂量杯中,固体粉末状原料放在粉末盒中,然后打开搅拌装置和紫外灭菌灯的开关,手工控制各量杯底部的截断阀,使得各液体原料进入制备罐内,并开始搅拌,通过主药剂对粉末盒的冲洗,保障粉末配料完全进入制备罐内,使得各配方占比更加精确,量杯外壁设有刻度槽,手动控制截断阀时,视线平视刻度槽,控制液体原料添加量,相比实验室手工倾倒配比,精度更高,培养基质量更加理想。

(2)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装置的设置,保障各原料充分混合,通过紫外灭菌灯的设置,使得制备罐内一直处于无菌状态,并且起到对各原料进行除菌的作用,避免杂菌混入,保障培养基质量,当配置和搅拌完成后,通过出料管排出即可,排出后的培养基无需再次进行杀菌处理,配置会更加方便和快捷。

(3)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孔架、弹簧和塞体的设置,使得当主药剂量杯和副药剂量杯放置于制备罐顶部时,连接管或支管挤压塞体下行,进而实现制备罐与主药剂量杯或副药剂量杯的连通,取出量杯加药时,顶管自动闭合,避免空气且杂菌进入,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制备罐、2顶管、3多孔架、4弹簧、5塞体、6粉末盒、7盒门、8主药剂量杯、9副药剂量杯、10连接管、11支管、12玻璃板、13玻璃管、14紫外灭菌灯、15电机、16搅拌杆、17出料管、18电磁阀、19刻度槽、20杯帽、21品名标签、22截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菌群培养用营养基制备装置,包括制备罐1、主药剂量杯8和副药剂量杯9,制备罐1顶部内壁设有n个与顶部连通的顶管2,n为正整数,顶管2内壁靠近底部处焊接有多孔架3,多孔架3顶部连接有弹簧4,弹簧4顶部连接有塞体5,制备罐1一侧内壁设有粉末盒6,粉末盒6顶部与其中一个顶管2连接,主药剂量杯8和副药剂量杯9底部均设有连接管10,主药剂量杯8一侧设有支管11,连接管10和支管11外壁均设有截断阀22,连接管10和支管11均与顶管2相适配,制备罐1内壁中部处卡接有玻璃板12,玻璃板12顶部设有n个玻璃管13,玻璃管13与顶管2和粉末盒6底部相连接,制备罐1底部设有搅拌机构和出料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搅拌杆16,搅拌杆16外壁套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搅拌叶,电机15通过螺栓固定于制备罐1底部,搅拌杆16位于制备罐1内,出料机构包括设置于制备罐1一侧底部的出料管17,出料管17外壁夹设有电磁阀18,主药剂量杯8和副药剂量杯9外壁均蚀刻有刻度槽19,主药剂量杯8和副药剂量杯9外顶部均卡接有杯帽20,杯帽20外壁设有品名标签21,制备罐1内壁和侧壁顶部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紫外灭菌灯14,粉末盒6一侧设有盒门7,盒门7位于制备罐1一侧顶部处。

工作原理:制备液体营养基时,先将各液体原料放入主药剂量杯8和副药剂量杯9中,将固体粉末状原料放在粉末盒6中,然后打开搅拌装置和紫外灭菌灯14的开关,手工控制各量杯底部的截断阀,使得各液体原料进入制备罐1内,并开始搅拌,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当制备配方内含粉末状原料时,需要将一部分主药剂经由支管11流入制备罐1内,通过主药剂对粉末盒6的冲洗,保障粉末配料完全进入制备罐1内,使得各配方占比更加精确,量杯外壁设有刻度槽19,手动控制截断阀22时,视线平视刻度槽19,控制液体原料添加量,相比实验室手工倾倒配比,精度更高,培养基质量更加理想,通过搅拌装置的设置,保障各原料充分混合,通过紫外灭菌灯14的设置,使得制备罐1内一直处于无菌状态,并且起到对各原料进行除菌的作用,避免杂菌混入,保障培养基质量,当配置和搅拌完成后,通过出料管17排出即可,排出后的培养基无需再次进行杀菌处理,配置会更加方便和快捷,通过多孔架3、弹簧4和塞体5的设置,使得当主药剂量杯8和副药剂量杯9放置于制备罐1顶部时,连接管10或支管11挤压塞体5下行,进而实现制备罐1与主药剂量杯8或副药剂量杯9的连通,取出量杯加药时,顶管2自动闭合,避免空气且杂菌进入,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