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螺旋提升混料固态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9464发布日期:2021-02-23 16:2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螺旋提升混料固态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饲料、医药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螺旋提升混料固态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固态发酵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饲料、医药等原料的生物加工方式,因其绿色环保、节省水资源、加工过程高效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但现有固态发酵设备如浅盘式、转鼓式、搅拌式等往往存在操作繁琐、混合不完全、占地面积大、通气条件不足等问题。若发酵过程需要保证高通气条件、混合度完全、占地面积小的发酵设备,则需要在现有设备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螺旋提升混料固态发酵装置,具备混合完全、空间利用率高、操作简便、通气充分的特点,解决了现有设备的相关问题。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螺旋提升混料固态发酵装置,包括筒体和底座,所述底座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柱,所述筒体与四个支撑柱固定连接且筒体悬空,所述筒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顶盖的中心处活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筒体内部有底部固定安装有轴承且所述轴承的内圈能自由转动,所述轴承内圈上固定安装有转动管且所述转动管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筒体内部,所述转动管的外圈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在顶盖上,所述外管的底部与筒体的内部底面不接触,所述外管的外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提升带,所述螺旋提升带和转动管均设置在外管的内部,所述外管的顶端开设有出料孔,所述转动管上均匀开设有出气孔,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所述筒体的外部且在与出料管相适配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接料斗。
[0007]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便于物料聚集的聚料斗,所述聚料斗的外圈与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聚料斗的内圈设计为倾斜面且向筒体内部底面中心处倾斜,所述出料管伸入到筒体内的一端贯穿聚料斗且位于聚料斗的底部。
[0008]
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内圈上还固定安装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位于筒体的外部,所述通气管与转动管通过轴承相连通。
[0009]
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档杆,所述档杆倾斜设置,所述档杆与螺旋提升带相适配,所述外管的内部上且在出料孔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挡板。
[0010]
(三)有益效果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螺旋提升混料固态发酵装置,具
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
1、该高效的螺旋提升混料固态发酵装置,通过设置于发酵罐体中部的螺旋提升带实现发酵罐中物料的提升与混合,在不断螺旋提升、重力下降过程中实现物料的充分搅拌与混合。
[0013]
2、该高效的螺旋提升混料固态发酵装置,通过设置于中空螺旋提升带中部的多孔通气管,实现物料的蒸汽灭菌与发酵过程中的通气,在通蒸汽或空气过程中,螺旋提升带不断运转,从而实现物料的均匀灭菌与通气。
[0014]
3、该高效的螺旋提升混料固态发酵设备,在罐体上部设置进料口,在罐体底部设置出料口,实现高效的进料和出料。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1、筒体;11、出料管;12、接料斗;13、顶盖;14、进料口;15、转动轴;16、聚料斗;17、轴承;2、底座;21、支撑柱;3、通气管;4、转动管;41、外管;42、螺旋提升带;43、出气孔;44、档杆;45、出料孔; 4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请参阅图1-2,一种高效的螺旋提升混料固态发酵装置,包括筒体1和底座2,底座2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柱21,筒体1与四个支撑柱21固定连接且筒体1悬空,筒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盖13,顶盖13上开设有进料口14,顶盖13的中心处活动安装有转动轴15,筒体1内部有底部固定安装有轴承17且轴承17的内圈能自由转动,轴承17内圈上固定安装有转动管4 且转动管4通过轴承17活动安装有筒体1内部,转动管4的外圈设置有外管 41,外管4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在顶盖13上,外管41的底部与筒体1的内部底面不接触,外管4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提升带42,螺旋提升带42和转动管4均设置在外管41的内部,外管41的顶端开设有出料孔45,转动管4 上均匀开设有出气孔43,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11,筒体1的外部且在与出料管11相适配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接料斗12,外管41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档杆44,档杆44倾斜设置,档杆44与螺旋提升带42相适配,外管 41的内部上且在出料孔45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挡板46,轴承17的内圈上还固定安装有通气管3,通气管3位于筒体1的外部,通气管3与转动管4通过轴承17相连通。
[0020]
筒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便于物料聚集的聚料斗16,聚料斗16的外圈与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聚料斗16的内圈设计为倾斜面且向筒体1内部底面中心处倾斜,出料管11伸入到筒体1内的一端贯穿聚料斗16且位于聚料斗16的底部。
[0021]
在使用时,通过进料口14向筒体1内注入原料,打开转动轴15连接的电机,通气管3上接入蒸汽,电机通过转动轴15带动转动管4和螺旋提升带 42在转动管4内部转动,原料通
过聚料斗16聚集在外管41的下方,当转动管4和螺旋提升带42转动时,通过利用螺旋提升带42的螺旋特性,原料随着螺旋提升带42向上移动并使原料进入到外管41内,原料在外管41内收到档杆44与螺旋提升带42的挤压效果,可以使原料更好的混合,同时当螺旋提升带42转动时,螺旋提升带42上的原料收到档杆44的推动效果,可以更好的使原料向上移动,便于原料的混合,同时出气孔43向原料输送蒸汽,通过蒸汽吹动原料促进原料的混合,同时蒸汽可以对原料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保证蒸汽可以保证原料在筒体1内部的温度,便于原料的发酵,原料在外管 41内向上移动后到达出料孔45处,受到挡板46的限位阻挡作用,原料从出料孔45漏出并掉落到聚料斗16的内圈,这样往复运动,提高了原料的混合效果。
[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