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存油茶鲜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62167发布日期:2020-07-04 04:36阅读:14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林木果实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储存油茶鲜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茶果前处理中,油茶鲜果处理是油茶果前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受天气、人力、场地的限制大。目前该工序处理方法是:将采摘回来的油茶鲜果直接放在袋子里或者进行一些简单处理堆沤3-5天后,拿到太阳下晒,或烘干,爆壳出籽。随着油茶基地陆续进入盛果期,油茶产量逐年增加,油茶鲜果量大,没有对油茶鲜果进行系统处理,就无法保存油茶鲜果。一旦遇到连绵阴雨天气,由于潮湿,不通风,常规的堆沤易发热,油茶鲜果极易发霉,造成烂果烂籽,严重影响了油茶籽的品质以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进而严重影响山茶油质量和农民收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延长油茶鲜果保鲜时间,提高油茶籽质量的储存油茶鲜果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储存油茶鲜果的方法,包括除杂、清洗消毒、干燥、装筐和堆沤工序;将当天采摘回来的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杂,然后用清水洗净,自然晾干;再将晾干后的油茶鲜果置于由生石灰水、食盐水和茶麸液混合而得的混合液中浸泡后拿出用热风吹干,装入竹筐中;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除杂:将当天采摘回来的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叶子和其他杂质;

(2)清洗消毒;用清水洗净除杂后的油茶鲜果,然后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油茶鲜果置于由体积浓度为5%的生石灰水、体积浓度0.3-0.5%食盐水和茶麸液按体积比1:1:1混合而得的混合液中浸泡2-3min;

(3)干燥:将清洗消毒后的油茶鲜果用热风吹干,除去果实表面水分;

(4)装筐:将烘干后的油茶鲜果装入竹筐中,堆放于适宜环境的室内中;

(5)堆沤: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可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

优选的,以上步骤(2)所述的茶麸液的制备是将茶麸投入到发酵池中,控制发酵堆含水量为50-55%,待发酵完全后收集上清液,即获得茶麸液。

优选的,以上步骤(3)所述的热风的温度为45-55℃

优选的,以上步骤(4)所述的竹筐规格为长60cm,宽为40cm,高为25cm;堆放时,竹筐之间的距离为25cm。

优选的,以上步骤(4)所述的适宜环境为湿度85%以下,温度30℃以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生石灰水、食盐水和茶麸的混合液对除杂清洗后的油茶鲜果进行浸泡,添加食盐起到增强生石灰吸附在油茶果表皮,有利于生石灰促使油茶鲜果继续熟化的同时,还配合茶麸进行了表面消毒杀菌,从而不仅可以延长油茶鲜果的储存时间,还有利于提高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茶籽油的质量。

2、本发明油茶鲜果的开裂时间短,5d左右即可开裂,且开裂整齐,出籽率达90%以上,既不伤害油茶籽又能保证油茶籽质量。

3、本发明选用竹筐装载干燥后的油茶鲜果,并存储于适宜条件的室内,保证了环境干燥通风,可避免常规堆沤引起的发霉。

4、本发明不受天气或气候的影响,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促进了油茶规模化加工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除杂:将当天采摘回来的普通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叶子和其他杂质;

(2)清洗消毒;用清水洗净除杂后的油茶鲜果,然后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油茶鲜果置于由体积浓度为5%的生石灰水、体积浓度0.5%食盐水和茶麸液按体积比1:1:1混合而得的混合液中浸泡2-3min;;其中所述的茶麸液的制备是将茶麸投入到发酵池中,控制发酵堆含水量为50-55%,待发酵完全后收集上清液,即获得茶麸液;

(3)干燥:将清洗消毒后的油茶鲜果用温度为50℃热风吹干,除去果实表面水分;

(4)装筐:将烘干后的油茶鲜果装入竹筐中,竹筐规格为长60cm,宽为40cm,高为25cm;堆放时,竹筐之间的距离为25cm堆放于湿度80%,温度27℃,通风的室内中;

(5)堆沤: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可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

将爆壳后得到的油茶籽按常规油茶加工方法压榨,得到的茶籽油的质量达到gb/t11765-2018油茶籽油成品中的油茶籽油一级油质量标准。

对比例1:

(1)除杂:将当天采摘回来的普通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叶子和其他杂质;

(2)清洗;用清水洗净除杂后的油茶鲜果,然后自然晾干;

(3)干燥:将清洗消毒后的油茶鲜果用温度为50℃热风吹干,除去果实表面水分;

(4)装筐:将烘干后的油茶鲜果装入竹筐中,竹筐规格为长60cm,宽为40cm,高为25cm;堆放时,竹筐之间的距离为25cm堆放于湿度80%,温度27℃的室内中;

(5)堆沤: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可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

将爆壳后得到的油茶籽按常规油茶加工方法压榨,得到的茶籽油的质量未达到gb/t11765-2018油茶籽油成品中的油茶籽油一级油质量标准。

对比例2:

(1)除杂:将当天采摘回来的普通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叶子和其他杂质;

(2)清洗消毒;用清水洗净除杂后的油茶鲜果,然后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油茶鲜果置于体积浓度为5%的生石灰水浸泡2-3min;

(3)干燥:将清洗消毒后的油茶鲜果用温度为50℃热风吹干,除去果实表面水分;

(4)装筐:将烘干后的油茶鲜果装入竹筐中,竹筐规格为长60cm,宽为40cm,高为25cm;堆放时,竹筐之间的距离为25cm堆放于湿度80%,温度27℃通风的室内中;

(5)堆沤: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可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

将爆壳后得到的油茶籽按常规油茶加工方法压榨,得到的茶籽油的质量未达到gb/t11765-2018油茶籽油成品中的油茶籽油一级油质量标准。

对比例3:

(1)除杂:将当天采摘回来的普通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叶子和其他杂质;

(2)清洗消毒;用清水洗净除杂后的油茶鲜果,然后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油茶鲜果置于体积浓度为0.5%食盐水浸泡2-3min;

(3)干燥:将清洗消毒后的油茶鲜果用温度为50℃温度为热风吹干,除去果实表面水分;

(4)装筐:将烘干后的油茶鲜果装入竹筐中,竹筐规格为长60cm,宽为40cm,高为25cm;堆放时,竹筐之间的距离为25cm堆放于湿度80%,温度27℃通风的室内中;

(5)堆沤: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可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

将爆壳后得到的油茶籽按常规油茶加工方法压榨,得到的茶籽油的质量未达到gb/t11765-2018油茶籽油成品中的油茶籽油一级油质量标准。

对比例4:

(1)除杂:将当天采摘回来的普通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叶子和其他杂质;

(2)清洗消毒;用清水洗净除杂后的油茶鲜果,然后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油茶鲜果置于茶麸液水浸泡2-3min;其中所述的茶麸液的制备是将茶麸投入到发酵池中,控制发酵堆含水量为50-55%,待发酵完全后收集上清液,即获得茶麸液;

(3)干燥:将清洗消毒后的油茶鲜果用温度为50℃热风吹干,除去果实表面水分;

(4)装筐:将烘干后的油茶鲜果装入竹筐中,竹筐规格为长60cm,宽为40cm,高为25cm;堆放时,竹筐之间的距离为25cm堆放于湿度80%,温度27℃通风的室内中;

(5)堆沤: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可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

将爆壳后得到的油茶籽按常规油茶加工方法压榨,得到的茶籽油的质量未达到gb/t11765-2018油茶籽油成品中的油茶籽油一级油质量标准。

实施例2:

(1)除杂:将当天采摘回来的香花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叶子和其他杂质;

(2)清洗消毒;用清水洗净除杂后的油茶鲜果,然后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油茶鲜果置于体积浓度为5%的生石灰水+体积浓度0.3%食盐水混合液中浸泡2-3min;

(3)干燥:将清洗消毒后的油茶鲜果用温度为45℃热风吹干,除去果实表面水分;

(4)装筐:将烘干后的油茶鲜果装入竹筐中,竹筐规格为长60cm,宽为40cm,高为25cm;堆放时,竹筐之间的距离为25cm堆放于湿度85%,温度30℃的室内中;

(5)堆沤: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可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

将爆壳后得到的油茶籽按常规油茶加工方法压榨,得到的茶籽油的质量达到gb/t11765-2018油茶籽油成品中的油茶籽油一级油质量标准。

对比例5:

(1)除杂:将当天采摘回来的香花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叶子和其他杂质;

(2)清洗;用清水洗净除杂后的油茶鲜果,然后自然晾干;

(3)干燥:将清洗消毒后的油茶鲜果用温度为45℃热风吹干,除去果实表面水分;

(4)装筐:将烘干后的油茶鲜果装入竹筐中,竹筐规格为长60cm,宽为40cm,高为25cm;堆放时,竹筐之间的距离为25cm堆放于湿度85%,温度30℃通风的室内中;

(5)堆沤: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可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

将爆壳后得到的油茶籽按常规油茶加工方法压榨,得到的茶籽油的质量未达到gb/t11765-2018油茶籽油成品中的油茶籽油一级油质量标准。

对比例6:

(1)除杂:将当天采摘回来的香花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叶子和其他杂质;

(2)清洗消毒;用清水洗净除杂后的油茶鲜果,然后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油茶鲜果置于体积浓度为5%的生石灰水浸泡2-3min;

(3)干燥:将清洗消毒后的油茶鲜果用温度为45℃热风吹干,除去果实表面水分;

(4)装筐:将烘干后的油茶鲜果装入竹筐中,竹筐规格为长60cm,宽为40cm,高为25cm;堆放时,竹筐之间的距离为25cm堆放于湿度80%,温度27℃通风的室内中;

(5)堆沤: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可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

将爆壳后得到的油茶籽按常规油茶加工方法压榨,得到的茶籽油的质量未达到gb/t11765-2018油茶籽油成品中的油茶籽油一级油质量标准。

对比例7:

(1)除杂:将当天采摘回来的香花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叶子和其他杂质;

(2)清洗消毒;用清水洗净除杂后的油茶鲜果,然后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油茶鲜果置于体积浓度为0.3%食盐水浸泡2-3min;

(3)干燥:将清洗消毒后的油茶鲜果用温度为45℃热风吹干,除去果实表面水分;

(4)装筐:将烘干后的油茶鲜果装入竹筐中,竹筐规格为长60cm,宽为40cm,高为25cm;堆放时,竹筐之间的距离为25cm堆放于湿度80%,温度27℃通风的室内中;

(5)堆沤: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可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

将爆壳后得到的油茶籽按常规油茶加工方法压榨,得到的茶籽油的质量未达到gb/t11765-2018油茶籽油成品中的油茶籽油一级油质量标准。

对比例8:

(1)除杂:将当天采摘回来的香花油茶鲜果进行风选和筛选,除去叶子和其他杂质;

(2)清洗消毒;用清水洗净除杂后的油茶鲜果,然后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油茶鲜果置于茶麸液水浸泡2-3min;其中所述的茶麸液的制备是将茶麸投入到发酵池中,控制发酵堆含水量为50-55%,待发酵完全后收集上清液,即获得茶麸液;

(3)干燥:将清洗消毒后的油茶鲜果用温度为45℃热风吹干,除去果实表面水分;

(4)装筐:将烘干后的油茶鲜果装入竹筐中,竹筐规格为长60cm,宽为40cm,高为25cm;堆放时,竹筐之间的距离为25cm堆放于湿度80%,温度27℃通风的室内中;

(5)堆沤:每隔48h对竹筐内的油茶鲜果翻动一次,96h后,可拿到晒场或烘干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晾晒或烘干,爆壳出籽。

将爆壳后得到的油茶籽按常规油茶加工方法压榨,得到的茶籽油的质量未达到gb/t11765-2018油茶籽油成品中的油茶籽油一级油质量标准。

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的油茶鲜果储存情况

由上表1可以看出:

(1)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5与实施例1-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浸泡处理方法的油茶鲜果比不经过任何处理液浸泡的油茶鲜果的保鲜时间延长了至少5天,且油茶籽含油量提高了至少32%;

(2)通过对比例2、对比例6与实施例1-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浸泡处理方法的油茶鲜果比仅仅经过生石灰水浸泡处理的油茶鲜果的保鲜时间延长了至少5天,且油茶籽含油量提高了至少10%;

(3)通过对比例3、对比例7与实施例1-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浸泡处理方法的油茶鲜果比仅仅经过食盐水浸泡处理的油茶鲜果的保鲜时间延长了至少5天,且油茶籽含油量提高了至少12%;

(4)通过对比例4、对比例8与实施例1-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浸泡处理方法的油茶鲜果比仅仅经过茶麸液浸泡处理的油茶鲜果的保鲜时间延长了至少5天,且油茶籽含油量提高了至少43%。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