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及微生物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42629发布日期:2022-08-16 22:1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及微生物培养方法与流程

1.本文涉及微生物培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因素可调节的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及微生物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2.微生物为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个体微小,但在地球环境演化、矿产资源形成、生态环境变化、工农业生产、人体健康等方面影响甚大。与微生物有关的研究现已涉及石油、矿产、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工农业及环保等诸多领域。特定环境的微生物培养也被认为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
3.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温度、压力、气体、水体、光照等多种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微生物培养效率。但这些环境因素可能与当前的地球环境并不相同。欲正确认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及作用机制,环境因素可调节的密闭式微生物培养十分必要。现有市售的微生物培养箱多为制热式恒温培养箱,可调节环境因素十分有限。如已公开的申请号为201810487432.8、发明名称为一种避免交叉污染的恒温微生物培养箱的中国发明专利,在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上可以简单调节,但对大气、水体等涉及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参数仍不能自由设定。
4.微生物培养一般为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连续性实验,且需要多组对比,以掌握微生物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生长曲线,筛选出最有利的环境因素。现有密闭式微生物培养箱多是提供一个放置微生物培养皿的箱体空间,并不是一个直接的培养空间。因此在培养箱不断打开、取样过程中,培养皿的大气和水体环境会受到干扰,易造成交叉污染或培养环境失控,进而影响培养结果。为避免交叉污染,实验人员在同一环境要素下,常需要培养多个微生物样品。这就使得具特殊环境要素的微生物培养实验的过程极其繁琐,也难以保证所设定的同一环境要素平行样品的各项参数都能做到严格一致。且实验过程中,对微生物培养箱的使用数目会指数增加,但效率却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微生物培养箱可调节环境因素有限、使用效率低、不利于微生物培养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密闭培养箱、环境控制组件、进气组件、进液组件、取样组件;
7.所述密闭培养箱为透明结构,用于观察及培养微生物;
8.所述环境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密闭培养箱底部,用于采集及调整所述密闭培养箱内的环境参数;
9.所述进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密闭培养箱外壁上,用于向所述密闭培养箱内提供气体;
10.所述进液组件设置于所述密闭培养箱顶部外壁上,用于向所述密闭培养箱内提供液体;
11.所述取样组件设置于所述密闭培养箱外壁上,用于提取或排出所述密闭培养箱内气体或液体;其中,所述取样组件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取样仓;
12.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密闭培养箱外壁上;所述第二阀门设置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用于连通取样设备;所述取样仓设置于所述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之间,用于容置取样的气体或液体。
13.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密闭培养箱由透明板材一体成型或多块透明板材密封而成,且所述密闭培养箱底部可导热。
14.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控制组件包括:温控单元、光控单元及压控单元;
15.所述温控单元用于调整及测量所述密闭培养箱内的温度;
16.所述光控单元用于调整及测量所述密闭培养箱内的光照;
17.所述压控单元用于调整及测量所述密闭培养箱内的压力。
18.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取样组件包括取气组件及取液组件,其中,取液组件还包括: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取样仓之间或设置于所述取样仓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用于输入清洗液体,以对所述取样仓进行清洗。
19.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还包括:微波振荡组件,设置于所述密闭培养箱底部,用于使所述密闭培养箱内液体通过微波振荡进行混匀。
20.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还包括:支撑柜,设置于所述密闭培养箱的下部,用于支撑所述密闭培养箱,并容置所述环境控制组件。
21.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还包括:显控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柜上,连接所述环境控制组件,用于显示所述密闭培养箱内的环境参数,控制所述环境控制组件工作。
22.本文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方法,适用于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
23.通过所述进液组件向所述密闭培养箱内注入清洗液体,清洗完后,通过所述取样组件排出所述密闭培养箱内的清洗液体;
24.通过所述进液组件向所述密闭培养箱内注入实验用液体,通过所述进气组件向所述密闭培养箱内注入驱氧气体,以对所述实验用液体进行除氧处理;
25.通过进气组件向所述密闭培养箱内注入实验用气体;
26.通过进液组件向所述密闭培养箱内注入微生物培养基;
27.通过环境控制组件设定所述密闭培养箱内环境;
28.通过进液组件向所述密闭培养箱内加入微生物,开始培养微生物。
29.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开始培养微生物之后,还包括:
30.通过所述取气组件提取所述密闭培养箱内气体,以根据提取的气体分析微生物活动对气体的影响。
31.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开始培养微生物之后,还包括:
32.通过所述取液组件提取所述密闭培养箱内液体,以根据提取的液体分析微生物活动对液体的影响。
33.本文提供的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及微生物培养方法,通过密闭培养箱、环境控制组件、进气组件、进液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微生物在特定密闭环境下的培养,可调节密闭培养箱内环境因素,以及气体及液体因素。通过取样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无接触式取气及取液,避免取气及取液过程对培养环境的影响。另外,通过进气组件、进液组件及取样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密闭培养箱的无接触式清洗,从而实现重复试验。本文具有操作方便、易清洗、密闭性好、使用效率高、可连续实验的特点,可应用于石油、矿产、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工农业及环保等领域。
34.为让本文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文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文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示出了本文实施例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示出了本文实施例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8.图3示出了本文实施例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9.图4示出了本文实施例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的侧示结构示意图;
40.图5示出了本文实施例取气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41.图6a及图6b示出了本文实施例取液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42.图7示出了本文实施例微生物培养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43.图8示出了本文实施例微生物培养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44.附图符号说明:
45.100、密闭培养箱;
46.200、环境控制组件;
47.300、进气组件;
48.400、进液组件;
49.500、取样组件;
50.510、取气组件;
51.520、取液组件;
52.210、温控单元;
53.220、光控单元;
54.230、压控单元;
55.511、第一阀门;
56.512、第二阀门;
57.513、取气仓;
58.521、第一阀门;
59.522、第二阀门;
60.523、取液仓;
61.524、第三阀门;
62.600、微波振荡组件;
63.700、支撑柜;
64.800、显控组件;
65.900、电源开关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66.下面将结合本文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文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文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文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文保护的范围。
67.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培养箱仅为放置微生物培养皿的箱体空间,并不能实现对微生物培养环境、气体及液体等的设置。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培养箱是通过打开方式来进行取样,极易产生交叉污染或环境失控,进而影响培养效果。
6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文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完全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密闭培养箱100、环境控制组件200、进气组件300、进液组件400、取样组件500。
69.密闭培养箱100为透明结构,用于观察及培养微生物。
70.环境控制组件200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底部,用于采集及调整密闭培养箱100内的环境参数。
71.进气组件300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外壁上,用于向密闭培养箱100内提供气体。
72.进液组件400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顶部或侧部壁上,用于向密闭培养箱100内提供液体。
73.取样组件500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外壁上,用于提取或排出密闭培养箱100内气体或液体。
74.具体实施时,为了避免气体及液体取样时的相互干扰,取样组件500包括取气组件及取液组件。其中,取气组件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顶部外壁上,用于提取或排出密闭培养箱100内的气体。取液组件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底部外壁上,用于提取或排出密闭培养箱100内的液体。
75.本实施例提供的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通过密闭培养箱、环境控制组件、进气组件、进液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微生物在特定密闭环境下的培养,可调节密闭培养箱内的环境因素,以及气体及液体因素。通过取气组件以及取液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无接触式取气及取液,避免取气及取液过程对培养环境的影响。另外,通过进气组件、进液组件及取液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密闭培养箱的无接触式清洗,从而实现重复试验。本文具有操作方便、易清洗、密闭性好、使用效率高、可连续实验的特点,可应用于石油、矿产、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工农业及环保等领域。
76.本文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观察微生物培养过程,密闭培养箱100为透明板材(例如为有机玻璃)制成,具体的,可由透明板材一体成型,或由多个透明板材板密封胶粘而成,
本文对具体实现形式不做限定。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密闭培养箱100的加热能力,密闭培养箱100的底部可导热。为了保证密闭培养箱100不易破碎,密闭培养箱的厚度例如为12mm左右。
77.本文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及图4所示,环境控制组件200包括:温控单元210、光控单元220及压控单元230;
78.温控单元210用于调整及测量密闭培养箱100内的温度。光控单元220用于调整及测量密闭培养箱100内的光照。压控单元230用于调整及测量密闭培养箱100内的压力。其中,温度的精度为0.1摄氏度(℃)、灯光波长可内置为精度为纳米(nm)的可选项波长、气体压力的精度为帕斯卡(pa)。
79.详细的说,温控单元210包括加热板、温度传感器及第一控制器。加热板及温度传感器连接第一控制器,加热板为实验室常用电加热板配件,用于在第一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用于在第一控制器的控制下采集密闭培养箱100内的温度。实施时,加热板及温度传感器所需的额定功率可随着密闭培养箱100的规格进行调整,本文对此不作限定。
80.光控单元220包括发光设备及第二控制器,其中,发光设备连接第二控制器,用于在第二控制器的控制下产生光。具体的,发光设备可选用家庭常用变色灯管,灯光波长为内置可选项,可以设置紫外光、自然光、白光和不同波长的彩色灯光。发光设备设置为发紫外光时,用于对密闭培养箱100内部进行杀菌处理,发光设备设置为其它光时,用于提供微生物培养所需的光源。实施时,发光设备还可选用多个发光器,分别用于发射不同波长的光。
81.压控单元230包括调压设备、压力传感器及第三控制器。具体的,调压设备用于在第三控制器的控制下调整密闭培养箱100内的压力,压力传感器用于在第三控制器的控制下采集密闭培养箱100的压力。具体实施时,为了便于观察压力变化,压力传感器还可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的顶部角落位置。
82.一些实施方式中,温控单元210、光控单元220及压控单元230可分别由各自的控制器进行控制,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由统一控制器进行控制,本文对此不作限定。
83.本文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进气组件300及进液组件400的耐用性,进气组件300及进液组件400的连接管路的材质建议使用耐酸碱腐蚀的高分子树脂材料,如聚氯乙烯(pvc)、聚醚醚酮(peek),聚四氟乙烯(ptfe)等,不建议使用铁质、钢质及其它不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塑料材料。
84.进气组件300包括多个进气阀,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进气速度及进气的均匀性,设置于密闭培养箱的四周,例如顶面侧壁及侧面侧壁,如图3所示。另外,为了密闭培养箱100内液体环境的充氮去氧、二氧化碳饱和等操作,至少有两个进气阀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的底部。进气组件300的接口为实验室常用气瓶的标准接口,具体实施时,可外接分压表以控制进气压力。
85.进液组件400包括多个进液阀,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的上部或侧部外壁上,方便密闭培养箱100内溶液及液体培养基输入后的混匀,进液组件400的接口为实验室常用标准口径,可通过三通或胶管与进液管路连接。
86.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取气组件510包括:第一阀门511、第二阀门512及取气仓513。
87.第一阀门511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顶部外壁上;第二阀门512上设置有取气口,取气口用于连通气体取样器;取气仓513设置于第一阀门511及第二阀门512之间,用于容置取样的气体。
88.详细的说,第一阀门511及第二阀门512例如可以选用球形阀体,还可以选用其它形式阀体,本文对此不作限定。第一阀门511设置于靠近密闭培养箱100的位置,第二阀门512设置于远离密闭培养箱100的位置,取气仓513的内部体积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本文对此不作限定。为了避免第二阀门512中的取气口漏气,第二阀门512的取气口上设置有气密垫。
89.为了提高取气组件510的使用寿命,第一阀门511、第二阀门512、取气仓513及内部连接管的材质建议使用耐酸碱腐蚀的高分子树脂材料,如聚氯乙烯(pvc)、聚醚醚酮(peek),聚四氟乙烯(ptfe)等,不建议使用铁质、钢质及其它不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塑料材料。
90.取气组件510的取气过程为:打开第一阀门511,关闭第二阀门512,可以让密闭培养箱100内的气体进入取气仓513;关闭第一阀门511,保持第二阀门512关闭,用气体取样器穿过第二阀门512取气口的气密垫与取气仓513连通,吸气取样并进行后续试验分析;关闭第一阀门511、打开第二阀门512,并将第二阀门512与抽真空装置连接,由抽真空装置快速去除取气仓513内的气体,从而避免多次取气过程的交叉污染。
91.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取液组件520包括:第一阀门521、第二阀门522及取液仓523。
92.第一阀门521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底部;第二阀门522上设置有取液口,取液口用于连通液体取样器;取液仓523设置于第一阀门521及第二阀门522之间,用于容置取样的液体。
93.详细的说,第一阀门521及第二阀门522例如可以选用球形阀体,还可以选用其它形式阀体,本文对此不作限定。第一阀门521设置于靠近密闭培养箱100的位置,第二阀门522设置于远离密闭培养箱100的位置,取液仓523的内部体积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本文对此不作限定。为了避免第二阀门522中的取气口漏气,第二阀门522的取气口上设置有气密垫。
94.为了提高取液组件520的使用寿命,第一阀门521、第二阀门522及取液仓523及内部连接管的材质建议使用耐酸碱腐蚀的高分子树脂材料,如聚氯乙烯(pvc)、聚醚醚酮(peek),聚四氟乙烯(ptfe)等,不建议使用铁质、钢质及其它不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塑料材料。
95.取液组件520的取液过程包括:打开第一阀门521,关闭第二阀门522,可以让培养箱内的液体进入取液仓523;同时关闭第一阀门521、第二阀门522,用实验室常用液体取样器穿过第二阀门522取样口的气密垫与取液仓523连通,吸液取样并进行后续实验分析;打开第二阀门522,将取液仓523内液体排出。
96.具体实施时,为了避免多次取液交叉污染,取液组件520还包括第三阀门524,如图6b所示,设置于取液仓523与第二阀门522之间,通过第三阀门524输入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等清洗液,并通过第二阀门522排出,可以快速去除取液仓523内的液体,并做到有效清洗。具体实施时,可将第三阀门524设置于第一阀门521与取液仓523之间。
97.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4,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还包括:微波振荡组件600,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底部,用于使密闭培养箱100内液体产生振荡(振荡频率的精度为赫兹),以便快速融合密闭培养箱100内的液体及能量,或利用密闭培养箱100内的清洗液实现对密闭培养箱100内的清洗。具体的,微波振荡组件600的额定功率可随密闭培养箱100规格进行调整,本文对此不作限定。
98.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4,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还包括:支撑柜700,设置于密闭培养箱100的下部,用于支撑密闭培养箱100,并容置环境控制组件200。
99.详细的说,支撑柜700材质可为高性能不锈钢(例如为304#不锈钢材质)、耐酸碱腐蚀的高分子树脂材料。支撑柜700的规格尺寸可随密闭培养箱100规格进行调整,本文对此不作限定。支撑柜700内置微波振荡组件600、环境控制组件200。
100.本文进一步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还包括:显控组件800,设置于支撑柜700上,连接环境控制组件200及微波振荡组件600,用于显示密闭培养箱内的环境参数(包括实验温度、灯光波长、气体压力等)及振荡频率,控制环境控制组件200工作。
101.其中,振荡频率的精度为赫兹(hz)、温度的精度为0.1摄氏度(℃)、灯光波长可内置为精度为纳米(nm)的可选项波长、气体压力的精度为帕斯卡(pa)。
102.具体实施时,微生物培养装置还包括:电源开关按钮900,设置于支撑柜700上,一端与环境控制组件200及显控组件800以不同规格的电源线相连,另一端与三相电源插头相连,通过电源开关按钮900可以实现对环境控制组件200及显控组件800通电。
103.本文提供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存在如下优势:
104.能够实现微生物在特定密闭环境下的培养,可调节温度、压力、气体、水体、温度和光照5个环境因素,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连续性实现加气、加液、加培养基、取气和取液等操作,并始终保持培养箱内部与外界环境的隔绝,保证微生物培养过程不受外界环境污染,保证特定环境下微生物生存模拟实验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具有操作方便、易清洗、易消毒、封闭性好、使用效率高、可连续实验、能够有效保证取样过程不受外界环境污染的优点。
105.本文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适应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106.步骤710,清洗:通过进液组件向密闭培养箱内注入清洗液体,清洗完后,通过取液组件排出所述密闭培养箱内的清洗液体。
107.详细的说,本步骤通过进液组件向密闭培养箱内注入清洗液体包括:打开进液组件的进液阀以及取气组件的取气阀,关闭其它阀门,通过进液阀注入清洗液体。本步骤通过取液组件排出清洗液体包括:打开取液组件中的阀门,同时保持取气组件的开启,从而通过取液组件的阀门排出清洗液体。
108.本步骤使用的清洗液体例如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具体的,为了提高清洁度,清洗液体注满后,开启微波振荡组件,以对清洗液体进行微波振荡,清洗后的液体通过取液组件排出。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其它进液组件加入清洗剂以增强清洗效果,另外,还可通过反复多次清洗的方式,增加清洗效果。
109.本步骤实施之前,还可通过打开光控单元,产生紫外光照射密闭培养箱一段时间,以对密闭培养箱进行杀菌处理。
110.步骤720,加液除气:通过进液组件向密闭培养箱内注入实验用液体,通过进气组件向密闭培养箱内注入驱氧气体,以对实验用液体进行除氧处理。
111.详细的说,本步骤中通过进液组件向密闭培养箱内注入实验用液体包括:打开进液组件的阀门以及取气组件的阀门,关闭其它阀门,通过进液组件阀门注入实验用液体。
112.驱氧气体例如为氮气,本文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实施时,为了平衡密闭培养箱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注入驱氧气体之后,还注入二氧化碳。
113.步骤730,充注气体:通过进气组件向密闭培养箱内注入实验用气体。
114.本步骤于实验用气体异于现在地球上的大气组成时开启,通过注入不同体积和压力的气体,并混匀后,实现实验用气体注入。
115.步骤740,加培养基:通过进液组件向密闭培养箱内注入微生物培养基。
116.经过上述步骤710至步骤740之后,关闭所有阀门。
117.步骤750,微生物培养:通过环境控制组件设定密闭培养箱内环境(设定微波振荡频率、温度以及光源波长);通过进液组件向密闭培养箱内加入微生物,开始培养微生物。
118.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微生物在特定密闭环境下的培养,可调节密闭培养箱内环境因素,以及气体及液体因素。另外,通过进气组件、进液组件及取液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密闭培养箱的无接触式清洗,从而实现重复试验。
119.进一步的,实验过程中,若想对密闭培养箱内气体或液体进行分析,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如图8所示,微生物培养方法还包括:
120.步骤760,取气:通过取气组件提取密闭培养箱内气体,以根据提取的气体分析微生物活动对气体的影响。
121.详细的说,通过取气组件提取密闭培养箱内气体包括:保持其它阀门关闭的情况下,通过开启取气组件中的双阀进行取气(取气具体过程参见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详述)。
122.步骤770,取液:通过取液组件提取密闭培养箱内液体,以根据提取的液体分析微生物活动对液体的影响。
123.详细的说,通过取液组件提取密闭培养箱内液体包括:保持其它阀门关闭的情况下,通过取液组件中的双阀或三阀进行取液(取液具体过程参见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详述)。
124.本实施例通过取气组件以及取液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无接触式取气及取液,避免取气及取液过程对培养环境的影响。
125.应理解,在本文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文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126.还应理解,在本文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27.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
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文的范围。
128.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129.在本文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130.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文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131.另外,在本文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32.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文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3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文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文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文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