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戊灵高沸点残液的资源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82508发布日期:2020-10-28 12:4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二甲戊灵高沸点残液的资源化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液残液资源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的资源化方法。工业生产二甲戊灵工艺的热解温度为180摄氏度左右,热解蒸馏后产生大量残余的液体,主要由硝化和精制两部工序产生,该残余的液体称为高沸点残液,该高沸点残液主要含有硝酸,二甲戊灵和亚硝代二甲戊灵。



背景技术:
:

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化学名称为n-(3-戊基)-3,4-二甲基-2,6-二硝基苯胺,是一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是由americuncyanamidcompany(美国氰胺公司)研制推广的一种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对大多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阔叶杂草有较好的效果。由于其效果好、毒性低、安全性好,而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选择性除草剂,内外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目前二甲戊灵的生产工艺以3,4-二甲基硝基苯为原料,经氢化,与3-戊酮烷基化,氢化,硝化,纯化精制得产品二甲戊灵(us4136117)。该工艺的反应路线如图1所示,工艺路线步骤简短,建设投资少,工艺收率较高,原料价廉易得,生产成本低,不仅在国外普遍采用,也是在国内生产二甲戊灵的普遍方法。在硝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胺(n-亚硝基二甲戊灵)副产物,最高可达产物的20%。n-亚硝基二甲戊灵副产物不仅毒性高,诱突变,而且因其量大,导致硝化效率下降,严重影响生产成本,必须使其还原降解。因此,该工艺增加纯化精制工序。尽管纯化采用酸解和热裂两种方法,但纯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沸点残液。因此,在硝化和精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液,并且残液酸度大,难以挥发和降解,并且有机污染物含量大。目前残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但这种方法处理会产生黑碳的污染,并且使生产效率降低。因而急需对残液进行资源化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资源化的方法,该方法处理残液后可回收二甲戊灵。

本发明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资源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尿素,白炭黑和溶剂按照质量比为1:0.3~0.8:0~3:0.9~1.3的比例投入容器中混合;再向容器中加入酸性溶液,其中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与酸性溶液的质量比为1:0.6~1;在45-55oc温度下搅拌12-18小时,冷却至室温,使产物结晶析出,过滤得到二甲戊灵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并且将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选用二氯甲烷,1,2-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醇,三乙胺,二乙胺,乙二胺,丙酮,异丙醇或正丁醇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溶剂;

进一步地,所述酸性溶液选用硫酸,磷酸或盐酸其中的一个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硫酸的质量浓度为25-90%;

进一步地,所述磷酸的质量浓度为25-80%;

进一步地,所述盐酸的质量浓度为5-30%;

进一步地,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与尿素、白炭黑及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0.5:2.5:1;

进一步地,酸性溶液选用质量浓度50%的硫酸溶液,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与酸性溶液质量比为1:0.8;

进一步地,反应温度为48oc;反应时间为16h;

进一步地,回收溶剂后,向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本发明原理如下:

本发明在酸性条件下,以尿素作为还原剂,在加热回流状态下,使尿素与亚硝代二甲戊灵反应,得到了二甲戊灵产物,不增加其他成分,没有引入有机杂质,并且使用的试剂都是无毒无害的。整个反应可以使亚硝代二甲戊灵转化成二甲戊灵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蒸馏回收的溶剂,可以重复用于反应过程,实现溶剂的循环使用。白炭黑是多孔性物质,其组成可用sio2·nh2o表示,其中nh2o是以表面羟基的形式存在,可以与亚硝基发生结合,有利于对亚硝基二甲戊灵的还原。由图2的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处理过程中没有产生其他的污染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对有毒有害,无经济价值的残液进行资源化,得到了二甲戊灵产品,实现了残液的回收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达到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本发明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其中质量浓度50%的硫酸溶液最好,提供酸性环境,有利于亚硝基的还原),在低沸点的溶剂中,在较低温度下,尿素就可以还原亚硝代二甲戊灵,并且白炭黑表明含有羟基,可以固定亚硝基,有利于尿素对其进行还原。这种方法降低残液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产效益。整个过程中,反应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安全性高,对设备要求低,易于大规模生产,并且蒸馏回收的溶剂,可以重复用于反应过程,实现溶剂的循环使用。

3.本发明是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尿素,白炭黑,溶剂和酸性溶液按照质量比为1:0.3~0.8:0~3:0.9~1.3:0.6~1进行反应;并且在45-55oc温度下搅拌反应12~18小时。通过实施例对比,在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与尿素、白炭黑,异丙醇及酸性溶液的质量比为:1:0.5:2.5:1:0.8,酸性溶液为质量浓度50%的硫酸溶液,在48oc反应16h时,反应效果最好,回收率34%,并且得到的二甲戊灵红外谱图比较好,亚硝基的峰比较小,说明其基本被还原;并且出现n-h的伸缩振动峰,表明亚硝代二甲戊灵转化成二甲戊灵。

附图说明:

图1为3,4-二甲基硝基苯合成二甲戊灵的化学方程式(也作摘要附图);

图2为亚硝代二甲戊灵与尿素的反应的方程式;

图3为实例1所得产物的红外谱图;其中(a)是二甲戊灵纯样,(b)是所得产物;

图4为实例2所得产物的红外谱图;其中(a)是二甲戊灵纯样,(b)是所得产物;

图5为实例3所得产物的红外谱图;其中(a)是二甲戊灵纯样,(b)是所得产物;

图6为实例5所得产物的红外谱图;其中(a)是二甲戊灵纯样,(b)是所得产物;

图7为实例34所得产物的红外谱图;其中(a)是二甲戊灵纯样,(b)是所得产物;

图8为实例55所得产物的红外谱图;其中(a)是二甲戊灵纯样,(b)是所得产物;

图9为实例62所得产物的红外谱图;其中(a)是二甲戊灵纯样,(b)是所得产物;

图10为实例64所得产物的红外谱图;其中(a)是二甲戊灵纯样,(b)是所得产物;

注:其他实例所得产物的ft-ir图与其上近似,在这里不一一列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资源化的方法,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资源化的方法,其中,3,4-二甲基硝基苯合成二甲戊灵的化学方程式如图1所示;亚硝代二甲戊灵与尿素的反应的方程式如图2所示(其他实施例反应方式相同),具体步骤如下: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3g)和二氯甲烷(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9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对本例得到的二甲戊灵进行测试,测得红外图谱如图3所示,在3439cm-1是水的-oh伸缩振动峰;3328cm-1是n-h的伸缩振动峰,这表明亚硝代二甲戊灵中的亚硝基被还原,纯样中水峰较大,把仲胺的峰盖住了;2967,2929,2875cm-1是烷烃(c-h)的伸缩振动峰,1624,1576和1490cm-1是苯环的伸缩振动峰,1533cm-1是芳香族no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1329cm-1是芳香族no2的对称伸缩振动峰,1249cm-1是c-n的伸缩振动峰,926cm-1是c-h的弯曲振动峰,760cm-1是苯环上c-h面外伸缩振动峰。芳香族亚硝基(-n=o)的伸缩振动在1425cm-1,从红外谱图看,亚硝基的峰比较小,说明其被还原。

实施例2: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8g)和二氯甲烷(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对本例得到的二甲戊灵进行测试,红外图谱如图4所示,图中的芳香族亚硝基(-n=o)的伸缩振动在1424cm-1,从红外谱图看,亚硝基的峰比较小,说明其被还原。

实施例3: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和二氯甲烷(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对本例得到的二甲戊灵进行测试,红外谱图如图5所示,图中的芳香族亚硝基(-n=o)的伸缩振动在1426cm-1,从红外谱图看,亚硝基的峰较小,说明其被还原。

结论一:在实施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与尿素的质量比为1:0.5时,反应的效果最好(实施例3)(二甲戊灵的回收率比较高,而且二甲戊灵产物的红外谱图也比较好,亚硝基的峰比较小,说明其被还原),所以在实施例中尿素继续以5g反应。

实施例4: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30g)和二氯甲烷(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9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5: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二氯甲烷(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2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对本例得到的二甲戊灵进行测试,红外谱图如图6所示,图中的芳香族亚硝基(-n=o)的伸缩振动在1420cm-1,从红外谱图看,亚硝基的峰较小,说明其被还原。并且在3324cm-1有一点n-h的伸缩振动峰。

结论二:在实施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与白炭黑的质量为1:2.5时,反应的效果最好(实施例5)(二甲戊灵的回收率比较高,而且二甲戊灵产物的红外谱图也比较好,亚硝基的峰较小,说明其被还原),并且相对于没有加入白炭黑的实施例来说,具有白炭黑的实施例反应的更好,所以白炭黑有利于残液的资源化,在实施例中白炭黑继续以25g反应。

实施例6: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二氯甲烷(13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7: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二氯甲烷(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3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8: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三氯甲烷(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2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9: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三氯甲烷(13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10: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三氯甲烷(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2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11: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1,2-二氯乙烷(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9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12: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1,2-二氯乙烷(13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13: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1,2-二氯乙烷(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9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14: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甲醇(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15: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甲醇(13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9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16: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甲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17: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乙醇(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18: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乙醇(13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2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19: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0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20: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三乙胺(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21: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三乙胺(13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22: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三乙胺(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23: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二乙胺(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24: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二乙胺(13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2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25: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二乙胺(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9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26: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乙二胺(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27: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乙二胺(13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28: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乙二胺(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0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29: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丙酮(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2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30: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丙酮(13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4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31: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丙酮(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32: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9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33: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3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34: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6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对本例得到的二甲戊灵进行测试,红外谱图如图7所示,图中的芳香族亚硝基(-n=o)的伸缩振动在1424cm-1,从红外谱图看,亚硝基的峰较小,说明其被还原。并且在3321cm-1有一点n-h的伸缩振动峰。

实施例35: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正丁醇(9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7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36: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正丁醇(13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37: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正丁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38: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混合溶剂(异丙醇(4g)和正丁醇(5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0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39: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混合溶剂(异丙醇(6g)和正丁醇(7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40: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混合溶剂(异丙醇(5g)和正丁醇(5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0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结论三:在实施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溶剂选用异丙醇时,并且与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质量为1:1时,反应的效果最好(实施例34)(二甲戊灵的回收率比较高,而且二甲戊灵产物的红外谱图也比较好,亚硝基的峰较小,说明其被还原,并且出现n-h的伸缩振动峰),所以在实施例中溶剂为异丙醇,质量为10g。

实施例41: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0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42: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90%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9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43: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硫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2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44: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硫酸溶液(10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45: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硫酸溶液(8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3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46: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盐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2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47: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0%盐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48: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盐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0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49: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盐酸溶液(10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1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50: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盐酸溶液(8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2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51: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5%磷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9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52: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80%磷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1.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53: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磷酸溶液(6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2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54: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磷酸溶液(10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3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55: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磷酸溶液(8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对本例得到的二甲戊灵进行测试,红外谱图如图8所示,图中的芳香族亚硝基(-n=o)的伸缩振动在1426cm-1,从红外谱图看,亚硝基的峰比较小,说明其被还原。并且在3332cm-1出现n-h的伸缩振动峰,表明亚硝代二甲戊灵中的亚硝基被还原。

实施例56: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混合酸性溶液(25%磷酸溶液(3g)和25%硫酸溶液(3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2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57: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混合酸性溶液(80%磷酸溶液(3g)和90%硫酸溶液(3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4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58: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混合酸性溶液(50%磷酸溶液(3g)和50%硫酸溶液(3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5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59: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混合酸性溶液(50%磷酸溶液(5g)和50%硫酸溶液(5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3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60: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混合酸性溶液(50%磷酸溶液(4g)和50%硫酸溶液(4g))于容器中。在4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4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结论四:在实施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酸性溶液选用质量浓度50%硫酸溶液时,并且与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质量比为1:0.8时,反应的效果最好(实施例55)(二甲戊灵的回收率比较高,而且从二甲戊灵的红外谱图看,亚硝基的峰比较小,说明其被还原。并且在3332cm-1出现n-h的伸缩振动峰,表明亚硝代二甲戊灵中的亚硝基被还原),所以在实施例中酸性溶液为质量浓度50%硫酸溶液,质量为8g。

实施例61: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硫酸溶液(8g)于容器中。在55℃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8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62: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硫酸溶液(8g)于容器中。在48℃温度下搅拌12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9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对本例得到的二甲戊灵进行测试,红外谱图如图9所示,图中的芳香族亚硝基(-n=o)的伸缩振动在1425cm-1,从红外谱图看,亚硝基的峰比较小,说明其被还原。并且在3322cm-1出现n-h的伸缩振动峰,表明亚硝代二甲戊灵中的亚硝基被还原。

结论五:在实施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温度在48oc时,反应效果最好(实施例62)(二甲戊灵的回收率比较高,而且二甲戊灵产物的红外谱图也比较好,亚硝基的峰较小,说明其被还原,并且在3322cm-1出现n-h的伸缩振动峰,表明亚硝代二甲戊灵中的亚硝基被还原),所以在实施例中反应温度为48oc。

实施例63: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硫酸溶液(8g)于容器中。在48℃温度下搅拌18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2.7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实施例64:

将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10g),尿素(5g),白炭黑(25g)和异丙醇(10g)投入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硫酸溶液(8g)于容器中。在48℃温度下搅拌16小时,过滤,得到二甲戊灵(3.4g),并对滤液进行蒸馏,回收溶剂。并向最后剩下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进行中和,直到溶液呈中性,再将其排放。

对本例得到的二甲戊灵进行测试,红外谱图如图10所示,图中的芳香族亚硝基(-n=o)的伸缩振动在1427cm-1,从红外谱图看,亚硝基的峰很小,说明其被还原。并且在3345cm-1出现n-h的伸缩振动峰,表明亚硝代二甲戊灵中的亚硝基被还原。

结论六:在实施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在16h时,反应效果最好(实施例64)(二甲戊灵的回收率很高,达到34%,而且二甲戊灵产物的红外谱图也比较好,亚硝基的峰较小,说明其被还原,并且在3345cm-1出现n-h的伸缩振动峰,表明亚硝代二甲戊灵中的亚硝基被还原),所以在实施例中反应时间为16h。

总结论:通过上述的实施例,可以得到还原剂选用尿素为5g,白炭黑为25g,溶剂为异丙醇(10g),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与尿素、白炭黑及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0.5:2.5:1为最佳;酸性溶液为质量浓度50%的硫酸溶液(8g),二甲戊灵的高沸点残液与酸性溶液质量比选1:0.8为最佳,在48oc反应16h时,反应效果最好(实施例64,回收率3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