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葚桑叶麦芽汁复合低度果酒的酿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52327发布日期:2020-07-10 17:45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桑葚桑叶麦芽汁复合低度果酒的酿造方法与流程

涉及果酒技术领域,一种桑葚桑叶麦芽汁复合低度果酒的酿造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花色苷85-115mg/l、绿原酸30-50mg/l、γ-氨基丁酸130-150mg/l、酒精度5-7%的复合果酒酿造方法。



背景技术:

桑葚是桑科桑属多年生乔木桑树(morusalbalinn)的多花聚合果实,又称桑椹、桑枣、桑果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被国家卫生部列为首批药食同源植物,有“21世纪最佳保健果品”的美誉。桑葚富含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多糖、生物碱、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护目养肝、保养心脏、保护神经、抗氧化、抗肥胖作用、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作用。桑葚酚类物质包括酚酸(如绿原酸)、原花青素、花色苷类(如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非花青素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如槲皮素、芦丁、芪类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消炎、抗癌、瘦身、保护心脏等功效,是桑葚主要的一大类活性成分。桑葚果肉多汁、颜色鲜红,含有丰富的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除鲜食外可开发成桑葚酒、桑葚酵素、桑葚干、桑葚果汁、桑葚果粉、桑葚提取物,桑椹酒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

花色苷水解成花色素,能起到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抗癌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但其不稳定,在常规公知的果酒酿造参数下,很难得到高的花色苷含量。钮成拓等(桑葚果酒发酵过程中功能性物质的检测及其变化情况,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45(3),83-88.)利用液质分析其实验室发酵的果酒花色苷含量为75.40mg/l,高于四款市售桑葚果酒的花色苷含量(10.52~38.21mg·l-1)。采用公知的果酒酿造方法(不细分桑葚品种、周年生产所用桑椹汁的制取存在热杀菌过程、相对高的接种ph利于快速发酵、较低的酵母接种量(<400万/毫升)、高温发酵(如20-28℃)、长的发酵周期(如两周)、果酒巴氏杀菌、非棕色玻璃瓶瓶灌装等不利于高花色苷的实现,尤其在低原果汁用量(如本发明的40-50%原果汁配比)的前提下,不能酿制出花色苷80mg/l以上的果酒。唐榕等(桑葚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及稳定性,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4),181-185,199)证实随温度、ph、光照强度的上升花色苷的稳定性降低;cu+、cu2+、fe2+、fe3+对花色苷有破坏作用。乔健等(不同桑葚品种在湛江地区的品质比较,食品工业科技,2019-12-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759.ts.20191224.1352.012.html网络首发)比较了17个桑葚品种中花色苷的差异,证实花色苷的含量与品种显著相关,桑葚的花色素主要是矢车菊素。提升花色苷富集的因素,在传统的桑葚发酵过程中均未使用。针对这一现状,本专利从选用高花色苷桑葚品种、避免制汁过程的热杀菌、添加花色苷稳定剂环糊精、通过提高接种酵母数、降低初始发酵液ph、低温发酵等抑制发酵的剧烈程度、提前终止发酵、膜过滤(非热灭菌)、棕色玻璃瓶包装防紫外线等来实现高花色苷果酒的酿制。

桑葚叶味甘、性寒,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霜后桑叶的效果更佳。其功效与酚类物质直接有关,尤其是绿原酸。绿原酸有抗菌和利胆作用,能增进胆汁分泌,其在桑葚和桑葚叶中含量均较高。目前,桑叶多制成桑叶茶,尚无将其引入果酒加工的报道。为了提高桑葚酒的酚类物质含量,本发明利用桑葚和桑叶复合发酵果酒,并以绿原酸作为桑椹酒酚类物质多寡的指示剂。

γ-氨基丁酸属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氨基酸,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能促进脑的活化性、健脑益智、抗癫痫、促进睡眠、美容润肤、延缓脑衰老机能,且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功效以及改善和保护肾机能的作用。每日补充微量的γ-氨基丁酸有利于心脑血压的缓解,又能促进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平衡,调节免疫功能。γ-氨基丁酸是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aciddecarboxylase,gad)的作用下转化而成。桑叶中含量较高,而桑叶茶的γ-氨基丁酸含量是普通红茶的3倍。γ-氨基丁酸在天然谷物中的含量普遍较低,但采用植物代谢(发芽)及微生物发酵等处理可有效富集γ-氨基丁酸。植物体在厌氧、热刺激、冷冻、机械损伤、浸泡等条件下,会导致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加,从而提升γ-氨基丁酸的含量(蒋芮等,谷物中γ-氨基丁酸(gaba)富集工艺的研究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18,1,347-352)。菌种、溶氧量、谷氨酸钠添加时间、糖度、接种量、温度、过滤、ph、二氧化硫添加量等对果酒的γ-氨基丁酸的含量均有影响(富含γ-氨基丁酸梨酒的酿造[d],2016,河北工业大学)。本发明从麦芽制备、菌种和发酵条件的控制入手提升果酒的γ-氨基丁酸含量。

本发明以花色苷、γ-氨基丁酸、绿原酸的含量为指示剂,通过技术的创新组合,得到了富含花色苷、绿原酸、γ-氨基丁酸的桑葚桑叶麦芽汁复合低度果酒的酿造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团队从桑葚汁的制作、麦汁制作、菌种、配方和发酵工艺着手,以花色苷、绿原酸、γ-氨基丁酸的含量为指示指标,指导富含花色苷、绿原酸、γ-氨基丁酸的桑葚桑叶麦芽汁复合低度果酒的开发。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桑葚桑叶麦芽汁复合低度果酒的酿造方法,以花色苷、绿原酸、γ-氨基丁酸为指示指标,通过特定桑葚品种选择、低原桑果汁添加、膜过滤桑葚汁制备、添加桑叶茶浸提物和特制麦芽汁以及环糊精、低温限制性发酵、膜过滤无菌灌装、棕色玻璃瓶包装实现原果汁用量40-50%、花色苷85-115mg/l、绿原酸40-60mg/l、γ-氨基丁酸130-150mg/l、酒精度5-7%(v/v)的甜型复合桑葚果酒的酿造。

其优化的桑葚品种要求是:成熟,紫黑色,糖度9.0~14.0°brix,出汁率70%~84%的粤椹大10果桑,花色苷含量不低于1700mg/kg鲜果。

其优化的桑葚汁制备:果胶酶酶用量为12mg/kg鲜果,用葡萄糖酸调整ph4.0,酶解温度33-35℃,添加焦亚硫酸钠100mg/l,酶解1.6-1.8h,低温离心后膜过滤无菌灌装。过滤过程分为一级的预过滤和两级的终过滤,过滤系统由一个预过滤罐和二个终过滤罐组成。在预过滤罐中,进行孔径φ0.7μm、14mm深层膜的预过滤,去除果肉残渣;在两个串联的终过滤罐中进行0.65μm和0.45μm孔径的磺化聚醚砜膜终过滤,无菌灌装的后得到发酵用桑葚汁并冷藏。

其优化的桑叶茶及其热水浸提液的制备:包括采叶、清洗、装笼、厌氧处理蒸青、揉搓、干燥、过筛和包装等过程。即采取九月份向阳面老桑叶、去叶柄,清洗后切成长1.2-1.5厘米、宽0.3-0.5厘米的桑叶条,然后装入pet塑料密封袋中,用二氧化碳置换空气后4℃密闭3个小时,然后堆成8厘米厚的桑叶层用100℃蒸汽蒸4分钟杀青,摊凉后揉搓至叶条卷曲,80℃烘箱烘烤10分钟使水分小于5%得到桑叶茶。将桑叶茶与水按重量比1:5混合,加热到80℃,浸提60分钟,过滤取上清液即为桑叶热水浸提液。

其优选的麦芽汁的制备:澳洲大麦scope在浸麦槽浸麦32-36小时,浸三断三,水温15℃,水分达45%转入发芽箱发芽,发芽温度15℃,发芽6-7天,使麦根长度是麦芽的2.0-2.5倍,将其放入-2℃冷库存放4小时,然后复温到室温后保持1个小时,再转入65℃水浴锅密闭保温2个小时,按麦芽湿重的3倍加入水进行磨浆,6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麦汁浓度20-22。p。

其优化的初始发酵液的配方:将桑葚汁用去离子水稀释呈4.5-7°brix,加入其体积比1%的环糊精、3-4%的桑叶热水浸提液和4-6%麦汁,用白砂糖调整成糖度15-17%的发酵液,然后用葡萄糖酸调整ph4.4。

其优化的酵母操作:使用从北部湾大学自有微生物库中筛选出来相对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菌株bbw-09进行发酵;用scope麦汁扩培,满罐酵母数为800万/ml。

其优化的发酵控制和终止方式:发酵罐的最佳径高比为1:1.8-2.3的不锈钢;发酵温度控制在14-15℃,跟踪检测酒精度;当发酵液达到5-7%(v/v)之间所指定的酒精度后,将发酵液引入低温离心机,6000rpm离心使酵母和酒液分离,实现发酵终止,用白砂糖调配至合适的糖度,待滤。

其优化的灭菌方式:采用非热灭菌的膜过滤进行酒液的除菌。过滤过程分为一级的预过滤和两级的终过滤,过滤系统由一个预过滤罐和二个终过滤罐组成。在预过滤罐中,进行孔径φ0.7μm、14mm深层膜的预过滤,可全部去除全部酵母、大颗粒物质和部分细菌;在两个串联的终过滤罐中进行0.65μm和0.45μm孔径的磺化聚醚砜膜终过滤,彻底去除有害细菌,达到酒液无菌。

其优化的包装过程:瓶子为棕色瓶并事先清洗灭菌,瓶盖紫外消毒,酒液进行无菌灌装,然后经压盖、检漏、贴标、喷码、装箱成为成品。

其优化的关键成品指标:酒液澄清、浊度小于0.5eb,桑果香气明显,色泽紫红。酒液的花色苷85-115mg/l、绿原酸30-50mg/l、γ-氨基丁酸130-150mg/l、酒精度5-7%(v/v)、总糖50-80g/l、ph3.8-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的提升和保护花色苷的有益措施:1)品种选用粤椹大10果桑,从源头上保证了花色苷的高含量来源。粤椹大10果桑是广西境内种植面积最高、花色苷含量最高的品种,其花色苷含量一般不低于1700mg/kg鲜果,达到其它桑果品种的数倍。2)桑果汁制备过程中主要的花色苷保护关注点是调低ph至4.0、添加抗氧化剂焦亚硫酸氢钠、膜滤,分别从提高其离子构型稳定性、防止氧化、防止热失活的角度来保护花色苷。在桑葚制汁的实践中多采用高温瞬杀菌等热杀菌方式,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花色苷的损失。3)发酵过程中的主要花色苷保护关注点是:使用不锈钢发酵罐防止有过渡离子析出,降低其对花色苷氧化的催化;降低ph、提高接种量(常规接种量为400个/毫升)、低温限制发酵、根据酒精度终止发酵等措施都是为了降低发酵的剧烈程度,减少酵母对花色苷的吸附和转化;用葡萄糖酸调整初始发酵液的ph值为4.4,可以减缓发酵的剧烈程度,降低花色苷的发酵损失,同时葡萄糖酸的酸味强度只是乙酸的六分之一,不易造成过酸;采用膜过滤代替巴杀,降低花色苷的热损失;采用防紫外透射的棕色瓶降低光照引起的花色苷降解。通过上述措施的联合应用,在原果汁添加量40-50%的前提下,使果酒的花色苷含量达85-115mg/l,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原果汁发酵的花色苷含量(<80mg/l)。

二)、本发明的提升和保护绿原酸的有益措施:1)品种选用粤椹大10果桑,其对应的绿原酸以及其它酚类含量较高;2)在传统的桑果发酵果酒的基础上增加了富含绿原酸的桑叶。使用发明所述的发酵方法,果酒的绿原酸高达30-50mg/l,该含量较市售果酒绿原酸含量高。

三)、本发明的提升γ-氨基丁酸的有益措施:1)在常规桑叶茶的蒸青步骤前增加了“用二氧化碳置换空气后4℃密闭3个小时”的厌氧过程,促进γ-氨基丁酸的提升。2)芽根的长度控制由常规制麦过程所控制的“根芽跟麦粒长度比1-1.5倍”延长至“2.0-2.5倍”,再终止发酵,有利于γ-氨基丁酸的累积。3)在常规麦汁制备的糖化过程前增加了“放入-2℃冷库存放4小时”的步骤,用低温环境激发gad活力,可促进γ-氨基丁酸的提升。4)选用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进行发酵,控制较低的发酵温度,有利于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的提升。以上措施的结合,使γ-氨基丁酸的含量较对照提升了2.5倍。

本发明所述关键操作点的共同使用,实现了酿造果酒的高花色苷、绿原酸、γ-氨基丁酸的有益效果,而常规发酵所得的三种功能物质的含量均明显低。

附图说明

图1成品果酒的绿原酸等酚类物质280nm色谱图

图2产品的工艺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以花色苷、绿原酸、γ-氨基丁酸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所用分析方法分别为分光光度计和液相法。

花色苷的检测为岛津仪器(苏州)有限公司uv-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花色苷的计算公式:

式中:h——花色苷质量浓度,mg/l;

δa——(a514-a710)ph1.0-(a514-a710)ph4.5;

mw——分子量,以矢车菊素-葡萄糖苷计,取449.2;

df——稀释倍数;

1——光程的厘米数;

ε——摩尔消光系数,l/(mol·cm),以矢车菊素-葡萄糖苷计,取26900。

以绿原酸为代表的酚酸检测仪器为美国waters公司w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为w2998pda紫外检测器。atlantis色谱柱(4.6mm×250mm,5μm);有机流动相a为甲醇(含1%乙酸),流动相d为100%超纯水(含1%乙酸),柱温30℃,低压梯度洗脱,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80nm、320nm。所采用的梯度如下表1,标准曲线见表2:

表1酚酸测定的洗脱程序

表2酚酸类物质的保留时间及回归方程

采用waters公司专用γ-氨基丁酸检测技术进行检测: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aqc)为柱前衍生试剂,色谱柱为watersaccqotagtm氨基酸分析柱,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48nm,线性范围10-1000mg/l。

实施例1:

桑葚的选择:成熟,紫黑色,糖度12°brix,出汁率75%的粤椹大10果桑,花色苷含量不低于1789mg/kg鲜果。

桑葚汁制备:果胶酶酶用量为12mg/kg鲜果,用葡萄糖酸调整ph4.0,酶解温度35℃,添加焦亚硫酸钠使含量达100mg/l,酶解1.7h,低温离心后膜过滤无菌灌装。过滤过程分为一级的预过滤和两级的终过滤,过滤系统由一个预过滤罐和二个终过滤罐组成。在预过滤罐中,进行孔径φ0.7μm、14mm深层膜的预过滤,去除果肉残渣;在两个串联的终过滤罐中进行0.65μm和0.45μm孔径的磺化聚醚砜膜终过滤,无后得到发酵用桑葚汁并冷藏。

桑叶茶及其热水浸提液的制备:采取九月份向阳面老桑叶、去叶柄,清洗后切成长1.2-1.5厘米、宽0.3-0.5厘米的桑叶条,然后装入pet朔料袋中,用二氧化碳置换空气后4℃密闭3个小时,然后堆成8厘米厚的桑叶层用100℃蒸汽蒸4分钟杀青,摊凉后揉搓至叶条卷曲,80℃烘箱烘烤10分钟使水分小于5%得到桑叶茶。将桑叶茶与水按重量比1:5混合,加热到80℃,浸提60分钟,过滤取上清液即为桑叶热水浸提液。

麦芽汁的制备:澳洲大麦scope在浸麦槽浸麦34小时,浸三断三,水温15℃,水分达45.1%转入发芽箱发芽,发芽温度15℃,发芽6.3天,使麦根长度使麦芽的2.0-2.5倍,将其放入-2℃冷库存放4小时,然后复温到室温后保持1个小时,在转入65℃水浴锅密闭保温2个小时,按麦芽湿重的3倍加入水进行磨浆,60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麦汁浓度21.9°p。

初始发酵液的配方:将桑葚汁用去离子水稀释至4.5°brix,加入其体积比1%的环糊精、4%的桑叶热水浸提液和5%麦汁,用白砂糖调整到糖度15%的发酵液,然后用葡萄糖酸调整ph4.4。

酵母操作:使用从北部湾大学自有微生物库中筛选出来相对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菌株bbw-09进行发酵;用scope麦汁扩培,满罐酵母数为803万/ml。

发酵控制和终止方式:发酵罐的径高比1:2的100l不锈钢;发酵温度控制在14℃,跟踪检测酒精度;当发酵液达到5%(v/v)酒精度后,将发酵液引入低温离心机,6000rpm离心使酵母和酒液分离,实现发酵终止,不调整糖度,待滤。

灭菌方式:采用非热灭菌的膜过滤进行酒液的除菌。过滤过程分为一级的预过滤和两级的终过滤,过滤系统由一个预过滤罐和二个终过滤罐组成。在预过滤罐中,进行孔径φ0.7μm、14mm深层膜的预过滤,可全部去除酵母、大颗粒物质和部分细菌;在两个串联的终过滤罐中进行0.65μm和0.45μm孔径的磺化聚醚砜膜终过滤,彻底去除有害细菌,达到酒液无菌。

包装过程:瓶子为棕色瓶并事先清洗灭菌,瓶盖紫外消毒,酒液进行无菌灌装,然后经压盖、检漏、贴标、喷码、装箱成为成品

对比例1,其它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在“桑葚汁制备过程”的“低温离心后膜过滤无菌灌装”改为“128℃杀菌30s”。

对比例2,其它操作与实施1相同,只是在“酵母操作”的“使用从北部湾大学自有微生物库中筛选出来相对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菌株bbw-09进行发酵”改为“使用北部湾大学自有微生物库中酵母菌株bbw-03进行发酵”。

对比例3,其它操作与实施1相同,只是在“发酵控制和终止方式”的“发酵温度控制在14℃”改为“发酵温度控制在24℃”。

对比例4,其它操作与实施1相同,只是在“灭菌方式:采用非热灭菌的膜过滤进行酒液的除菌”改为“灭菌方式采用巴氏杀菌,杀菌单位18pu”。

实施例1和对比例1-4成品的酒精度、花色苷、绿原酸、总糖、ph见表3。可以发现实施例1成品的三个功能性物质含量均达到发明所限定的高含量范围;对比例1-4的花色苷均低于85mg/l的下限值;对比例2和4的绿原酸低于30mg/l的下限值;对比例2-4的γ-氨基丁酸均低于130mg/l的下限值。

表3实施例1和对比例1-4成品的指标分布

实施例2:

桑葚的选择:成熟,紫黑色,糖度14°brix,出汁率78%的粤椹大10果桑,花色苷含量不低于1899mg/kg鲜果。

桑葚汁制备:果胶酶酶用量为12mg/kg鲜果,用葡萄糖酸调整ph4.0,酶解温度34℃,添加焦亚硫酸钠使含量达100mg/l,酶解1.75h,低温离心后膜过滤无菌灌装。过滤过程分为一级的预过滤和两级的终过滤,过滤系统由一个预过滤罐和二个终过滤罐组成。在预过滤罐中,进行孔径φ0.7μm、14mm深层膜的预过滤,去除果肉残渣;在两个串联的终过滤罐中进行0.65μm和0.45μm孔径的磺化聚醚砜膜终过滤,无菌灌装后得到发酵用桑葚汁并冷藏。

桑叶茶及其热水浸提液的制备:采取九月份向阳面老桑叶、去叶柄,清洗后切成长1.2-1.5厘米、宽0.3-0.5厘米的桑叶条,然后装入pet塑料密封袋中,用二氧化碳置换空气后4℃密闭3个小时,然后堆成8厘米厚的桑叶层用100℃蒸汽蒸4分钟杀青,摊凉后揉搓至叶条卷曲,80℃烘箱烘烤10分钟使水分小于5%得到桑叶茶。将桑叶茶与水按重量比1:5混合,加热到80℃,浸提60分钟,过滤取上清液即为桑叶热水浸提液。

麦芽汁的制备:澳洲大麦scope在浸麦槽浸麦34小时,浸三断三,水温15℃,水分达45.2%时转入发芽箱发芽,发芽温度15℃,发芽6.3天,使麦根长度使麦芽的2.0-2.5倍,将其放入-2℃冷库存放4小时,然后复温到室温后保持1个小时,在转入65℃水浴锅密闭保温2个小时,按麦芽湿重的3倍加入水进行磨浆,6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麦汁浓度21.8°p。

初始发酵液的配方:将桑葚汁用去离子水稀释呈6°brix,加入其体积比1%的环糊精、3%的桑叶热水浸提液和4%的麦汁,用白砂糖调整成糖度16%的发酵液,然后用葡萄糖酸调整ph4.4。

酵母操作:使用从北部湾大学自有微生物库中筛选出来相对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菌株bbw-09进行发酵;用scope麦汁扩培,满罐酵母数为799万/ml。

发酵控制和终止方式:发酵罐的径高比为1:1.8的30l不锈钢;发酵温度控制在14℃,跟踪检测酒精度;当发酵液酒精度达到6%(v/v)后,将发酵液引入低温离心机,6000rpm离心使酵母和酒液分离,实现发酵终止,不调整糖度,待滤。

灭菌方式:采用非热灭菌的膜过滤进行酒液的除菌。过滤过程分为一级的预过滤和两级的终过滤,过滤系统由一个预过滤罐和二个终过滤罐组成。在预过滤罐中,进行孔径φ0.7μm、14mm深层膜的预过滤,可全部去除酵母、大颗粒物质和部分细菌;在两个串联的终过滤罐中进行0.65μm和0.45μm孔径的磺化聚醚砜膜终过滤,彻底去除有害细菌,达到酒液无菌。

包装过程:瓶子为棕色瓶并事先清洗灭菌,瓶盖紫外消毒,酒液进行无菌灌装,然后经压盖、检漏、贴标、喷码、装箱成为成品

对比例5,其它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在“桑叶茶及其热水浸提液的制备”处去除“用二氧化碳置换空气后4℃密闭3个小时,”。

对比例6,其它操作与实施1相同,只是在“麦芽汁的制备”处去除“将其放入-2℃冷库存放4小时”。

实施例2和对比例5-6成品的酒精度、花色苷、绿原酸、总糖、ph见表4。可以发现实施例2成品的三个功能性物质含量均达到发明所限定的高含量水平。对比例5-6的γ-氨基丁酸均低于130mg/l的下限值,其它两个指标达到限制标准。

表4实施例2和对比例5-6成品的指标分布

小结:实施例1、2说明发明所使用的操作组合可以有效同时实现三个指标的高含量标准,而对比例1-6因部分改动操作参数,所得成品的三个指标不能同时达到高含量的标准。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尤其是对其工业化生产的相关实现参数进行设定,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