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层胶膜、多层共挤胶膜及光伏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8174发布日期:2021-01-26 18:1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层胶膜、多层共挤胶膜及光伏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层胶膜、多层共挤胶膜及光伏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光伏电池(简称光伏电池)用于把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目前地面光伏系统大量使用的是以硅为基底的硅太阳能电池,可分为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0003]
光伏电池通常通过胶膜封装在正面玻璃下面,所以胶膜的光学特性对于光伏电池的吸光性和转化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4]
现有的,公告号为cn11156022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单层封装胶膜、用于制备其的组合物、共挤胶膜及光伏组件,它包括:0~100份基体树脂,10~100份接枝有偶联基团的增粘树脂,基体树脂和增粘树脂可选地接枝有第一活性基团和/或第二活性基团,且组合物中同时含有第一活性基团和第二活性基团;第一活性基团选自氮丙环基和/或者碳化二亚胺基团,第二活性基团选自羧基和/或羟基;或者第一活性基团为叠氮基团,第二活性基团为炔基。层压过程中,第一活性基团和第二活性基团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如低于120℃)发生反应。
[0005]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制得的胶膜及光伏组件在使用过程,因为有第一活性基团和/或第二活性基团的存在,光伏组件透光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层胶膜、多层共挤胶膜及光伏电池组件,达到通过多孔结构,将太阳光进行多次反射,提升太阳光利用率的目的。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层胶膜,包括:关键功能层;所述关键功能层为设置有若干气孔的封装材料。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气孔的直径为1-10微米。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关键功能层由电气绝缘性树脂构成。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电气绝缘性树脂由聚烯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离聚物、聚氨酯、硅胶、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关键功能层内加入有挥发性液体,适于物理加热进而挥发性液体气化形成气孔。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关键功能层内加入发泡剂,进而发泡形成气孔。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关键功能层进行固化处理,其固化采用uv固化或热固化。
[0014]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层共挤胶膜,包括至少一层如上所述单层胶膜和至少一层常规胶膜。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常规胶膜由光伏用膜制备方法制备。
[0016]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包括由若干层如上所述单层胶膜构成;或如上所述多层共挤胶膜构成。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
1、通过关键功能层中形成若干气孔,太阳照射进入气孔中后,经过多次反射,增加阳光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太阳光经过胶膜时的损失,提升光伏组件对于太阳光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率,提升光伏组件的性能。
[0019]
2、通过较为广泛应用的关键功能层制作材料,使制作出的胶膜具有一定程度的类似于不透明玻璃的雾层性质,从而减少外部太阳光在正面玻璃表面的反射,具有防眩光功能,适用范围广,且制作材料稳定。
[0020]
3、通过对关键功能层的固化处理及制作材料,关键功能层因为不添加一般胶膜都添加的纳米颗粒等添加物,所以本发明的胶膜不易出现团聚分散不均的问题。
[0021]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是本发明的单层胶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的单层胶膜的侧视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的多层共挤胶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的多层共挤胶膜的侧视图。
[0027]
图中:
[0028]
1、存在多孔结构的关键功能层;
[0029]
2、气孔;
[0030]
3、常规胶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2]
实施例1:
[0033]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单层胶膜,包括:关键功能层1,在关键功能层1内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进行发泡,进而形成若干气孔2。其中,关键功能层1由电气绝缘性树脂构成,电气绝缘性树脂可以采用但不限于聚烯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离聚物、聚氨酯、硅胶、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关键功能层1选用透明聚烯烃作为基底材料。
[0034]
化学方式为在内加入发泡剂,进而发泡形成气孔2。气孔2的直径为1-10微米,并且关键功能层1的厚度为500微米。
[0035]
其中,关键功能层1进行固化处理,其固化采用uv固化或热固化。uv固化为紫外线固化。热固化采用高温对电气绝缘性树脂进行固化。
[0036]
实施例2:
[0037]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多层共挤胶膜,包括至少一层如上所述的单层胶膜和至少一层常规胶膜3;常规胶膜3由透明聚烯烃材料构成。常规胶膜3由光伏用膜制备方法制备。
[0038]
实施例3:
[0039]
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包括由实施例1中制得的单层胶膜或由实施例2中制得的的多层共挤胶膜封装得到。
[0040]
对比例:
[0041]
选用实施例中的透明聚烯烃材料经过光伏用膜制备方法制备获得胶膜。制得的胶膜厚度约500um。
[0042]
试验例:
[0043]
选用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得的胶膜,制成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正玻/封装胶膜/电池片/封装胶膜/背玻的60片电池片构成的光伏组件,其中正玻:超白压花玻璃,背玻:普通透明浮法玻璃,电池片:单晶perc电池片5.5w。
[0044]
下表为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其中,实施例为本发明的封装胶膜制成的光伏组件,对比例为普通常规胶膜制成的光伏组件。
[0045]
表1
[0046]
组件编号实施例对比例δ功率(%)1327.67322.061.742327.43320.512.163325.70322.281.064325.21322.320.905327.26320.372.15平均值326.65321.511.60
[0047]
对比表1中数据发现:实施例中制得的胶膜层压的组件功率相比对比例中普通透明光伏膜层压的组件功率高,平均高出1.60%。
[0048]
此外,针对本发明的光伏组件还做了表面光泽度的对比试验,其中,实施例为本发明的封装胶膜制成的光伏组件,对比例为普通常规胶膜制成的光伏组件,20
°
、60
°
、80
°
为测试角度,表中数值为光泽度(单位:gu)
[0049]
表2
[0050][0051]
对比表2中数据发现:实施例中制得的组件相比对比例中普通透明光伏膜层压的组件防眩光能力更好。
[0052]
综上所述,通过关键功能层1中形成若干气孔2,以及实验数据,使太阳光能够多次反射,光伏电池吸收更多的太阳光,提升太阳光利用率,从而减少太阳光经过胶膜时的光能损失,提升光伏电池对于太阳光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率,提升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通过较为广泛应用的电气绝缘性树脂制作关键功能层1,因为不添加一般功率增益胶膜添加的纳米颗粒等外添加物,所以本发明的胶膜不易出现团聚分散不均的问题,且制作材料稳定,可靠性高。另外,由于使用本发明制备的光伏组件防眩光能力更好,能够应用的场景更为广泛。
[0053]
本申请中选用的各个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5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5]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