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FTL1及其编码基因在缩短水稻的抽穗期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29519132发布日期:2022-04-06 22:2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OsFTL1及其编码基因在缩短水稻的抽穗期中的应用
osftl1及其编码基因在缩短水稻的抽穗期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中,osftl1及其编码基因在缩短水稻的抽穗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作为主食。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同时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导致适宜耕种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如何提高水稻产量仍是当今农作物研究的重点。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生育期对作物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水稻抽穗期是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合适的抽穗期对水稻品种适应不同生态区域以及不同种植季节具有关键作用。长期以来,选育早熟且高产的水稻品种一直是育种家们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对抽穗期调控途径的解析以及抽穗期基因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对于作物育种、品种改良及品种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3.抽穗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品种差异、光周期和耕作方式等,不同水稻品种抽穗期的差异直接影响品种的耕种区域与季节适应性,而光周期是调控抽穗期的一个最重要环境因素。近年来通过qtl定位研究已发现至少14个参与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基因,基本明确了水稻抽穗期的分子调控网络。目前已知水稻的抽穗期主要有两条调控途径,包括依赖于hd1的osgi-hd1-hd3a途径和依赖于ehd1的ghd7-ehd1-rft1/hd3a途径,这两条途径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功能冗余,而在长日照下存在拮抗作用。植物从hd1和ehd1收集开花信号,并将其转导至成花素基因hd3a和rft1,分别在长、短日照条件下促进水稻开花。其中,hd1是拟南芥开花关键基因constans(co)在水稻中的同源基因,受osgi调控,在短日照下通过激活hd3a基因的表达来促进开花,在长日照下抑制hd3a基因的表达延迟开花,该通路与拟南芥中的gi-co-ft途径同源。而另一条途径中的ehd1基因在水稻中高度保守,编码一个b型响应调节因子,受ghd7调控抑制开花,可以通过激活hd3a和rft1基因来促进开花,是水稻中特有的调控途径。ehd1基因是多种信号传导的中心,在短日照下ehd1基因可通过诱导ft-like基因的表达促进水稻提前抽穗,而在长日照下其表达受多个调节因子调控,其中正向调节因子包括ehd2、ehd4、mads50和mads51,负向调控因子包括ghd7、ghd8、oslfl1等。
4.目前虽然对水稻抽穗期的调控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重要的关键途径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详细的开花调控机制还不清楚,很多调控抽穗期的关键基因仍是未知。因此对于控制水稻抽穗期功能基因的挖掘及分子机理研究,有利于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对水稻抽穗期调控机制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改良水稻品种抽穗期,提高品种的地区适应性及季节适应性,进一步保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解决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早熟与高产难以兼顾”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缩短植物的抽穗期(开花期)或者延长植物的抽穗期(开花期)。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蛋白质或调控所述蛋白质活性或含量的物质的下述任一应用:
7.d1)调控植物开花时间;
8.d2)制备调控植物开花时间产品;
9.d3)植物育种;
10.所述蛋白质(其名称为osftl1)为如下a1)、a2)、a3)或a4):
11.a1)氨基酸序列是序列1的蛋白质;
12.a2)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13.a3)来源于玉米、高粱、谷子、山羊草、二穗短柄草或小麦且与序列1具有75%或以上同一性并与a1)所述蛋白质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14.a4)在a1)或a2)或a3)的n端或/和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
15.为了使a1)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下表所示的标签。
16.表:标签的序列
17.标签残基序列poly-arg5-6(通常为5个)rrrrrpoly-his2-10(通常为6个)hhhhhhflag8dykddddkstrep-tag ii8wshpqfekc-myc10eqkliseedl
18.上述a2)中的蛋白质,为与序列1所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具有75%或75%以上同一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所述具有75%或75%以上同一性为具有75%、具有80%、具有85%、具有90%、具有95%、具有96%、具有97%、具有98%或具有99%的同一性。
19.上述a2)中的蛋白质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
20.上述a2)中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序列2所示的dna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和/或进行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错义突变,和/或在其5

端和/或3

端连上上表所示的标签的编码序列得到。其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编码序列1所示的蛋白质。
21.本发明还提供了与osftl1相关的生物材料的下述任一应用:
22.d1)调控植物开花时间;
23.d2)制备调控植物开花时间产品;
24.d3)植物育种;
25.所述生物材料为下述b1)至b7)中的任一种:
26.b1)编码osftl1的核酸分子;
27.b2)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
28.b3)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
29.b4)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微生物;
30.b5)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
31.b6)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植物组织、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植物组织;
32.b7)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植物器官、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植物器官。
33.上述应用中,b1)所述核酸分子可为如下b11)或b12)或b13)或b14)或b15):
34.b11)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2的cdna分子或dna分子;
35.b12)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cdna分子或dna分子;
36.b13)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dna分子;
37.b14)与b11)或b12)或b13)限定的核苷酸序列具有75%或75%以上同一性,且编码osftl1的cdna分子或dna分子;
38.b15)在严格条件下与b11)或b12)或b13)或b14)限定的核苷酸序列杂交,且编码osftl1的cdna分子或dna分子。
39.其中,所述核酸分子可以是dna,如cdna、基因组dna或重组dna;所述核酸分子也可以是rna,如mrna或hnrna等。
4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采用已知的方法,例如定向进化和点突变的方法,对本发明的编码osftl1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突变。那些经过人工修饰的,具有与本发明分离得到的osftl1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75%或者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只要编码osftl1蛋白质且具有osftl1蛋白质功能,均是衍生于本发明的核苷酸序列并且等同于本发明的序列。
41.这里使用的术语“同一性”指与天然核酸序列的序列相似性。“同一性”包括与本发明的编码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具有75%或更高,或85%或更高,或90%或更高,或95%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同一性可以用肉眼或计算机软件进行评价。使用计算机软件,两个或多个序列之间的同一性可以用百分比(%)表示,其可以用来评价相关序列之间的同一性。
42.上述应用中,所述严格条件可为如下:50℃,在7%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5m napo4和1mm edta的混合溶液中杂交,在50℃,2
×
ssc,0.1%sds中漂洗;还可为:50℃,在7%sds、0.5m napo4和1mm edta的混合溶液中杂交,在50℃,1
×
ssc,0.1%sds中漂洗;还可为:50℃,在7%sds、0.5m napo4和1mm edta的混合溶液中杂交,在50℃,0.5
×
ssc,0.1%sds中漂洗;还可为:50℃,在7%sds、0.5m napo4和1mm edta的混合溶液中杂交,在50℃,0.1
×
ssc,0.1%sds中漂洗;还可为:50℃,在7%sds、0.5m napo4和1mm edta的混合溶液中杂交,在65℃,0.1
×
ssc,0.1%sds中漂洗;也可为:在6
×
ssc,0.5%sds的溶液中,在65℃下杂交,然后用2
×
ssc,0.1%sds和1
×
ssc,0.1%sds各洗膜一次;也可为:2
×
ssc,0.1%sds的溶液中,在68℃下杂交并洗膜2次,每次5min,又于0.5
×
ssc,0.1%sds的溶液中,在68℃下杂交并洗膜2次,每次15min;也可为:0.1
×
sspe(或0.1
×
ssc)、0.1%sds的溶液中,65℃
条件下杂交并洗膜。
43.上述75%或75%以上同一性,可为80%、85%、90%或95%以上的同一性。
44.上述应用中,b2)所述的含有编码osftl1蛋白质的核酸分子的表达盒(osftl1基因表达盒),是指能够在宿主细胞中表达osftl1蛋白质的dna,该dna不但可包括启动osftl1基因转录的启动子,还可包括终止osftl1基因转录的终止子。进一步,所述表达盒还可包括增强子序列。可用于本发明的启动子包括但不限于:组成型启动子,组织、器官和发育特异的启动子,和诱导型启动子。启动子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的组成型启动子35s;来自西红柿的创伤诱导型启动子,亮氨酸氨基肽酶("lap",chao等人(1999)plant physiol 120:979-992);来自烟草的化学诱导型启动子,发病机理相关1(pr1)(由水杨酸和bth(苯并噻二唑-7-硫代羟酸s-甲酯)诱导);西红柿蛋白酶抑制剂ii启动子(pin2)或lap启动子(均可用茉莉酮酸甲酯诱导);热休克启动子(美国专利5,187,267);四环素诱导型启动子(美国专利5,057,422);种子特异性启动子,如谷子种子特异性启动子pf128(cn101063139b(中国专利200710099169.7)),种子贮存蛋白质特异的启动子(例如,菜豆球蛋白、napin,oleosin和大豆beta conglycin的启动子(beachy等人(1985)embo j.4:3047-3053))。它们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的植物启动子结合使用。此处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均全文引用。合适的转录终止子包括但不限于: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终止子(nos终止子)、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 35s终止子、tml终止子、豌豆rbcs e9终止子和胭脂氨酸和章鱼氨酸合酶终止子(参见,例如:odell等人(i
985
)nature 313:810;rosenberg等人(1987)gene,56:125;guerineau等人(1991)mol.gen.genet,262:141;proudfoot(1991)cell,64:671;sanfacon等人genes dev.,5:141;mogen等人(1990)plant cell,2:1261;munroe等人(1990)gene,91:151;ballad等人(1989)nucleic acids res.17:7891;joshi等人(1987)nucleic acid res.,15:9627)。
45.可用现有的表达载体构建含有所述osftl1基因表达盒的重组载体。所述植物表达载体包括双元农杆菌载体和可用于植物微弹轰击的载体等。如pahc25、pbin438、pcambia1302、pcambia2301、pcambia1301、pcambia1300、pbi121、pcambia1391-xa、psn1301或pcambia1391-xb(cambia公司)等。所述植物表达载体还可包含外源基因的3

端非翻译区域,即包含聚腺苷酸信号和任何其它参与mrna加工或基因表达的dna片段。所述聚腺苷酸信号可引导聚腺苷酸加入到mrna前体的3

端,如农杆菌冠瘿瘤诱导(ti)质粒基因(如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植物基因(如大豆贮存蛋白基因)3

端转录的非翻译区均具有类似功能。使用本发明的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时,还可使用增强子,包括翻译增强子或转录增强子,这些增强子区域可以是atg起始密码子或邻接区域起始密码子等,但必需与编码序列的阅读框相同,以保证整个序列的正确翻译。所述翻译控制信号和起始密码子的来源是广泛的,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翻译起始区域可以来自转录起始区域或结构基因。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物进行鉴定及筛选,可对所用植物表达载体进行加工,如加入可在植物中表达的编码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酶或发光化合物的基因(gus基因、萤光素酶基因等)、抗生素的标记基因(如赋予对卡那霉素和相关抗生素抗性的nptii基因,赋予对除草剂膦丝菌素抗性的bar基因,赋予对抗生素潮霉素抗性的hph基因,和赋予对氨甲喋呤抗性的dhfr基因,赋予对草甘磷抗性的epsps基因)或是抗化学试剂标记基因等(如抗除莠剂基因)、提供代谢甘露糖能力的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考虑,可不
加任何选择性标记基因,直接以逆境筛选转化植株。
46.上述应用中,所述载体可为质粒、黏粒、噬菌体或病毒载体。所述质粒具体可为ptck303载体。
47.b3)所述重组载体具体可为ptck303-osftl1。所述ptck303-osftl1为将ptck303载体的bamhi和saci识别序列间的dna片段替换为序列2所示的osftl1基因得到的重组载体。所述ptck303-osftl1能在玉米ubiqutin(ubi)启动子的驱动下表达osftl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即序列1所示的osftl1蛋白质)。
48.上述应用中,所述微生物可为酵母、细菌、藻或真菌。其中,细菌可为农杆菌,如发根农杆菌eha105。
49.上述应用中,所述转基因植物细胞系、转基因植物组织和转基因植物器官均不包括繁殖材料。
50.本发明还提供了培育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受体植物中表达osftl1,或提高受体植物中osftl1的含量或活性,得到光合作用增强的目的植物。
51.上述方法可通过向所述受体植物中导入osftl1的编码基因并使所述编码基因得到表达实现。
52.上述方法中,所述编码基因可为b1)所述核酸分子。
53.上述方法中,其中所述osftl1的编码基因可先进行如下修饰,再导入受体植物中,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54.1)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饰和优化,以使基因高效表达;例如,可根据受体植物所偏爱的密码子,在保持本发明所述osftl1的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时改变其密码子以符合植物偏爱性;优化过程中,最好能使优化后的编码序列中保持一定的gc含量,以最好地实现植物中导入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其中gc含量可为35%、多于45%、多于50%或多于约60%;
55.2)修饰邻近起始甲硫氨酸的基因序列,以使翻译有效起始;例如,利用在植物中已知的有效的序列进行修饰;
56.3)与各种植物表达的启动子连接,以利于其在植物中的表达;所述启动子可包括组成型、诱导型、时序调节、发育调节、化学调节、组织优选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启动子的选择将随着表达时间和空间需要而变化,而且也取决于靶物种;例如组织或器官的特异性表达启动子,根据需要受体在发育的什么时期而定;尽管证明了来源于双子叶植物的许多启动子在单子叶植物中是可起作用的,反之亦然,但是理想地,选择双子叶植物启动子用于双子叶植物中的表达,单子叶植物的启动子用于单子叶植物中的表达;
57.4)与适合的转录终止子连接,也可以提高本发明基因的表达效率;例如来源于camv的tml,来源于rbcs的e9;任何已知在植物中起作用的可得到的终止子都可以与本发明基因进行连接;
58.5)引入增强子序列,如内含子序列(例如来源于adhl和bronzel)和病毒前导序列(例如来源于tmv,mcmv和amv)。
59.所述osftl1的编码基因可利用含有所述osftl1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植物。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具体可为所述ptck303-osftl1。
60.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可通过使用ti质粒,植物病毒栽体,直接dna转化,微注射,电穿
孔等常规生物技术方法导入植物细胞(weissbach,1998,method for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viii,academy press,new york,pp.411-463;geiserson and corey,1998,plant molecular biology(2nd edition).)。
61.所述目的植物理解为不仅包含osftl1蛋白或其编码基因被改变的第一代植物,也包括其子代。对于所述目的植物,可以在该物种中繁殖该基因,也可用常规育种技术将该基因转移进入相同物种的其它品种,特别包括商业品种中。所述目的植物包括种子、愈伤组织、完整植株和细胞。
62.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调控植物开花时间功能的产品,所述产品含有osftl1或所述生物材料。
63.上文中,所述植物可为m1)或m2)或m3):
64.m1)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
65.m2)禾本科植物、十字花科植物或豆科植物;
66.m3)水稻、小麦、玉米、拟南芥、油菜或大豆。
67.上文中,所述开花时间可体现在抽穗期上。
68.osftl1或所述生物材料,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69.实验证明,本发明的osftl1及其相关的生物材料可以促进水稻提前抽穗,转osftl1基因水稻的抽穗期较野生型大幅提前,播种后仅45-47天转基因水稻即已经抽穗。此时野生型仍处于分蘖期,相应地,野生型的抽穗期为播种后116-118天。这说明转基因水稻的抽穗期可较野生型缩短约71天,而且水稻籽粒灌浆成熟期也相应提前。说明,osftl1及其编码基因可以调控水稻的抽穗期。
附图说明
70.图1为序列比对结果。
71.图2为转osftl1基因水稻中ftl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72.图3为野生型与转osftl1基因水稻的照片。a-转osftl1基因水稻较野生型提前抽穗;b-转osftl1基因水稻成熟期表型。
73.图4为野生型和转osftl1基因水稻在北京长日照(a)和海南短日照(b)田间条件下的抽穗期。
74.图3-4中,**表示与wt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具体实施方式
7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提供的实施例可作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指南,并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76.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仪器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序列表中各核苷酸序列的第1位均为相应dna/rna的5

末端核苷酸,末位均为相应dna/rna的3

末端核苷酸。
77.下述实施例中的ptck303载体(zhang,h.,zhang,j.,yan,j.,gou,f.,mao,y.,tang,g.,botella,j.r.,&zhu,j.k.(2017).short tandem target mimic rice lines uncover functions of mirnas in regulating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14(20),5277

5282.
78.https://doi.org/10.1073/pnas.1703752114),公众可从申请人处获得该生物材料,该生物材料只为重复本发明的相关实验所用,不可作为其它用途使用。
79.实施例1、osftl1可以促进水稻抽穗期提前
8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来源于日本晴水稻可以促进抽穗期提前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名称为osftl1,其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在日本晴中,osftl1的编码基因序列为序列2,基因组序列为序列3。
81.将水稻osftl1与其它植物中同源蛋白的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其与玉米、高粱、谷子、山羊草、小麦、二穗短柄草的同一性分别为94.15%、93.57%、93.57%、92.40%、92.40%、92.98%(图1)。
82.1、重组载体的构建
83.人工合成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osftl1基因,将ptck303载体的bamhi和saci识别序列间的dna片段替换为序列2所示的osftl1基因,保持其他序列不变,得到重组载体,将其命名为ptck303-osftl1。ptck303-osftl1能在玉米ubiqutin(ubi)启动子的驱动下表达osftl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即序列1所示的osftl1蛋白质))。
84.2、转基因植株的构建
85.将水稻粳稻品种日本晴的成熟种子消毒后诱导得到胚性愈伤组织,将步骤1得到的ptck303-osftl1导入农杆菌eha105中后,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方法对愈伤组织进行侵染共培养,利用抗性筛选得到转基因植株,筛选到的转基因水稻即为osftl1转基因水稻。
86.利用水稻粳稻品种日本晴(wt)作为对照,用qrt-pcr方法检测osftl1转基因水稻中osftl1基因在rna水平上的的相对表达水平,所用引物为:5
′‑
tacaccctggtgatggtggat-3

,5
′‑
agagactcctgtggtagccg-3

;内参基因为水稻ubiqutin基因,内参基因引物为:5
′‑
aagaagctgaagcatccagc-3

,5
′‑
ccaggacaagatgatctgcc-3


87.结果显示,osftl1转基因水稻的3个株系(osftl1-oe1、osftl1-oe2和osftl1-oe3)中osftl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wt),这三个株系均为过表达osftl1水稻材料(图2)。
88.3、转osftl1基因水稻的抽穗期提前
89.检测水稻的抽穗期,待测水稻:野生型日本晴水稻(wt),过表达osftl1水稻(osftl1-oe1、osftl1-oe2和osftl1-oe3)。
90.在北京和海南田间种植条件下分别统计各待测水稻的抽穗期。统计方法为:每种待测水稻均种植2行,随机排列,统计单株抽穗期,植株的穗由剑叶叶鞘露出1/2时记为抽穗,抽穗期为从播种到抽穗所经历的天数。
91.结果表明(图3、图4),转osftl1基因水稻的抽穗期较野生型大幅提前。在北京长日照条件下,播种后仅45-47天转基因水稻即已经抽穗,此时野生型仍处于分蘖期,相应地,野
生型的抽穗期为播种后116-118天。这说明在长日照条件下,转基因水稻的抽穗期可较野生型缩短约71天,而且水稻籽粒灌浆成熟期也相应提前。而在海南短日照条件下,转osftl1基因水稻也在播种后仅45-50天即已抽穗,而野生型为58-61天,说明在短日照条件下,转基因水稻的抽穗期可较野生型缩短约11天,水稻籽粒灌浆成熟期也相应提前。2020年北京和2021年海南田间实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说明,osftl1及其编码基因可以调控水稻的抽穗期。
92.表1、野生型和转基因水稻在北京和海南田间条件下的抽穗期(天)
93.水稻2020年北京2021年海南wt117
±
159.50
±
1.05osftl1-oe146
±
1**47.33
±
0.82**osftl1-oe245.67
±
0.58**46.67
±
1.21**osftl1-oe345.33
±
0.58**48.67
±
1.03**
94.表1中,*表示与同年份wt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示与同年份wt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
95.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以及无需进行不必要的实验情况下,可在等同参数、浓度和条件下,在较宽范围内实施本发明。虽然本发明给出了特殊的实施例,应该理解为,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改进。总之,按本发明的原理,本技术欲包括任何变更、用途或对本发明的改进,包括脱离了本技术中已公开范围,而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技术进行的改变。按以下附带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特征的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