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氏乳杆菌菌株及其组合物与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5087发布日期:2022-03-30 08:2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加氏乳杆菌菌株及其组合物与用途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是关于乳杆菌菌株及其组合物与用途,且特别是关于加氏乳杆菌菌株及其组合物与用途。


背景技术:

2.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益生菌(probiotic)是指在数量足够时有益于宿主健康的活性微生物。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益生菌大多属于乳酸菌(lactic acidbacteria),包含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乳酸球菌(lactococcus sp.)、键球菌(streptococcus sp.)、念球菌(leuconostoc sp.)、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sp.)等。其中,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shirota)为一已被应用于保健饮品中的乳酸菌菌株,干酪乳杆菌代田株被证实具有调节免疫力、减轻过敏及改善肠胃功能等功效,且可顺利通过消化道,定殖于肠道中。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则为另一个常见被应用于健康食品中的乳酸菌菌株,其经多个研究证实,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3.然而,虽然大多数的益生菌系为乳酸菌,却非所有乳酸菌皆可视为是益生菌,因并非所有同属同种的乳酸菌皆可发挥相同的功效,乳酸菌之功效通常是建立于菌株(strain)层级,也因此,在申请健康食品许可证时,功效成分鉴定报告一般系检验到菌株层级。
4.依据先前文献,乳酸菌菌株要成为有效的益生菌,应具备有的特征包含:最好来自于人体,以确保其安全性;可吸附在肠道黏膜上并于肠道中定殖,以确保其可与病原菌竞争吸附、排除病原菌并稳定存在于肠道中;可提供有益于宿主健康之功效等。
5.据此,有鉴于不同乳酸菌菌株具有不同的肠道吸附率,且所具之有益于宿主健康之功效亦不尽相同,目前,业内仍有开发其他增进宿主健康或具有较佳功效的新颖益生菌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乳杆菌菌株及其组合物与用途,该乳杆菌菌株可用于制备促进健康的组合物之用途。
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氏乳杆菌菌株,其系加氏乳杆菌 ms-72,寄存编号为bcrc 910977或dsm 33623。
8.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加氏乳杆菌菌株,其系加氏乳杆菌ms-74,寄存编号为 bcrc 910978或dsm 33624。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等加氏乳杆菌菌株是从人类初乳中分离的。
10.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其系包括该加氏乳杆菌ms-72或该加氏乳杆菌ms-74。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等加氏乳杆菌菌株为活菌体或死菌体。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益生菌组合物的剂型包括溶液、悬浮液、乳剂、粉末、锭
剂、丸剂、糖浆、口含锭、片剂、口嚼胶、浓浆、胶体或外用剂。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益生菌组合物更包括可食性材料,该可食性材料包括水、流体乳品、牛奶、浓缩牛奶、酸奶、酸乳、冷冻优格、乳杆菌发酵饮料、奶粉、冰淇淋、奶酪、干酪、豆奶、发酵豆奶、蔬果汁、果汁、运动饮料、甜点、果冻、糖果、婴儿食品、健康食品、动物饲料、中草药材、膳食补充品或其组合。
14.本发明另提供一种上述加氏乳杆菌ms-72或上述加氏乳杆菌ms-74的用途,其是用于制备促进健康的组合物。
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促进健康包含肠胃道保健、皮肤保健或调节免疫作用。
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皮肤保健包含促进胶原蛋白增生。
1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肠胃道保健包含排除肠胃道中之病原菌。
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加氏乳杆菌菌株在肠胃道具有80%以上的吸附率(取对数)。
1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调节免疫作用包含增加免疫力或降低发炎反应。
2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调节免疫作用包含调节免疫调节因子表达量。
2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免疫调节因子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22.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是从中国台湾地区健康女性产后第3天的初乳中分离,本发明的两株新颖加氏乳杆菌菌株与已知的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以及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相比,具有较佳的胶原蛋白增生能力以及肠道吸附性,同时亦具有较佳的增加免疫力及抗发炎能力。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所具有之良好的胶原蛋白增生能力可使其被应用于皮肤保健中;所具有之良好的肠道吸附性可使其在肠胃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吸附能力,进而被应用于肠胃道保健,包含排除肠胃道中之病原菌;所具有之良好的增加免疫力性及抗发炎能力可使其被应用于调节免疫作用。因此,本发明的两株新颖加氏乳杆菌菌株非常适合用于制备促进健康的组合物之用途。
附图说明
23.图1是加氏乳杆菌ms-72、加氏乳杆菌ms-74及加氏乳杆菌库之各菌株的 rapd基因图谱。
24.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肠道吸附性(intestinal absorption)的实验结果。实施例1为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ms-72;实施例2为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4;比较例1为已知的鼠李糖乳杆菌gg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比较例2为已知的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
25.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胶原蛋白增生能力的实验结果。
26.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刺激免疫力实验结果。
27.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抗发炎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让本发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发明所提到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包括复
数引用,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例如,术语「一化合物」或「至少一种化合物」可以包括多个化合物,包括其混合物;本发明文中提及的「%」若无特定说明皆指「重量百分比(wt%)」;数值范围(如10%~11%的a)若无特定说明皆包含上、下限值(即10%≦a≦11%);数值范围若未界定下限值(如低于0.2%的b,或0.2%以下的b),则皆指其下限值可能为0(即 0%≦b≦0.2%);各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之比例关系亦可置换为「重量份」的比例关系;用语「促进健康」系指加强身体机能以及预防或改善疾病症状。上述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29.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氏乳杆菌,其系加氏乳杆菌ms-72(lactobacillus gasseri ms-72),其寄存于:
30.中国台湾地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food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firdi)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iore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寄存编号为bcrc 910977;及,
31.德国,寄存编号为dsm 33623。
32.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加氏乳杆菌,其系加氏乳杆菌ms-74(lactobacillus gasseri ms-74),其寄存于:
33.中国台湾地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寄存编号为 bcrc 910978;及,
34.德国,寄存编号为dsm 33624。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是从中国台湾地区健康女性产后第3天的初乳中分离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氏乳杆菌 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经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其菌种,其中加氏乳杆菌ms-72的16s rdna序列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加氏乳杆菌 ms-74的16s rdna序列包括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其结果显示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与加氏乳杆菌具有高度相似性(相似度高达99%)。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以随机扩增片段多形性dna(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rapd)分析法与已知菌株比对,确定其为新颖菌株。
36.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组合物,其包括加氏乳杆菌ms-72或加氏乳杆菌ms-74。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组合物中,加氏乳杆菌ms-72或加氏乳杆菌ms-74 为活菌体或死菌体,可以根据投予形式或所欲达到的功效选择,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3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组合物的投予形式包括溶液、悬浮液、乳剂、粉末、锭剂、丸剂、糖浆、口含锭、片剂、口嚼胶、浓浆、胶体或外用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组合物更包括可食性材料,该可食性材料包括水、流体乳品、牛奶、浓缩牛奶、酸奶、酸乳、冷冻优格、乳杆菌发酵饮料、奶粉、冰淇淋、奶酪、干酪、豆奶、发酵豆奶、蔬果汁、果汁、运动饮料、甜点、果冻、糖果、婴儿食品、健康食品、动物饲料、中草药材、膳食补充品或其组合,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组合物的投予形式可以例如是涂覆于皮肤表面来施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组合物的投予形式可以例如是以口服形式服用至生物体内以产生作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可用于制备皮肤保健以及肠胃道保健的组合物。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可以透过促进皮肤的胶原蛋白增生来达成皮肤保健的功效。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氏乳杆菌 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的胶原蛋白增加率例如在5%至13%之间,较佳在8%至13%之间,更佳在8%至11%之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在肠胃道具有吸附性,藉此达到肠胃道功能调控活性、免疫调节、抗癌以及降血压等功效。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在肠胃道例如具有80%以上的吸附率(取对数),较佳在80%至95%之间,更佳在80%至90%之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例如具有调节免疫的能力。举例来说,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例如可以透过调节免疫调节因子(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来达成肠胃道保健的功效。
42.以下列举数个实施例与比较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菌株及其组合物与用途,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与范围内,当可做各种更动与润饰。
43.实验1:加氏乳杆菌菌株的制备
44.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是从中国台湾地区健康女性产后第3天的初乳中分离。藉由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其菌种,其结果显示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皆与加氏乳杆菌具有高度相似性(99%相似度),因此可确认该二菌株为加氏乳杆菌,另藉由实验2所述之rapd分析法与已知菌株比对,确定其为新颖菌株;其中加氏乳杆菌ms-72的16s rdna 序列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加氏乳杆菌ms-74的16s rdna序列包括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分离的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 培养于difco乳杆菌mrs broth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37℃的兼性厌氧环境。
45.实验2:随机扩增片段多形性dna(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rapd)分析实验
46.为确认加氏乳杆菌ms-72及加氏乳杆菌ms-74是否为新颖菌株,参照ward,l.j.等人于1999年所发表的rapd分析法,比对该二菌株与加氏乳杆菌库之各菌株的基因图谱,具体作法为:将各菌株于37℃液态培养10~24小时后,抽取各菌株的基因组dna(genomic dna);接着,分别以该各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使用引子lac p3(5-ctgcggcat-3(seq id no:3))及引子 opa02(5-tgccgagctg-3(seq id no:4))进行聚合酶连锁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然后,以dna洋菜凝胶电泳分离pcr产物片段,得到各菌株的rapd基因图谱,并以胶体拍摄系统判定各片段的大小。实验结果(图 1)显示,加氏乳杆菌ms-72及加氏乳杆菌ms-74具有不同于其他同种菌株的 rapd基因图谱,该二菌株确为新颖菌株。
47.rapd分析实验中,作为比对用途的加氏乳杆菌库之各菌株包含:加氏乳杆菌oll2716(ccrc 910150)、加氏乳杆菌b38t38(ccrc 910197)、加氏乳杆菌gmnl-205(bcrc 910451)、加氏乳杆菌sbt0274(bcrc 910577)、加氏乳杆菌x21b7(ccrc 910199)、加氏乳杆菌pm-a0005(bcrc 910304)、加氏乳杆菌oll 2809(bcrc 910317)、加氏乳杆菌oll2948(bcrc 910353)、加氏乳杆菌oll 2959(bcrc 910379);该等加氏乳杆菌库之各菌株仅是作为rapd 比对用途,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该等加氏乳杆菌库之各菌株非为本发明不可或缺之部分。
48.实验3:肠道吸附性(intestinal absorption)实验
49.乳酸菌是否能有效吸附定殖于肠黏膜上,为其是否可发挥有助于宿主健康之功效的关键因子之一。本发明以肠道吸附性实验验证加氏乳杆菌ms-72和加氏乳杆菌ms-74的肠道吸附能力,具体作法如下:
50.在细胞培养皿(cell culture dish)中,种入人类大肠癌细胞株(widr细胞) (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基为mem(minimal essential medium)培养基,置入 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长满后更换新鲜的细胞培养基并作用1 小时。在此同时,去除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 (实施例2)的mrs broth培养基,并更换为新鲜的细胞培养基,形成一混合菌液。接着,去除细胞培养皿中的细胞培养基,将混合菌液加入细胞培养皿作用,并将剩余的混合菌液序列稀释于涂菌盘上(原始菌数)。待作用2小时后,将未吸附的混合菌液去除,并使用1
×
pbs洗涤。接着,使用刮杓刮下细胞培养皿上的细胞以及吸附于细胞上的菌,收集并去除上清液,回溶于无菌ro水,序列稀释于涂菌盘上(吸附菌数)。然后,将涂菌盘于37℃细菌培养箱中培养 48小时后,取出并计算菌数。
51.在本实验中,肠道吸附性的分析计算如下式1:
[0052][0053]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肠道吸附性的实验结果。
[0054]
在本实验中,将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的肠道吸附率与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比较例1)以及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比较例2) 的肠道吸附率进行比较,结果如图2图所示。
[0055]
请参照图2,在实验3的肠道吸附性实验结果中,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鼠李糖乳杆菌gg(比较例1)以及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比较例2)的肠道吸附率(取对数)分别依序为83.98%、 84.97%、75.32%以及70.53%(p《0.05)。由此可知,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 (实施例1)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不仅可吸附于肠道上(80%以上),且,相较于常见的乳杆菌菌株,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具有较佳的肠道吸附率。
[0056]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常见的乳酸菌之肠道吸附性实验主要是参照gopal等人所发表的吸附性测定方法(int j food microbiol,2001;67:207-216)。该方法属于分级法,具体作法为:在显微镜视野下,对乳酸菌的数量分级进行级等判定后,将乳酸菌区分为无吸附性、吸附性以及极佳吸附性。而在本发明中,肠道吸附性实验系以平板方式进行菌落的计数,相较于分级法,本发明所使用的方法不但可以得到更精确及更具可信度的数据,且可以实际计算吸附于肠道细胞上的菌数。
[0057]
实验4:胶原蛋白增生能力实验
[0058]
在细胞培养皿中,种入人类真皮纤维母细胞(normal human dermalfibroblast,nhdf)(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基为dmem(dulbecco’s modifiedminimal essential medium)培养基,置入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附后去除上清液,更换为不含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细胞培养基。接着,将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或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加入细胞培养皿作用并培养适当时间(2小时至10小时之间)
后,收集上清液(待测样品),并进行酵素连结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immunoadsorbent assay,elisa)(r&d,目录编号dy6220-05,humanpro-collagen i alpha duoset elisa套组)以检测待测样品中的胶原蛋白量,其中侦测od 450nm,以标准品为标准曲线,并以内插法进行数值换算得结果,其中未加入混合菌液的实验组作为控制组。
[0059]
在本实验中,胶原蛋白增生能力的分析计算如下式2:
[0060][0061]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胶原蛋白增生能力的实验结果。
[0062]
在本实验中,将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的胶原蛋白增加率与鼠李糖乳杆菌gg(比较例1)以及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比较例2)的胶原蛋白增加率进行比较,结果如图3所示。
[0063]
请参照图3,在实验4的胶原蛋白增生能力实验结果中,加氏乳杆菌ms-72 (实施例1)、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鼠李糖乳杆菌gg(比较例1) 以及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比较例2)的胶原蛋白增加率分别依序为8.07%、 10.67%、4.82%以及1.80%(p《0.05)。由此可知,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 (实施例1)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相较于常见的乳杆菌菌株具有较佳的胶原蛋白增生能力。
[0064]
实验5:刺激免疫力实验
[0065]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常见的细胞免疫力筛选指标。本发明以加氏乳杆菌ms-72或加氏乳杆菌ms-74对tnf-α表达量之影响,评估其是否具有调节免疫作用的功效,具体作法为:在细胞培养皿中,种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基为dmem培养基,置入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附后去除上清液,更换为不含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接着,将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或加氏乳杆菌 ms-74(实施例2)加入细胞培养皿作用并培养适当时间(2小时至10小时) 后,收集上清液(待测样品),并进行酵素连结免疫吸附分析法(r&d,目录编号555268,小鼠tnf-α(mono/mono)elisa套组)以检测待测样品中的 tnf-α量,其中侦测od 450nm,以标准品为标准曲线,并以内插法进行数值换算得结果,其中未加入混合菌液的实验组作为控制组。
[0066]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刺激免疫力实验结果。
[0067]
在本实验中,将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测得的tnf-α量与鼠李糖乳杆菌gg(比较例1)以及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比较例2)测得的tnf-α量进行比较,结果如图4所示。
[0068]
请参照图4,在实验5的刺激免疫力实验结果中,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鼠李糖乳杆菌gg(比较例1)以及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比较例2)的tnf-α量分别依序为307.58皮克/毫升(pg/ml)、 418.79pg/ml、115.42pg/ml以及35.75pg/ml(p《0.05)。由此可知,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相较于常见的乳杆菌菌株,诱导产生的tnf-α量较高,具有较强的刺激免疫力反应。
[0069]
实验6:抗发炎实验
[0070]
在细胞培养皿中,种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基为dmem培养基,置入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附后去除上清液,更换为不含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接着,先将脂多醣 (lipopolysaccharide,lps)加入细胞培养皿作用并培养
适当时间(1小时)后,再将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或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加入细胞培养皿作用并培养适当时间(2小时至10小时)后,收集上清液(待测样品),并进行酵素连结免疫吸附分析法(r&d,目录编号555268,小鼠tnf-α (mono/mono)elisa套组)以检测待测样品中的tnf-α量,其中侦测od 450 nm,以标准品为标准曲线,并以内插法进行数值换算得结果,其中未加入混合菌液的实验组作为控制组。
[0071]
在本实验中,发炎抑制率的分析计算如下式3:
[0072][0073]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抗发炎实验结果。
[0074]
在本实验中,将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测得的tnf-α量与鼠李糖乳杆菌gg(比较例1)以及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比较例2)测得的tnf-α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图5所示。
[0075]
请参照图5,在实验6的抗发炎实验结果中,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 1)、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鼠李糖乳杆菌gg(比较例1)以及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比较例2)的抗发炎能力(tnf-α抑制率)分别依序为39.37%、 21.87%、11.93%及3.87%(p《0.05)。由此可知,经lps诱导后,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相较于常见的乳杆菌菌株具有较高的发炎抑制率,即具有较强的抗发炎能力反应。
[0076]
根据上述实验3的结果,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实施例1)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80%以上)相较于常见的乳杆菌菌株具有较佳的肠道吸附率。又,根据上述实验5以及实验6的结果,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 ms-72(实施例1)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实施例2)相较于常见的乳杆菌菌株具有较佳的调节免疫的能力。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可用于调节肠胃道的免疫系统,具有肠胃道保健的效果。
[0077]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系从中国台湾地区健康女性产后第3天的初乳中分离。相较于先前技术所提供之乳杆菌菌株,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具有较佳的肠道吸附能力,该较佳的肠道吸附性可使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 ms-74稳定存在于肠胃道中,并可与肠胃道中与病原菌竞争吸附,达到较佳之排除病原菌功效。此外,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 亦经与比较例比较证实,其具有较佳的促进胶原蛋白增生、增加免疫力及降低发炎反应等功效。因此,本发明的加氏乳杆菌ms-72以及加氏乳杆菌ms-74 非常适合被用于肠胃道保健、皮肤保健或调节免疫作用等促进宿主健康之用途。
[0078]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任何熟习此项技艺之人士,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0079]
【生物材料寄存】
[0080]
国内寄存信息
[0081]
1.寄存机构:中国台湾地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寄存日期:2020年3月13日;寄存编号:bcrc 910977。
[0082]
2.寄存机构:中国台湾地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寄存日期:2020年3月13日;寄存编号:bcrc 910978。
[0083]
国外寄存信息
[0084]
1.寄存国家:德国;寄存日期:2020年8月6日;寄存编号:dsm 33623。
[0085]
2.寄存国家:德国;寄存日期:2020年8月6日;寄存编号:dsm 3362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