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面团用的微生物扩繁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7287发布日期:2021-02-20 19:5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酵面团用的微生物扩繁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面团用的微生物扩繁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的大部分居民是以面制食品为主食的,面制食品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面制食品”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产品。面制食品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品之一,许多都是经过面粉发酵制成的,因此,面粉的发酵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面粉发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面制食品的色泽与口感。在日常进行面粉发酵时,常常因发酵物质添加量的或多或少,而影响面制食品的口感。
[0003]
目前,面食加工行业在不断改进菌种和发酵剂成分与制取工艺,但仍任重道远,如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菌种变异,无用甚至有害菌落滋生,发酵菌培养条件可控性差,易污染等。为了弘扬中国的面食文化,特别是传统发酵剂面食的工业化,研究传统发酵剂中微生物的发酵扩繁是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0004]
现有微生物培养设备均是针对微生物制造工厂专用的培育设备,任何菌剂用户只可以直接从工厂购买成品菌剂,不可复制扩培生产,制约了微生物用户需要就地发酵激活菌种并且扩繁使用的便利性,定制的微生物菌种培养皿价格太高,无法被市场普及,尤其是面食加工企业需要使用发酵菌剂时没有使用激活扩繁菌剂的设备,导致面粉发酵质量无法控制,使蒸出或烘焙出的食品不能达到统一标准,进而可能造成一定的浪费,这也限制一部分人对面粉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酵面团用的微生物扩繁发酵装置。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发酵面团用的微生物扩繁发酵装置,包括扩繁罐体和罐盖,所述扩繁罐体被隔离板分为上、下两部分,扩繁罐体上部为扩繁区,下部为存菌区;
[0008]
所述罐盖中央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向下穿过罐盖,固定连接有搅拌桨;所述罐盖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单向排气阀;罐盖下表面还设有电热棒;
[0009]
所述扩繁区内壁上设有微孔曝气头,所述微孔曝气头通过通气管与外部的空气泵连通,通气管上设有第一微孔滤膜;
[0010]
所述存菌区底部呈“v”型设置,存菌区底部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上设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一端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另一端与扩繁区上部连通,回流管上还设有回流泵;
[0011]
所述隔离板侧边上还设有转移管,所述转移管向下设置,连通扩繁区和存菌区;转移管上还设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的把手穿出扩繁罐体外。
[0012]
优选地,所述扩繁罐体外表面还设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电热棒电连接。
[0013]
优选地,所述罐盖下表面还设有紫外光灯。
[0014]
优选地,所述扩繁罐体外表面设有观察窗,可观察扩繁区和存菌区的液位。
[0015]
优选地,所述隔离板下表面设有一层隔热垫。
[0016]
优选地,所述隔离板上方可拆卸地设有一层倾斜设置的过滤网;在扩繁区下部、位于过滤网较低一侧的上方,还设有除杂口。
[0017]
优选地,所述扩繁罐体外表面还设有计时报警器。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9]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料口、微孔曝气头、电热棒、搅拌桨等结构的设置,在微生物扩繁时只需要添加各种菌种原料和液体培养基,并且可以预设不同菌剂需要的温度、需氧量等进行活化扩繁。在2h内可以将菌液活化并且扩繁,能够在面团发酵场所就地激活菌种并且扩繁,便于就地使用,便利性高。
[0020]
2、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棒和温度控制器将罐体内温度调节到菌群所需的最佳温度,从而使得微生物菌群扩繁效率大大提高。观察窗便于操作人员直观的观察到罐体内部扩繁区和存菌区的液位和液体浑浊度,及时调整扩繁条件。
[0021]
3、本实用新型还在存菌区设置了回流泵,可利用存菌区的高浓度菌液作为菌种回流到扩繁区进行扩繁,省却了活化步骤,节约时间,并有利于保持菌种质量的稳定性。
[0022]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扩繁条件稳定,菌种质量好,即取即用,避免出现菌种污染的情况,菌种生长周期短,在短期内使微生物菌种的扩繁达到理想的效果,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中,1-扩繁罐体,2-罐盖,3-隔离板,4-扩繁区,5-存菌区,6-电机,7-搅拌桨,8-进料口,9-单向排气阀,10-电热棒,11-微孔曝气头,12-空气泵,13-出液口,14-三通阀,15-回流管,16-回流泵,17-转移管,18-调节阀,19-温度控制器,20-紫外光灯,21-观察窗,22-隔热垫,23-过滤网,24-除杂口,25-计时报警器,26-微孔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0026]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酵面团用的微生物扩繁发酵装置,包括可分离、盖合的扩繁罐体1和罐盖2,所述扩繁罐体1被隔离板3分为上、下两部分,扩繁罐体1上部为扩繁区4,下部为存菌区5;所述隔离板3下表面设有一层隔热垫22。所述隔离板3上方可拆卸地设有一层倾斜设置的过滤网23;在扩繁区4下部、位于过滤网23较低一侧的上方,还设有除杂口24。
[0027]
所述罐盖2中央设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转轴向下穿过罐盖2,固定连接有搅拌桨7;所述罐盖2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8和单向排气阀9;罐盖2下表面还设有电热棒10和紫外光灯20;所述扩繁罐体1外表面还设有温度控制器19和计时报警器25,所述温度控制器19与电热棒10电连接。
[0028]
所述扩繁区1内壁上设有微孔曝气头11,所述微孔曝气头11通过通气管与外部的空气泵12连通,通气管上设有第一微孔滤膜26。
[0029]
所述存菌区5底部呈“v”型设置,存菌区5底部设有出液口13,出液口13上设有三通阀14,所述三通阀14一端连通有回流管15;所述回流管15另一端与扩繁区4上部连通,回流管15上还设有回流泵16。
[0030]
所述隔离板3侧边上还设有转移管17,所述转移管17向下设置,连通扩繁区4和存菌区5;转移管17上还设有调节阀18,所述调节阀18的把手穿出扩繁罐体1外。
[0031]
所述扩繁罐体1外表面设有观察窗21,可观察扩繁区4和存菌区5的液位。
[0032]
使用时,从进料口8加入液体培养基和微生物菌种,通过温度控制器19设置电热棒10发热温度,启动电机6带动搅拌桨7转动,搅拌扩繁区4内的物料,同时启动计时报警器25,计算扩繁时间。微生物菌种在扩繁区4内活化后进行扩繁,启动空气泵12,通过微孔曝气头11向扩繁区4内的微生物供氧,微孔过滤膜26可过滤杂菌,确保通入的空气不会引入其他杂菌。扩繁产生的废气从单向排气阀9排出。
[0033]
当完成扩繁,达到设定时间,计时报警器25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可通过调节阀18,使扩繁区4内完成扩繁的微生物菌液通过转移管17流到存菌区5中暂时储存。过滤网23可过滤杂质,使流入存菌区5的菌液中含有高浓度的微生物。而且,微生物扩繁代谢产生的固体代谢物被过滤网23截留,以及拦截不需要的杂菌,在重力作用下,固体代谢物慢慢向过滤网23倾斜的一侧移动,可打开除杂口24,使其被冲出。可以在不打开罐盖2的情况下清理扩繁区4大部分杂质。
[0034]
当需要使用微生物菌液时,调整三通阀14,使存菌区5内的微生物菌液从出液口13流出,按量取液。当需要二次扩繁时,调整三通阀14,启动回流泵16,存菌区5内的微生物菌液从回流管15流到扩繁区4作为菌种使用。
[0035]
当扩繁区4内温度较高时,隔热垫22可防止隔离板3热传导作用,避免存菌区5内微生物活性受到影响。观察窗2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工作人员可随时观察扩繁区4和存菌区5内的液位及液体浑浊度,判断扩繁进度。
[0036]
当需要清罐时,打开罐盖2,取出过滤网23清洗,打开调节阀18和三通阀14,使扩繁罐体1内的液体全部通过出液口13流走,然后从进料口8注入低浓度的消毒液,待消毒液充满整个罐体后,通过回流泵16使消毒液不断回流,使扩繁罐体1内腔与消毒液无死角接触。最后使消毒液从出液口13流走,将过滤网23放回原位,关闭罐盖2,打开紫外光灯20进行干燥和二次消毒。二次消毒完毕后即可再次进行微生物扩繁。
[0037]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各部件均为现有技术。
[003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