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和热封用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0519发布日期:2022-05-21 07:0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和热封用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包含冲击性聚丙烯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而且还涉及由该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热封用膜。


背景技术:

2.由聚丙烯形成的具有热封性的cpp膜(又称为未拉伸聚丙烯膜或流延pp膜)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被应用于用来容纳各种食品的小袋的制作。再者,由于近年来蒸煮杀菌(加热水蒸气杀菌)等需要更高的耐热性、耐冲击性,因此冲击性聚丙烯(以下,称为冲击性pp)被用于cpp膜的制作。
3.冲击性pp还被称为嵌段pp、冲击性共聚物、高冲击性聚丙烯,在均聚丙烯、无规聚丙烯的基质中,分散有乙烯-丙烯共聚物(epr)、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等橡胶成分,通过分散有这样的橡胶成分,耐冲击强度显著提高。
4.再者,对用于供给到蒸煮杀菌等的小袋的制作的cpp膜要求热封强度、耐冲击性等特性外,还要求耐粘连性、耐橘皮性。即,需要使膜彼此在重合时不易发生粘连的耐粘连性是当然的,但在供至蒸煮杀菌那样的加热水蒸气杀菌的情况下,内容物所具有的油分会浸入至膜中,小袋的外观会变形为橘皮那样,因此还需要防止像这样的橘皮那样的变形。由上述的冲击性pp形成的膜由于缺乏耐粘连性、耐橘皮性,因此其改性是必要的。
5.提出了多种多样用于改善上述那样的特性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2中提出了在(聚)丙烯系冲击性共聚物(相当于冲击性pp)中配合有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并公开了通过该树脂组合物可以得到各种特性优异的热封用膜。
6.在专利文献1、2中,通过在冲击性pp中配合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来谋求由冲击性pp形成的热封用膜的物性改善,但就低温下的耐冲击性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改善。即,在填充有各类食品的小袋中,还假定在寒冷地方的保存,需要在5℃左右的低温下的耐冲击性,但在这样的低温下的耐冲击性还不够,例如,使用该膜制作小袋,在填充了内容物的状态下保存在5℃的温度中,随后,当从120cm高度进行下落试验时,实际情况是以相当高的概率发生了破袋。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在0℃下的下落试验评价了耐冲击性,但其下落高度是55cm这么低,不能说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是足够的。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44091号
10.专利文献2:wo2017/038349号


技术实现要素:

1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2.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造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得到改善的热封用膜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和通过该组合物得到的热封用膜。
13.技术方案
14.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包含:冲击性聚丙烯成分(a);以及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成分(b),其具有作为共聚单体的甲基戊烯,该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包含8质量%以上的量的二甲苯可溶成分,且针对该二甲苯可溶成分测定的特性粘度在1.0~2.9dl/g的范围内。
15.在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优选的是:
16.(1)在所述冲击性聚丙烯成分(a)中所述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在8~20质量%的范围内;
17.(2)所述冲击性聚丙烯成分(a)与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成分(b)的质量比(a)/(b)在95/5~80/20的范围内;
18.(3)所述二甲苯可溶成分是乙烯-丙烯共聚物。
19.根据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由上述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热封用膜。
20.在该热封用膜中理想的是:
21.(4)通过动态粘弹性试验测定的tanδ(5℃、10hz)在0.070以上的范围内,且根据通过该动态粘弹性试验得到的tanδ温度曲线计算出的所述冲击性聚丙烯成分(a)中的源于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35℃。
22.这样的热封用膜作为热封层与其他树脂、金属箔层叠而作为多层膜、特别是小袋用多层膜来使用。
23.即,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多层膜形成的小袋。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cpp膜中的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如将在后文叙述的实施例所示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将cpp膜(以下,称为冲击性pp)溶解于沸腾的二甲苯,冷却进行固液分离,将该可溶成分用甲醇进行再沉淀,对沉淀物进行过滤、干燥,称量干燥物。即,该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相当于冲击性聚丙烯中的乙烯-丙烯共聚物量,在膜成型后也能测定。即,在以膜的形态来测定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时,二甲苯不溶成分量相当于残留的成分(聚丙烯和作为改性成分使用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
25.此外,上述二甲苯可溶成分(即,冲击性pp中的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特性粘度是以135℃的四氢萘作为溶剂进行测定的。
26.而且,就膜中的冲击性pp成分(a)中的源于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而言,在动态粘弹性测定(dma)中,通过制作相对于10hz下的温度的tanδ的变化曲线(tanδ温度曲线),作为该变化曲线的低温侧极大点来求出。
27.有益效果
28.上述的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包含:冲击性聚丙烯(冲击性pp),其中的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和二甲苯可溶成分的特性粘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及特定的lldpe,其具有作为共聚单体的甲基戊烯(4-甲基戊烯-1),该丙烯系树脂组合物被有效地用于热封用膜的制造。
29.即,在通过将该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熔融挤出而得到的热封用膜中,能设定为由该膜的动态粘弹性试验测定的在5℃、10hz下的tanδ在0.070以上,且根据通过该动态粘弹性试验得到的tanδ温度曲线计算出的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点高于-35℃。其结果是,该热封用膜不仅有耐橘皮性和耐粘连性、耐热性,还有优异的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使
用该热封用膜进行制袋的小袋在低温下的耐下落冲击性极高,将内容物填充至该小袋,在使被保存在5℃的该小袋从120cm的高度下落的情况下,能有效地避免其破袋。
30.这样的本发明的一大优点在于,只要将在膜的形态下也能容易地测定的冲击性pp所含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的量、特性粘度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需要特意制造乙烯/丙烯比、该共聚物成分的聚合度等难以测定的物性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冲击性pp,通过对已经在市面销售的冲击性pp的组合中组合特定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物性调整,就能大幅提高膜的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换言之,本发明在工业上是极其有用的,不是聚合物制造商也能容易地实施。
附图说明
31.图1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本发明的热封用膜的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得到的tanδ温度曲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丙烯系树脂组合物》
33.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包含作为必须成分的冲击性聚丙烯成分(a)和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成分(b)。
34.冲击性pp成分(a);
35.本发明中使用的冲击性聚丙烯(冲击性pp),特别地具有在均聚丙烯或无规聚丙烯中分散有乙烯-丙烯共聚物(epr)的结构。即,通过在聚丙烯中分散epr,对聚丙烯赋予耐冲击性。作为在聚丙烯中分散的橡胶成分,epr以外还已知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等,能提高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
36.在本发明中,从膜成型性(挤出成型性)等角度看,上述那样的冲击性pp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在0.5~10g/10min左右的范围内。
37.此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cpp膜中,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需要在8质量%以上。即,如先前所述,该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是由沸腾的二甲苯从冲击性pp提取的成分,相当于冲击性pp中的乙烯-丙烯共聚物(epr)的含有量。当该二甲苯可溶成分含量少时,难以将得到的通过膜的动态粘弹性试验测定的tanδ(5℃、10hz)的值设定为规定的值(0.070)以上,导致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不令人满意。此外,当该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epr比率)多到需要以上时,耐橘皮性、耐粘连性可能会受损,因此该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在2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是优选的。
38.而且,在本发明中,上述二甲苯可溶成分(epr)的特性粘度需要在1.0~2.9dl/g、特别优选在1.5~2.9dl/g的范围内。即,该特性粘度是对应于冲击性pp中的epr的分子量的参数。该值在上述范围外时,膜在卫生性、成型性上不令人满意。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上述的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二甲苯可溶成分的特性粘度可以通过共混不同的冲击性pp来进行调整,如先前所述,这是本发明的一大优点。
40.例如,即使是epr含有率高、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示出比前述的范围大的值的冲击性pp,也能通过与epr含有率小、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小的冲击性pp进行组合,将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调整至前述的范围内。这些在二甲苯可溶成分的特性粘度上也是相同的。即,即
使是epr的分子量大、特性粘度示出比前述的范围大的值的冲击性pp,也能通过与epr分子量小、特性粘度小的冲击性pp进行组合,将特性粘度调整至前述的范围内。
41.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成分(b);
42.在本发明中,除上述的冲击性pp成分(a)外,还使用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成分(b)。即,该lldpe在与上述冲击性pp混合时,起到作为聚丙烯(pp)与乙烯-丙烯共聚物(epr)的相溶剂的功能,通过使pp中的epr微分散化,使epr的冲击性改善效果充分地发挥,由此能提高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
43.该lldpe是密度在0.910~0.925g/cm3的范围内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而在本发明中使用的lldpe使用甲基戊烯(4-甲基戊烯-1)作为共聚单体成分。即,在lldpe中,将微量(百分之几左右)的α-烯烃与乙烯进行共聚合,在长链的乙烯链将短链的α-烯烃链作为分支导入而低密度化,分子的线形度极高,作为用作共聚单体的α-烯烃,除甲基戊烯以外,1-丁烯、1-己烯等也是已知的,但甲基戊烯更有效。该理由不明确,但很可能是因为在本发明中,使用了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epr含量)和二甲苯可溶成分的特性粘度(epr的特性粘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冲击性pp,对于具有这样的物性的冲击性pp,共聚合了4-甲基戊烯-1的lldpe作为相溶剂是最有效的。
44.在本发明中,从膜成型性的角度看,这样的lldpe优选使用mfr(190℃)为1.0~15g/10min的lldpe。
45.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lldpe中,作为共聚单体的甲基戊烯的含量在10摩尔%以下,且在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在10000以上。即,在作为共聚单体的甲基戊烯的含量多的情况下,或数均分子量小且含有低分子量成分多的情况下,可能会有cpp膜的粘连。此外,有时该lldpe的一部分溶解于二甲苯,用成型的膜进行的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的测定变得困难,品质管理变得麻烦。即,在使用上述那样的优选的lldpe的情况下,能在膜的状态下测定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即,冲击性pp中的epr含量),还有其特性粘度,能容易地确认膜是否按照设计的配比成型。
46.在这样的包含冲击性pp成分(a)和lldpe成分(b)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优选的是,冲击性pp成分(a)与lldpe成分(b)的质量比(a)/(b)在95/5~80/20的范围内。即,当该质量比大于上述范围时,占据组合物的冲击性pp中的epr含量会过多,耐橘皮性、耐粘连性可能会降低,此外,因lldpe带来的改性效果也变得不足,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可能会降低。而且,当质量比(a)/(b)比上述范围小时,因使用冲击性pp带来的耐热性提高效果变得不足。例如,在使用由该组合物成型的膜进行制袋时,在蒸煮杀菌等热处理后易发生破袋。
47.此外,在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只要不对将在后文叙述的膜物性产生影响,除上述的冲击性pp成分(a)和lldpe成分(b)以外,也可以少量配合其本身公知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等。
48.《热封用膜》
49.本发明的热封用膜(以下,有时称为cpp膜)使用冲击性pp成分(a)与改性成分(b)(即,直链低密度聚乙烯)的共混物通过熔融挤出得到,该膜需要具有以下的物性。
50.(i)通过动态粘弹性试验测定的tanδ(5℃、10hz)在0.070以上,特别是在0.072以上。
51.(ii)根据通过所述动态粘弹性试验得到的tanδ温度曲线计算出的冲击性pp中的
源于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35℃,特别是在-30℃以上。
52.首先,对上述(i)的特性进行说明,tanδ(损耗正切)是用损耗模量/储能模量的比表示的温度依存性的参数,该值越大作为粘性体的特性越大,该值越小作为弹性体的特性越大。在本发明中,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在10hz下在对膜施加应力的条件下进行粘弹性测定,制作tanδ的温度变化曲线,为了得到良好的低温耐冲击性,在5℃下的tanδ在上述范围内是必要的,即0.070以上,特别是在0.072以上。本发明的cpp膜在5℃下的tanδ示出较大的值,因此可以提高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
53.该在5℃下的tanδ的值还根据使用的冲击性pp而不同,但主要是有依赖于冲击性pp中的epr含量、lldpe的配合量的倾向。例如,在使用该epr含有率高的冲击性pp时,tanδ有示出高的值的倾向,在使用epr含有率低的冲击性pp时,tanδ有示出低的值的倾向。因此,在前述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使用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即,epr含量)、lldpe的配合量在一定值以上的冲击性pp。
5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epr含量(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还可以通过使cpp膜溶解于沸腾的二甲苯来测定。cpp膜中的epr含量(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十分有助于耐冲击性的提高,但当该量过度地多于必要量以上时,膜的耐粘连性、耐橘皮性会受损。此外,热封强度可能也会降低。因此,在本发明的cpp中,优选的是,该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根据前述的lldpe的配合量的调整抑制在20质量%以下。
55.进一步,上述(i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源于冲击性pp中的epr,根据通过上述的动态粘弹性试验测定的tanδ温度曲线计算。
56.图1是在将在后文叙述的实施例1中制作的本发明的cpp膜的tanδ温度曲线,而若以此作为模型图进行说明,则玻璃化转变温度是示出该曲线的极大点的温度。根据图1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cpp膜中,存在2个极大点,在0℃以上的极大点源于冲击性pp中的聚丙烯,该极大点的位置会因为与lldpe相溶而略微向低温侧转移,但是与使用的冲击性pp的种类无关,基本上是固定的。另一方面,产生于负温度侧的极大点源于冲击性pp中的epr。即,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与前述的(i)的特性一起,源于该ep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35℃高,特别优选在-30℃以上的范围内,由此来大幅提高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
57.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前述的包含冲击性pp和lldpe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来成型cpp膜,因此如上所述,可以满足tanδ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要求。
58.上述的cpp膜通过以下步骤制造:将冲击性pp和lldpe按规定的量比进行干混以制备前述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将其投入到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从t型模头将共混物熔融挤出成膜状,将挤出的膜状的熔融物与冷却辊接触使其固化并卷取,但根据此时的冷却条件、卷取速度,通过动态粘弹性试验测定的各种值可能不稳定。即,在本发明中,应当通过预先的实验室试验,测定规定的tanδ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来决定冷却温度、膜的卷取速度。例如,在本发明中,将冷却辊的温度设定为60℃以下。
59.此外,上述的cpp膜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如果考虑耐冲击性、热封性等,则通常优选的是在20~100μm、特别是50~80μm的范围内。
60.通常,上述的cpp膜(热封用膜)与其他膜层叠,作为多层膜被用于包装袋的制造。
61.在这样的多层膜中,上述的cpp膜作为热封层,设于多层膜的一面的表面侧。此外,作为被层叠的其他膜,可以列举出拉伸聚丙烯膜、拉伸尼龙膜、拉伸聚酯膜、铝箔等金属箔
等。在层叠时,可以适当地使用氨基甲酸酯类、环氧类粘接剂等干层压粘接剂,也可以在间隙夹存印刷层。而且,还可以进行电晕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处理等表面处理来提高膜的粘接性。
62.这样得到的多层膜不仅有优异的耐热性、耐橘皮性、耐粘连性等,还有优异的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因而,优选应用于进行蒸煮杀菌等杀菌处理,并且在寒冷地方进行低温保存的食品用的包装袋(小袋)的制造。
63.实施例
64.通过下面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优异效果进行说明。
65.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试验中,使用了以下的材料。
66.《冲击性pp成分(a)》
67.嵌段pp(a1);
68.sun allomer ltd.生产,pc480a
69.mfr(230℃):2.0g/10min
70.epr含有率:17.5mass%
71.epr的特性粘度:2.19dl/g
72.嵌段pp(a2);
73.乐天化学(lotte chemical)公司生产,fc330r
74.mfr(230℃):3.0g/10min
75.epr含有率:7.5mass%
76.epr的特性粘度:1.78dl/g
77.嵌段pp(a3);
78.住友化学公司生产fh3011
79.mfr(230℃):2.3g/10min
80.epr含有率:6.4mass%
81.epr的特性粘度:0.56dl/g
82.《lldpe(b)》
83.lldpe(b1);
84.住友化学(股份)公司生产,(sumikathene)fv205
85.mfr(190℃):2.2g/10min
86.密度:921kg/m387.α烯烃种类:1-己烯
88.lldpe(b2);
89.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生产,ultzex 2022l
90.mfr(190℃):2.0g/10min
91.密度:919kg/m392.α烯烃种类:4-甲基戊烯-1
93.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各种测定和cpp膜的成膜。
94.《epr含有率(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
95.将冲击性pp或cpp膜回流溶解于二甲苯,放冷后,进行固液分离。
96.将二甲苯可溶成分用甲醇再沉淀,将沉淀物过滤取出并干燥进行重量测定,计算出epr含有率。
97.《epr的特性粘度》
98.使用乌氏粘度计用135℃的四氢萘溶剂进行测定。
99.《cpp膜的制膜》
100.按各种组成进行干混,投入至带有t型模头的单轴挤出机的料斗。在挤出机内熔融混炼,从t型模头排出膜状,通过与冷却辊接触使其固化并卷取而制造出厚度70μm的膜。
101.挤出机的料筒的温度设定如下。
102.c1:150℃
103.c2:200℃
104.c3:210℃
105.c4:220℃
106.t型模头温度:220℃
107.将得到的cpp膜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将其表面亲水化。
108.《动态粘弹性测定》
109.使用了seiko instruments inc.生产的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试验条件如下。
110.试验片膜:长度20mm,宽度10mm
111.夹头间距:5mm
112.温度范围:-60℃~60℃
113.升温速度:3℃/min
114.频率:10hz
115.tanδ(损耗正切):用5℃的损耗模量/储能模量求出。
116.《ep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117.对制作的cpp膜测定动态粘弹性,在观测到的负数区域的tanδ的极大点求出。
118.《层压》
119.将拉伸pet(厚度12μm)/拉伸尼龙(厚度15μm)/铝箔(厚度7μm)/cpp(厚度70μm)的层构成用氨基甲酸酯类粘接剂使用干层压法进行层压。
120.《小袋制袋》
121.将层压了cpp膜的膜按照140mm
×
180mm切出2张,填充200g水进行制袋。制袋使用fuji impulse co,ltd生产的音派(impulse)封口机。
122.封口条件:220℃、1.4(s)、冷却3.0(s)
123.封口宽度:5mm
124.《蒸煮条件》
125.121℃、30分钟喷淋式
126.《小袋落袋试验》
127.使在5℃环境下冷却一晚的小袋从120cm高度以水平2袋重叠的方式下落来进行测定。将下方的小袋作为试验小袋。试验进行3轮,下落20次,测定3轮未破袋次数的平均值。
128.《耐橘皮性》
129.装填干烧虾仁,目测观察蒸煮杀菌后的小袋的表面,按照下面的基准评价耐橘皮
性。
130.在按照上述顺序制作的层压小袋内,填充130g作为内容品的味之素公司生产的cook do干烧虾仁用中华复合调味料,目测观察蒸煮杀菌后的小袋的表面,按照下面的基准评价耐橘皮性。
131.良好:小袋表面的外观变化小。
132.不良:小袋表面发生橘皮那样的大的变化。
133.《实施例1》
134.按照嵌段pp(a1)/lldpe(b2)=80/20的重量比进行cpp膜的制膜。在该成膜时,冷却辊设定为60℃,卷取速度设为2.0~3.0m/min。
135.对该cpp膜测定二甲苯可溶成分(epr含量)的同时,进行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在5℃下的tanδ,此外,根据观测到的负数区域的tanδ的极大点计算出冲击性pp中的ep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将由该测定得到的tanδ的温度曲线示出在图1。
136.在将上述的cpp膜层压后,制成小袋。将小袋进行蒸煮处理,并进行落袋试验。
137.将各测定结果等示出在表1。
138.此外,该小袋的耐橘皮性的评价是良好。
139.《实施例2》
140.除将嵌段pp(a1)与lldpe(b2)的量比变更为90/10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cpp膜,且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各种测定和落袋试验,其结果示出在表1。
141.此外,该小袋的耐橘皮性的评价是良好。
142.《实施例3》
143.除将嵌段pp(a1)与lldpe(b2)的量比变更为95/5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cpp膜,且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各种测定和落袋试验,其结果示出在表1。
144.《实施例4》
145.除按照嵌段pp(a2)/嵌段pp(a1)/lldpe(b2)=65/15/20的重量比且将冷却辊的温度变更为45℃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cpp膜,且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各种测定和落袋试验,其结果示出在表1。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中,将膜溶解于沸腾的二甲苯来提取二甲苯可溶成分,对该提取物测定特性粘度,设为使用的冲击性pp的epr的特性粘度。
146.《比较例1》
147.只使用嵌段pp(a2),将成膜时的冷却辊的温度设为45℃进行cpp膜的制膜。
148.除使用了上述的cpp膜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各种测定和落袋试验,其结果示出在表1。
149.此外,该小袋的耐橘皮性的评价是良好。
150.《比较例2》
151.除按照嵌段pp(a2)/lldpe(b1)=80/20的重量比且将冷却辊的温度变更为45℃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cpp膜,且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各种测定和落袋试验,其结果示出在表1。
152.《比较例3》
153.除按照嵌段pp(a3)/lldpe(b1)=80/20的重量比且将冷却辊的温度变更为45℃以
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cpp膜,且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各种测定和落袋试验,其结果示出在表1。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中,由于嵌段pp(a3)中的epr含量(二甲苯可溶成分比率)少,因此没有发现示出源于该ep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极大点。
154.[表1]
[015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