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细胞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7438发布日期:2020-08-11 21:3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细胞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生物细胞培养皿。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培养皿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8104959453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培养皿,该培养皿包括:透明罩、用于进行植物培养的培养部和底座;透明罩的底部盖合在培养部上,培养部设置在底座上;其中,培养部内设置有雾化部,培养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湿度调节部,底座上设置有控制部,控制部分别于雾化部和湿度调节部电连接,通过该培养皿消费者可以通过该培养皿培养食用菌或蔬菜,由于是用户自己培养的,因此有利于降低食用菌或蔬菜的农药残联和重金属残留,并且由于不需要运输,因此避免了食用菌或蔬菜二次污染的问题,从而使得消费者可以得到品质较高的食用菌或蔬菜;但是该技术方案未能解决对不同细胞在同种环境下的培养要求;生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可能需要将不同的细胞放置在同种培养环境下进行培养,但由于不同的细胞在不同的培养皿内进行培养,很难实现对环境的绝对统一,并且有时还需要研究两种细胞之间的结合性和对抗性,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皿很难满足研究过程中的环境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生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可能需要将不同的细胞放置在同种培养环境下进行培养,但由于不同的细胞在不同的培养皿内进行培养,很难实现对环境的绝对统一,并且有时还需要研究两种细胞之间的结合性和对抗性,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皿很难满足研究过程中的环境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物细胞培养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养皿,包括底座、一号固定环、二号固定环、一号遮板、二号遮板、一号培养皿、二号培养皿、旋转轴和壳体;所述一号固定环安装在底座上,一号固定环顶端侧壁开有环形槽;所述一号培养皿安装在一号固定环内的底座上;所述一号遮板安装在一号培养皿顶端侧壁上,一号遮板上开有一号通孔;所述二号固定环底端设有滑块,且二号固定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环形槽内;所述二号遮板转动连接在一号遮板顶端侧壁上,且二号遮板顶端侧壁设有支柱,二号遮板上开有二号通孔;所述二号培养皿安装在支柱上;所述旋转轴的底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旋转轴顶端贯穿过一号遮板和二号遮板后伸长至二号培养皿顶端侧壁,且旋转轴侧壁和一号遮板为转动连接,旋转轴侧壁和二号遮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套装在底座上,壳体顶端转动连接有旋扭,且旋扭底端贯穿至壳体内与旋转轴顶端相配合;通过底座、一号固定环、二号固定环、一号遮板、二号遮板、一号培养皿、二号培养皿、旋转轴和壳体的配合实现不同细胞在同种环境下的培养要求;使用时,将不同的生物细胞分别通过培养液放置在一号培养皿和二号培养皿内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上的旋扭,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在旋转轴的转动过程中,由于二号遮板固连在固定连接在旋转轴侧壁上,使得二号遮板随着旋转轴同时发生转动;又由于一号遮板转动连接在旋转轴侧壁上,使得一号遮板不随旋转轴发生转动,则此时一号遮板和二号遮板之间发生相对旋转,从而使得一号通孔与二号通孔连通,此时培养皿内的整体空气相连通,从而提高了一号培养皿和二号培养皿之间培养环境的一致性,减小了培养结果的研究误差,同时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易。

优选的,所述旋扭侧壁安装有气囊;所述旋转轴顶端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开有空腔;所述空腔通过气管与气囊连通,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和挡片,使得活塞杆靠近气囊,而挡片远离气囊,且活塞杆与气囊相接触;通过气囊、固定杆、活塞杆和挡片的配合增加二号培养皿内的培养液的稳定性;使用时,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上的旋扭,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在旋转旋扭时,工作人员对气囊产生挤压,气囊受压后,其内部气体通过气管传递至空腔内,使得空腔内气压增大后,活塞杆在空腔内向远离旋扭的方向进行滑动,活塞杆在滑动过程中对挡片产生推力,挡片受推力后从空腔内滑出,并覆盖在二号培养皿的表面,挡片会对二号培养皿内的培养液产生阻力,从而降低培养液的振动频率,使得在二号培养皿随着二号遮板进行旋转时,改变培养液和二号培养皿之间的振动同步性,有效保证了培养液表面的稳定性,避免二号培养皿在旋转过程中,培养液从二号培养皿中溅出的情况,避免培养液之间的较差污染,提高培养皿整体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挡片由一号弹片、二号弹片和挡布组成;所述一号弹片和所述二号弹片存在弯曲角度,且使得一号弹片的弯曲方向和二号弹片的弯曲方向相互远离;所述挡布的两侧分别安装在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各自相互靠近的侧壁上;通过一号弹片、二号弹片和挡布的配合加强对培养液的覆盖效果;使用时,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上的旋扭,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在旋转旋扭时,工作人员对气囊产生挤压,气囊受压后,其内部气体通过气管传递至空腔内,使得空腔内气压增大后,活塞杆在空腔内向远离旋扭的方向进行滑动,活塞杆在滑动过程中对挡片产生推力,挡片受推力后从空腔内滑出,在挡片滑出的过程中,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发生相互远离的弹性变形,在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变形时将挡布拉起,从而实现了对二号培养皿表面的全覆盖,进一步保证了培养液在二号培养皿内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挡布表面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且挡布表面设有连杆,且连杆侧壁对称设有多个支杆;所述连杆端部与活塞杆侧壁连接;通过活塞杆、挡布、连杆和支杆的配合增强挡布的舒展度,同时避免挡片在回收时,挡布出现堵塞的情况;使用时,在完成二号遮板的旋转后,工作人员松开旋扭,气囊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发生复位,活塞杆也发生复位,不再对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产生压力,则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也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发生复位,重新缩回空腔内,但在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的复位过程中,由于挡布质地柔软,塑性较低,使得挡布会卡在空腔内,从而影响到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的正常收缩效果,因此在活塞杆的复位过程中,通过连杆对支杆产生拉力,再通过支杆对整个挡布产生收聚力,从而有效保证了在挡片收缩时,挡布能够存储于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之间,进一步加强了培养皿的整体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挡片端部安装有一号磁铁;所述二号培养皿侧壁安装有二号磁铁,且一号磁铁和二号磁铁间存在相互吸引力;通过一号磁铁和二号磁铁的配合加强挡片的稳定性;使用时,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上的旋扭,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在旋转旋扭时,工作人员对气囊产生挤压,气囊受压后,其内部气体通过气管传递至空腔内,使得空腔内气压增大后,活塞杆在空腔内向远离旋扭的方向进行滑动,活塞杆在滑动过程中对挡片产生推力,挡片受推力后从空腔内滑出,在挡片滑出的过程中,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发生相互远离的弹性变形,在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变形时将挡布拉起,从而实现了对二号培养皿表面的全覆盖,并且在一号磁铁和二号磁铁间相互吸引力的作用下,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分别与二号培养皿侧壁紧密接触,避免培养皿使用时间过长后,一号弹片和二号弹片的弹性发生失效后,影响到对培养液的覆盖效果,从而有效延长了培养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端部为锥形,从而便于旋扭和固定杆之间的配合;使用时,将不同的生物细胞分别通过培养液放置在一号培养皿和二号培养皿内进行培养,然后再将壳体盖在一号培养皿和二号培养皿外,且使得固定杆与旋扭相配合,以便于后续的气体传输和旋转力传输,但由于在盖上壳体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直视壳体内部结构,从而给旋扭和固定杆之间的配合增加了难度,因此将固定杆端部设为锥形,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容易的实现旋扭和固定杆之间的配合,有效增加了培养皿整体的实用性,同时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养皿,通过底座、一号固定环、二号固定环、一号遮板、二号遮板、一号培养皿、二号培养皿、旋转轴和壳体的配合实现不同细胞在同种环境下的培养要求,在一号通孔与二号通孔连通后,培养皿内的整体空气相连通,从而提高了一号培养皿和二号培养皿之间培养环境的一致性,减小了培养结果的研究误差,同时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易。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养皿,通过气囊、固定杆、活塞杆和挡片的配合增加二号培养皿内的培养液的稳定性,挡片会对二号培养皿内的培养液产生阻力,从而降低培养液的振动频率,使得在二号培养皿随着二号遮板进行旋转时,改变培养液和二号培养皿之间的振动同步性,有效保证了培养液表面的稳定性,避免二号培养皿在旋转过程中,培养液从二号培养皿中溅出的情况,避免培养液之间的较差污染,提高培养皿整体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中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一号固定环2、环形槽21、二号固定环3、滑块31、一号遮板4、一号通孔41、二号遮板5、支柱51、二号通孔52、一号培养皿6、二号培养皿7、二号磁铁71、旋转轴8、固定杆81、空腔82、活塞杆83、挡片84、一号弹片841、二号弹片842、挡布843、连杆844、支杆845、一号磁铁846、壳体9、旋扭91、气囊9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养皿,包括底座1、一号固定环2、二号固定环3、一号遮板4、二号遮板5、一号培养皿6、二号培养皿7、旋转轴8和壳体9;所述一号固定环2安装在底座1上,一号固定环2顶端侧壁开有环形槽21;所述一号培养皿6安装在一号固定环2内的底座1上;所述一号遮板4安装在一号培养皿6顶端侧壁上,一号遮板4上开有一号通孔41;所述二号固定环3底端设有滑块31,且二号固定环3通过滑块31滑动连接在环形槽21内;所述二号遮板5转动连接在一号遮板4顶端侧壁上,且二号遮板5顶端侧壁设有支柱51,二号遮板5上开有二号通孔52;所述二号培养皿7安装在支柱51上;所述旋转轴8的底端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旋转轴8顶端贯穿过一号遮板4和二号遮板5后伸长至二号培养皿7顶端侧壁,且旋转轴8侧壁和一号遮板4为转动连接,旋转轴8侧壁和二号遮板5为固定连接;所述壳体9套装在底座1上,壳体9顶端转动连接有旋扭91,且旋扭91底端贯穿至壳体9内与旋转轴8顶端相配合;通过底座1、一号固定环2、二号固定环3、一号遮板4、二号遮板5、一号培养皿6、二号培养皿7、旋转轴8和壳体9的配合实现不同细胞在同种环境下的培养要求;使用时,将不同的生物细胞分别通过培养液放置在一号培养皿6和二号培养皿7内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9上的旋扭91,带动旋转轴8进行转动,在旋转轴8的转动过程中,由于二号遮板5固连在固定连接在旋转轴8侧壁上,使得二号遮板5随着旋转轴8同时发生转动;又由于一号遮板4转动连接在旋转轴8侧壁上,使得一号遮板4不随旋转轴8发生转动,则此时一号遮板4和二号遮板5之间发生相对旋转,从而使得一号通孔41与二号通孔52连通,此时培养皿内的整体空气相连通,从而提高了一号培养皿6和二号培养皿7之间培养环境的一致性,减小了培养结果的研究误差,同时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旋扭91侧壁安装有气囊92;所述旋转轴8顶端安装有固定杆81;所述固定杆81内开有空腔82;所述空腔82通过气管与气囊92连通,空腔82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83和挡片84,使得活塞杆83靠近气囊92,而挡片84远离气囊92,且活塞杆83与气囊92相接触;通过气囊92、固定杆81、活塞杆83和挡片84的配合增加二号培养皿7内的培养液的稳定性;使用时,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9上的旋扭91,带动旋转轴8进行转动,在旋转旋扭91时,工作人员对气囊92产生挤压,气囊92受压后,其内部气体通过气管传递至空腔82内,使得空腔82内气压增大后,活塞杆83在空腔82内向远离旋扭91的方向进行滑动,活塞杆83在滑动过程中对挡片84产生推力,挡片84受推力后从空腔82内滑出,并覆盖在二号培养皿7的表面,挡片84会对二号培养皿7内的培养液产生阻力,从而降低培养液的振动频率,使得在二号培养皿7随着二号遮板5进行旋转时,改变培养液和二号培养皿7之间的振动同步性,有效保证了培养液表面的稳定性,避免二号培养皿7在旋转过程中,培养液从二号培养皿7中溅出的情况,避免培养液之间的较差污染,提高培养皿整体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挡片84由一号弹片841、二号弹片842和挡布843组成;所述一号弹片841和所述二号弹片842存在弯曲角度,且使得一号弹片841的弯曲方向和二号弹片842的弯曲方向相互远离;所述挡布843的两侧分别安装在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各自相互靠近的侧壁上;通过一号弹片841、二号弹片842和挡布843的配合加强对培养液的覆盖效果;使用时,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9上的旋扭91,带动旋转轴8进行转动,在旋转旋扭91时,工作人员对气囊92产生挤压,气囊92受压后,其内部气体通过气管传递至空腔82内,使得空腔82内气压增大后,活塞杆83在空腔82内向远离旋扭91的方向进行滑动,活塞杆83在滑动过程中对挡片84产生推力,挡片84受推力后从空腔82内滑出,在挡片84滑出的过程中,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发生相互远离的弹性变形,在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变形时将挡布843拉起,从而实现了对二号培养皿7表面的全覆盖,进一步保证了培养液在二号培养皿7内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挡布843表面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且挡布843表面设有连杆844,且连杆844侧壁对称设有多个支杆845;所述连杆844端部与活塞杆83侧壁连接;通过活塞杆83、挡布843、连杆844和支杆845的配合增强挡布843的舒展度,同时避免挡片84在回收时,挡布843出现堵塞的情况;使用时,在完成二号遮板5的旋转后,工作人员松开旋扭91,气囊92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发生复位,活塞杆83也发生复位,不再对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产生压力,则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也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发生复位,重新缩回空腔82内,但在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的复位过程中,由于挡布843质地柔软,塑性较低,使得挡布843会卡在空腔82内,从而影响到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的正常收缩效果,因此在活塞杆83的复位过程中,通过连杆844对支杆845产生拉力,再通过支杆845对整个挡布843产生收聚力,从而有效保证了在挡片84收缩时,挡布843能够存储于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之间,进一步加强了培养皿的整体使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挡片84端部安装有一号磁铁846;所述二号培养皿7侧壁安装有二号磁铁71,且一号磁铁846和二号磁铁71间存在相互吸引力;通过一号磁铁846和二号磁铁71的配合加强挡片84的稳定性;使用时,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9上的旋扭91,带动旋转轴8进行转动,在旋转旋扭91时,工作人员对气囊92产生挤压,气囊92受压后,其内部气体通过气管传递至空腔82内,使得空腔82内气压增大后,活塞杆83在空腔82内向远离旋扭91的方向进行滑动,活塞杆83在滑动过程中对挡片84产生推力,挡片84受推力后从空腔82内滑出,在挡片84滑出的过程中,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发生相互远离的弹性变形,在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变形时将挡布843拉起,从而实现了对二号培养皿7表面的全覆盖,并且在一号磁铁846和二号磁铁71间相互吸引力的作用下,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分别与二号培养皿7侧壁紧密接触,避免培养皿使用时间过长后,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的弹性发生失效后,影响到对培养液的覆盖效果,从而有效延长了培养皿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杆81端部为锥形,从而便于旋扭91和固定杆81之间的配合;使用时,将不同的生物细胞分别通过培养液放置在一号培养皿6和二号培养皿7内进行培养,然后再将壳体9盖在一号培养皿6和二号培养皿7外,且使得固定杆81与旋扭91相配合,以便于后续的气体传输和旋转力传输,但由于在盖上壳体9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直视壳体9内部结构,从而给旋扭91和固定杆81之间的配合增加了难度,因此将固定杆81端部设为锥形,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容易的实现旋扭91和固定杆81之间的配合,有效增加了培养皿整体的实用性,同时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使用时,将不同的生物细胞分别通过培养液放置在一号培养皿6和二号培养皿7内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9上的旋扭91,带动旋转轴8进行转动,在旋转轴8的转动过程中,由于二号遮板5固连在固定连接在旋转轴8侧壁上,使得二号遮板5随着旋转轴8同时发生转动;又由于一号遮板4转动连接在旋转轴8侧壁上,使得一号遮板4不随旋转轴8发生转动,则此时一号遮板4和二号遮板5之间发生相对旋转,从而使得一号通孔41与二号通孔52连通,此时培养皿内的整体空气相连通,从而提高了一号培养皿6和二号培养皿7之间培养环境的一致性,减小了培养结果的研究误差,同时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易;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9上的旋扭91,带动旋转轴8进行转动,在旋转旋扭91时,工作人员对气囊92产生挤压,气囊92受压后,其内部气体通过气管传递至空腔82内,使得空腔82内气压增大后,活塞杆83在空腔82内向远离旋扭91的方向进行滑动,活塞杆83在滑动过程中对挡片84产生推力,挡片84受推力后从空腔82内滑出,并覆盖在二号培养皿7的表面,挡片84会对二号培养皿7内的培养液产生阻力,从而降低培养液的振动频率,使得在二号培养皿7随着二号遮板5进行旋转时,改变培养液和二号培养皿7之间的振动同步性,有效保证了培养液表面的稳定性,避免二号培养皿7在旋转过程中,培养液从二号培养皿7中溅出的情况,避免培养液之间的较差污染,提高培养皿整体的使用安全性;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9上的旋扭91,带动旋转轴8进行转动,在旋转旋扭91时,工作人员对气囊92产生挤压,气囊92受压后,其内部气体通过气管传递至空腔82内,使得空腔82内气压增大后,活塞杆83在空腔82内向远离旋扭91的方向进行滑动,活塞杆83在滑动过程中对挡片84产生推力,挡片84受推力后从空腔82内滑出,在挡片84滑出的过程中,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发生相互远离的弹性变形,在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变形时将挡布843拉起,从而实现了对二号培养皿7表面的全覆盖,进一步保证了培养液在二号培养皿7内的稳定性;在完成二号遮板5的旋转后,工作人员松开旋扭91,气囊92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发生复位,活塞杆83也发生复位,不再对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产生压力,则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也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发生复位,重新缩回空腔82内,但在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的复位过程中,由于挡布843质地柔软,塑性较低,使得挡布843会卡在空腔82内,从而影响到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的正常收缩效果,因此在活塞杆83的复位过程中,通过连杆844对支杆845产生拉力,再通过支杆845对整个挡布843产生收聚力,从而有效保证了在挡片84收缩时,挡布843能够存储于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之间,进一步加强了培养皿的整体使用效果;在培养过程中,若需要保证两培养皿处于相同的培养环境时,通过旋转壳体9上的旋扭91,带动旋转轴8进行转动,在旋转旋扭91时,工作人员对气囊92产生挤压,气囊92受压后,其内部气体通过气管传递至空腔82内,使得空腔82内气压增大后,活塞杆83在空腔82内向远离旋扭91的方向进行滑动,活塞杆83在滑动过程中对挡片84产生推力,挡片84受推力后从空腔82内滑出,在挡片84滑出的过程中,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发生相互远离的弹性变形,在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变形时将挡布843拉起,从而实现了对二号培养皿7表面的全覆盖,并且在一号磁铁846和二号磁铁71间相互吸引力的作用下,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分别与二号培养皿7侧壁紧密接触,避免培养皿使用时间过长后,一号弹片841和二号弹片842的弹性发生失效后,影响到对培养液的覆盖效果,从而有效延长了培养皿的使用寿命;将不同的生物细胞分别通过培养液放置在一号培养皿6和二号培养皿7内进行培养,然后再将壳体9盖在一号培养皿6和二号培养皿7外,且使得固定杆81与旋扭91相配合,以便于后续的气体传输和旋转力传输,但由于在盖上壳体9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直视壳体9内部结构,从而给旋扭91和固定杆81之间的配合增加了难度,因此将固定杆81端部设为锥形,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容易的实现旋扭91和固定杆81之间的配合,有效增加了培养皿整体的实用性,同时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