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检验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6749发布日期:2021-08-03 13:1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检验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检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在中国大陆地区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微生物培养检测:把样本接种到一个或多个培养瓶或培养管中,用来发现、识别细菌或其它可培养的微生物,在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出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现有微生物检验培养装置在进行较多的微生物培养时,需要放入较多的培养皿到培养箱中,而由于放入培养箱中的时间不同,取出培养皿的时间也会不同,先放入培养箱中的培养皿往往在培养箱内部,在拿出时较为不便,若不小心碰到外部的培养皿或培养瓶,则易造成培养瓶的倾倒,影响其他培养皿正常的培养进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方便拿取培养皿的微生物检验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不方便拿取培养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检验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检验培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的底端安装有两块相互对称的弧形块,两个所述弧形块上套接有传动带一,所述传动带一上方安装有沿着其弧线呈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空心框体,若干个所述空心框体内部均放置有培养皿,所述弧形块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传动带一进行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用于保持传动带一稳定转动的限位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接在两个所述弧形块上的传动带二,所述传动带一和所述传动带二的相对侧固定有沿着所述传动带一的弧线方向呈阵列分布的若干个握杆。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构造在所述传动带一上沿其弧线方向的弧槽,所述箱体内部构造有两个相互对称且与所述弧槽相适配的滑动部,以形成沿所述弧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沿其长度方向呈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紫外线消毒管和红外线加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箱体上通过合页铰接有用于遮挡缺口的箱门。

进一步地,所述箱门的表面镶嵌有观察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的微生物检验培养装置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一般都需要将培养皿放入到培养箱中,但是由于放入培养箱的时间不同,最先放置的培养皿一般都在培养箱的内部,这样操作人员想要对最先放置的培养皿进行拿取时,非常的不方便,还容易触碰到外部的培养皿,导致培养皿的倾倒的问题进行了改良,通过设计弧形块、传动带一、驱动组件和限位组件的相互配合,以达到可以将培养皿在箱体内部进行稳定的转动,以方便拿取想要的培养皿,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更具有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内部阵列分布有若干个紫外线消毒管和红外线加热管,培养皿可以高效的通过内部的紫外线消毒管和红外线加热管进行加热和消毒杀菌,保证了微生物的精确培养,效果好,设计合理,更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箱体;2、弧形块;3、传动带一;4、空心框体;5、培养皿;6、驱动组件;601、传动带二;7、限位组件;701、弧槽;8、握杆;9、滑动部;10、紫外线消毒管;11、红外线加热管;12、箱门;13、观察玻璃;14、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生物检验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本实用新型在此处箱体1的结构构造采用的是长方体设计,设计人员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箱体1设计为其他的形状,但是优选为规则状,箱体1内部的底端安装有两块相互对称的弧形块2,两个弧形块2上套接有传动带一3,这里的弧形块2是具有齿牙的带轮且传动带一3上也设置有齿牙,其中带轮通过轴承和轴与箱体1连接,以保证弧形块2和传动带一3之间可以完全啮合,传动带一3上方安装有沿着其弧线呈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空心框体4,若干个空心框体4内部均放置有培养皿5,弧形块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传动带一3进行转动的驱动组件6,箱体1上安装有用于保持传动带一3稳定转动的限位组件7,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微生物检验培养装置在进行较多的微生物培养时,需要放入较多的培养皿5到培养箱中,而由于放入培养箱中的时间不同,取出培养皿5的时间也会不同,先放入培养箱中的培养皿5往往在培养箱内部,在拿出时较为不便,若不小心碰到外部的培养皿5,则易造成培养皿5的倾倒,影响其他培养皿5正常的培养进度,针对于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在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弧形块2,并且在弧形块2上套接有传动带一3,并且在传动带一3的顶端安装沿着传动带一3的弧线方向阵列分布有若干个空心框体4,当操作人员需要将微生物进行培养时,可以将培养皿5放置在空心框体4中,简单方便,当需要拿取想要的培养皿5时,操作人员可以转动驱动组件6,传动带一3在限位组件7的作用下可以稳定的进行转动,这样操作人员可以可以将想要的培养皿5转动到自己的身边,更加方便的进行拿取,方便快捷,更具有安全性和实用性。

如图1-4所示,驱动组件6包括套接在两个弧形块2上的传动带二601,传动带一3和传动带二601的相对侧固定有沿着传动带一3的弧线方向呈阵列分布的若干个握杆8,本实用新型在此处的驱动组件6采用的是手动驱动的方式,是在两个弧形块2上套接有传动带二601,这里的传动带二601和传动带一3是大小相同的,在传动带一3和传动带二601的相对侧固定有沿着传动带一3的弧线方向呈阵列分布有若干个握杆8,这样操作人员就可以转动握杆8对传动带一3进行转动,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设计人员在此处也可以使用电力驱动的方式进行驱动。

如图1-4所示,限位组件7包括构造在传动带一3上沿其弧线方向的弧槽701,箱体1内部构造有两个相互对称且与弧槽701相适配的滑动部9,以形成沿弧槽701的长度方向移动,为了避免传动带一3在转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滑落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在传动带一3上安装有限位组件7,在传动带一3上沿着其弧线方向开设有弧槽701,并且在箱体1内部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且与弧槽701相适配的滑动部9,之所以设置有两个滑动部9,是为了进一步增加传动带一3在转动时间的稳定性,这里的弧槽701和滑动部9之间不仅仅有限位作用还具有导向的作用,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更具有实用性。

如图1-2所示,箱体1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沿其长度方向呈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紫外线消毒管10和红外线加热管11,这样可以高效的对微生物进行加热和消毒杀菌,保证了微生物的精确培养,设计合理,效果更为理想。

如图1-3所示,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缺口,箱体1上通过合页铰接有用于遮挡缺口的箱门12,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培养皿5的拿取和放置,本实用新型在箱体1上开设有缺口,并且在箱体1上通过合页铰接有遮挡缺口的箱门12,这里的箱门12和箱体1之间可以加上密封条,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保持箱体1内部的密封性,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如图3-4所示,箱门12的表面镶嵌有观察玻璃13,在进行微生物检验培养时,操作人员是不可以随时打开箱门12的,为了能够随时可供操作人员进行观察记录,本实用新型在箱门12的表面镶嵌有观察玻璃13,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玻璃13进行观察记录,更具有安全性。

如图1-3所示,箱体1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14,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箱体1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在箱体1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14,这样可以更加方便操作人员对箱体1的移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更具有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