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6845发布日期:2021-08-03 13:1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技术中,污水生物处理是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污水的总称,是现代污水处理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按对氧气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厌氧生物处理系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甲烷菌再把有机酸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如厌氧塘、化粪池、污泥的厌气消化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好氧生物处理系采用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如藻类光合作用产氧等)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动能源,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使污水得到净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费用低,技术较简单,应用比较方便。

现有的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不同的河流的水里的酸碱度、含氧量以及其他矿物质的成分是不相同的,现有的生物菌培养装置一次只能培养一种水质的生物菌,在需要培育其他水的生物菌需要重新培养,过程比较繁琐,时间比较漫长,耗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具有根据水质的不同同时培育出不同生物菌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所述培养箱体的前端面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相互之间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营养液配制箱与处理器,所述培养箱体的左侧外壁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与第一微孔曝气装置,所述培养箱体的右侧外壁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与第二微孔曝气装置,所述培养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导液管,所述隔板将培养箱体分割成左右大小相同的第一培养室与第二培养室,所述第一培养室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温控加热板,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给排水两用管,所述第一给排水两用管贯穿第一培养室的左侧壁且延伸至第一培养室内,所述第二培养室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温控加热板,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给排水两用管,所述第二给排水两用管贯穿第二培养室的左侧壁且延伸至第二培养室内。

为了给第一培养室培养的生物菌提供充足的氧气以及所需的光照,保证生物菌有良好的生长繁殖的环境,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培养室内部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供氧器,所述第一培养室内部顶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自然灯。

为了给第二培养室培养的生物菌提供充足的氧气以及所需的光照,保证生物菌有良好的生长繁殖的环境,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培养室内部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供氧器,所述第二培养室内部顶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自然灯。

为了将第一培养室与第二培养室的空气或热流可以排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优选的,第一微孔曝气装置的一端贯穿第一培养室的左侧壁,所述第二微孔曝气装置的一端贯穿第二培养室的右侧壁。

为了给第一培养室与第二培养室的生物菌喷洒营养液,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优选的,所述导液管的一端与营养液配制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喷洒装置与第二喷洒装置,所述第一喷洒装置与第二喷洒装置远离导液管的一端分别贯穿隔板的左右两侧且分别延伸至第一培养室与第二培养室内,所述第一喷洒装置与第二喷洒装置的下端面均开设有多个出水口。

为了监测第一培养室与第二培养室水的深度,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内部固定套接安装有水位监测仪。

为了方便观察第一培养室与第二培养的水质状况以及生物菌生长环境,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优选的,所述培养箱体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将两个不同河流中的水分别放入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在控制面板操控第一给排水两用管和第二给排水两用管分别向第一培养室与第二培养室进行给水,通过处理器接收控制面板的控制指令,第一给排水两用管将第一水箱内的水进入第一培养室,第二给排水两用管将第二水箱内的水进入第二培养室,此时,透过观察窗方便监测水位监测仪的水位,从而同时培养出适合不同水质的生物菌,达到了减省时间的效果。

2、该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第一供氧器与第一自然灯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在控制面板设置第一供氧器的供氧量和第一自然灯的光照的时间,处理器接收到控制面板的指令,从而控制第一供氧器的供氧量的排放和第一自然灯的光照的时间,为第一培养室的生物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光照,第二供氧器与第二自然灯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在控制面板设置第二供氧器的供氧量和第二自然灯的光照的时间,处理器接收到控制面板的指令,从而控制第二供氧器的供氧量的排放和第二自然灯的光照的时间,为第二培养室的生物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光照,从而加快生物菌的生长和繁殖。

3、该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在控制面板上设置喷洒营养液,处理器接收到控制面板的指令,营养液从营养液配制箱进入导液管继而进入第一喷洒装置与第二喷洒装置,第一喷洒装置与第二喷洒装置通过多个出水口将营养液均匀的喷洒在水面上,从而使水下不同位置的生物菌都能吸收到营养液,进而使水下的生物均能均衡生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中,1、培养箱体;101、第一培养室;1011、第一温控加热板;102、第二培养室;1021、第二温控加热板;103、第一供氧器;104、第二供氧器;105、第一自然灯;106、第二自然灯;107、第一喷洒装置;108、第二喷洒装置;2、控制面板;3、处理器;4、隔板;401、水位监测仪;5、第一水箱;501、第一给排水两用管;6、第二水箱;601、第二给排水两用管;7、第一微孔曝气装置;8、第二微孔曝气装置;9、观察窗;10、营养液配制箱;11、导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生物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1,培养箱体1的前端面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相互之间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2、营养液配制箱10与处理器3,培养箱体1的左侧外壁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5与第一微孔曝气装置7,培养箱体1的右侧外壁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6与第二微孔曝气装置8,培养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4,隔板4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导液管11,隔板4将培养箱体1分割成左右大小相同的第一培养室101与第二培养室102,第一培养室10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温控加热板1011,第一水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贯穿第一培养室101的左侧壁且延伸至第一培养室101内,第二培养室1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温控加热板1021,第二水箱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贯穿第二培养室102的左侧壁且延伸至第二培养室102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温控加热板1011、第二温控加热板1021、水位监测仪401、第一水箱5、第二水箱6、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和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的输入端均与处理器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将两个不同河流中的水分别放入第一水箱5与第二水箱6,在控制面板2操控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和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分别向第一培养室101与第二培养室102进行给水,通过处理器3接收控制面板2的控制指令,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将第一水箱5内的水进入第一培养室101,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将第二水箱6内的水进入第二培养室102,此时,透过观察窗9方便监测水位监测仪401的水位,当水位达到一定时,在控制面板2控制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与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的给水,处理器3接收控制面板2的控制指令,关闭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向第一培养室101内给水,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向第二培养室102内给水,从而为生物菌提供适合生长的水位,第一供氧器103与第一自然灯105均与处理器3电性连接,在控制面板2设置第一供氧器103的供氧量和第一自然灯105的光照的时间,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从而控制第一供氧器103的供氧量的排放和第一自然灯105的光照的时间,为第一培养室101的生物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光照,第二供氧器104与第二自然灯106均与处理器3电性连接,在控制面板2设置第二供氧器104的供氧量和第二自然灯106的光照的时间,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从而控制第二供氧器104的供氧量的排放和第二自然灯106的光照的时间,为第二培养室102的生物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光照,在控制面板2上设置第一微孔曝气装置7与第二微孔曝气装置8打开和关闭的时间,通过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处理器3操控第一微孔曝气装置7与第二微孔曝气装置8的打开和关闭,从而使第一培养室101与第二培养室102内的热流流出或与外界空气交换,在营养液配制箱10内配置好营养液,在控制面板2上设置喷洒营养液,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营养液从营养液配制箱10进入导液管11继而进入第一喷洒装置107与第二喷洒装置108,第一喷洒装置107与第二喷洒装置108通过多个出水口将营养液均匀的喷洒在水面上,从而使水下不同位置的生物菌都能吸收到营养液,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培养室101内部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供氧器103,第一培养室101内部顶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自然灯105。

本实施例中:第一供氧器103与第一自然灯105均与处理器3电性连接,在控制面板2设置第一供氧器103的供氧量和第一自然灯105的光照的时间,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从而控制第一供氧器103的供氧量的排放和第一自然灯105的光照的时间,为第一培养室101的生物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光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培养室内部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供氧器104,第二培养室102内部顶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自然灯106。

本实施例中:第二供氧器104与第二自然灯106均与处理器3电性连接,在控制面板2设置第二供氧器104的供氧量和第二自然灯106的光照的时间,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从而控制第二供氧器104的供氧量的排放和第二自然灯106的光照的时间,为第二培养室102的生物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光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微孔曝气装置7的一端贯穿第一培养室101的左侧壁,第二微孔曝气装置8的一端贯穿第二培养室102的右侧壁。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3的输出端均电性连接第一微孔曝气装置7与第二微孔曝气装置8的输入端,在控制面板2上设置第一微孔曝气装置7与第二微孔曝气装置8打开和关闭的时间,通过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处理器3操控第一微孔曝气装置7与第二微孔曝气装置8的打开和关闭,从而使第一培养室101与第二培养室102内的热流流出或与外界空气交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导液管11的一端与营养液配制箱10的内部固定连接,导液管1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喷洒装置107与第二喷洒装置108,第一喷洒装置107与第二喷洒装置108远离导液管11的一端分别贯穿隔板4的左右两侧且分别延伸至第一培养室101与第二培养室102内,第一喷洒装置107与第二喷洒装置108的下端面均开设有多个出水口。

本实施例中:营养液配制箱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处理器3的输出端,在营养液配制箱10内配置好营养液,在控制面板2上设置喷洒营养液,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营养液从营养液配制箱10进入导液管11继而进入第一喷洒装置107与第二喷洒装置108,第一喷洒装置107与第二喷洒装置108通过多个出水口将营养液均匀的喷洒在水面上,从而使水下不同位置的生物菌都能吸收到营养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隔板4的内部固定套接安装有水位监测仪401。

本实施例中:水位监测仪401左右通透,透过观察窗9方便监测水位监测仪401的水位,当水位达到一定时,在控制面板2控制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与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的给水,处理器3接收控制面板2的控制指令,关闭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向第一培养室101内给水,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向第二培养室102内给水,从而为生物菌提供适合生长的水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培养箱体1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9。

本实施例中:通过观察窗9直接观察到生物均生长的环境以及第一培养室101与第二培养室102的水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两个不同河流中的水分别放入第一水箱5与第二水箱6,并做标记,将两个不同河流中的水分别放入第一水箱5与第二水箱6,在控制面板2操控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和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分别向第一培养室101与第二培养室102进行给水,通过处理器3接收控制面板2的控制指令,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将第一水箱5内的水进入第一培养室101,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将第二水箱6内的水进入第二培养室102,此时,透过观察窗9方便监测水位监测仪401的水位,当水位达到一定时,在控制面板2控制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与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的给水,处理器3接收控制面板2的控制指令,关闭第一给排水两用管501向第一培养室101内给水,第二给排水两用管601向第二培养室102内给水,从而为生物菌提供适合生长的水位。第一供氧器103与第一自然灯105均与处理器3电性连接,在控制面板2设置第一供氧器103的供氧量和第一自然灯105的光照的时间,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从而控制第一供氧器103的供氧量的排放和第一自然灯105的光照的时间,为第一培养室101的生物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光照,第二供氧器104与第二自然灯106均与处理器3电性连接,在控制面板2设置第二供氧器104的供氧量和第二自然灯106的光照的时间,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从而控制第二供氧器104的供氧量的排放和第二自然灯106的光照的时间,为第二培养室102的生物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光照,在控制面板2上设置第一微孔曝气装置7与第二微孔曝气装置8打开和关闭的时间,通过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处理器3操控第一微孔曝气装置7与第二微孔曝气装置8的打开和关闭,从而使第一培养室101与第二培养室102内的热流流出或与外界空气交换,在营养液配制箱10内配置好营养液,在控制面板2上设置喷洒营养液,处理器3接收到控制面板2的指令,营养液从营养液配制箱10进入导液管11继而进入第一喷洒装置107与第二喷洒装置108,第一喷洒装置107与第二喷洒装置108通过多个出水口将营养液均匀的喷洒在水面上,从而使水下不同位置的生物菌都能吸收到营养液,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培养室101内部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供氧器103,第一培养室101内部顶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自然灯105。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