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消泡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3401发布日期:2021-07-23 21:3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生物发酵消泡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生物发酵消泡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通气、搅拌发酵过程常常伴随大量泡沫的产生,不仅容易造成发酵液的“逃液”损失,降低发酵罐的装料量,而且增加污染菌的风险。过多化学消泡剂的加入既增加发酵生产成本,还降低发酵过程氧的传递速率,减少发酵产率,并有可能影响到产物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现有的机械消泡装置通常通过机械搅拌配合化学消泡剂实现消泡,这种工艺实际上以消泡剂为主,机械消泡为辅,仍然存在上述问题。

在先技术中也存在一些机械消泡装置,其多依靠消泡针和定向搅拌实现消泡,效果较差且存在以下弊端:

1、消泡针仅能破除酵液表面的泡沫,而无法将酵液内部的空气排出;

2、定向平面式的搅拌仅在最初时能够将酵液中的一部分空气排出,同时受搅拌罐体积、容量和酵液方量的限制,搅拌无法达到气液差速离心所需的速度,反而导致气体因离心力的原因和酵液混合的更加均匀,导致搅拌排气效果较差;

3、排出的气体通常呈雾状,即排出的气体携带有微小酵液液滴,导致逃液现象较为严重,逃液损失过大。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生物发酵消泡反应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发酵消泡反应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在先技术中机械消泡仅能破除酵液表面泡沫、搅拌排气能力差、逃液损失大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反应容器和多个中轴:多个所述的中轴均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反应容器内侧壁;

转动部:每个所述中轴上的两个转动部能相互反向转动;

驱动轴:驱动轴转动连接在反应容器内部顶面,驱动轴和外接动力源相连;

被动轴:所述的被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反应容器内部底面;

当多个所述的中轴均处于竖直状态时:多个所述的中轴上下两端相互配合,最上端的所述中轴能够和所述的驱动轴配合,最下端的所述中轴能够和所述的被动轴配合,所有所述的中轴、驱动轴和被动轴均同轴;

当多个所述的中轴均处于水平状态时:同一所述中轴上的两个所述转动部以不同的方向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中轴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反应容器内侧壁的中间部;

从动中齿轮:所述的从动中齿轮转动连接在中间部内部,所述的从动中齿轮旁啮合有转动连接在中间部内的驱动齿轮;

从动上齿:所述的从动上齿和所述的从动中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从动下齿轮:所述的从动下齿轮和所述的从动中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转动部包括上转动部和下转动部:所述的上转动部和下转动部分别转动连接在中间部两端;

所述的上转动部包括转动连接在中间部一端的上环,所述的上环内同轴固定连接有上齿圈,所述的上齿圈和所述的从动上齿啮合;

所述的下转动部包括转动连接在中间部一端的下环,所述的下环同轴固定连接有下齿圈;

所述的下转动部还包括转动连接在中间部一端的定位齿轮,所述的定位齿轮同时和所述的从动下齿轮、下齿圈啮合。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部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平板扇叶、搅拌扇叶和消泡扇叶;

最上端的中轴的上环外壁均匀的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的平板扇叶;

最上端的中轴的下环外壁均匀的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的消泡扇叶;

剩余的两个中轴的上环和下环的外壁均匀的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的搅拌扇叶。

优选的,所述的中轴还包括上端部:所述的上端部可拆卸连接在中间部一端,所述的上环转动连接在所述中间部和上端部之间,所述的上端部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销;

下端部:所述的下端部可拆卸连接在中间部一端,所述的下环转动连接在所述中间部和下端部之间,所述的下端部端面开设有和所述驱动销配合的驱动槽。

优选的,所述的反应容器一侧设置有中转容器,所述的反应容器内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的出料管一端位于反应容器底面上方;

所述的中转容器侧壁上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的出料管另一端和所述的进料口相连通;

所述的中转容器外壁固定连接有循环管,所述的循环管一端和所述中转容器底面相连通,所述的循环管另一端和所述的反应容器上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进料口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中转容器内部的阻挡板,所述的阻挡板为倾斜板且阻挡板上端距进料口远;

所述的阻挡板下方设置有半隔板,所述的半隔板下方设置有全隔板,所述的全隔板上开设有连通孔。

优选的,所述的全隔板上端面为四周高中央低的曲面,所述的连通孔位于所述全隔板上端面最低处。

优选的,述的中转容器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处理仓,所述的处理仓和所述的中转容器相连通;

所述的处理仓通过排气管和所述的反应容器顶面相连通,所述的排气管一侧设置有若干固定连接在处理仓内的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的上挡板和所述的下挡板交替设置;

每个所述的上挡板靠近排气管一侧均设置有排气孔,每个所述的下挡板靠近排气管一侧均设置有排液孔,所述的排液孔和所述的中转容器相连通,多个所述的排液孔通过竖管和全隔板下部的空间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上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处理仓顶面,所述的上挡板为倾斜板且上端距所述排气管近;

所述的下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处理仓底面,所述的下挡板为倾斜板且下端均所述排气管近。

优选的,所述反应容器底面开设有取样仓,所述的被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取样仓顶面,所述的取样仓侧壁开设有取样外孔,所述的取样外孔内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的取样仓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取样杯,所述的取样杯侧壁开设有和所述取样外孔重合的取样内孔,所述的取样杯内上下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的取样杯顶面转动连接有取样螺杆,所述的取样螺杆穿过所述的活塞板并和其螺纹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排料管和所述的循环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的排气管上设置有气泵。

优选的,所述的中轴中部转动连接有定位轴,所述的定位轴另一端设置有回转缸,所述的回转缸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反应容器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的反应容器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槽和定位销,所述的定位销可置于相邻的驱动槽内,所述的驱动销可置于相邻的定位槽内。

本发明针对在先技术中机械消泡仅能破除酵液表面泡沫、搅拌排气能力差、逃液损失大的问题做出改进,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反应容器内设置可横向和竖向的中轴,且当中轴竖向时,所有转动部转动方向均相同,当中轴横向时,相邻转动部转动方向相反且为竖向转动,从而更好的拨动拍打酵液,从而将酵液中的空气排出;

2、在反应容器内设置定位槽和定位销,从而保证中轴在横向时的定位,以便于中轴竖向时仍旧能够配合并同步转动;

3、在不同高度的转动部外安装不同的扇叶,利用平板扇叶拦截空气中的液滴,降低逃液损失,利用消泡针实现酵液表面消泡,利用搅拌扇叶实现酵液的横向和竖向搅拌,便于更好的排气;

4、设置中转容器,并在中转容器内设置阻挡板、半隔板和全隔板,利用水流冲击实现多级多次排气;

5、在中转容器上方设置处理仓,并将处理仓和反应容器相连通,在处理仓内设置交错且倾斜度不同的挡板,并在每个挡板旁设置排液或排气孔,从而进一步降低逃液损失;

6、在反应容器下方设置取样仓和取样杯、取样活塞板,从而保证能够实时实现取样观察,同时也便于控制取样的量;

本发明结构简洁,便于操作,能够有效的实现生物发酵的消泡排气,同时还能大幅降低逃液损失,便于定量取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反应容器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反应容器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轴及其相关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轴及其相关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轴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消泡扇叶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搅拌扇叶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平板扇叶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转容器及处理仓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取样杯及其相关结构立体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此不再详述。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发明为生物发酵消泡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容器1和多个中轴2:多个所述的中轴2均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反应容器1内侧壁,所述的反应容器1为中空罐体,反应容器1顶面设置有用于加料的入孔、用于观察发酵罐内部情况的视镜、用于通入洁净空气的进气口和用于阻挡外界气体的机械密封结构,反应容器1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冷却仓,冷却仓环绕反应容器1且内部中空,冷却仓内充满有冷却液,冷却仓外壁固定连接有穿过冷却仓并用于检测ph值的ph值监测器、用于检测酵液温度的电热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却液温度的电热传感器等,多个所述的中轴2和所述的反应容器1内侧壁的转动连接方式具体为:

所述的中轴2中部转动连接有定位轴44,所述的定位轴44另一端设置有回转缸,所述的回转缸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反应容器1内侧壁,所述的回转缸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的回转缸可带动定位轴44转动,同时中轴2能在定位轴44一端转动;

转动部:每个所述中轴2上的两个转动部能相互反向转动,每个中轴2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部,两个转动部分别位于定位轴44两侧,两个转动部能够反向转动并拨动酵液,从而使反应容器1内的酵液呈现出混乱搅动状态,以便于更好的将酵液充多余的气体排出;

驱动轴4:驱动轴4转动连接在反应容器1内部顶面,驱动轴4和外接动力源相连,外接动力源可以是步进电机,也可以是其他常见的动力源;

被动轴5:所述的被动轴5转动连接在所述反应容器1内部底面,被动轴5用于为中轴2提供支撑;

当多个所述的中轴2均处于竖直状态时:多个所述的中轴2上下两端相互配合,最上端的所述中轴2能够和所述的驱动轴4配合,最下端的所述中轴2能够和所述的被动轴5配合,所有所述的中轴2、驱动轴4和被动轴5均同轴,此时驱动轴4转动可带动相配合的中轴2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上下相互配合的所有中轴2同步转动,并带动被动轴5转动,此时多个中轴2和与其对应的转动部的转动方向均相同,且均为横向搅拌,此时主要用于使发酵物分散均匀,使温度、氧气、ph分散均匀;

当多个所述的中轴2均处于水平状态时:同一所述中轴2上的两个所述转动部以不同的方向转动,此时每个中轴2对应的两个转动部以不用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酵液无序搅动,并在搅动过程中使酵液内部也出现翻腾并暴露在反应容器1内,从而将多余气体排出;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初始状态时,所有中轴2均处于竖直状态,最上端的中轴2和驱动轴4配合并可随其同步转动,最下端的中轴2和被动轴5配合并可带动其同步转动;

将各种原料通过入口放入反应容器1内后,关闭入口并启动动力源,驱动轴4转动并带动所有中轴2转动,转动部随之同步转动并有序搅动反应容器1内的原料;

之后控制各个回转缸转动90度,并启动中轴2工作,每个中轴2上的两个转动部反向转动,使反应容器1内的酵液处于混乱搅拌状态并排气。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5、图6、图7,所述的中轴2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反应容器1内侧壁的中间部6,所述的中间部6和所述的定位轴44转动连接;

从动中齿轮7:所述的从动中齿轮7转动连接在中间部6内部,所述的中间部6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的中间部6内部同轴设置有内轴,所述的从动中齿轮7套设在所述内轴上,从动中齿轮7转动不影响内轴的工作状态,所述的从动中齿轮7旁啮合有转动连接在中间部6内的驱动齿轮49,所述的驱动齿轮49和置于中间部6内的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的驱动电机受外接控制台控制,驱动齿轮49转动能够带动从动中齿轮7转动;

从动上齿8:所述的从动上齿8和所述的从动中齿轮7同轴固定连接;

从动下齿轮9:所述的从动下齿轮9和所述的从动中齿轮7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从动中齿轮7两端均可拆卸连接有套设在内轴外的套筒,两个套筒另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套设在内轴外的从动上齿8和从动下齿轮9,使得从动中齿轮7转动能够带动从动上齿8和从动下齿轮9同步转动,两个套筒的转动不影响内轴和中间部6的工作状态;

所述的转动部包括上转动部10和下转动部11:所述的上转动部10和下转动部11分别转动连接在中间部6两端;

所述的中轴2还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可拆卸连接在内轴的两端,所述的上转动部10设置在中间部6和上端部之间,所述的下转动部11设置在中间部6和下端部之间;

所述的上转动部10包括转动连接在中间部6一端的上环12,所述的上环12内同轴固定连接有上齿圈13,所述的上齿圈13和所述的从动上齿8啮合,从动上齿8转动可带动上齿圈13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上环12转动,从动上齿8包括和套筒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和上齿圈13啮合的齿,需注意的是,此处从动上齿8和上齿圈13的啮合并不会使上齿圈13和从动上齿8之间出现相对位移,而是使上齿圈13和从动上齿8连为一体的保持同步运动;

所述的下转动部11包括转动连接在中间部6一端的下环14,所述的下环14同轴固定连接有下齿圈15,所述的下转动部11还包括转动连接在中间部6一端的定位齿轮16,所述的定位齿轮16同时和所述的从动下齿轮9、下齿圈15啮合,从动下齿轮9转动能够通过定位齿轮16带动下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下环14同步转动,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所述的从动下齿轮9同时和啮合有四个定位齿轮16,四个定位齿轮16同时和所述的下齿圈15啮合;

同时为保证动力输出的稳定,所述的从动中齿轮7旁也啮合有多个转动连接在中间部6内的定位齿轮16;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当驱动电机启动时,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49转动,从而带动从动中齿轮7转动,在两个轴套的作用下,从动上齿8和从动下齿轮9同步转动,从动上齿8通过上齿圈13带动上环12同步转动,从动下齿轮9通过定位齿轮16和下齿圈15带动下环14转动,此时下环14转动方向和上环12转动方向相反。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考图4,所述的转动部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平板扇叶17、搅拌扇叶18和消泡扇叶19;

最上端的中轴2的上环12外壁均匀的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的平板扇叶17,平板扇叶17的扇叶叶面为平面,平板扇叶17位于其他扇叶的最上端,同时也高于酵液的液面,平板扇叶17分为上下两组,每组均由若干和平板扇叶17均匀分布在相应的上环12侧壁,上下两组平板扇叶17交替设置,从而保证更好的拦截效果,相应的上环12转动带动平板扇叶17同步转动,从而将被抽出的气体中的酵液雾滴和小水滴截留在平板扇叶17上;

最上端的中轴2的下环14外壁均匀的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的消泡扇叶19,所述的消泡扇叶19包括平面基板,平面基板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长针和若干短针,长针和短针交错间隔设置,消泡扇叶19设置在酵液液面附近,消泡扇叶19转动时可将酵液表面的气泡消除,当最上端的中轴2横置时,消泡扇叶19和平板扇叶17均不和酵液接触或仅小部分和酵液接触,消泡扇叶19和平板扇叶17不参与酵液混乱搅拌的过程;

剩余的两个中轴2的上环12和下环14的外壁均匀的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的搅拌扇叶18,所述的搅拌扇叶18为常见的曲面板,同于搅动酵液。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或三的基础上,所述的中轴2还包括上端部:所述的上端部可拆卸连接在中间部6一端,所述的上环12转动连接在所述中间部6和上端部之间,所述的上端部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销20,

下端部:所述的下端部可拆卸连接在中间部6一端,所述的下环14转动连接在所述中间部6和下端部之间,所述的下端部端面开设有和所述驱动销20配合的驱动槽21;

所述的驱动轴4下端开设有所述的驱动槽21,所述的被动轴5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的驱动销20;

当所有中轴2处于竖直状态时,最上端的上端部的驱动销20置于驱动轴4的驱动槽21内,被动轴5的驱动销20置于最下端的下端部的驱动槽21内,从而使得驱动轴4转动能够带动所有中轴2和被动轴5转动,需注意的是,在中轴2竖向转动过程中,驱动电机不工作且输出轴抱死,此时上转动部10和下转动部11将随中轴2同步转动。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反应容器1一侧设置有中转容器22,所述的反应容器1内固定连接有出料管23,所述的出料管23一端位于反应容器1底面上方,出料管23的一端接近反应容器1底面,从而保证能更好的阿静反应容器1内的酵液都排出;

所述的中转容器22侧壁上部开设有进料口24,所述的出料管23另一端和所述的进料口24相连通,所述的出料管23上设置有水泵42,可将反应容器1内的酵液通过出料管23从反应容器1抽入中转容器22内;

所述的中转容器22外壁固定连接有循环管25,所述的循环管25一端和所述中转容器22底面相连通,所述的循环管25另一端和所述的反应容器1上部相连通,所述的循环管25上设置有水泵42,可将中转容器22内的酵液抽入反应容器1内;

参考图11,所述的进料口24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中转容器22内部的阻挡板26,所述的阻挡板26为倾斜板且阻挡板26上端距进料口24远,酵液在水泵42作用下进入中转容器22内时将冲击在阻挡板26上,酵液中的气体随着阻挡板26折流运动至中转容器22上方,酵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落;

所述的阻挡板26下方设置有半隔板27,酵液下落过程中再次冲击在半隔板27上,在酵液下落的过程中,酵液中产生的多余气体被排出,同时在酵液冲击在半隔板27上后,酵液会继续向下流动,而其中的气体会折流平动并向上运动,所述的半隔板27下方设置有全隔板28,所述的全隔板28上开设有连通孔29,从半隔板27下落的酵液会落在全隔板28上,并通过连通孔29进入连通孔29下方的空间内,最终经循环管25上的水泵42抽入循环管25并回到反应容器1内;

所述的全隔板28上端面为四周高中央低的曲面,参考图11,该设置保证了全隔板28上的酵液均能落在全隔板28下方的空间内,防止酵液残留,所述的连通孔29位于所述全隔板28上端面最低处,该设置可保证酵液均能被抽入循环管25并回到反应容器1内;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在出料管23和相应的水泵42的作用下,反应容器1内的酵液被抽入中转容器22,酵液冲击在阻挡板26、半隔板27上排气后落入全隔板28下方并被循环管25和对应的水泵42抽回反应容器1形成循环,多次循环后逐渐将酵液内的多余空气排出。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参考图11,所述的中转容器22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处理仓30,所述的处理仓30和所述的中转容器22相连通,所述的处理仓30为中空仓,处理仓30和中转容器22连通处靠近阻挡板26,为便于中转容器22内的气体能进入处理仓30,可在处理仓30和中转容器22连通处设置气泵43;

所述的处理仓30通过排气管48和所述的反应容器1顶面相连通,排气管48上设置有气泵43,以便于将反应容器1内的气体抽入处理仓30,所述的排气管48一侧设置有若干固定连接在处理仓30内的上挡板31和下挡板32,所述的上挡板31和所述的下挡板32交替设置;

每个所述的上挡板31靠近排气管48一侧均设置有排气孔33,每个所述的下挡板32靠近排气管48一侧均设置有排液孔34,所述的排液孔34和所述的中转容器22相连通,所述的上挡板31固定连接在所述处理仓30顶面,所述的上挡板31为倾斜板且上端距所述排气管48近,该设置可使得冲击在上挡板31的液体滞留在上挡板31上并沿着上挡板31流下,而气体则沿着上挡板31向上运动并通过排气孔33直接逸出,所述的下挡板32固定连接在所述处理仓30底面,所述的下挡板32为倾斜板且下端均所述排气管48近,该设置可使得冲击在下挡板32上的液体滞留在下挡板32上并沿着下挡板32流下,而气体则沿着下挡板32向上运动,并运动至相邻上挡板31附近,最后随着上挡板31附近的气体逸出排气孔33,而液体则通过排液孔34流下;

多个所述的排液孔34通过竖管35和全隔板28下部的空间连通,从排液孔34流下的酵液最终通过竖管35流入全隔板28下方并随全隔板28下方的酵液一同被抽回到反应容器1内。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反应容器1底面开设有取样仓36,所述的被动轴5转动连接在所述取样仓36顶面,所述的取样仓36侧壁开设有取样外孔37,所述的取样外孔37内设置有电磁阀,当电磁阀开启时,反应容器1内的酵液可通过取样外孔37进入取样仓36内;

所述的取样仓36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取样杯38,所述的取样杯38侧壁开设有和所述取样外孔37重合的取样内孔39,所述的取样杯38外壁面和取样仓36内避免贴合,使得电磁阀开启时,酵液能直接通过取样内孔39进入取样杯38内,所述的取样杯38内上下滑动连接有活塞板40,所述的活塞板40和取样杯38内壁面贴合,所述的取样杯38顶面转动连接有取样螺杆41,所述的取样螺杆41穿过所述的活塞板40并和其螺纹配合,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取样螺杆41调整活塞板40的位置,从而确定取样的量;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初始位置时,活塞板40和取样杯38内壁面贴合,取样杯38和取样仓36内避免贴合,当需要取样时,先控制电磁阀开启,之后转动取样螺杆41,调节活塞板40的位置确定取样量,当取样结束后,先关闭电磁阀,之后将取样杯38取下即可;

需注意的是,取样杯38的初始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将取样杯38取下时,需先松开螺栓。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4,所述的反应容器1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槽46和定位销47,所述的定位销47可置于相邻的驱动槽21内,所述的驱动销20可置于相邻的定位槽46内,当中轴2横置时,定位销47置于相邻的驱动槽21内,驱动销20置于相邻的定位槽46内,从而保证中轴2的位置确定,便于中轴2竖直时和驱动轴4、被动轴5配合;

需注意的是,驱动轴4的动力源为步进电机的设置在于每个电脉冲均会带动驱动轴4转动一周,即步进电机停机时均能使驱动轴4停在相同的位置,以便于中轴2横置时定位销47能置于相邻的驱动槽21内,其他动力源可通过设置工作周期的方式确定驱动轴4的位置,也可通过观察的方式。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先将各种原料通过入口放入反应容器1内后,关闭入口并启动动力源,驱动轴4转动并带动所有中轴2转动,转动部随之同步转动并有序搅动反应容器1内的原料;

之后控制各个回转缸转动90度,并启动中轴2工作,每个中轴2上的两个转动部反向转动,使反应容器1内的酵液处于混乱搅拌状态并排气;

之后中轴2的转动部继续转动,同时启动两个水泵42和两个气泵43,使得酵液在反应容器1和中转容器22内循环流动并排气;

之后,确定循环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后,关闭出料管23对应的水泵42,并等中转容器22内的酵液全部抽入反应容器1后关闭循环管25对应的水泵42,通过取样杯38观察酵液情况,若符合要求则关闭两个气泵43即可。

本发明结构简洁,便于操作,能够有效的实现生物发酵的消泡排气,同时还能大幅降低逃液损失,便于定量取样,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