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6852发布日期:2021-08-03 13:1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酸提取仪,具体是一种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



背景技术:

核酸提取仪是应用配套的核酸提取试剂来自动完成样本核酸提取工作的仪器,广泛应用在疾病控制中心、临床疾病诊断、输血安全、法医学鉴定、环境微生物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畜牧业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多种领域,也是目前检测新冠病毒最有效、快速的仪器。现有的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结构复杂,各部件间的零件相互交错连接,安装累计误差大,不仅降低了仪器的安装效率,且极大增加了后期维护成本,降低了仪器维护的简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其各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独立安装调试,减少了零件安装的累计误差,有效提升了核酸提取仪的安装效率、运行稳定性及后期维护的简便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包括外壳、底座、加热模块、磁棒组件、磁棒套组件、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外壳的前端安装有液晶屏和观察窗,所述的外壳、加热模块、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分别安装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磁棒组件分别与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和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的磁棒套组件分别与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和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核酸提取仪的运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上固定架、下固定架和直立的第一导轨,所述的磁棒组件固定在所述的上固定架上,所述的磁棒套组件固定在所述的下固定架上,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丝杆驱动模块和第二丝杆驱动模块,所述的第一丝杆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螺帽和第一滑块,所述的第二丝杆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螺帽和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一丝杆与所述的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导轨的上部,所述的上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滑块相连,所述的上固定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一丝杆螺帽上,所述的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导轨的下部,所述的下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滑块相连,所述的下固定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二丝杆螺帽上。工作过程中,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驱动下,第一丝杆螺帽和第二丝杆螺帽垂直运动,从而带动磁棒组件和磁棒套组件上下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上固定有平台板和水平的第二导轨,所述的上固定架、下固定架、第一导轨、磁棒组件、磁棒套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的平台板上,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包括第三电机、第三丝杆、第三丝杆螺帽和第三滑块,所述的第三丝杆与所述的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平台板分别与所述的第三丝杆螺帽和所述的第三滑块相连,所述的第三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导轨上。在第三电机的驱动下,第三丝杆螺帽水平运动,从而带动磁棒组件和磁棒套组件水平运动。磁棒组件和磁棒套组件上下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实现,有利于调整磁棒组件和磁棒套组件的位置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上安装有隔板组件,所述的隔板组件将所述的加热模块和所述的磁棒组件与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所述的控制模块隔离,所述的加热模块和所述的磁棒组件位于所述的隔板组件的前侧,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所述的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的隔板组件的后侧。通过隔板组件将加热模块和磁棒组件与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隔离,可避免各核心部件相互干涉,保证实验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核酸提取仪的各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独立安装调试,减少了零件安装的累计误差,有效提升了核酸提取仪的安装效率、运行稳定性及后期维护的简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观察窗打开时实施例中核酸提取仪的外观图;

图2为实施例中核酸提取仪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的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如图所示,包括外壳1、底座2、加热模块3、磁棒组件4、磁棒套组件5、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6,外壳1的前端安装有液晶屏11和观察窗12,外壳1、加热模块3、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6分别安装在底座2上,磁棒组件4分别与垂直运动驱动模块和水平运动驱动模块相连,磁棒套组件5分别与垂直运动驱动模块和水平运动驱动模块相连,控制模块6用于控制核酸提取仪的运作。

实施例1中,底座2上设置有上固定架21、下固定架22和直立的第一导轨23,磁棒组件4固定在上固定架21上,磁棒套组件5固定在下固定架22上,垂直运动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丝杆驱动模块和第二丝杆驱动模块,第一丝杆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71、第一丝杆(图中未示出)、第一丝杆螺帽72和第一滑块73,第二丝杆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81、第二丝杆(图中未示出)、第二丝杆螺帽82和第二滑块83,第一丝杆与第一电机71的输出端相连,第一滑块73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导轨23的上部,上固定架21的一端与第一滑块73相连,上固定架2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丝杆螺帽72上,第二滑块83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导轨23的下部,下固定架22的一端与第二滑块83相连,下固定架2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丝杆螺帽82上。

实施例1中,底座2上固定有平台板24和水平的第二导轨25,上固定架21、下固定架22、第一导轨23、磁棒组件4、磁棒套组件5均设置在平台板24上,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包括第三电机91、第三丝杆(图中未示出)、第三丝杆螺帽92和第三滑块93,第三丝杆与第三电机91的输出端相连,平台板24分别与第三丝杆螺帽92和第三滑块93相连,第三滑块93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导轨25上。

实施例2的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底座2上安装有隔板组件26,隔板组件26将加热模块3和磁棒组件4与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6隔离,加热模块3和磁棒组件4位于隔板组件26的前侧,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6位于隔板组件26的后侧。

上述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的各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独立安装调试,减少了零件安装的累计误差,有效提升了核酸提取仪的安装效率、运行稳定性及后期维护的简便性。工作过程中,在第一电机71和第二电机81的驱动下,第一丝杆螺帽72和第二丝杆螺帽82垂直运动,从而带动磁棒组件4和磁棒套组件5上下运动;在第三电机91的驱动下,第三丝杆螺帽92水平运动,从而带动磁棒组件4和磁棒套组件5水平运动。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底座、加热模块、磁棒组件、磁棒套组件、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外壳的前端安装有液晶屏和观察窗,所述的外壳、加热模块、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分别安装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磁棒组件分别与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和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的磁棒套组件分别与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和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核酸提取仪的运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上固定架、下固定架和直立的第一导轨,所述的磁棒组件固定在所述的上固定架上,所述的磁棒套组件固定在所述的下固定架上,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丝杆驱动模块和第二丝杆驱动模块,所述的第一丝杆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螺帽和第一滑块,所述的第二丝杆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螺帽和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一丝杆与所述的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导轨的上部,所述的上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滑块相连,所述的上固定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一丝杆螺帽上,所述的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导轨的下部,所述的下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滑块相连,所述的下固定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二丝杆螺帽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固定有平台板和水平的第二导轨,所述的上固定架、下固定架、第一导轨、磁棒组件、磁棒套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的平台板上,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包括第三电机、第三丝杆、第三丝杆螺帽和第三滑块,所述的第三丝杆与所述的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平台板分别与所述的第三丝杆螺帽和所述的第三滑块相连,所述的第三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导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安装有隔板组件,所述的隔板组件将所述的加热模块和所述的磁棒组件与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所述的控制模块隔离,所述的加热模块和所述的磁棒组件位于所述的隔板组件的前侧,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所述的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的隔板组件的后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包括外壳、底座、加热模块、磁棒组件、磁棒套组件、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外壳的前端安装有液晶屏和观察窗,所述的外壳、加热模块、垂直运动驱动模块、水平运动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分别安装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磁棒组件分别与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和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的磁棒套组件分别与所述的垂直运动驱动模块和所述的水平运动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核酸提取仪的运作。本实用新型核酸提取仪的各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独立安装调试,减少了零件安装的累计误差,有效提升了核酸提取仪的安装效率、运行稳定性及后期维护的简便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佳军;王小伟;陈通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2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