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米酒中菌类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2868发布日期:2020-08-25 20:1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米酒中菌类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米酒中菌类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米酒,又叫酒酿,主要原料是江米,用蒸熟的江米拌上酒酵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米酒在制作后长期储存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的对米酒类的微生物进行检测,防止米酒类的微生物繁殖异常,导致米酒变味或者产生致命毒素,特别是米酒类中含有的根霉菌,是米酒口味的重要菌类,但是其也可以引起食品霉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米酒中菌类快速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米酒中菌类快速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米酒中菌类快速检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后端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中心处嵌合有观察窗,所述密封盖的内部上端中心处焊接有固定卡,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中心处嵌合有反应皿,且设备主体的顶部前端且位于反应皿的中垂线的位置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且位于反应皿的上方贯穿设置有进液管,且设备主体的顶部且位于反应皿的一侧开设有滴管槽,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前端嵌合有控制器,且控制器上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控制器的顶部且位于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按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设备主体的内壁嵌合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末端连接有弹簧,所述限位块贴合在反应皿的顶部边缘处,所述设备主体的内壁且位于反应皿顶部边缘处的底端设置有托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设备主体的内壁和反应皿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温板,且加温板固定在设备主体的内壁上,所述加温板通过导线和控制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振动电机,且振动电机的输出端贴合反反应皿的底端,且设备主体的内部底端且位于振动电机的后端安放有注液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液箱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液罐,所述液罐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液口,且进液口贯穿注液箱的外壁,所述液罐的下端一侧贯穿连接有抽筒,且抽筒的端部位于液罐内部且套接有针管,且针管上套接有第二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筒的内部活动嵌合有活塞,且活塞的外侧中心处水平连接有推拉杆,且推拉杆的末端连接有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管的末端插接在抽筒位于液罐外侧的一段顶部上,所述进液管的下端套接有第一单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利用米酒内的根霉菌产生淀粉酶,根霉菌还有丰富的淀粉酶,一般包括液化性和糖化型淀粉酶,其淀粉酶活性很强,能产生乳酸,利用淀粉酶和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来判断米酒内根霉菌的数量,利用滴管吸取一定数量的米酒放置在反应皿内,然后通过气缸带动抽筒,抽取数量固定的双缩脲试剂,通过进液管注入到反应皿内,然后利用加温板加温,使淀粉酶和双缩脲试剂的分子活跃缩短反应时间,同时利用振动电机使二者之间混合更加均匀,然后通过颜色的深浅程度来判断米酒内的根霉菌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米酒中菌类快速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米酒中菌类快速检测装置中的设备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米酒中菌类快速检测装置中的注液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盖;2、观察窗;3、进液管;4、反应皿;5、固定槽;6、设备主体;7、按钮;8、显示屏;9、控制器;10、滴管槽;11、固定卡;12、限位块;13、弹簧;14、加温板;15、气缸;16、振动电机;17、注液箱;18、液罐;19、进液口;20、针管;21、第一单向阀;22、抽筒;23、推拉杆;24、活塞;25、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米酒中菌类快速检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6,设备主体6的顶部后端活动连接有密封盖1,密封盖1的中心处嵌合有观察窗2,密封盖1的内部上端中心处焊接有固定卡11,设备主体6的顶部中心处嵌合有反应皿4,且设备主体6的顶部前端且位于反应皿4的中垂线的位置开设有固定槽5,设备主体6的内部且位于反应皿4的上方贯穿设置有进液管3,且设备主体6的顶部且位于反应皿4的一侧开设有滴管槽10,设备主体6的顶部前端嵌合有控制器9,且控制器9上安装有显示屏8,控制器9的顶部且位于显示屏8的下方设置按钮7。

在图2中,设备主体6的内壁嵌合有限位块12,且限位块12的末端连接有弹簧13,限位块12贴合在反应皿4的顶部边缘处,设备主体6的内壁且位于反应皿4顶部边缘处的底端设置有托块,反应皿4搭接在设备主体6内壁的托块上,在搭接的过程中,反应皿4的边缘处抵触限位块12,限位块12使弹簧13压缩,让出空间给限位块12回缩,限位块12回缩后反应皿4能搭接在托块上,随后弹簧13的反弹力为限位块12提供复位空间从而将反应皿4固定。

在图2中,设备主体6的内壁和反应皿4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温板14,且加温板14固定在设备主体6的内壁上,加温板14通过导线和控制器9连接,加温板14的作用是使反应皿4内部温度提高,使淀粉酶和双缩脲试剂分子更加活跃使二者的反应时间缩短。

在图2中,设备主体6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振动电机16,且振动电机16的输出端贴合反反应皿4的底端,且设备主体6的内部底端且位于振动电机16的后端安放有注液箱17,振动电机16通过振动使反应皿4在第一频率中振动,从而使淀粉酶和双缩脲试剂混合更加充分。

在图3中,注液箱17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液罐18,液罐18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液口19,且进液口19贯穿注液箱17的外壁,液罐18的下端一侧贯穿连接有抽筒22,且抽筒22的端部位于液罐18内部且套接有针管20,且针管20上套接有第二单向阀25,注液箱17是添加双缩脲试剂的机构,其中液罐18用于存储双缩脲试剂,进液口19用于添加双缩脲试剂。

在图3中,抽筒22的内部活动嵌合有活塞24,且活塞24的外侧中心处水平连接有推拉杆23,且推拉杆23的末端连接有气缸15,气缸15回缩通过推拉杆23带动活塞24向后运动,抽筒22端部通过针管20抽取液罐18内的双缩脲试剂,随后气缸15伸出通过推拉杆23抵触活塞24向前运动使抽筒22内的双缩脲试剂通过压力进入到进液管3内,使双缩脲试剂注入到反应皿4内,此时针管20上的第二单向阀25组织双缩脲试剂回流。

在图3中,进液管3的末端插接在抽筒22位于液罐18外侧的一段顶部上,进液管3的下端套接有第一单向阀21,在抽取的过程中进液管3上通过第一单向阀21组织空气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滴管槽10上的滴管吸取一定数量的米酒放置在反应皿4内,随后关闭密封盖1,然后气缸15(型号为sc125x)回缩通过推拉杆23带动活塞24向后运动,抽筒22端部通过针管20抽取液罐18内的双缩脲试剂,在抽取的过程中进液管3上通过第一单向阀21组织空气进入,随后气缸15伸出通过推拉杆23抵触活塞24向前运动使抽筒22内的双缩脲试剂通过压力进入到进液管3内,使双缩脲试剂注入到反应皿4内,此时针管20上的第二单向阀25组织双缩脲试剂回流,此时利用加温板14使反应皿4内部温度提高,使淀粉酶和双缩脲试剂分子更加活跃使二者的反应时间缩短,通过振动电机16(型号为rk370)的振动使反应皿4在第一频率中振动,从而使淀粉酶和双缩脲试剂混合更加充分,然后通过观察窗2来观察溶液颜色的深浅程度来判断米酒内的根霉菌数量。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