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29824发布日期:2020-09-08 12:4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外加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羧酸减水剂已成为高性能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其主要优势在于低掺量、高减水率、分散保持性好。然而现有聚羧酸减水剂还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其中对于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后,混凝土粘度增加,流动性变差,减水率不够,现有的聚羧酸减水剂不适用于该类型混凝土的使用。正因为如此,如何改善聚羧酸减水剂性能,提升聚羧酸减水剂适用性,增强减水剂的减水效果,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当前采用的方法有添加有机外加剂法,如添加引气剂增加分散效果,cn20091077550.2通过复配聚乙二醇作为降粘组分达到降粘的目的,从而提高分散效果。这些方法都可以达到目的,但是效果不够显著,导致成本增加。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及其制备方法,在保持减水剂的高减水性能的同时,提高减水剂的工作性能。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是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不饱和聚氧乙烯醚42%~47%、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2.4-4%、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3.6-6%、链转移剂a6-8%、链转移剂b0.09%~0.33%、氧化剂a8-10%、氧化剂b0.3%~0.7%、还原剂a8-10%、还原剂b0.15%~0.2%、液碱0.8-2%,其余为水。优选的,所述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或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平均分子量为2200-2400。优选的,所述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为丙炔酸、2-丁炔酸、3-丁炔酸、丙炔酸甲酯、丙炔酸乙酯、丁炔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的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马来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链转移剂a为异丙醇、次亚磷酸钠,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链转移剂b为巯基丙酸、巯基乙酸、巯基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的氧化剂a和氧化剂b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还原剂a为次亚磷酸钠或者亚硫酸氢钠;所述还原剂b为吊白块、次亚磷酸钠、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一种述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单体聚合物制备:以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氧化剂a为底物,加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加热至90-100℃,滴加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与链转移剂a的混合溶液,将还原剂a用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后滴加;2)将链转移剂b、步骤(1)所得小单体聚合物混合制得水溶液,记为a料;将还原剂b与总用水量1/10的水混合制得还原剂水溶液,记为b料;3)减水剂母液的制备: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剩余的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至溶解;升温至30±2℃;加入氧化剂b,搅拌10分钟;同时滴加a料和b料,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6±2℃,加料完毕后,保温继续反应1~2小时,加入液碱调节ph到6-7,得到本发明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自由基聚合合成支链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使得减水剂分子中存在聚丙烯酸类侧链,并附加了大量的羧酸基团,在加入混凝土后具有较高的减水分散效果,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粘度,提高混凝土和易性与流变性能。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支链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为水溶液,贮存与运输方便,且性能稳定,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是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不饱和聚氧乙烯醚42%、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2.4%、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3.6%、链转移剂a6%、链转移剂b0.09%、氧化剂a8%、氧化剂b0.3%、还原剂a8%、还原剂b0.15%、液碱0.8%、其余为水。所述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平均分子量为2200-2400。所述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为丙炔酸。所述的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为丙烯酸。所述链转移剂a为异丙醇。所述链转移剂b为巯基丙酸。所述的氧化剂a和氧化剂b为过氧化氢。所述还原剂a为次亚磷酸钠;所述还原剂b为吊白块。一种述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单体聚合物制备:以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氧化剂a为底物,加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加热至90℃,滴加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与链转移剂a的混合溶液,将还原剂a用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后滴加;2)将链转移剂b、步骤(1)所得小单体聚合物混合制得水溶液,记为a料;将还原剂b与总用水量1/10的水混合制得还原剂水溶液,记为b料;3)减水剂母液的制备: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剩余的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至溶解;升温至30±2℃;加入氧化剂b,搅拌10分钟;同时滴加a料和b料,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6±2℃,加料完毕后,保温继续反应1小时,加入液碱调节ph到6-7,得到本实施例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实施例2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是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不饱和聚氧乙烯醚45%、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3%、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4.5%、链转移剂a7%、链转移剂b0.2%、氧化剂a9%、氧化剂b0.5%、还原剂a9%、还原剂b0.18%、液碱1.2%,其余为水。所述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平均分子量为2200-2400。所述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为丙炔酸甲酯。所述的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为丙烯酸羟乙酯。所述链转移剂a为次亚磷酸钠。所述链转移剂b为巯基乙酸。所述的氧化剂a和氧化剂b为过硫酸铵。所述还原剂a为亚硫酸氢钠;所述还原剂b为次亚磷酸钠。一种述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单体聚合物制备:以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氧化剂a为底物,加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加热至95℃,滴加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与链转移剂a的混合溶液,将还原剂a用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后滴加;2)将链转移剂b、步骤(1)所得小单体聚合物混合制得水溶液,记为a料;将还原剂b与总用水量1/10的水混合制得还原剂水溶液,记为b料;3)减水剂母液的制备: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剩余的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至溶解;升温至30±2℃;加入氧化剂b,搅拌10分钟;同时滴加a料和b料,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6±2℃,加料完毕后,保温继续反应1.5小时,加入液碱调节ph到6-7,得到实施例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实施例3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是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不饱和聚氧乙烯醚47%、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4%、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6%、链转移剂a8%、链转移剂b0.33%、氧化剂a10%、氧化剂b0.7%、还原剂a10%、还原剂b0.2%、液碱2%,其余为水。所述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平均分子量为2200-2400。所述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为2-丁炔酸。所述的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为马来酸酐。所述链转移剂a为亚硫酸氢钠。所述链转移剂b为巯基乙醇。所述的氧化剂a和氧化剂b为过硫酸钾。所述还原剂a为次亚磷酸钠;所述还原剂b为抗坏血酸。一种述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单体聚合物制备:以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氧化剂a为底物,加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加热至100℃,滴加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与链转移剂a的混合溶液,将还原剂a用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后滴加;2)将链转移剂b、步骤(1)所得小单体聚合物混合制得水溶液,记为a料;将还原剂b与总用水量1/10的水混合制得还原剂水溶液,记为b料;3)减水剂母液的制备: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剩余的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至溶解;升温至30±2℃;加入氧化剂b,搅拌10分钟;同时滴加a料和b料,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6±2℃,加料完毕后,保温继续反应2小时,加入液碱调节ph到6-7,得到本实施例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实施例4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是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不饱和聚氧乙烯醚46%、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3%、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6%、链转移剂a6%、链转移剂b0.15%、氧化剂a9%、氧化剂b0.6%、还原剂a9.5%、还原剂b0.2%、液碱2%,其余为水。所述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平均分子量为2200-2400。所述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为丙炔酸与丙炔酸甲酯按照质量比1:1混合。所述的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为丙烯酸与丙烯酸羟乙酯按照质量比1:1混合。所述链转移剂a为异丙醇、次亚磷酸钠按照质量比1:1混合。所述链转移剂b为巯基丙酸、巯基乙酸按照质量比1:1混合。所述的氧化剂a和氧化剂b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按照质量比1:1混合。所述还原剂a为亚硫酸氢钠;所述还原剂b为吊白块、次亚磷酸钠按照质量比1:1混合。一种述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单体聚合物制备:以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氧化剂a为底物,加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加热至92℃,滴加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与链转移剂a的混合溶液,将还原剂a用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后滴加;2)将链转移剂b、步骤(1)所得小单体聚合物混合制得水溶液,记为a料;将还原剂b与总用水量1/10的水混合制得还原剂水溶液,记为b料;3)减水剂母液的制备: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剩余的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至溶解;升温至30±2℃;加入氧化剂b,搅拌10分钟;同时滴加a料和b料,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6±2℃,加料完毕后,保温继续反应1.5小时,加入液碱调节ph到6-7,得到本实施例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实施例5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是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不饱和聚氧乙烯醚42%%、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4%、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3.6%、链转移剂a6%、链转移剂b0.09%、氧化剂a10%、氧化剂b0.3%、还原剂a10%、还原剂b0.15%、液碱1.6%,其余为水。所述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平均分子量为2200-2400。所述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为丙炔酸、2-丁炔酸、丙炔酸甲酯按照质量比1:2:3混合。所述的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按照质量比1:2:3混合。所述链转移剂a为异丙醇、次亚磷酸钠,亚硫酸氢钠按照质量比1:2:3混合。所述链转移剂b为巯基丙酸、巯基乙酸、巯基乙醇按照质量比1:2:3混合。所述的氧化剂a和氧化剂b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按照质量比1:2:3混合。所述还原剂a为亚硫酸氢钠;所述还原剂b为吊白块、次亚磷酸钠、抗坏血酸按照质量比1:2:3混合。一种述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单体聚合物制备:以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氧化剂a为底物,加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加热至100℃,滴加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与链转移剂a的混合溶液,将还原剂a用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后滴加;2)将链转移剂b、步骤(1)所得小单体聚合物混合制得水溶液,记为a料;将还原剂b与总用水量1/10的水混合制得还原剂水溶液,记为b料;3)减水剂母液的制备: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剩余的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至溶解;升温至30±2℃;加入氧化剂b,搅拌10分钟;同时滴加a料和b料,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6±2℃,加料完毕后,保温继续反应2小时,加入液碱调节ph到6-7,得到本实施例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实施例6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是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不饱和聚氧乙烯醚42%、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2.4%、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3.6%、链转移剂a7%、链转移剂b0.12%、氧化剂a8.5%、氧化剂b0.7%、还原剂a8.5%、还原剂b0.19%、液碱1.0%,其余为水。所述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平均分子量为2200-2400。所述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为丙炔酸、2-丁炔酸、3-丁炔酸等比例混合。所述的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等比例混合。所述链转移剂a为异丙醇、次亚磷酸钠,亚硫酸氢钠等比例混合。所述链转移剂b为巯基丙酸、巯基乙酸、巯基乙醇等比例混合。所述的氧化剂a和氧化剂b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等比例混合。所述还原剂a为亚硫酸氢钠;所述还原剂b为吊白块、次亚磷酸钠、抗坏血酸等比例混合。一种述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单体聚合物制备:以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氧化剂a为底物,加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加热至90℃,滴加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与链转移剂a的混合溶液,将还原剂a用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后滴加;2)将链转移剂b、步骤(1)所得小单体聚合物混合制得水溶液,记为a料;将还原剂b与总用水量1/10的水混合制得还原剂水溶液,记为b料;3)减水剂母液的制备: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剩余的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至溶解;升温至30±2℃;加入氧化剂b,搅拌10分钟;同时滴加a料和b料,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6±2℃,加料完毕后,保温继续反应1小时,加入液碱调节ph到6-7,得到本实施例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实施例7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是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不饱和聚氧乙烯醚45%、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4%、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6%、链转移剂a8%、链转移剂b0.33%、氧化剂a8%、氧化剂b0.7%、还原剂a8%、还原剂b0.2%、液碱1.9%,其余为水。所述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平均分子量为2200-2400。所述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为丙炔酸甲酯、丙炔酸乙酯、丁炔酸乙酯等比例混合。所述的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马来酸酐等比例混合。所述链转移剂a为异丙醇、次亚磷酸钠,亚硫酸氢钠等比例混合。所述链转移剂b为巯基丙酸、巯基乙酸、巯基乙醇等比例混合。所述的氧化剂a和氧化剂b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等比例混合。所述还原剂a为次亚磷酸钠;所述还原剂b为吊白块、次亚磷酸钠、亚硫酸氢钠等比例混合。一种述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单体聚合物制备:以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氧化剂a为底物,加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加热至96℃,滴加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与链转移剂a的混合溶液,将还原剂a用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后滴加;2)将链转移剂b、步骤(1)所得小单体聚合物混合制得水溶液,记为a料;将还原剂b与总用水量1/10的水混合制得还原剂水溶液,记为b料;3)减水剂母液的制备: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剩余的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至溶解;升温至30±2℃;加入氧化剂b,搅拌10分钟;同时滴加a料和b料,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6±2℃,加料完毕后,保温继续反应1.5小时,加入液碱调节ph到6-7,得到本实施例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实施例8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是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不饱和聚氧乙烯醚47%、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4%、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3.6%、链转移剂a7%、链转移剂b0.33%、氧化剂a10%、氧化剂b0.7%、还原剂a10%、还原剂b0.15%、液碱2%,其余为水。所述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平均分子量为2200-2400。所述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为丙炔酸、2-丁炔酸、3-丁炔酸、丙炔酸甲酯、丙炔酸乙酯、丁炔酸乙酯等比例混合。所述的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马来酸酐等比例混合。所述链转移剂a为异丙醇、次亚磷酸钠,亚硫酸氢钠等比例混合。所述链转移剂b为巯基丙酸、巯基乙酸、巯基乙醇等比例混合。所述的氧化剂a和氧化剂b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等比例混合。所述还原剂a为亚硫酸氢钠;所述还原剂b为吊白块、次亚磷酸钠、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等比例混合。一种述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单体聚合物制备:以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氧化剂a为底物,加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加热至100℃,滴加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与链转移剂a的混合溶液,将还原剂a用总用水量1/10的水溶解后滴加;2)将链转移剂b、步骤(1)所得小单体聚合物混合制得水溶液,记为a料;将还原剂b与总用水量1/10的水混合制得还原剂水溶液,记为b料;3)减水剂母液的制备: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剩余的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至溶解;升温至30±2℃;加入氧化剂b,搅拌10分钟;同时滴加a料和b料,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6±2℃,加料完毕后,保温继续反应2小时,加入液碱调节ph到6-7,得到本实施例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对比例1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是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不饱和聚氧乙烯醚40%、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4%、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3.6%、链转移剂a7%、链转移剂b0.33%、氧化剂a10%、氧化剂b0.7%、还原剂a10%、还原剂b0.15%、液碱2%,其余为水。所述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平均分子量为2200-2400。所述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为丙炔酸、2-丁炔酸、3-丁炔酸、丙炔酸甲酯、丙炔酸乙酯、丁炔酸乙酯等比例混合。所述的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马来酸酐等比例混合。所述链转移剂a为异丙醇、次亚磷酸钠,亚硫酸氢钠等比例混合。所述链转移剂b为巯基丙酸、巯基乙酸、巯基乙醇等比例混合。所述的氧化剂a和氧化剂b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等比例混合。所述还原剂a为亚硫酸氢钠;所述还原剂b为吊白块、次亚磷酸钠、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等比例混合。上述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8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对比例2一种支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是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而成:不饱和聚氧乙烯醚47%、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4%、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3.6%、链转移剂a7%、链转移剂b0.07%、氧化剂a10%、氧化剂b0.7%、还原剂a10%、还原剂b0.15%、液碱2%,其余为水。所述的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平均分子量为2200-2400。所述不饱和炔酸和/或不饱和炔酸衍生物为丙炔酸、2-丁炔酸、3-丁炔酸、丙炔酸甲酯、丙炔酸乙酯、丁炔酸乙酯等比例混合。所述的不饱和烯酸和/或不饱和烯酸衍生物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马来酸酐等比例混合。所述链转移剂a为异丙醇、次亚磷酸钠,亚硫酸氢钠等比例混合。所述链转移剂b为巯基丙酸、巯基乙酸、巯基乙醇等比例混合。所述的氧化剂a和氧化剂b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等比例混合。所述还原剂a为亚硫酸氢钠;所述还原剂b为吊白块、次亚磷酸钠、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等比例混合。上述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8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流动性测试为对比本发明制备的减水剂的分散性能和分散保持性能,参照gb8077-2012标准进行了水泥净浆流动度测试,水泥300g,加水量87g,搅拌4分钟后在平板玻璃上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并测试不同时间的净浆流动度。实验结果见表1表1不同样品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及经时损失混凝土性能测试按照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方法,将1-8实例、以及对比例制备的减水剂进行混凝土实验测试。砂子采用普通河砂,细度模数在2.9,其中掺量按照水泥用量的0.15%。和易性分为:好(坍落度大于220,扩展度大于500)、一般(坍落度180-220,扩展度480-500)、差(坍落度小于180,扩展度小于480)三种。采用c30基准配合比。混凝土实验配合比如表2所示,混凝土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表2混凝土实验配合比水泥河沙大石子小石子用水量减水剂390kg875kg820kg135kg135kg9.6kg表3混凝土的性能测试对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实现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显然,基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